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大共享單車一夜提價 免費騎時代結束你還用嗎
春節之後,不少用戶發現,摩拜、ofo等共享單車將月卡價格集體恢復至20元/月、240元/年的價格,此前的「免費騎」活動都不見了。
1元月卡取消
包月騎行20元 包年240元
去年夏天,摩拜與ofo價格戰打得正酣。摩拜正式推出月卡和季卡,售價僅1折,其中月卡2元、季卡5元;ofo則直接給出「地板價」1元包月,還推出各種免費聯名卡。
一時間,共享單車遍地開花,騎車出行成了新風尚。
而如今當越來越多人開始習慣出門先找共享單車時,卻發現價格悄無聲息地漲了起來。
記者登錄兩家共享單車APP發現,單次使用的價格基本沒變,月卡、季卡等長期使用的騎行卡則取消折扣,恢復「原價」。摩拜和ofo月卡均為20元,包含每天2小時的免費騎行時長,超出2小時額外計費;以此類推,季卡60元,半年卡120元,年卡240元。
網友:體驗沒跟上
專家:提價不意外
從網絡調研的情況看,月卡的漲價雖然引發眾多網友的吐槽,但也有不少人表示理解,認為收費是正常的商業運營手段。
事實上,讓更多人抱怨的是,價格漲上去了,消費者體驗上卻依然問題重重,未見明顯改善。
屢有消費者反映,故障車輛十分常見,影響出行效率和心情。「我就曾經遇上連續七八輛車沒一輛能用的,導致出門騎行簡直就是受罪。」市民小李說,某次準備騎車回家,距離大約1.5公裡。「剛出門發現一輛共享單車,結果座椅太高,而調節高度的裝置已經損壞;步行20米又找到一輛,結果車胎沒氣;之後陸續看到的幾輛車不是無法解鎖,就是掉鏈子或輪胎偏擺。」
小李回憶,這趟路最後花了半個小時,比正常走路還慢。「使用共享單車的目的是方便而不是找罪受。」在他看來,多花一點錢並不是問題,但錢花了,體驗卻沒跟上去,落差讓人難以接受。
專家表示,共享單車在形成一定用戶群體後抬高價格,這並不意外。
對於每天利用共享單車解決「最後一公裡」的通勤人員來說,20元每月的價格相對於單次騎行以及乘公交等方式更優惠。
不再燒錢的共享單車
是否在走網約車老路?
「剛進入市場的時候,企業通過免費騎行、領紅包等營銷手段吸引消費者,目的是培養用戶習慣,積累用戶數量,同時跑馬圈地,搶佔市場份額。」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共享單車在形成一定用戶群體後漲價,屬意料之中。
不過,消費者已經開始擔心,隨著其他共享單車企業相繼倒下,摩拜與ofo已經成為巨無霸,一旦形成壟斷格局,共享單車的價格會越來越高,最終走向滴滴的局面——下班提價、雨天提價、節假日提價,漲價的理由層出不窮,用戶的體驗卻更差了。
陳音江提醒,當某一兩家共享單車企業在競爭中成為行業龍頭,無論是市場份額、用戶數量、布局城市都佔盡優勢的時候,消費者必將完全處於劣勢地位。「這個時候,共享單車企業利用市場地位擅自漲價,必然會損害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面對這種情況,有關監管部門應該及時介入,督促企業守法誠信經營,維護消費者權益。」
來源:央廣新聞、央視財經、央視新聞、中國青年報、北京日報等
(責編 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