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華文媒體《世界日報》7月30日報導,7月28日午夜,一名44歲的中國遊客梁琦(音譯)因在美國洛杉磯國際機場免稅店掌摑一名華人店員,被警方以攻擊罪逮捕。
洛杉磯機場方面稱,事件起因是梁琦和免稅店店員發生爭執,具體起因將由法官判定。
這起事件導致當晚由洛杉磯飛往上海的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及機上300多名旅客延誤一個多小時,原定29日凌晨1時起飛,最後延誤至凌晨2時07分才起飛。梁琦的父親也因留在機場等待女兒被放出來,而未能登上飛機離開洛杉磯。
有美國律師表示,美國警察對飛機安全威脅的事情會比較敏感,機場免稅店靠近出入境的地方,因此對大鬧機場的梁女士掌摑店員一事可能會嚴格處理。
旅客如果是攻擊傷害他人,處罰要根據受害人受傷狀況,如果不嚴重,就屬於輕罪,且如果沒有前科,會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如果受害人需要醫療費用和精神賠償,則會產生額外費用。
另外,因為事件發生在機場且靠近飛機起飛時間,導致航班因此延誤一小時,如果移民局知道此事,會影響她以後入境。
據悉,中國自今年2月1日起,已經開始實施《民航旅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辦法》,凡出現十類不文明乘機行為的旅客將被列入黑名單。這些事千萬不要做!
1、堵塞、強佔、衝擊值機櫃檯、安檢通道及登機口(通道)的;4、對民航工作人員實施人身攻擊或威脅實施此類攻擊的;10、妨礙民航工作人員履行職責或者煽動旅客妨礙民航工作人員履行職責的,以及其它擾亂航空運輸秩序、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或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民航規章應予以處罰的行為。
目前黑名單人數已有19人,這些遊客不文明行為遍布各地,他們在國外發生不文明行為造成社會影響,兩年內會在中國海關、警局、銀行留有不文明紀錄。
昨天,國家旅遊局公布了《旅行社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並公開徵求意見。在此次新版旅行社條例中指出,旅遊者不文明行為記錄和懲戒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旅遊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另行制定。而根據《國家旅遊局關於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中國遊客在境內外旅遊過程中發生的因違反境內外法律法規、公序良俗,造成嚴重社會不良影響的行為,納入「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主要包括:
(六)不顧勸阻、警示從事危及自身以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活動;(九)國務院旅遊主管部門認定的造成嚴重社會不良影響的其他行為。
洛杉磯機場工作人員黃小姐說,或許免稅店工作人員態度不好,但打人就太粗暴了,即使顧客是上帝,工作人員也是有人權的,這種不文明的遊客的確應被列入黑名單。
現在出國的人越來越多,希望大家都能遵守文明守則,共同維護中國的國際形象!我們也不希望看到像越南某餐廳掛出的這幅海報一樣,被拒絕服務,不是嗎?其實不僅是出國遊,在國內旅遊哪怕是自家周圍的公園、小區散步,您也要注意別隨意踐踏採摘花草,別刻字、損壞公共設施,別隨地亂扔垃圾,別亂給動物投食等等。希望每個人都能是一位文明友好的遊客。
《旅行社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中,針對近些年頻發的遊客不文明行為、出遊安全、不合理低價等問題均作出了相應規定,並首次明確旅遊網站提供虛假信息也需擔責。國家旅遊局政策法規司方面表示,為貫徹落實《旅遊法》有關規定,適應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旅遊形勢的變化,國家旅遊局此次對《旅行社條例》和《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管理辦法》兩部行政法規進行了合併修訂,形成了《旅行社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現公開徵求意見。
關注1
遊客被強迫購物可要求旅行社墊付退貨款
