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東瓜 發布時間:
作者:東瓜 發布時間:
芥末堆 東瓜 3月22日報導
第一次見到張永琪是在2015年芥末堆主辦的GET2015教育科技大會上,彼時,素質教育風向剛起,他以鯊魚公園兒童大學創始人身份高呼著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做規劃時將業務滲透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顯得鬥志昂揚。
時隔一年半,經歷過迄今為止素質教育行業發展變化最大的一年半後,這次再碰面,他不緊不慢地喝了一口保溫杯裡的熱茶,慢慢悠悠地說:「事實證明,我賭對了。」他微微一笑,變得氣定神閒了起來。
張永琪做素質教育,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一定是因為他的操心和閒不下來。
「哎呀,如果環球雅思最終沒有人接,我會把它買回來。總不能人還沒死,公司先……」張永琪笑笑,沒把話說完。眾所周知,在創辦科學教育品牌鯊魚公園之前,他是環球雅思的創始人,在採訪的前幾日,培生放出出售環球雅思的消息,這位商界老兵對昔日的公司仍有感情。
「總不能一手創辦的公司就讓它沒了吧,嗯,或許有的人能做到,但我不行,我覺得會有人收,沒有人收,我應該會收回來,不單是感情,我收回來就有把握把它做好。」張永琪一句話轉了三四道彎,笑言自己改不了操心的毛病。
時間退回到2013年的12月,培生入主環球雅思兩年,張永琪對外宣布退出,在面對記者訪問時,他輕鬆地回答道:「這次退出可以看做給我提供了一個休息的機會。」然而,短短兩個月過去,聞到風向的張永琪就與ATA董事長馬肖風一起創辦了鯊魚公園。
往後的一年時間裡,他們先是推出了主要面向6-12歲階段的課程產品,並迅速開辦線下店,以線下加線上課程結合、課程盒子作為載體的形式推出產品,2015年初又宣布與拉比盒子進行換股合作,讓拉比盒子成為學前領域的課程補充,到2016年4月,張永琪再次拓寬業務年齡段,與少年創學院合作,推出針對12-18歲青少年的創客課程。
不僅僅是線下機構和線上課程並行,從鯊魚公園的路徑可以看出,張永琪想做一個完全的科學類素質教育產業鏈,他們積極打入公立校,編撰教材,又開發戶外教育類APP跟著玩,企圖從各個能發掘到、能滲入進孩子生活的角度為孩子輸送科學類素質教育。
這張網織得格外大,讓人開始懷疑,一開始就鋪這麼大,能做好方方面面嗎?還是說,在一開始,就是一場與市場和風向的對賭?
回到最開始,張永琪對於政策風向的預估,答的那句「我賭對了」就能看出些什麼。作為二次創業者,鯊魚公園的路徑中多了篤定性,畢竟有些路他已經淌過,相比其他初次創業者,他也更敢去嘗試,但嘗試並不意味著莽撞,中間透著謹慎小心。
2015年,鯊魚公園產品矩陣初具規模,教育部文件首次提到STEM教育,並開始提倡校企合作。一時間,to b類企業紛紛冒頭,學界,教育裝備界,代理商,渠道商,各類角色投入這塊看起來蛋糕很大的「主要市場」,企圖在政府經費、學校經費裡分一杯羹。哪怕素質教育的大眾消費級市場散亂,家長意識不夠,蛋糕難啃,鯊魚公園的to b類業務卻一直不是張永琪最側重的事。
「在教育行業,品牌真的是最重要的,進學校,哪怕吃透一片區,也做不出品牌。或許這條路現在是市場紅利期,能獲得直接營收,但做到後面要怎麼辦呢?還是內容提供商?我更想做一個大品牌出來,相比他們,我等得起。」張永琪解釋道。
而對於進入幼兒園這樣的b端,張永琪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有這一項業務,但是確實還是不可控。」他坦言。公立幼兒園受政策影響很大,與商業產品的合作隨時被中斷,而對於私立幼兒園,商業產品又極易被取代,園長們對於產品的選擇有自己的考量,或許更看重盈利,也或許有其他因素影響,難以保持持續合作,維繫關係成本也很大。「靠關係掙的錢並不牢靠。」張永琪說。
