李玫瑾提示: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從眼神就能看出,不用等他長大

2020-12-21 騰訊網

我在寶媽群中,會發現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問題,自己家的孩子平時看機靈的,但是好像學習方面並沒有什麼突出表現。

難道自己家的孩子真的不是學習的料嗎?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教授也曾經表達過自己的看法:

現在其實,很多人都發現,就是小嘴巴巴的,看著聰明伶俐的孩子往往學習都一般,相反,不吭不哈的孩子、話少的孩子學習都很好。

其實第一類孩子學習不好,不是智力問題,而是注意力的問題。這樣的孩子在上課的時候就愛盯著老師的臉,去觀察老師:

老師今天換頭型了?老師今天好像不高興?哎,老師眼睛看誰呢?原來是看這個同學呢,嘿,他還沒發現老師看他呢!

這種孩子,他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老師的黑板上。

第二類孩子,他能玩玩具一玩一上午,這樣的孩子注意力非常穩定,這種穩定等他上了小學,他坐在那裡看的不是老師的臉,就是盯著黑板。

不看老師也不跟老師目光交流,所以這種孩子往往把問題聽得更清楚。

所以說,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從他的眼神就能看出來。

只有注意力穩固地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才能對信息作出快速的反應,才能在一件事情上想深想透。

注意力是孩子發展其它能力的基礎,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無論思維力有多好,都使不上力氣。

所以注意力也被稱之為孩子學習的「第一素質」。

4-12歲是專注力訓練的黃金期

當孩子處於0-4歲時,對於外界的認識非常薄弱,孩子的學習大部分依靠家庭教育。

但是進入幼兒園之後,有了前期的積累,孩子逐漸獲得了「學習」的能力。這接下來的幾年中,孩子的專注力、學習和思維都會開始形成定式。

一直到12歲,能力基本定型。

此時,如果孩子有專注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問題,家長就一定要引起重視。

畢竟,只有孩子有足夠的專注力,閱讀、學習、記憶、思維、創造等能力才能發展。

也有專家說過,注意力不好的孩子,基礎能力的提升速度遠比不上注意力好的孩子,並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差距越來越大。

所以在孩子4歲左右,家長就要注意引導以及幫助孩子提高他的專注程度。

1、規範兒童玩電子產品的時間

電子產品往往是孩子不需要專注思考 就可以主動讓孩子接受大量的信息。

而生活中根本沒有不需要思考就可以接受大量好玩信息的東西,所以長時間下來,孩子就會對生活中的事情沒有興趣,注意力無法集中。

2、玩「舒爾特方格」小遊戲

「舒爾特方格」就是就是在一張方形的卡片上,畫上n*n的格子,並在格子中打亂順序,寫上數字。

比如是5*5的格子,就要求孩子用手指依次從1指到25,同時誦讀出聲,數完 25 個數字所用時間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

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在搞笑,舒爾特方格是全世界範圍內最簡單,最有效也是最科學的注意力訓練方法。

把這短暫的高強度的集中精力過程反覆練習,大腦的集中注意力功能就會不斷的加固,提高。

3、玩鍛鍊專注力的益智遊戲

小孩子,還是應當以玩為主。讓孩子在遊戲當中去鍛鍊專注力,寓教於樂,效果才是最好的。

帶著孩子集中十二分的精神,在眼花繚亂的色彩中尋找線索,用變化莫測的字符來破解密碼。

《德國好奇狗》就是是一套專門為4-8歲孩子鍛鍊專注力的遊戲書,由好奇狗專注力訓練遊戲團隊專門打造。

暢銷歐洲30年,創始人Raland Volk曾是一名小學老師,對孩子的心理把握的非常準確,設計的遊戲往往更容易引發孩子的興趣。

這一套一共7冊,從易到難,每冊書中都有30個和注意力相關的小遊戲,比如第三冊第九頁就是一個【畫風車】的小遊戲。

讓孩子把每一組最後一個風車上的圖案補上。

孩子在玩這個遊戲的時候,就需要集中精神,通過前三個風車的圖案變化去判斷,風車是在往哪個方向轉的。

這樣孩子的專注力得到了培養,同時孩子的觀察力也得到提高。

除了小遊戲之外,每冊書中都會有10個左右好奇狗圖案貼紙,可以在孩子玩完遊戲後,獎勵給孩子。

每天10——20分鐘,在提升了孩子專注力的同時,孩子的認知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

