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傳情|前路不管何方,那都是你的方向

2020-12-07 紅網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陳亞男 通訊員 楊玲 整理報導

編者按:隨著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戰役打響,長沙無數醫護人員日夜奮戰,與時間賽跑。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許多醫護人員自願放棄了春節休假,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時刻準備與病毒奮戰到底。新春團圓時,他們向家人寫下一封封特別的「家書」,告別家人,走上他們的「戰場」。現紅網開闢《家書傳情》系列,為大家講述他們平凡又不凡的故事。

軍人丈夫寫給抗疫前線妻子的一封家書

周敏,長沙市第一醫院感染科護士。大年初二,周敏主動請纓奔赴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隔離病區工作,至今已奮戰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一線整整14天。周敏的丈夫是河北某空軍部隊的一名現役軍人。

敏:

現在,你應該是在上班吧,連續六個多小時不喝水不上廁所,每念及此,都忍不住擔心你。

想念,是一種力透紙背的深刻,上班不敢打電話發微信給你,怕讓你工作分心,而下班後視頻看到你臉上一道道勒痕,眼前浮現的,是你戴著口罩和帽子,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在病房奔走,我不敢流淚,即便是紅眼,也不想讓你察覺。

按照年前我們的約定,現在的我們應該是在親友家走訪,或是一起坐在沙發上看電視,或是相挽著去看春節檔電影。而今年,我只能透過屏幕來追尋你忙碌的身影。對於他人來說,你是電視報導上許多個防護服中的一個,可與我而言,你留給我果敢堅毅的背影,是我最愛的你的模樣。

相見時難別亦難,在這以前,都是你噙著眼淚送我去部隊保家衛國,我總勸你這有啥哭的,而這次好不容易盼來的相聚,卻要送你去一線救死扶傷,我眼角也不自覺泛紅。在去隔離病區前你安慰我道,這次等我盼我歸來,還沒來得及給我一個擁抱又要出發,但沒關係,以後日子長著呢。從你的眼神裡,我看出了難過與不舍,但更多的我也看到了你的堅定。醫者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使命與擔當,其實道理我也懂,如同前年大年三十單位一通電話,我大年初一返回部隊一樣,但我也會自私地想,要是你不需要上前線該多好。

我見過你脆弱流淚時的樣子,而這次你在抗疫隊伍表現出來的堅強,讓我動容。你用你心中大愛,守護萬家平安。也許等到你凱旋那一天,我已經返回部隊了,沒法給你一個大大的緊緊地擁抱,但我許你一生一世的陪伴。前路不管何方,那都是你的方向。

愛你的靖波

2020年2月6日

兩代人的書信:媽媽,等你消滅病毒,我用壓歲錢為你補過生日

黃敏是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隔離病房的一名護士,2月5日是她32歲的生日,8歲的兒子和3歲的女兒寫了一封家書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了抗疫一線的媽媽。這封稚氣可愛卻不失溫暖的家書,沒有絲毫對媽媽的抱怨以及對疾病的恐懼,字裡行間是滿滿的愛,瞬間暖哭了堅強樂觀的媽媽。年輕的媽媽含著淚利用有限的休息時間給年幼的孩子們匆匆回了信,一個有大愛、有擔當、有信心、有孝心的白衣女戰士的赤子心躍然紙上。紙短情長,兩封家書是愛和希望的傳遞,更是責任與勇敢的家風傳承。

致在抗疫一線的媽媽的一封信

媽媽,今天是您的生日您知道嗎?早上我和妹妹為您唱了一首《生日快樂》歌,祝您生日快樂!

媽媽,往年您生日我們就等您下班回來一起吃蛋糕過一個快樂的生日,可是今年卻不一樣啊!您為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在一線上整整戰鬥了十多天,每天為了治病救人,消滅病毒,您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忙碌著,可能連自己的生日也忘記了吧!沒事,有我們記得,那讓我大聲地告訴您吧:媽媽,今天是正月十二日您三十二歲的生日。媽媽,今天生日您還是吃著泡麵和盒飯吧,沒事,等控制了疫情,消滅了病毒,治好了患者,平安回來的時候,我會把壓歲錢買一個大大的生日蛋糕給您補上,爺爺會殺一隻雞燉了,爸爸和奶奶會做幾道您愛吃的菜菜,我和妹妹拿出留給您喜歡吃的零食,全家上陣為您補上今天這不平凡而特殊的生日吧1

媽媽,最後讓我再一次祝您生日快樂!祝您早日平安健康回家吧!

