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障生的世界是有聲的、內心是豐富的、眼裡是多彩的。」說起學校的聽障生,綏化學院黨委書記冉慶國的語氣瞬間變得柔和起來。
有著近70年歷史的綏化學院是黑龍江省唯一舉辦聽障生高等教育的公辦本科高等學校,2007年開辦特殊教育專業,2013年開始招收聽障學生。
聽障生的作品從「製作課堂」走向銷售市場
「每件作品的一針一線、一筆一畫,從設計、剪裁到縫製、雕花,每一步的勾勒、點染都是聽障生們一點一點耗費心血精心製作而成的……」日前,在哈爾濱市西城紅場藝術港舉辦的黑龍江省殘疾人名品展上,綏化學院不言閣手工藝工作室教師張麗賣力地吆喝著,「在工作室是孩子們的指導老師,在這裡就變身作品的推銷員。」
純手工皮革包、圖案各異的葫蘆烙畫、致敬抗疫英雄的油畫……雖然聽障生們的展位顯得有些安靜,但因為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藝品成了人氣最旺的展臺,一會兒就賣了3000多元。
「這次參展非常有意義,聽障生的作品從『製作課堂』走向銷售市場,既讓孩子們開闊了眼界,推廣了作品,又讓更多的人知道了我們聽障生的優秀,了解了學校在特殊教育領域作出的成績和貢獻。」綏化學院特殊教育學院副院長尚曉麗說。
在做精本科教育的同時,綏化學院還積極推進特色課程建設,開設了剪紙、舞蹈、糧食鑲嵌畫、葫蘆烙畫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課程,增加聽障生的就業技能。學校先後創辦了「陽光科技殘疾大學生服務中心」「不言閣個性皮藝手工坊」等4個聽障生創業工作室,配備專業教師指導。
「1+1志願者服務隊」一項活動教育兩類人
「目前,特殊教育學院有聽障生335人。綏化學院與省教育廳、省殘聯合作共建特殊教育學院,建有殘疾人高等教育基礎實驗室和醫教結合康復中心。學校是省特殊教育師資培訓基地、省特殊教育藝術人才培養基地,還是省特殊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單位;特殊教育學院聽障生思想政治工作室獲批全省基層思想政治工作示範點。」綏化學院黨委副書記李淑慧介紹,為了讓更多的聽障生完成學業,學校一直免收聽障生學費,還通過黑龍江省殘聯、慈善總會等機構為聽障生籌集社會捐贈,每名聽障生每年至少能獲得2300元助獎學金。
為了幫助聽障生儘快適應大學生活,綏化學院組建了「志願者服務部」,保證每名聽障生都有一名健聽學生「一對一」幫扶,在學業上幫扶、生活上幫扶、思想上和心理上幫扶,確保聽障生無障礙融入校園生活。「『1+1志願者服務隊』一項活動教育了聽障生、健聽生兩類人。」特殊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卜凡秀說。
特殊教育學院針對聽障生制定了專門的迎新方案,提前建立聽障新生QQ群,保證每名聽障生至少有一名志願者對接,從接到通知書到入校報到、住進寢室,全程都有志願者給予一對一幫助。2013年以來,學校特殊教育專業健聽學生共幫扶聽障生400餘人。
富有愛心的教師激勵聽障生不斷前行
「正在謀劃創業,打算做多媒體。」綏化學院特殊教育學院2016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聽障)專業學生李志浩告訴記者,學校帶給他的不僅是知識、技能,更有一股熱忱、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作為學校手語服務隊負責人,疫情期間,他不分晝夜地堅持完成了37期手語視頻的後期製作。「一直是自己在接受關愛,能有機會幫助別人,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李志浩用手語真誠地表達著自己的感恩、回報之情。
「為了豐富聽障生的文化生活,我們組建了聽障生藝術團,5年裡,先後有180多名聽障生和健聽生加入。」特殊教育學院聽障生藝術團指導教師李清潔說。她的記憶裡有太多感動的片段:曹亞茹得了急性氣管炎,老師讓她休息幾天,可是每晚她都會準時出現在舞蹈教室;患有胃病的丁靜跳不了多長時間就需要休息,但她從沒有請過一次假……
就是這樣一群為夢想而全力以赴的聽障生們,一次次跌倒又爬起,自編自演了舞蹈《我們》《勁草》,非常受歡迎。「我們雖然是聾人,但是我們做到了,我們做得更好。」藝術團的聽障生們用汗水和行動演繹了完美,鮮花和掌聲的背後是觀眾的尊敬與祝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因為有著這麼多富有愛心的教師,他們本著立德樹人的宗旨,默默堅守崗位,用學識和人格魅力感染、感動著聽障大學生。我堅信,綏化學院的特殊教育事業會越辦越好。」冉慶國說。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15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