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那些好味道,帶你走進臺南

2021-02-07 八卦臺灣

說起臺南的美食,「小吃」兩個字是第一個竄進腦海裡的。它品種繁多,乾濕軟硬鮮甜冷熱魚肉葷素,相比於臺北、臺中的小吃又能自成一格,真像走進一座大型的美味嘉年華。臺南特色美食有哪些?臺南的特色小吃有哪些?

  臺南又名「府城」,是臺灣最早發展的地區,自然物富民豐食材豐富。店家都追求貨真價實,用心製作,所以保留了傳統古早味之餘也有開拓創新的菜式。加之歷史的沉澱和文化的繁榮,飲食業發展蓬勃。短短的三日臺南吃喝遊樂之後,讓人確信每個不起眼的小門面裡,其實都蘊藏著令人讚不絕口神魂顛倒的美味。


小公園擔仔麵——廣為人知的平民滋味


  擔仔麵大概是臺南最廣為人知的美食了。百多年前的漁民在漁獲淡季為了持續生計,挑著根扁擔走街串巷叫賣麵條,這也是「擔仔麵」名字的由來。除了著名的度小月和洪芋頭,臺南街頭巷尾其實還隱藏著許多地道好食的擔仔麵。坐落於西門圓環旁的這家不起眼小店,用餐環境真可謂簡陋,但入夜時分人頭攢動,店家的法寶是灶上久久熬燉噴香竄鼻的肉臊香味。坐在低矮古灶旁的師傅利索地抓面、下面、起面、灑肉臊汁、配菜,動作迅速利索。面送至桌前,捧起小碗聞一下那誘人香氣,味蕾打開,再喝一口湯,感受混合著蒜香和醋酸的鮮蝦高湯之美味。小小的啟動儀式後,就可以爽快淋漓地吃下整碗油麵,連甜蝦、香菜、豆芽都不捨得放過。擔仔麵分量都很小,兩下三口就可以吃完,是最好的消夜補給品之一。

  地址:西門路二段317號


矮子成蝦仁飯——日式風格的臺式蓋飯


  這碗小小的蝦仁飯,歷史可以追溯至日據時代,滿滿的蝦仁鋪在米飯上,身形是日式的「 」,神髓卻是臺式的。臺南靠海,附近海域盛產火燒蝦。小店就將每日新鮮捕撈的火燒蝦去腸剝出蝦仁,用蔥段大火爆香。米飯則用蝦油柴魚高湯煨,有點類似西班牙海鮮飯的手法,需要不停攪拌才能讓米飯吸飽湯汁的鮮甜,這種古法的炊煮做法也令米飯有陣陣炭火香。吃起來鮮美的蝦仁和溫潤的米飯伴著高湯的甜美和豬油香,平凡的食材造就不平凡的味道。配一碗鴨蛋湯更是地道的臺南吃法,湯是蝦油柴魚高湯,鴨蛋更是以蝦殼餵食的鴨子所產下,是蝦仁飯的絕佳搭配。這麼小小一碗相貌平平的飯和湯還引得人排長隊,原來自有厲害之處。

  地址:海安路一段66號


再發號肉粽——粽界的閃亮巨星


  再發號肉粽獨特的香氣,自清同治十一年始,已香飄一百四十載。招牌的精製八寶肉粽餡料豐富到令人驚嘆:鹹蛋黃、慄子、乾貝、扁魚酥、後腿瘦肉、肉臊、蝦米、鮑魚、花菇、扁豆酥、魷魚、櫻花蝦共嵌在粽子中,體格巨大,重達十四兩,是真材實料有內涵的。店家選用的是臺灣頂級的長糯米,新米舊米按自家的秘方比例混合,舊米的粘和新米的軟很好地平衡,粒粒剔透分明,食來煙韌軟Q 而富有米香。而包製的竹葉,更是考究地用上兩片桂竹葉和一片麻竹葉。麻竹葉在裡層防止糯米粘連在竹葉上,桂竹葉耐煮不易破可封存香氣。雙手一層層掀開竹葉,蓬勃的米香肉香竹葉香飄散開來,用傳統的竹叉一口口食用,超有懷舊feel。

