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轉折點,尤其是他推翻了中國封建王朝專制的歷史,使得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逐漸深入人心,雖然後來袁世凱篡奪了勝利的果實,但是也絲毫不影響,辛亥革命在歷史上的意義,我們都知道在辛亥革命成功之前,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曾多次舉行起義,但是每一次都以失敗而告終。
不過在早期的同盟會領導人中,除了孫中山以外,還有一位革命元老,在當時也擁有巨大的聲望,而他就是黃興,黃興出生於1874年,他本人其實是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後來有機會前往國外留學,並在國外接觸到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說起來他革命思想的根源和孫中山、宋教仁他們都不同。
由於黃興祖上曾為明朝官吏,因此定下了一個準則,終身不出仕清朝,因此黃興對科舉做官並不熱衷,而是對諸多學科有很大的興趣,在接觸到革命思想以後,開始逐漸的改變自己原先的想法,並和自幼在國外生活的孫中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革命最為艱難的年代裡面,孫中山和黃興這兩個人的名字是聯繫在一起的,黃興在國內負責領導起義,而孫中山負責在海外募捐,黃興的多次起義都很不順利,尤其是宣統元年的廣州起義中,更是犧牲巨大,雖然因此而受傷,但黃興革命的初衷始終都沒有改變過,但是隨著革命取得勝利以後,黃興的名字卻逐漸被人遺忘。
實際上黃興本人並不熱衷於名利,尤其是在當時武昌起義以後,他是第一個趕到戰場上負責指揮作戰的,一度在建立民國時,要先選舉黃興為大元帥,然而黃興不願意,執意要等到孫中山前來以後,我們也知道後來袁世凱竊取了革命勝利的果實以後,黃興對於革命黨內對袁世凱的妥協和讓步十分不滿,並由此而發生爭執。
不過即便是如此,黃興仍然針對國內革命形勢做諸多奔走,不遺餘力,蔡鍔在雲南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曾致電黃興,希望他回國,後來袁世凱雖然病逝,但是北洋軍閥並未被徹底打到,中國也就此進入到軍閥割據的混戰時代,黃興對此勞心勞力,以至於積勞成疾,1916年因胃出血而住院治療,最終因肝硬化而引發各種併發症而去世,享年4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