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台州天台正逐漸褪去暑意,迎來滿眼豐收的秋色。避開人潮,避開熱門,到田野鄉村尋找秋意,稻田裡,山道間,楓樹旁,不少遊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迎接秋天的到來。
天台,佛宗道源之地,佛教天台宗的發源地就在天台,這個時候去天台的寺院,就會看到一種只有這個季節才會有的景象,田間是忙著收割稻穀的僧人,廟宇裡裝滿稻穀的米簍,還有殿堂裡,走道間,院子裡曬滿的穀子……
農禪,是僧侶所必修的一個"覺悟"法門,也是中國古代佛教寺院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經濟基礎。所謂「農禪並重」,講的就是僧侶融禪於農、以農悟道的生活習慣和修行方式。
長期開墾荒地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農禪的最大特點。所以,在天台,晨間早一點,或者傍晚時分,你經常會在田間看到勞作僧人,或者出寺時偶爾還能撞上剛好勞作結束,牽著牛回來的僧侶。
高明寺,智者大師親創的十二道場之一,以正法久住和一口三萬兩千斤的大鐘而聞名。這座深山中的古寺一直以來都非常低調,默默地靜守著自己的修行地。
此情此景
網友紛紛留言
周則林:山谷黃,秋葉紅,寒寒暖暖度春秋;天也藍,水也清,粗茶淡飯卻安心;一派青山景色幽,春天種田秋天收。
恆安電氣:高山出幽谷,谷中見仙佛。佛道你為何,何處聞佛聲,聲聲念阿佛,佛要心向善,善必有善果。
燕子:時逢稻穀豐收季,十裡梯田一片黃。手舞銀鐮頭頂日,師父臉上喜洋洋。
天天有禮:九峰環列抱雲臺,山寺淨無埃。石駕虛空,魚翔清澗,禮佛向摩崖。應憐鐘磬能洗耳,客步盡悠哉。洞天福地,入仙出俗,怎不念重來。
把修行和農業勞動結合起來,"默耕田地,力鋤葛藤","泥泥水水一年農",不僅能砥勵心志,也是文化中的耕讀傳統在禪林中的體現。僧侶並不是把勞動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而是作為觸類見道、直指本心的修行方式,實質上即是從勞動中悟修行,以修行促勞動。
朋友們,看了這禪意滿滿的豐收圖,你有何感悟呢?留言分享給我們吧
圖:水月無痕、禪拍四人組、胡偉、陳學德
本文來源:天台山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