  地址:民權路二段71號


古堡蚵仔煎——大隻蚵仔彈眼落睛


  從廈門、泉州到臺北、臺南,一路下來蚵仔煎吃過不少,而要說原產地,廣為流傳的說法就在臺南的安平,始於鄭成功的兵營。安平古堡周圍多的是蚵仔煎小店,這家古堡蚵仔煎最悠久,有五十年的歷史了。蚵仔煎現點現做,大廚在特製的大煎盤上倒入蚵仔、地瓜粉、豆芽、小白菜,打個鴨蛋而棄用雞蛋,煎時就聞到蛋香焦香飄飄。這盤蚵仔煎無以次充好的太白粉,粉漿質地厚薄正好。又多的是個大肥美的新鮮蚵仔,外表酥脆,咬來又有蔬菜的爽脆清甜,配上紅色的酸甜汁醬,不油不膩可吃上一大份。怪不得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也是林語堂大師的至愛。

  地址:效忠路85號

  同記安平豆花——手工綿綿古早味

  古堡蚵仔煎不遠的這家三百多年歷史的豆花店,是遊客和臺南本地人來安平的必訪食肆,也是「臺南十大排隊小吃」之一。豆花這種小食看著簡單,其實做起來並不容易。黃豆選得好,粒粒飽滿碩大平滑,水中浸泡一夜後,還要磨漿過濾,再加鹽滷後凝固成豆花。吃起來格外順滑軟綿,泛著豆香。最近一直有豆花 「南甜北鹹」誰對誰錯的爭論,上海人吃得多的是加了蝦米海苔醬油的鹹豆花,其實廣州香港臺灣人的豆花更多是當作糖水來吃,根本沒有所謂的對錯嘛。這裡的甜豆花是加了紅糖的,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加入紅豆、綠豆、珍珠、薑汁等。

  地址:安北路433號


老牌鱔魚意面——二十七秒快炒絕技


  中正路的康樂市場以前叫「沙卡裡巴」,日語中是「會場」之意,也說明這裡自日據時代就是小吃的聚集地,鬥轉星移間雖已不復以往的熱鬧繁華,但還是保留了幾家百年老店。老牌鱔魚意面已第三代在經營,老闆有獨步江湖的「快炒二十七秒」絕技。他將大蒜爆香後,猛火翻炒鱔段、辣椒、洋蔥,同時灑入五印醋、烏醋和清醋,快炒後加入肉骨高湯、米酒、醬油繼續爆炒至起鍋。伴隨著轟隆的聲勢和火勢,僅僅二十七秒一盤鱔魚意面已經炒好上桌。鱔魚入口完全沒有腥味,肉質細嫩口感爽脆,甜、酸、甘、辣的複合滋味纏繞在舌尖,又有強烈的鑊氣和焦香。熱油炸過的意面也蓬鬆順口,老闆嫻熟的火候控制和精準的快炒功力令人讚嘆。

  地址:中正路友愛街206巷6號康樂市場113號攤位


金得春卷——永樂市場四大天王之一


  永樂市場四大天王,除了富盛號碗,還有金得的春卷。這兒的春卷有別於上海人的油炸春卷或者廈門派的大鍋煮餡料,而是類似泉州的潤餅,分開炒餡料,再包入餅皮中。春卷皮用中筋麵粉製作,手勢要夠快使其絕對不能焦掉,泛著天然的麥白色,它貌似普通卻是很考驗店家的功力。餡料也在檔口一字排開十幾盤,高麗菜、豆乾條、皇帝豆、蒜苗、五花肉、香菜、蝦仁、細蛋皮、香菜種種,口水已經都要滴下來。包製時又要加入花生粉和砂糖,讓滋味更加甜美豐富。包好後用高溫平底鍋略微煎香,食來外層幹酥香脆,餡料爽口滋味繁複。金得也是半世紀的名店,代表著府城古早味的手法。