對於近年來經常發生的強迫購物、自費現象,新修訂的條例中明確規定,旅行社指定具體購物場所或者安排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的,應當在包價旅遊合同中載明購物次數、停留時間、購物場所的名稱和主要商品情況;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的內容、價格及活動時長;不參加相關活動的旅遊者的行程安排;並與旅遊者協商一致,由旅遊者籤字確認。
同時,旅行社及其從業人員不得通過安排旅遊者參加購物活動、另行付費旅遊項目,或者旅遊者購物消費,以回扣、佣金、人頭費或者獎勵費等名義,獲取相關經營者給予的財物。旅行社及其從業人員不得以毆打、棄置、限制活動自由、恐嚇、侮辱、咒罵等方式,強迫或者變相強迫旅遊者參加購物活動、另行付費旅遊項目。
此外,對於違反以上規定的旅行社,條例第四十八條中指出,旅遊者有權在旅遊行程結束後三十日內,就其所購物品和參加另行付費旅遊項目費用,要求旅行社為其辦理退貨並先行墊付退貨貨款、退還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的費用。
解讀
遊客退貨需備好證據
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表示,條例這項規定將能夠有效落實先行賠付的機制,如果遊客買了假貨,旅行社不管退貨且不賠付,遊客可以有理有據地進行投訴,相關旅遊主管部門也會按條例規定去督促旅行社為遊客辦理退貨、賠償。但劉思敏指出,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遊客的取證比較關鍵,首先需要能證明是被強迫、欺騙購買,或者需要證明購買的物品是假貨。這就要求遊客提前保留好發票、視頻等相關證據。
關注2
不文明行為嚴重遊客乘坐航班或將受限
針對我國遊客在出遊過程中發生的不文明行為,條例規定,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有違法行為或者嚴重不文明行為的,旅遊主管部門可以將旅遊者的相關信息納入不文明行為記錄、向社會公布,並向公安、海關、檢驗檢疫、邊檢、交通、金融等部門和機構、行業組織及有關經營者通報。有關部門和機構、行業組織、經營者可以根據職責權限在徵信系統中記錄,以及採取在一定期限內限制出境旅遊、邊境旅遊、參加團隊旅遊、乘坐航班等懲戒措施。
解讀
懲戒措施執行有難度
記者了解到,國家旅遊局近年來已經公布了幾批不文明遊客的黑名單。而此次新規定中關於限制出遊、乘坐航班等懲戒內容明顯更加細化。劉思敏表示,國家旅遊局、民航等相關部門此前都出臺了關於不文明遊客的懲戒措施,但具體實施起來會有一定難度。乘坐航班方面還可以和民航部門的名單進行聯動,但限制出遊方面,旅遊主管部門只能通過告知旅行社的方式來執行。不過遊客如果採取自由行的方式,其他相關部門是否能夠聯動執行還需要看具體執行情況。
關注3
出境遊客人需隨身攜帶安全信息卡
近期,世界各地安全事故頻發,不少遊客因此受到影響。因此,條例此次還新增了關於確保出遊安全的相關規定。其中規定,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應當製作安全信息卡。安全信息卡包括旅遊者姓名、出境證件號碼和國籍,以及緊急情況下的聯繫人、聯繫方式等信息,使用中文和目的地官方語言(或者英文)填寫。旅行社應當將安全信息卡交由旅遊者隨身攜帶,並告知其自行填寫血型、過敏藥物和重大疾病等信息。
而遇到突發事件或者涉旅安全事故發生後,條例第六十四條規定,旅行社及其從業人員應當依法向旅遊及相關部門報告,在境外發生的,還應當報告我國駐外機構、當地警方;同時加強對旅遊者的風險提示,自行或者根據旅遊主管部門、有關機構的要求,停止組團或者帶團前往風險區域,調整或者中止行程,以及撤離風險區域。
解讀
大型旅行社已有安防措施
對於出遊安全問題,中青旅遨遊網首席品牌官徐曉磊表示,此次條例的新規定更多是讓中小旅行社在操作上有一個標準,而大型旅行社其實已經有了相類似的安全防範措施。「遊客在出團前信息便已經錄入後臺系統,同時遊客還會收到導遊、領隊、後方的相關服務人員的聯繫方式,而且前端和後臺的信息是相通的,所以即使遊客在出行中,他們的信息不論是帶團的人員還是旅行社後臺都能隨時掌握。」
關注4
提供虛假信息旅遊網站也需承擔責任
