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遠方來」,我在廣南「進士第」等你

2021-02-08 廣南微生活


在廣南,在蓮城,有這樣一個壯族村寨,幾乎家家出學子,人人好讀書,150來戶人家僅正式考取的大學生就多達200餘人。這個村就是歷史文化名村--革假村。溯源尋根,革假村愛讀書的人那麼多,除了靠自身努力,原來是受到了「進士第」文化精神的影響。

3月29日上午,富寧縣老年書畫協會鍾健副會長一行11人慕名到廣南蓮城革假村觀訪「進士第」。筆者有幸一同前往,更進一步了解了「進士第」的歷史與由來。

有朋自遠方來

遊人參觀進士第

該村陸姓一門三進士:清朝光緒十年進士陸毓雲、光緒十五年進士陸毓賢、清朝光緒二十九年進士陸象乾。陸毓雲、陸毓賢是同胞兄弟,陸毓雲、陸象乾是父子,陸毓賢與陸象乾是叔侄。所以稱「一門三進士」。至今陸氏老宅門頭上仍高懸著100多年前的「進士」牌匾。

陸氏老宅

進士第

進士匾牌

廣南縣地處珠江源右江上遊,西洋江流域,是古句町國的領地,可謂孕育了一個國度,一方民族,一個盛世,一種文化,史學界稱之為「句町文化」發祥地。其轄地在公元前2000多年,今我國滇、桂兩省區及越南北部結合地,宋朝為特磨道,元朝為廣南西路。清道光《廣南府志》載:「廣南府南北境相距七百六十裡,東西境相距六百六十裡。中間崗蠻稠疊,鳥道崎嶇……」句町國的都城主要在廣南。

句町古國悠久的歷史及其燦爛的文化表明:句町國君及其民眾始終認同中華一統,他們為開發建設祖國西南邊疆、為維護國家統一及保持邊疆穩定,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中原地區與句町國地區人民相互間的交往十分頻繁,壯族先民受漢族先進文化影響較多。在清朝中葉至末年年間,科舉制度為當地持續不斷地哺育出社會有用人才和國家精英,在滇省廣南府出了「一門三進士」的「科舉文化現象」,直到現在仍是人們津津樂道的美談。

據清道光五年《廣南府志卷一·學校》中載:「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知府茹儀鳳始辦義學。」「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知府茹儀鳳詳請開學,設教授一員,復設訓導一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督學院歲試,照中學例,取進文童十五名、武童十五名,設額廩三十……三年出歲貢二人,選拔之年選拔二人」等。是年,知府茹儀鳳在撰寫《新設廣南府學碑記》中曾言:「小民莫解漢語,稍能應對官長,不過千百中一兩人,他何知焉。」這就是當時廣南漢文化所處的狀態。為加快漢文化的推廣普及,歷任知府用心良苦,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興建了孔廟(也稱文廟),這應是廣南廟學的起始。後來,從雍正三年(1725年)至道光元年(1821年)間,又先後興辦了青蓮、蓮峰、培風等書院。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當任知府和寶寧知縣又捐資倡建蓮城考舍。為培植文風,多出人才,又於鹹豐年間建了文筆塔(為迤南第一高塔)。到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廣南府境已有義學十二所,加上書院和民間私塾,從而使儒學在府境得到很大程度的推廣。

知府茹儀鳳到任後,在廣南興學宮、設義學、倡文教,在此後的一兩百年間形成了風氣,使得廣南由一片文化的荒漠,一躍而成為文化的薈萃之地,其間有據可查的文、武進士就達21人之多,廣南的第一位進士是胡慶元,於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科雲南鄉試中式第二十名文舉人,只考兩次,於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會試殿試,中式第三甲第二十名進士,仕途比較順利;廣南最末一位進士是張肇基,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雲南鄉試,中式第二十五名文舉人,又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會試殿試,中式第三甲第一百二十名連捷進士,這是最幸運者之一,可算飛黃騰達。而革假村陸氏,在清朝光緒年間及弟「一門三進士」,還有舉人2人,貢生13人,在當時可謂滿門詩書一家錦繡,是為奇蹟。

陸氏後裔雲南省壯學會副會長、雲南畫院副院長陸華嶽先生回憶說:「廣南縣蓮城鎮小廣南辦事處革假村陸氏一門的遠祖叫陽德靖,四川省雲陽縣人,是宋軍先鋒楊文廣的部下。楊文廣回開封向朝庭復命,宋軍留下大批官兵鎮守特磨道,陸氏遠祖陽德靖便是其中之一。」陸氏後裔廣南縣老年書畫協會顧問、文山州農墾局原紀委書記、陸華嶽的弟弟陸華燦先生講:「先祖陽德靖在鎮守特磨道期間瀏覽了廣南城附近的山山水水,看到此處四面青山環繞,山嵐疊翠,一條小河從村旁流過,曲曲折折橫穿整個壩子。纖細的桑陌縱橫交錯,墨綠色的山林,清亮的河水,構成一幅精美絕倫人間仙境的壯族村寨。於是就定居此村,入贅與當地陸姓的一個壯族女子結婚,並改陽姓為陸姓。婚後,男耕女織、生兒育女、敬奉老人、一代傳一代。」這就是廣南蓮城革假村陸氏。