  地址:民族路三段19號

  福記肉圓——連配湯都不簡單

  福記的肉圓非油炸的「彰化肉圓」派,而是蒸熟的「屏東肉圓」派,是地地道道古早味的現代延伸。府前路有兩家福記,一家關門較早,入夜後嘴饞則要吃臺南法院鄰近的這家。肉圓在碩大的蒸籠裡現蒸,疊得高高的,水氣香氣瀰漫。排隊拿到肉圓,澆上一點薑汁就可以熱火朝天地吃起來。皮是在來米的老米加地瓜粉,煙韌有粘度但不粘牙。內餡雖是瘦肉但也頗嫩滑爽口,且滋味也吃得到醬香和蔥香,鎖住了肉汁。最有趣的是還有客人排隊盛湯,原來一大鍋骨頭湯就在灶上久煮著,食客可以自己動手無限量添加。肉圓吃完後還不過癮,可以將剩下的醬汁加點高湯一飲而盡,真是鮮甜。肉圓一份兩粒,個頭其實不小,但也見男女老少都一人一份一次吃光,足見魅力之大。

  地址:府前路一段215號及299號


許家蝦仁肉圓——肉圓的鮮美升級


  由屏東肉圓變化來的蝦仁肉圓,真可謂是更精益求精的美味升級。不同於傳統肉圓用的肉丁,蝦仁肉圓裡則是肉臊加蝦仁。之前因去得晚早早售罄所以錯過了蝦仁肉圓的名店茂雄和友誠,今次去了同樣聞名的許家,永樂市場走過去其實不遠。一大蒸籠的蝦仁肉圓在大火上蒸二十分鐘就大功告成,咬開就可吃到濃香馥鬱的肉臊香以及口感鮮美的火燒蝦蝦仁。半透明的皮則薄軟Q 滑,米香四溢。最講究的還是蘸汁,家家有自己的獨門秘方。有用蝦仁絞碎熬煮的,也有加了一些香料的,總之都是秘而不宣的一級機密,但讓食客飽了大大的口福呢。

  地址:國華街三段8號


阿憨鹹粥——蝨目魚粥的最高境界


  蝨目魚是臺灣產量最高的養殖魚,所以蝨目魚丸大抵是臺南街頭最常見的小食了。阿憨鹹粥的蝨目魚粥是本次吃喝遊樂的重點。有別於廣東粥的綿密香滑,臺南的粥是很古風的「半粥」煮法。米粒在魚骨熬製的高湯裡煮軟,透明卻未等爆腰糜爛即撈起,湯呈乳白色卻沒有米漿的滲入,看起來類似於泡飯。嘗了蝨目魚肚粥,湯底鮮美,米粒香甜吸盡湯汁,大片的蝨目魚肚油脂豐潤,粥底更藏著多粒新鮮的蚵仔,再加根油條,在蒜頭酥的點睛提味下,立即就吃個碗朝天。配一份彈牙鮮美的蝨目魚皮,肥厚的魚皮蘸少許醬油膏,這種甜味是很討上海人喜歡的。我愛食魚,所以更要去得早,就能吃到新鮮量少的白灼魚腸。店家已營業六十年,憑著這簡單用心的好味道,相信會永續下去。

  地址:公園南路169號


阿明豬心——食美味前先考耐心


  保安路夜市,食店鱗次櫛比熱鬧不已。大家心甘情願地在阿明排隊,是為了吃一碗豬心冬粉。既來之,則安之,我耐心等待二十多分鐘才入座,下單後又得等上二十多分鐘才可吃到。只因老闆兼大廚實在太磨嘰,他一人慢條斯理地切切燙燙,真是讓一眾食客伸長了脖頸等得乾急。所以,當那碗豬心冬粉終於上桌時,我真有種如釋重負又不好意思說不好吃的怨念。好在,新鮮的豬心現點現切,按紋路切得厚薄恰好,稍稍燙過後,脆中帶嫩。湯頭因為灼過了太多的豬肝豬腳而豐腴鮮美,當然,還是有少許味精但不妨礙大局。鴨腳翅則是給我帶來驚喜的小食,一小盅蒸到爛熟,皮骨分離。吃進嘴,膠質厚重到可以粘住雙唇。不過,餓著肚子還是不要勇敢地加入排隊人潮,聞著香味,看著周邊的食客大快朵頤而只能欣賞老闆慢吞吞的刀法,實在很折磨人啊!