您的兒子:劉家睿

女兒:劉佳琪

2020年2月5日

媽媽給孩子們的回信

親愛的兒子、女兒:

收到信媽媽好感動,真的是一份特殊的禮物,因為有你們,媽媽感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媽媽,媽媽因為工作原因不能每天陪伴很是愧疚,但是小小的你們就能理解媽媽的工作,真的很欣慰。有大家才有小家,媽媽只想儘自己的力量,做自己能做的事,媽媽以為這是有意義的。已經有十五天沒有抱抱你們了,媽媽很想你們,但是我相信我們很快就能見面了,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陸陸續續已經有病患治癒出院了,這是很多人努力的成果,這讓大家看到了希望。在家裡,你和妹妹一定要聽爺爺的、奶奶、爸爸的話,好好待在家裡,勤洗手,多喝水,一定不要感冒了。對這個疾病也不要太過於恐慌,一定會打贏這場戰疫。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哥哥一定要多幫幫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幫著帶妹妹,媽媽缺席,哥哥要把媽媽的那份補上,媽媽知道你是最棒的!哥哥是我們家的小男子漢!媽媽愛你們,一定平安歸來!加油!

媽媽

2020年2月5日

父親的家書:前線的你,不忘感恩身後「照顧」自己的人,孩子你真的長大了!

曹佳茹是長沙市第一醫院南院綜合黨支部的一名年輕黨員。1月26日,她主動請纓成為抗疫救治隊伍中的一員,參與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隔離病房的緊急籌備工作。1月31日,她進入隔離病房一線護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

曹佳茹的家人非常支持她的工作,2月3日,她的父親在與她通了報平安的電話後,連夜寫了一封家書為她加油鼓勁。下面是父親給佳茹的信:

佳茹,你好!

現在的你應該在上晚班,奮鬥在抗疫一線,此刻我和你媽媽坐在客廳閒話家常!

正月初二,你打電話回家告知我們你下午將去往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抗疫,你媽媽努力壓制眼淚叮囑你一定一定注意安全,我只是和你說句照顧好自己,其實內心有千言萬語,萬般不舍,到嘴邊統統不知如何開口。電話掛斷,你媽媽還是哭了,好幾天茶不思飯不想,終日只等你能多回兩個電話。

今天是大年初九,往常這個時候家裡會辦春客,你一般都在家,23年一直如此!今天你媽媽情緒比之前好了很多,每天看著新聞關注疫情進展,而我每天在你們醫院公眾號上關注你們醫院的情況,剛剛還看到了關於你的文章!我和你媽媽欣喜不已!

佳茹,你真的是長大了,爸爸以前總認為你還只是個孩子,害怕你面對不了這個世界上的殘酷與困難,總想著把你留在身邊,儘可能替你遮風擋雨。當你毅然決定去到抗疫一線,當你多次提及身邊照顧你們的人和事,那份勇敢、那份感恩,我和你媽媽一遍又一遍感嘆,我們的女兒真的長大了!

親愛的孩子,爸爸想在這個時候和你說些許心裡話:

一、你的專業是救死扶傷,實行人道主義精神,你是黨員,你的使命是為人民服務。這是你走到哪裡都不能忘記的,今天你在兌現你當初的誓言,爸爸覺得很驕傲,但也請你一定一定保護好自己,你在幫助無數個家庭,他們需要你,但你要記得我們家也在等你安全回來!

二、這是一個持久戰,疫情一定會得到控制,但是現階段任務仍然艱巨,你要知道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們都站在你的身後默默的支持你,國家和人民需要你的時候,你就要義無反顧去到一線。

三、你不要擔心家裡,最近我和你媽媽都在家沒有出門,你叫我們什麼時候能出門我們再出門,我們身體也好著,你自己照顧好自己,沒事多回兩個視頻電話,我們看看你就行了。

孩子,我們無法在身邊照顧你,但我會照顧好家裡,讓你安心工作,也希望我們的鼓勵能成為你繼續前行的堅實力量。說著說著就深夜了,你媽媽已經入睡,你下班了早點休息,明天又是夜班,照顧好自己!我們在家裡等你回來!