目前,市場上存在眾多在線旅遊網站,本身並不提供產品,而是讓遊客通過網站的平臺去預訂購買其他旅行社等供應商的產品。對於這類網站,條例中規定:旅遊者在網絡交易平臺訂立包價旅遊合同與旅行社產生糾紛的,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應當協助解決;旅遊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旅行社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繫方式的,旅遊者可以向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要求賠償。同時,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旅行社業務經營者利用其平臺侵害旅遊者合法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此外,網絡搜索平臺提供者有償提供搜索服務,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旅行社業務經營相關信息虛假的,應當及時更正或者刪除;因未更正或者刪除對旅遊者造成損害的,與該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網絡搜索平臺提供者無償提供搜索服務的,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提供旅行社業務經營虛假信息的,應當及時更正或者刪除相關信息,對旅遊者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解讀
其他行業早有相應規定
6人遊旅行網CEO賈建強認為,此前國家旅遊局並未對在線旅遊做出特別具體的規定,但目前在線旅遊市場火爆,這次條例的修訂還是非常及時的。「網站其實相當於旅行社的門市,只不過不是面對面交流,信息會有不對稱。網站既然作為遊客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應該屬於收客方,所以承擔責任是合理的。」
而驢媽媽旅遊網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正規在線旅遊網站對於平臺上的旅行社一般都是有準入機制的,一旦旅行社出了問題,網站會首先和旅行社溝通協商先去滿足遊客的需求,如果確實是網站沒有提前告知遊客真實信息,網站應該承擔責任。而劉思敏表示,其實其他行業早有相應的規定,比如家居賣場、電器賣場,消費者購買完商品既可以找具體的廠家品牌維權,同時也能夠找這些銷售平臺維權。
關注5
不合理低價攬客旅行社最少罰款3萬元
目前市場上有不少旅行社、旅遊網站經常打出超低價的旅遊產品。對此,條例第九十七條中指明了多條違規行為,其中就包括無正當、合理理由以低於接待和服務費用招徠、組織、接待旅遊者的行為;同時還有因旅遊者的年齡或者職業差異而提高旅遊費用的;指定的具體購物場所或者安排的另行付費旅遊項目,其經營者的商品或者服務未明碼標價,或者利用虛假、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旅遊者進行交易,有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牟取暴利等不正當價格行為的;強迫或者變相強迫旅遊者參加購物活動、另行付費旅遊項目的等行為。
對於以上行為,條例規定,有其中情形之一的旅行社及其分社、服務網點由旅遊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業整頓,並處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款;違法所得30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取消出境旅遊業務許可、邊境旅遊業務許可,或者吊銷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沒收違法所得,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並暫扣或者吊銷導遊證。
解讀
處罰力度還可以更大
記者對比老版《旅行社條例》發現,老版條例中僅規定:「旅行社以低於旅遊成本的報價招徠旅遊者的,由價格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處罰。」並沒有像新版中規定具體的罰款數額。但老版條例中規定:欺騙、脅迫旅遊者購物或者參加需要另行付費的遊覽項目的,對旅行社,由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這比新版條例中的「處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款」力度更大。
對此,徐曉磊表示,目前市場上依舊存在大量不合理低價產品,消費者有時候很難辨別,罰款的規定只是一方面,日後是否能夠在執法環節做到落實也是關鍵。「其實對於不合理低價,處罰力度還應該更高,不光是在處罰數額上,還應該把相關旅行社列入黑名單,讓它挨罰一次就覺得很痛才行。」
來源:綜合京華時報、中華網、
本期編輯:荊詩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