  地址:保安路712號


阿娟鴨肉——鴨肉爽甜當歸飄香


  阿娟是阿明的鄰居,也是顧客盈門好不熱鬧。原來就以咖喱飯、排骨飯、瓜仔雞聞名,也有六十多年歷史了。鴨肉羹是必食的,肉質肥瘦恰當,不膩不臊,香中帶著甜美。我最喜歡的還是這碗湯羹,稍稍勾了芡但不過分,流露著鴨肉的鮮美,再吃口蘿蔔,酥爛入味太好吃。另一份當歸鴨也讓人吃得開懷,是一整隻鴨腿浸在當歸湯中,香味撲鼻而來,鴨肉得酥爛,吃起來好方便,根本不用擔心塞牙縫。喜歡吃內臟的可以點份下水湯,鴨胗切成一朵花,爽脆得很,湯也竟然是甜的,不知道外來人吃不吃得慣。

  地址:保安路36號


連得堂餅鋪——五十年煎餅爐鎮店


  臺南崇安街,不時飄來陣陣麵糊烘烤的焦香,原來是百年老餅鋪連得堂的蛋卷出爐了!順入店就看到店堂正中那臺五十年歷史、全臺唯一的老式煎餅爐,熱氣騰騰地烤著一批批蛋卷。據說店家創始人從日本人那裡學來正宗的蛋卷製作方法,現坐鎮店中做蛋卷的是第三代的年輕帥氣孫子。只見他舀起一勺麵糊放入其中一煎板,攤平後要就要轉動厚重的鐵盤,重複步驟,待一圈轉下後,第一個煎板上的麵糊已經烤香,於是翻轉、出爐、待涼,轉動鐵盤製作下一個。速度很快,沉重的鐵盤也需要極大的力氣,但就是這樣熟練的手藝,一天也只能做上百來包,酥脆口感和濃濃蛋香引得網購大潮,據說拿號排隊一年才買到也是常態。現在對網絡有了限購,才讓遊客可以順利買到。蛋卷確實要比一般的好很多,據說一併販售的味噌口味也是全臺唯一。

  地址:崇安街54號

  富盛號——米香蓬勃肉味出彩

  臺南人似乎很愛吃米食,大街小巷多見各種碗店米糕店。去永樂市場逛逛,見到排隊最長的就是這家碗店了,說說也有六十多年歷史了吧,我是第一次嘗試碗,端上桌來看著貌相只能說慘澹,黑黑漆漆的真是不討人喜歡。可是一入嘴中,就透著蓬勃的米香,口感又有彈性。沒想到餡料還真多彩,肉臊滷的入味、蝦仁鮮美,還有蛋黃和香菇,再配上自製的醬油膏的甘甜,分分鐘就吃下一整個。再來碗蝨目魚羹,是最好的一頓點心。

  地址:西門路二段333巷8號


阿鳳浮水魚羹——手工捏制勁脆魚羹


  浮水魚並不是一種魚類,是將新鮮的旗魚起肉,和蝨目魚的魚背肉及魚肚打成,白白的樣子是魚肉本身的顏色。再揉成一塊塊不規則形狀的魚塊,放入滾水中,待熟了後就自然會浮起來了,所以是浮水魚。湯是經過勾芡的,想來用的是地瓜粉。喝一口湯,濃濃鮮味揮不去。咬一口魚塊,彈牙的口感外還吃得到蝨目魚肚的肥腴。湯色清澈泛著點奶白色,面上灑了黑醋、香菜末和嫩薑絲,味道高雅清純。在保安路這條食街上,靠著一味浮水魚羹屹立超過半個世紀。