一門三進士

進士陸毓雲(1851-1936年),生於鹹豐五年(1851年)。清光緒十年(1884年)考取進士,「進士匾」上款為:「欽命雲南提督學院翰林院侍讀學士王××為歲貢陸毓雲立」,落款為:「光緒拾年歲次甲申季秋月穀旦」;被授予正八品官銜,曾追隨雲貴總督岑毓英到越南抗擊法軍,取得臨洮戰役的勝利。在廣南府任過職,辭官後在培峰書院教書育人。為勉勵後人堅持耕讀為本,同時奮發讀書,勳名事業,他作對聯一幅為:「進退有經舉動周旋皆聖教;仕農為本勳名事業振家風。」卒於1936年,享年85歲。

進士陸毓賢(1853—1926年),生於鹹豐七年(1853年)。陸毓賢為陸毓雲之胞弟;光緒十五年(1889年)考取進士,「進士匾」上款為:「欽命雲南督學院翰林院侍讀學士王××為陸毓賢立」,落款為:「光緒壹拾伍年××××」;被授予正八品官銜,辭官後在培峰書院從教。卒於1926年,享年73歲。

進士陸象乾(1871—1940年),生於同治辛未年(1871年)。出生在壯族書香世家,陸毓雲長子;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考取進士,「進士匾」上款為:「欽命雲南提督政翰林院修撰張××為陸象乾立」,落款為:「光緒貳拾玖年癸卯年春月吉旦」;博學多藝,被授予正八品官銜,在廣南府任過職,辭官後在者兔裡奪從教;卒於民國29年(1940年)享年70歲。

陸華燦先生在講家史

據陸華燦先生介紹:革假村現有150多戶人家,600多人口,80%都是陸姓。革假村陸氏傳至現在,已繁衍至第13代的「宗」字輩,宗支已發展到近100戶400來人口。除了「一門三進士」外,該陸氏還出了兩舉人、十三貢生,現如今,僅正式考取的大學生就有150多人。真可謂崇德尚學之典範矣!

