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消費稅」一詞有點火,先是日本消費稅自10月1日起,從當前的8%上調至10%,導致日本民眾消費「被升級」。再到10月9日,我國國務院宣布了推進減稅降費的方案,重點強調了要後移消費稅徵收環節,提高地方政府促進消費積極性。這就意味著我國第四大稅種消費稅的改革正式啟動了。
「消費稅」到底是什麼?
先來個小科普,2018年國內消費稅1.06萬億元,約佔當年稅收7%,是我國稅收中僅次於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第四大稅收來源。我國的消費稅比較特殊,只對部分消費品徵收,確切來講是主要針對一些高檔的或者不健康的消費品,比如現行的消費稅的徵收範圍包括了煙、酒、高檔化妝品、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高檔手錶、成品油、小汽車、摩託車等15個稅目。雖然種類較少,但我們細看會發現,這些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我們平時購買的很多東西都離不開消費稅。
我國對貨物普遍徵收的是增值稅,在增值稅的基礎上會選擇部分消費品再徵收一道消費稅,所以,對那些特定的商品來說,既需要繳納增值稅,也需要繳納消費稅。為什麼還要再多交一種稅呢?國家主要是想通過徵稅,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適當地限制某些特殊消費品的消費需求。比如,大家都知道菸酒是傷身的,我國通過對煙和酒徵收消費稅,抑制菸酒的消費,提高大家的健康水平。
大家注意到沒有,去國外旅遊在消費小票上都會註明稅金這一項,但是在國內平時消費就沒有這一項,原因是我國消費稅實行價內稅,也就是我們買的商品,在生產或者進口的時候已經由企業繳過消費稅了,費用已經包含在產品價格裡了。這樣,我們在以後的批發、零售等環節就不用再繳納消費稅,但是稅款其實還是消費者自己承擔了。
我國消費稅改革要來了
近日國務院推進減稅降費方案中強調了兩點:一是要後移消費稅徵收環節,二是穩步下劃地方。後移徵收環節,簡單來講就是要將部分在生產環節徵收的消費稅逐步後移至批發或零售環節徵收。如果稅率和計稅方式不變,徵收環節後移會增加消費稅稅額。同時,目前我國消費稅收入全部歸中央所有,增量消費稅下劃地方將會為地方政府帶來新的收入來源。
比如一件在廣州生產的高檔手錶在蘇州的一家商場被賣掉了,銷售價格是50000元。這50000元產生的消費稅稅收就可以歸到消費所在地蘇州,增加蘇州的收入,而不是歸到生產地廣州,這樣一來,稅收的收入就可用於蘇州的地方建設了。
方案中特別指出會先對高檔手錶、貴重首飾和珠寶玉石等條件成熟的品目實施改革,再結合消費稅立法對其他具備條件的品目實施改革試點。所以,可以預計的是,消費稅改革暫時對我們生活必需品的價格變化影響是不大的,價格上漲主要會集中在奢侈品消費上。
日本上調消費稅至10%
我們再來看日本的消費稅,與我們國家不同的是,日本消費稅徵稅範圍幾乎包括所有的商品交易和勞務,也就是日本人民和國外遊客只要消費了就需要繳納消費稅,可見日本上調消費稅,日本民眾的感覺會特別明顯,從餐飲、生活用品、交通、郵費乃至醫療費用都會漲價,可以說只要出門就能感受到變化。
其實這是自1997年來,日本第三次上調消費稅,前兩次分別是1997年4月從3%上調到5%,2014年4月從5%上調到8%。前兩次消費稅的上調,對於日本民眾來說仍然是慘痛的回憶,個人消費都出現明顯減少。而本次消費稅上調的一周後,日本某百貨零售巨頭旗下百貨店的銷售額就比去年同期就減少了兩成多。
而對於本次上調消費稅的原因,日媒報導稱是受到人口少子化、老齡化等問題的影響,日本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出於彌補財政赤字的需要。但也有不少反對的聲音指出,增加財政應該依靠發展經濟,而不是依靠來自民眾的收入。近年來,日本就業者的實際工資並沒有上漲,消費稅增加後,日本老年和貧困階層的生活成本將大幅提高。此次加徵消費稅,對於民眾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日子更不好過了。
日本旅遊、留學會受到影響嗎?
近年來中國已成為日本第一大旅遊客源國。關於日本消費稅上調,大家最關心的還是去日本旅遊或留學的費用是否會受到影響。
對於遊客來說,在商場或是藥妝店裡購物的影響不大,因為達到一定金額後(約合人民幣330元)可以憑藉護照辦理退稅,也可以直接去免稅店。因此,只要買到免稅的額度,總體來說遊客的採購不受消費稅上調影響。但因吃飯、住宿等費用並不適用免稅條款,所以在吃住行方面的支出還是會有所增加。
對於留學來說,影響會更大一些,留學生不像遊客可以退稅,留學生日常購物將會受到影響。還有其他的生活支出,比如水電費、煤氣費等,都會直接追加2%。還有一點特別重要的就是留學生的學費,也有因此而上漲。
從全球視角來看,很多發達國家對消費稅的依賴度正在提高。日本的稅收重心已經漸漸從所得稅等向消費稅轉移。跟日本類似,不少發達國家在最近30年裡消費稅所佔的稅收比重提高了近一倍,增至20%。而消費稅率的提高,往往伴隨著完善充足的社會保障和福利。而我國,也即將啟動消費稅改革,對消費的徵稅也將進一步有所推進,具體效果如何我們還是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