  地址:保安路59號


義豐冬瓜茶——香甜順喉古早味


  臺南的街頭也見到不少的冬瓜茶飲店,連新式的奶茶店也必有一款冬瓜茶。不過要想吃到最正最傳統的,一定要來武廟旁的這家義豐。此店是前店後廠,進入可以看到全程的製作方法。冬瓜榨汁後和特級砂糖同熬煮,邊加糖水邊攪拌,成冬瓜漿後倒模待冷卻即成為冬瓜糖。吃時用滾水煮開就是冬瓜茶了。店家也是百年老店,製作當然也遵從古法,其實是需要很大的人力的。冰鎮冬瓜茶好喝解渴,冬瓜拿鐵、冬瓜烏龍等衍生產品也很受歡迎。因為實在喜歡,二話不說地買了五塊冬瓜磚帶回來,足足六斤重。

  地址:永福路二段212號


江水號刨冰——八十年冰爽滋味


  尋江水號躲在西門市場裡, 除了國中生和附近逛街的女生,竟然還有日本遊客慕名而來。雖然檔口前有配料供選擇,不過簡單直接地來份八寶冰,就一網打盡所有配料了。綠豆、紅豆、花豆、湯圓、粉角密密麻麻堆疊在碗底,要從上面的刨冰往下挖到底,才能把配料和碎冰一網打盡一齊塞入嘴裡。豆類都得鬆軟粉糯,白糖熬出焦香,再加黑糖提香。冰冰爽爽的一碗,一點都不甜膩。據說江水號還有出名的米粥,下次要嘗試。一家開了八十年的刨冰店,有那麼認真的態度,一定能將美好滋味永續下去。

  地址:國華街三段16巷13號西門市場內


莉莉水果店——水果狂歡大派對


  臺南街頭常見一家大小一起去水果店吃水果,切上一盤水果拼盤,或同享一份冰,或飲一杯鮮榨無添加的果汁。我很貪心,都要嘗試。點份芒果冰,一盤水果拼盤,一杯果汁。著名的愛文芒果夠甜,且口感奇好無纖維。水果拼盤有齊木瓜、葡萄、番石榴、西瓜、李子、櫻桃等近十種,雖然每樣兩小片但也吃得飽飽。鮮榨果汁不加水不加冰,最喜歡上海少見的番石榴汁的濃烈。