閱讀原文,文山州更多新聞!來源廣南文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相關焦點

  • 有朋自遠方來~
    有朋自遠方來~ 2020-12-16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真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意思嗎?你的理解真錯了!
    《論語》開篇第一則,從小很多人就張口就來,上過學的基本都背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上了初中和高中,老師有時候還拿「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告訴同學們複習的重要性。等上大學的工作後,朋友相聚經常會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一句。但實際上,我們在理解上,已經偏離了孔子的本意。
  • 好客山東的一張賽車名片 「有朋自遠方來賽車」才是真的不亦樂乎
    當天除了氣溫特別熱情之外,在有朋自遠方來車隊的專屬P房你也能體驗到每個參與者身上滿滿的熱情,閃亮登場的全新賽車、慷慨激昂的各路老闆、躍躍欲試的媒體嘉賓和風風火火的車隊技師。在有朋自遠方來賽車品牌升級發布會暨AMG GT3 EVO新車發布會之後,「有朋自遠方來車隊」也正式更名為「有朋自遠方來賽車」。
  • 有朋自遠方來
    周六下午三點,接過焦作來的女同學,在高速口接過鄭州一車來的五名女同學,沒有過多的寒暄和擁抱,兩輛車,「浩浩蕩蕩」,直奔關山景區門口。 幾杯酒下肚,氣氛活躍起來,話題多了起來,睜開迷離的眼,我開始打量起六個女同學的成色,一兩個詞語閃現腦海:徐娘半老,風韻猶存! 我打著舌頭,半醉半醒的說:如果我是你們的插班生,誰會是我同桌的你,我會把誰的頭髮盤起,誰又會把我寫給她的信丟在風裡?
  • 「有朋自遠方來」,指的是朋友麼?原來是我們理解得太簡單
    在我們的初中課本上,就有好幾篇課文是論語的選段。其中最著名的一段,莫過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圖片來源於網絡這裡的一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可以說是流傳千古的名言的,也是我們作為禮儀之邦,迎接客人時,經常說的一句話。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用這句話歡迎遠道而來的朋友,可是,這裡的「朋」真的指的是朋友麼?
  • 聽簡訊:罰款100000|有朋自遠方來
    聽簡訊:罰款100000|有朋自遠方來 2020-12-16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慶有朋自遠方來,相約到附近的飛龍洞走起,身邊居然也有好風景
    國慶有朋自遠方來,相約到附近的飛龍洞走起,身邊居然也有好風景國慶有朋自遠方來,相約到附近的飛龍洞走起,身邊居然也有好風景國慶有朋自遠方來,相約到附近的飛龍洞走起,身邊居然也有好風景國慶有朋自遠方來,相約到附近的飛龍洞走起,身邊居然也有好風景國慶有朋自遠方來,相約到附近的飛龍洞走起,身邊居然也有好風景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句話的意思您真的弄懂了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過,學而之人就是做學問,做學問不是學習知識,而是隨時隨地反省和實踐做人做事。為什麼論語開篇把這三句話放在一起,因為這三句話都是有關聯的,具體原因會在文章後面說到。現在先來討論後兩句話。
  • 有朋自遠方來!廣東省婦兒工委調研組來皖調研
    有朋自遠方來!廣東省婦兒工委調研組來皖調研 2020-12-18 2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麼讀就通了
    君子蘭:身修而有暗香,花潔白如玉接下來我們繼續分析第一章後面的兩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易?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理解這句話我們要先了解兩個要點:一這裡的「朋」是指志同道合者,而不是泛指一般的朋友;二,有朋自遠方來,為什麼強調自遠方來呢?這是理解這句話的關鍵。這裡的朋應是指志同者,有朋自遠方來就是學識和道德涵養到了一定程度,慢慢的把名聲傳播開來,志同道合者慕名而來的意思。
  • 有朋自遠方來,一起去投壺
    原標題:有朋自遠方來,一起去投壺   2014-07-12 01:43:13 來源: 大河網-大河報(鄭州) 有0人參與分享到  策劃文體新聞中心執行記者遊曉鵬文圖  古人在玩這個事兒上,是很照顧弱者的,比如唐代宮女們不方便騎馬,玩不了激烈的馬球,場邊看著干著急,時人就發明了不需要騎馬的步打球,堪稱量身定做
  • 綜合性學習《有朋自遠方來》教案
    綜合性學習 有朋自遠方來學習目標1.讓大家認識到交朋友的重要性。2.引導大家學會選擇朋友。3.教會大家交友之道。1.請你收集慎重擇友的名言警句。【交流點撥】(1)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曾國藩)(2)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
  • 有朋自遠方來——海外嘉賓寄語2020山東省旅遊發展大會
    有朋自遠方來——海外嘉賓寄語2020山東省旅遊發展大會
  • 有朋自遠方來,樂乎?人不知而慍,君子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年少時以為:非也!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相信這句出自孔夫子的《論語.學而篇》在整個華夏,幾乎家喻戶曉。
  • 有朋自遠方來,帶他去文登……
    有朋自遠方來帶他去哪玩兒?Tips:今年10月1日-10月7日,天沐溫泉度假村將推出「萌寵駕到」「手工DIY」「我是小小農場主附近主要景點有水上樂園、古銀杏、江北玉蘭王、齊王墳、李龍文化廣場、王母娘娘洗腳盆、聖母宮、玉屏池、摩崖神龕、仙女池、帷幄洞等。
  • 有朋自遠方來 臺灣與臨海永豐再攜手
    茶寮,一個安靜古老的小村莊,位於臨海永豐鎮大山深處,以古道、楓林、奇松、竹海聞名遠近,茶遼村的村民是唐代著名文人鄭虔的第22代子孫遷至而來。古道悠長,人跡未置處,生長著叢叢青苔,在鼻翼之下散發著潮溼的鄉土氣息。每逢深秋季節,黃、紅、青相間的楓樹林,隨風搖曳極具風情,每年吸引著數萬市內外遊客,永豐鎮在此舉辦了8屆紅楓節。 莊震霆向村幹部詳細了解村內情況,對旅遊發展提出眾多建設性意見。
  • 最新版城市形象宣傳片《有朋自遠方來》帶你了解全新的濟寧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志合者,不以山河為遠。
  • 有朋自遠方來 十大線路玩轉青島
    有朋自遠方來 十大線路玩轉青島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6.12 星期二 剛剛成功舉辦的上合峰會讓世界目光聚焦青島,充滿活力和熱情的青島人真誠地邀請世界友人和八方遊客,來這座美麗的城市看海景、吹海風、吃海味,欣賞現代化與歷史厚重感並存的絕美。灣城夜色品味青島夜生活    上合峰會上的絢爛燈光煙花表演令人激動難忘,近期以來島城市民和來青島的遊客們紛紛點讚的也莫過於青島的大美夜景。
  • 有朋自遠方來 你最想領他吃什麼?
    夏天到了,大連人又要忙著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親朋好友,有朋自遠方來,你最想帶他們吃點什麼大連特色呢?
  • ...有朋自遠方來!上合組織媒體友人山東探尋傳統文化奧秘
    齊魯網曲阜6月3日訊齊魯網6月3日訊(記者 張偉 劉洋 喬明輝 王法智 濟寧臺 梁鳳翔 胡士忠)「從高鐵站出來就看見孔子畫像,我就知道我來到了中國文化的首都。論語有句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看到很多媒體朋友,很多中國的朋友,我想我以後還要再來,再來很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