父親親筆

2020年2月3日

相關焦點

  • 何路家書:效率來自何方
    My dear Tiger:  效率來自何方?勤能補拙的意義就在於,勤可以產生智慧,只是需要選擇勤的方向。不是所有的勤都可以產生智慧,勤讀書,讀對書一定能夠產生智慧。如果讀錯書,當然也不會生產智慧。  既然智慧是由心而生,心之所想處便是智慧所生處。
  • 筆墨傳情 最暖家書——範縣第三小學開展一封家書徵文活動
    筆墨傳情 最暖家書——範縣第三小學開展「榮域上境杯」一封家書徵文活動一封家書,讓我們把不善言辭的愛說出來;暖心相約,讓世界聽見感人至深的故事。範縣第三小學開展「榮域上境杯」一封家書徵文活動。評委團將孩子們的作品密封,進行公平公正的評選部分優秀作品各年級獲獎名單周日上午舉辦「一封家書」頒獎儀式,活動由巴士陽老師主持,副校長李心利對本次活動的開展總結致辭,首先對榮域上境給孩子提供這樣的平臺表示感謝
  • 何路家書:智者無言
    作者:何 路My若是不小心說到別人的不好,那便洩露了自己內心的不善。若是一個人心裡沒有不善,自然也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一個善人,自然也用不著說很多話,行為便是最好的語言。釋迦摩尼佛曾在2500年前來到人間,講經說法49年,每天都工作8小時,從來不說人過。他告訴人們的,都是自己已經做到的。那是釋迦摩尼佛第8000次化身來到娑婆世界。
  • 「眾志成城同戰疫 靜待春暖花開時」家書傳情大型網絡誦讀活動開始...
    眾志成城同戰疫 靜待春暖花開時家書傳情大型網絡誦讀活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株洲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醫務工作者、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員、社區工作人員為表達對疫情防控一線人員的崇高敬意,特開展「眾志成城同戰疫、靜待春暖花開時」家書傳情大型網絡誦讀活動,通過寫作和誦讀家書,謳歌株洲一線戰「疫」勇士,展現群英風採,凝聚抗疫正能量,同時積極營造全市人民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守望相助、傳遞愛心的良好氛圍。
  • 現在,50多歲的人沒錢沒事業,路在何方?
    目前,對於一些50歲左右的人來說,如果是沒錢沒事業,那確實是非常迷茫糾結。想放棄吧心有不甘,不放棄又不知道路在何方?我今年也是50多歲,我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對於一個50歲沒錢的人,我認為首先要接受這個事實,就是前半生自己沒有努力出成果。這時候就要把目光轉向未來,未來還有一二十年,不要總是回想過去,糾結於過往。要靜下心想一下,未來這十幾年自己如何去努力?自己要先確定方向,不能總是原地打轉,這樣把時間都白白浪費掉了。對於一個50多歲的人來說,有錢沒錢,只是暫時的一種經濟狀態,現在沒有錢,並不代表你未來沒有錢。
  • 刀郎和譚維維都改編了敢問路在何方,許鏡清的態度為何截然不同
    2019央視中秋晚會真的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估計很多人秀沒有想到,著名歌手譚維維演唱了一首改編版的《敢問路在何方》會引發這麼大的熱議。《敢問路在何方》是經典電視劇《西遊記》的片尾曲,也是著名音樂人許鏡清先生的代表作,在譚維維演唱了之後,許鏡清先生也是氣得夜不能寐。
  • 孫軼飛:藝術你想要去何方,它指著醫學的方向
    孫軼飛:藝術你想要去何方,它指著醫學的方向 2020-12-24 12: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不管身在何方,今生只為你一人,只想你一人,只愛你一人
    01誰都代替不了你在我心裡的位置或許,幾千年前,你是佛前一朵青蓮,而我,只是你身上的一粒塵埃,因為愛慕你的容顏,傾慕你的純淨,所以,甘願於佛前祈求上千年,只為與你邂逅一場不老的愛戀。幾千年後的那一年,佛被我千年的祈願打動,許我與你一場最美的遇見。
  • 倒在東京奧運會大門前 中國男排路在何方
    原標題:倒在東京奧運會大門前 中國男排路在何方 倒在東京奧運會大門前 中國男排 路在何方 無緣今年東京奧運會的中國男排,昨天在廣東江門就地解散,隊員們返回各自省隊,備戰將於本周日開賽的
  • 泉州閩臺緣博物館老照片家書展覽 述兩岸家園情懷
    時間:持續到11月15日 地點: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3日,由國臺辦《兩岸關係》雜誌社、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泉州泉臺民間交流協會等部門共同舉辦的「共同的記憶——兩岸家庭老照片家書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拉開序幕。此次活動被列入國臺辦2015年對臺交流重點項目。