相關焦點

  • 帶你走進真實臺灣 臺南臺北對比竟如此鮮明?
    帶你走進真實臺灣 臺南臺北對比竟如此鮮明? 2014年08月01日 10:19:24  來源:中國日報網-蘇州旅遊網   臺灣的歷史是從臺南開始的,在進入沉重的歷史之前,先輕鬆一下。
  • 帶你走進真實臺灣 臺南臺北對比竟如此鮮明
    臺灣的歷史是從臺南開始的,在進入沉重的歷史之前,先輕鬆一下。男人們已經唾液三尺,女人們在耐心等待,都是因為那個叫蚵的美味。注意最左面的眼鏡男,好面熟呦。在臺北看到公交車上有「首都」的字樣,我就想臺灣的故都在哪裡呢?
  • 走進沉靜古城臺南,品味古城的萬種風情
    臺南相對於其他的城市來說,未免顯得相對沉默孤寂了許多,但是只要你走進她,她也一定會回饋給你豐厚的的體驗的。除此之外,這裡還有巧妙地用鹽製作雕刻圓雕,看起來也是十分的具有特色,除了在七股鹽山能買到各種有關鹽的美食和工藝品,還有一處不能錯過,就是在在安平區,有一個非常火爆的文創商店,你見過366種顏色的鹽嗎?
  • 臺南的那些美好時光
    16年2月,衝著麥當娜在臺北開演唱會,我來到臺灣,那些美好畫面,歷歷在目。臺灣因為靠海,很多地方都供奉媽祖;當康熙皇帝晉封媽祖為天后之後,臺南的大天后宮便成為臺灣第一座官建天后宮。天后宮一般來說都金碧輝煌,有最複雜繁複的頂梁欞柱。古老的安平樹屋,房子與榕樹交融,看著很像哪裡來著?哦對,吳哥窟!全臺首學,萬眾師表!
  • 帶你走進真實臺灣臺南臺北差別竟如此鮮明
    帶你走進真實臺灣臺南臺北差別竟如此鮮明
  • 在臺南|幸福迷路
    羊羊一路山路飆車,帶我們去吃「愛文鄉冰島」(📷:海膽丸)芒果冰和臺南的炎熱天氣真的好配,當季冷凍的芒果冰和情人果的清涼真的是對一路奔波最好的犒慰。新裕珍走過了一甲子的老店,號稱臺南的國寶級餅鋪,是存在於臺南人兒時記憶裡的糕點。老闆夫婦看起來應該有七十歲了,堅持純手工製作,稱重販賣,並稱量每個點心的重量,確保一定要一分錢一分貨。很懷舊的店鋪,也很有味道,但是聽說下一代並沒有想要接手的意思,唉,好希望這麼好的小店不要沒落了。
  • 去寶島流浪(治癒模式之臺南篇)
    新的一天,去盡情享受臺南的時光。清晨,臺南公園南路169號(阿憨鹹粥),是走進臺南原住民生活的最佳坐標。如果想買些送人的小食品,不妨去臺南崇安街54號的連得堂餅鋪,在胡同裡。酥脆,味道正宗,切記下午4點左右之前去,很受歡迎的。臺南民生路一段的卓家魚面,裂牆推薦~ 門臉兒不大,味道超正!
  • 想見你,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古早味是閩南人用來形容懷舊味道的一個詞。臺灣許多街邊小吃店招牌上都會加上古早味三個字,而這樣的小店在臺南似乎特別多。臺南這個城市仿佛有一種時光凝固的古早味。最近《想見你》這部電視劇大火,劇中主要拍攝地就是臺南,特別是李子維帶著還是孩子的黃雨萱騎著電單車穿行在安平老街那一段,讓我特別想再回去見一見那個古早味的臺南。
  • 美食 | 來自臺南的艾倫同學帶你吃遍臺南!
    當你了解大家口中所說的「慢生活」,相信你會喜歡上臺南這個地方。  臺南最有名的就是小吃。在臺灣沒有其他一個地方的小吃能比臺南更傳統、更有臺灣味。今天這邊推文就讓我化身美食吃貨小編,為大家好好介紹到臺南後一定要吃得幾個小吃! 臺南又叫做府城,是臺灣以前的首府,有許多古蹟。
  • 臺南 | 這八處地方,總有一個吸引你.
    接下來,就讓我帶你看看臺南有哪些值得去逛吃的地方吧,說不定清明假期大家可以去臺灣轉一圈~        臺 南 美 術 館 2 館        臺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1號臺灣的文藝氣,是從各個街巷裡飄出來的,可能就在一個不經意的抬頭間,某句話就走進了你心裡,不刻意,缺直抵記憶。
  • 省閩臺交流團臺南拜謁媽祖 蘇樹林贊特產好呷
    閩購臺農產品今年肯定大增長  蘇樹林說,臺南水果、小吃,都非常有特色,很有福建味道,吃了以後有家鄉的感覺。  蘇樹林說,交流團把對臺南的感覺帶回福建,把臺南的農產品特色、優勢推薦給家鄉人民。相信福建家鄉人民會更喜歡品嘗臺南的農產品,會更多地採購。通過這些採購,增進雙方往來,進一步增強福建人民和臺南人民的感情。