如果你對「專注力」有什麼見解,或者是有什麼好的書單推薦,都可以在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不用等長大,上幼兒園就能看出來
    :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不用等長大,上幼兒園就能看出來,很明顯。,尤其是幼兒園的孩子,正處於好動的年紀,根本無法單獨自己玩,經常是哪裡有聲音就看向哪裡,不僅眼神看過去,人也會走過去。 父母可以從這幾方面對孩子進行一個適當的了解,之後再通過實際情況去確定孩子到底是不是學習的料。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從眼神就能看出來,不用等10年後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從眼神就能看出來王女士在為兒子的小升初而到處奔波,就是想要自己的兒子能上最好的小學,不在起跑線上就輸給別人。王女士聽說如果兒子通過入學考試就能進那所最好的小學,所以王女士在那個假期就開始督促兒子準備入學考試,王女士每次都得哄著兒子看書,可是兒子一讀書眼睛就開始流淚,好像對他來說讀書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不用等十年後再看,從眼神就能看出來了。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從眼神中就能看出來,你家孩子是嗎
    對於中國式家長來說,對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將來能成為一個「學霸」,因為只有學習成績好了,將來才能有所建樹。但是李玫瑾教授早已給廣大父母們提過醒,孩子是否具有學習的天賦,是不是學習的料,從孩子的眼神中就能探知一二了。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料,不用等長大,幼兒園的時候就能看出來
    事實上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有些時候不論我們怎麼努力地培養孩子,孩子和學霸之間就是有很大的差距,就像是命中注定一樣,直到不久之前看完李玫瑾教授的講座,我才恍然大悟。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上表示,學習並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也並不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但是學期確實是最簡單、最好走的一條道路,而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其實也不用等長大,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主要體現在這3個特徵上。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料,不用等長大,幼兒園的時候就能看出來
    事實上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有些時候不論我們怎麼努力地培養孩子,孩子和學霸之間就是有很大的差距,就像是命中注定一樣,直到不久之前看完李玫瑾教授的講座,我才恍然大悟。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上表示,學習並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也並不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但是學期確實是最簡單、最好走的一條道路,而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其實也不用等長大,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來,主要體現在這3個特徵上。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出端倪,不用等長大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智商高,長大後能出人頭地。但我們如何去判斷孩子聰不聰明呢?有的人說孩子愛笑聰明;還有的說孩子耳朵大聰明,其實這些都很片面,根據研究發現真正能看出孩子聰明與否的地方就是「手」!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3歲初見端倪,6歲就有明顯表現
    除了孩子的身體健康,學習成績可拍是最為讓父母所掛心的了。很多孩子明明已經很努力了,但學習成績就是上不去,這讓不少父母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是學習的料。著名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經說過: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讀書考試,有些孩子天生就不適合讀書。
  • 李玫瑾直言: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3歲就能看出來,主要看這3方面
    就算是將一些外界的因素除開,孩子自身的專注力、學習耐力和空間想像力在學習中都是有十分重要的關係的,這三種能力也是被統稱為學習力的,學習力也是作為判斷孩子未來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最為重要的依據之一。李玫瑾教授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和考試,難道選擇學習音樂、美術的孩子就沒有好的未來了嗎 ?」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李玫瑾教授作為我國育兒領域的紅人,在幼兒行為習慣這方面有著深刻的了解,李玫瑾教授發現,從小沒有接受過良好教育或者生活環境不幸福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更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而越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孩子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出端倪,不用等長大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智商高,長大後能出人頭地。但我們如何去判斷孩子聰不聰明呢?有的人說孩子愛笑聰明;還有的說孩子耳朵大聰明,其實這些都很片面,根據研究發現真正能看出孩子聰明與否的地方就是「手」!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是不是念書的料,這時候就能看出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是不是念書的料,這時候就能看出家長為什麼對孩子的學習如此焦慮,為什麼不惜花費大價錢,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都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去學習?答案只有一個:讀書改變命運。父母沒有不愛孩子的,他們為了不讓孩子將來吃苦,所以現在就要逼著孩子學習,但是,父母們一定不能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並非每個孩子都是讀書的料。對於這些孩子來說,花錢和精力逼他們學習,到頭來只能是白費功夫。
