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召開2020年度保護工作會議上了解到,自試點開展以來,監測到新增幼虎10隻、幼豹7隻,與試點前相比,巡護裡程增長4.02倍,獵套遇見率下降94.55%。完善野生動物救助體系,成立野生動物救護中心2處、基地4處,救助動物41種188隻。同時,在體制機制創新、職責履行、保障體系建設、引導社會參與、探索發展轉型等方面,成效頗豐。
著力推進機制體制創新。掛牌成立了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局(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和10個分局,初步構建了中央垂直管理框架。國家林草局與吉林、黑龍江兩省政府成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虎豹局與兩省有關部門及相關地方政府建立常態化溝通協調工作機制。組織編制生態修復等10個專項規劃方案,制定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辦法等制度30餘項,建立任務臺帳清單,有力有序推進各項工作。
積極履行所有者職責。開展4次基本情況調查,形成本底數據。配合確權登記,完成試點區國有自然資源調查面積116萬公頃。啟動兩省7個部門42項職責劃轉承接工作,梳理形成1612項行政職能清單。創新建立虎豹局實行前置審核、兩省承擔行政審批職責的工作機制,首個實現中央事權職能落地。
全力構建支撐保障體系。2017年以來,中央財政安排文化旅遊提升項目資金8.81億元,實施監測體系、標識系統、巡護救護等基礎設施項目42個。組建動物保護、生態治理、發展戰略等130人的專家智庫,提供各類建議300餘項。
全方位引導社會參與。有效運用各類媒體資源,廣泛宣傳兩項試點改革精神和國家公園價值,累計刊發播發相關報導141萬餘條(含轉載)。積極協調開展生態體驗和環境教育,每年參與生態體驗人數80餘萬人。搭建志願者服務平臺,每年參加活動人數達1000餘人。與俄羅斯豹之鄉國家公園及WCS、NRDC等國際組織合作開展國際交流,建立溝通合作保護機制,樹立了野生動物跨國保護國際合作典範。
探索推進發展轉型。制定產業準入負面清單,積極推進林(參)地清收還林、溝系承包退出等工作,最大限度降低人為活動影響。制定生態管護員和社會服務公益崗位管理辦法,優先安排貧困戶2245人從事森林管護。構建以黑木耳、藍莓等為代表的種植業,以黃牛圈養為代表的養殖業和以綠色生態遊、紅色文化遊為代表的旅遊業等綠色支柱產業。優化農村能源供給結構,對園區內2個鄉鎮、8個村屯和15個保護站實施電代煤能源改造項目。
吉林日報全媒體 記者:陳沫 編輯:趙樹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