  • 南臺灣跳島遊記,綠島、墾丁、小琉球、臺南(下)
    食評:陳家麻吉,真的一定要吃冰櫃裡的那些,真的好吃,比我在臺南吃的老店都要好吃寶桑豆花,吃花生味的,花生很好吃,軟軟糯糯,很帶花生的香氣米苔目嘛,湯挺好的,辣椒醬很不錯DAY7 我要找到真正的臺南好味道臺南 是美食之都哦,前一天晚上的花園夜市令我大失所望,阿榮決定7點起來,先去探探路,尋找 臺南真正的好味道。下面是一篇圖文並茂的大眾點評。
  • 想見你,想和你去臺南
    臺南傳統老街屋改造的32唱片行;放學後,大家一起吃的紅豆牛奶冰;落日下,李子維載著黃雨萱在沿海公路上騎著機車吹海風。.藍天、大海、機車就是青春的代名詞吧,騎著小電驢穿行在這裡的大街小巷,會不會下一個轉角就遇到命中注定的那個人?看完《想見你》,我想去臺南。
  • 深綠色的臺南,給你出其不意的藍:申哥帶你走臺灣之一(第一部總目錄)
    此外,便是鄧麗君、蔡琴以及劉文正、潘安邦等校園歌手所吟唱的那些優美旋律了。待多年以後,一部名為《編輯部的故事》之情景喜劇橫空出世。在戲裡,出現過一位返鄉定居且「找尋失散多年兒子」的臺灣老兵。但我所能記住的,只是一個叫做「羅道莊四季青」的老北京地名。再往後,有個叫王若水的老爺爺,在一次閒聊中,曾與我談及其對臺灣的觀感。臨了,還不忘接待一句,「此生一定要去看看臺灣。
  • 《想見你》拍攝地,臺灣自由行,臺南一日遊攻略
    《想見你》完結幾天了,但我還處於沉浸式追劇當中。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都「沉浸式」在《想見你》的劇情,和宋威龍的顏中。開個腦洞,如果宋威龍演李子維,會是什麼感覺?這兩天突然劇荒的我,只能想點這些有的沒的,來慰藉我從電視劇中走不出的「靈魂」。今天又整理出《想見你》的拍攝地,等解除疫情,馬上去「見他」。
  • 鐵馬環臺日誌(四) | 臺南之戰
    天氣也非常給力,太陽始終躲在厚厚的雲層裡,一場陣雨早早下在了前方的布袋鎮,海風格外涼爽並夾著鹹澀的味道。布袋港已是進入臺南的前哨。現存最早有關臺灣的遊記是1603年陳第所撰的《東番記》,這也是最早記載臺灣原住民風俗的一篇調查報告。陳第跟著澎湖的水師將領在1602年追逐倭寇,追到了臺灣,在大員(臺南)登陸。他的記載就是從今天嘉義的布袋開始的。
  • 走經府城·走進臺南 體驗臺南巷弄的趣味(組圖)
    展場體驗經濟設計規劃,以臺南具特色的都市脈絡基底為概念,透過巷弄空間感的抽取再組織,讓參觀的民眾得以經驗臺南巷弄的趣味,以形塑一個體驗臺南城市空間的展場構成,使臺南巷弄空間感及可看性得以宣揚。(中國臺灣網 段雯婷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15日北京消息 府城,蘊藏了豐富的文化歷史、美學涵養,昔日的傳統手工藝,靜靜地淵遠流傳下來;今日的臺南,包含多樣地景人文資源,給予文創更多養分,滋養許多工藝家、藝術家及設計師。這意味臺南新舊文化交迭層次,舊有傳統工藝文化,是造就今日臺南文化創意的根本與動能。
  • 在臺南感受文化情懷
    在臺南感受文化情懷之前去過一次臺灣,不過我們那次去臺灣是去的臺北。不過除了臺北,臺灣還有很多很有意思的地方,風景也十分的美好。這次我們去臺灣,又一次旅行去的地方就是臺南,在這個地方不同於臺北,這裡更多的是比較傳統的,臺灣的一些民俗文化。
  • 帶你走進真實臺灣 臺南臺北對比竟如此鮮明
    臺灣的歷史是從臺南開始的,在進入沉重的歷史之前,先輕鬆一下。男人們已經唾液三尺,女人們在耐心等待,都是因為那個叫蚵的美味。注意最左面的眼鏡男,好面熟呦。在臺北看到公交車上有「首都」的字樣,我就想臺灣的故都在哪裡呢?
  • 他讓廈門古城東路變得「很臺南」
    走進廈門古城東路閩臺特色食品街的大門,一排排用竹子搭建的房子和一幅幅旗招映入眼帘,讓人猶如穿越到了古代。沿著安放著各式石雕的巷子往裡走,首先看到 「劍師埕」的大牌匾,牌匾下的劍獅雕像用微笑歡迎著大家的到來。再往裡,時常可以看到一位老者坐在竹椅上,提著一壺茶,看著書,偶爾哼幾句小調,他便是來自臺南安平的蔡金安,自稱劍獅埕「埕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