  •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是不是念書的料,這時候就能看出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是不是念書的料,這時候就能看出家長為什麼對孩子的學習如此焦慮,為什麼不惜花費大價錢,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都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去學習?答案只有一個:讀書改變命運。父母沒有不愛孩子的,他們為了不讓孩子將來吃苦,所以現在就要逼著孩子學習,但是,父母們一定不能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並非每個孩子都是讀書的料。對於這些孩子來說,花錢和精力逼他們學習,到頭來只能是白費功夫。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聰不聰明,不用等長大,從手指就能看出端倪
    李玫瑾教授通過多年的心理研究發現,其實孩子聰不聰明並不用等長大,從手指上就能夠看出倪端。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醫學界中,手又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是人類最重要的感知器官之一,因此通過孩子的手部發育能夠看出孩子大腦的很多問題。
  • 李玫瑾: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就能看出來,3個特徵明顯
    對於李玫瑾這個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吧,李玫瑾教授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的教授,多年從事研究青少年兒童犯罪心理學,而且她的育兒理念在網上非常火爆,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認同。李玫瑾教授分析孩子的教育問題總是能夠一針見血,在一次講座中她表示: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其實在幼兒園時就能看出來,主要體現在這3個方面。
  • 李玫瑾:家長注意!幼兒園的孩子,有這三種表現,大多是學習的料
    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對於研究兒童心理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每次開講座,裡面都擠滿了很多的家長過來聽講,甚至直接諮詢李玫瑾教授。李玫瑾教授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考試跟學習的,將學習的心態放到其他的學科上面難道就沒有出息了嗎?李玫瑾如是說!經常看到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學習成績的時候,首先他們會皺起眉頭看著試卷或者是成績條,接著就是對孩子的一頓訓斥。
  • 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能被一眼看出?資深教師:三個特徵藏不住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記得上學的時候,經常聽到班主任這樣說道:「你們有些孩子,即便是坐在後排我也知道他在專注地學習,而也有的學生不管坐在什麼位置,你是不是學習的料我一眼就能看出來!」按照一般人看來,坐在後排的學生肯定都是些不好好學習、調皮搗蛋的孩子,而且離著老師那麼遠,怎麼判斷他們是不是「學習的料」呢?也正因如此,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同學們都把老師的話當作是一個「幌子」,並沒有放在心上。可這麼多年以來,如今班上那些有出息的同學,確實大多數都被班主任當年的話「說中」了。
  • 資深老師坦言:孩子是不是學習的料,看眼睛就能看出來,騙不了人
    學習對於很多孩子們來說,其實並不是從開始就保持興趣從一而終的,最讓老師和家長擔心的其實就是孩子對學習的渴望和持久度。在學生時代的時候,一位資深的老老師在課堂上總會說出這樣一句話:「我看你們的眼睛眼神就知道你們誰到底是在認真聽課孩子在開小差了。」確實,眼睛是人們心靈的窗戶,很多情緒人都是先從眼睛裡表現出來的。
  • 李玫瑾:孩子學習好不好,幼兒園就能看出,家長注意觀察3個特點
    有些父母在談到孩子的學習時,會嘆氣地說:「我家孩子太淘氣了 ,一看就知道不是讀書的料,以後還不知道會咋樣!」父母經常說的孩子「不會讀書」,大概就是很多人理解的「笨」,學習時不能學會老師所教的知識。但是從孩子上幼兒園就可以看出,孩子今後「會不會讀書」。
  • 李玫瑾:孩子以後是不是學霸,看眼睛就知道,不用等十年後
    小張最近空閒時間比較多,所以每天在下班之後都會抽出一定的時間來看孩子進行學習,然後他發現孩子在學習過程當中總是心不在焉,雙目無神,呆呆的模樣。一看就是沒有交學習的內容看到心裏面。他想要努力地讓孩子對學習提起興趣,於是用很多獎勵需要能夠提起孩子學習的興趣。但是隔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孩子即使面對豐厚的獎勵,也完全提不起學習的興趣。關於這方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在做一期演講的過程當中,曾公開表示:一個孩子將來會不會是一個學霸,其實看孩子的眼睛就知道,不用再等到十年之後。
  • 李玫瑾:平時機靈的孩子可能是「假聰明」,大多不是「學習的料」
    當家長與老師交流之時,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孩子挺聰明,就是不好好學習,他要能認真起來,成績沒問題。」但很多孩子卻因為這句話,錯過了訓練專注力的「重要時機」。李玫瑾:平時機靈的孩子可能是「假聰明」,大多不是學習的料對於這個問題,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談了自己的想法,上學之後,平時那些性格活潑開朗、很機靈的孩子,大多學習一般。相反,平時話比較少,喜歡做自己事情的孩子,學習往往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