  • 何路家書:每天都不斷超越自己
    一個人要與自己友好相處,永遠不可與自己為敵,要熱愛自己,欣賞自己,激勵自己,也要批評自己,反省自己,永遠給自己以最美好的方向,不為眼前,只為永恆。若是外在的光環,想讓其進入自己內部,那是非常難的。只有內在的光芒才會如泉湧出,漫向無量無邊的宇宙。
  • 尼採:你走的路是唯一的路,不要問它通往何方?走便是了
    尼採:你走的路是唯一的路,不要問它通往何方?尼採說:「世上有一條唯一的路,除你之外無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問,走便是了。」這句話出自尼採《我的哲學老師叔本華》一書。尼採的後期雖然在許多方面的觀點與叔本華不同,但是我敢肯定地說,如果沒有叔本華,便不會有尼採;如果沒有叔本華的現代悲觀主義哲學,便不會有尼採的「超人哲學」。
  • 椿萱茂心懷感恩做養老,一封家書讓這個感恩節暖意盎然
    感恩節,以豐富的活動填滿感恩的心除了家書傳情,在各地椿萱茂,形式不一的感恩節活動也讓公寓裡暖意盎然。在椿萱茂(天津富民路)老年公寓裡,長輩們體驗了做牛軋糖的快樂。起鍋翻炒、晾涼、切塊,小小一顆糖,甜在人心頭。
  • 《敢問路在何方》詞作者閆肅,演唱者蔣大為,你可知曲作者是誰?
    30多年了,人們還是那麼喜歡楊潔導演的《西遊記》,伴隨著這部電視劇火起來的還有那首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當時大街小巷、k廳唱吧隨處可以聽到它的旋律,到如今還有人愛唱這首歌。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又出發。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 不管你在何方,我在何地,這一生我心中唯有你一人!
    我,早在經年的舊時光中為你封心鎖愛,從此,不管外面的世界多麼精彩,我的眸中,我的心中,你是唯一一抹讓我動心的色彩。你是我今生不舍的牽絆,也是我今世觸手不及的愛戀。曾經,無數個夜晚,我反側輾轉,難以入眠,只因你的容顏,你的笑臉,在我的腦海不斷的浮現;曾經,無數個白天,我凝眸遠眺,看著你所在的方向,不曾刻意,關於你的一切便會湧現心間。愛已成往事,情卻不曾離你而去,進一步沒資格,退一步不捨得,唯有,守著心中那一線線回憶,讓記憶中那個美好的你陪我靜度流年。
  • 旅遊購物,路在何方?
    都說實體難做,我想一部分原因就是各小老闆們經營無方。走到洛帶古鎮咋們要玩出客家文化,走到黃龍溪川西壩子的文化要出來,去九寨溝要品出水文化,不是有句話說得好嗎?「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好嘛,遊客參團到九寨賣乳膠、到青城山都江堰賣乳膠、到峨眉山賣玉,到九寨溝賣玉,額的個神,這樣的配置下,怎麼希望客人多參團,沒投訴也不想多參團了。內部人士多講,這團賭出來了,那團又虧多了。
  • 2011北京國際出版論壇:數字時代出版業路向何方
    數字時代,中國出版業路向何方——來自2011北京國際出版論壇的聲音    新華社北京8月30日電(記者趙超)電紙書,網絡文學,手機閱讀……在今天這個數字時代,一個個與閱讀有關的新鮮詞彙不斷衝擊著傳統閱讀方式。
  • 敢問「路」在何方
    敢問「路」在何方據《武昌縣誌》的載錄,鄂州的名勝古蹟很多,順指算來,如數家珍:城宮堂宅,樓臺亭閣。但是,就是沒有「路」。沒有路,又何以走出阡陌,走進街市;何以從歷史的深處走過來。在何方?「營盤」上,舉目四顧,敢問路在何方?
  • 「愛在心間·尺素傳情」一封家書
    這一封封特別的「家書」,流露出對親人的牽掛、陪伴的缺憾,折射出濃厚熾烈的家國情懷,傳遞著對「逆行」精神的崇尚,凝聚著砥礪奮鬥的力量。看到這個信息,我第一時間是不想讓你知道,因為你知道我一定會報名的。我還有些猶豫,因為我已經給了你一個關於春天的承諾!但是看到科室那麼多年紀比我大的同事都紛紛請戰。我決定報名,畢竟,我年輕,我對病毒的抵抗力更強。我跟爸爸說了我的決定,爸爸沉默良久,最後一個字——去!在這過程中,你很緊張地看著我,一直要看我的手機,我對你說這有什麼好看的,但後面還是給你看了。
  • 紅色家書憶清明!向警予寫給父母的信:你的九兒在這裡,努力做人……
    都說家書抵萬金,當我們回眸歲月的時候,時光和牽掛,緬懷與惦念都在短短言語間,尺素傳情 。在向警予、左權、車耀先幾位革命先烈寫給子女、親人的家書中,烈士們講述自己的革命志願,寄予後輩殷切的希望,也暢想著對紅色中國的憧憬與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