張永琪的大品牌確實做了起來。截至3月份,鯊魚公園品牌以加盟的形式進入全國72個城市,開設線下店,有一半的城市也同時進入了當地公立校,去年的營收也達到千萬級。張永琪認為用加盟的方式最容易在最快的時間做到快速樹立品牌影響力,他對加盟店的要求也是各城市的城市合伙人手下的線下校區,起碼有一家必須要是鯊魚公園獨家品牌校區。
to c的路上也有試錯的時候,有豐盛的同時也會有牆。
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就是素質教育是區別於學科分數制而言,培養能力的教育,它在目前的考核中佔比不大,市場的認知度仍不夠,需求度也會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加而不得不被排擠出課餘時間。這讓很多機構在招生上面臨困境——一旦過了小學五年級,招生就變得困難。
這一點,鯊魚公園也不例外,直面的打擊就在兩邊,其一,線下12歲以上青少年素質市場較小,招生困難,其二,12歲以上的產品線鋪不開。
張永琪準備開拓線上戰場,佔據更多有利位置,他讓線下校區教師的閒置時間也被利用起來,開設類似線上小班課程,各加盟的城市合伙人再和他在線上分成,在各類校區中也可以採用雙師課堂的方式進行,依託這套課程,鯊魚公園進入幼兒園端也變得更有優勢,一旦達成合作,用戶粘性相對以前也會更高。
而對於面對12歲以上的創客類課程,張永琪選擇了放棄,索性將年齡段放得更大,找到需求點——STEM類課程留學。轉身聯合少年創學院聯合創始人張路,愛就開心創始人孔依琳做起了STEM課程類的留學品牌4C成就實驗室。「雖然領域高度垂直,但在留學機構中門檻也高啊,我們可以和留學市場很多機構方以及其他的培訓機構合作。」張永琪憧憬道。
12歲以上市場小,那麼對於低齡孩子的產品和業務可以變得更多。張永琪也透露,鯊魚公園此後會以其他方式介入幼教市場,展開一些投資併購動作。
「有人質疑,覺得鯊魚公園的產品更偏向手工製作課,並不符合STEM的標準,你怎麼看?」我問。
「我認同他們的觀點啊。」張永琪出乎意料的誠懇。「我自己也覺得,當你把器材裝進一個盒子裡的時候就已經錯了,但是沒辦法,商業化和市場化的行業,要做產品目前只能這樣。」他表現得很無奈。確實,科學教育或者說STEM教育的開展是離不開教育裝備的,在資源有限的地區,標準化的課程是目前最通用的解決方式,做課程盒子也廣泛存在於素質教育各品類中。
盒子類的課程模式就真的不利於教育了嗎?答案是保留的。在此前芥末堆報導的鯊魚公園進社區的課堂上,孩子們依舊上得津津有味。或許,在一堂課,或者一段課時中真的要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提升是可以的,但這太依賴教師的專業能力,目前還未有可複製的、在各類區域都能行得通的培養能力的模式。或許,對於低齡的孩子來說,埋下一顆對科學感興趣的種子已經是不錯的效果了。
「我在進入社區的時候會很驚訝,我以為STEM,或者說這類課程已經普及了,但是其實並沒有,當社區的人,大眾們見到我們的課程盒子時,他們覺得我們的東西很好,也差不多都是第一次見到,覺得應該普及。」鯊魚公園負責社區教育的菲菲老師這樣向芥末堆反應道。
在教育行業,張永琪更像一個熟稔商業模式運營的商人。但商業化並不妨礙他繼續在教育中探索。「我現在也在聯合美國的專家研究這個問題,或許在可複製和維持原味的問題上我能解決呢?到時候說不定可以返銷美國。」張永琪面帶笑意。
芥末堆註:如需聯繫該作者/創業者,歡迎發送需求到service@jmdedu.com,芥末堆幫你牽線搭橋。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