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牧師樓養在深閨中
在揭西縣五經富鎮大洋鄉旗頭湖村,有一座一百多年前的牧師樓,大約建於十九世紀末的1888年,那個年代的揭陽五經富作為嶺東基督教傳教中心,名盛潮汕各地一時。外國傳教士發現了大洋這片天然的避暑度假勝地,於是在大洋旗頭湖村興建了兩棟牧師樓,分主樓和副樓,還有一些宿舍。
沿著二十多米石凳拾級而上,就是牧師樓主樓,主樓為一棟三層高的建築物,每層大約200平方米以下,地下一層為馬廄,二、三層為念經傳教活動場所。建築物氺泥牆板厚實,柱子整體功能未受破壞,外牆鏽跡斑駁。由於年久失修,上樓探視必須小心翼翼。目前一、二層成為當地居民堆放柴草的場所。副樓與主樓間距一百幾十米,有三個房間,單層建築物,整體面積比主樓略大。解放以後,牧師樓曾經作為學校使用了幾十年,幾經周折,今日沉寂於荒山野嶺之中……(圖文/曾繁幹)
1860年汕頭正式開埠,二十多年後,西方文化就在當年山高皇帝遠的大洋鄉傳播。在當時人跡罕至的大洋鄉,道路交通崎嶇,山高路遠,交通落後,卻建起了以水泥沙石材料的混凝土建築,要有多大的決心和毅力啊!那個年代的水泥叫"紅毛灰",就是英國人才有的,經過外國傳入,直呼紅毛人的產品"紅毛灰",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在潮汕地區還有紅毛灰的叫法,可見聲名之久遠。雖然過去了一百二十多年,這個建築物主體依然牢固,據說英國建築物使用年限是174年,這個牧師樓確是一個堅固可靠質量的一個見證。
當時的國內牧師為大埔人鄭少懷,潮汕著名教會人士,後來成為汕頭聿懷中學董事長。他的兒子,著名的自然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度教授就出生在這裡。在風光旖旎的大洋,海拔六七百米的世外桃源,遠離塵世,而外國傳教士選擇這裡居住,自是以人為本、追求自然的價值觀在起作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當經濟發展日新月異,人民生活豐衣足食的時候,人居環境卻是惡化到令人痛心的地步,"國在山河破",不少以前偏遠的高海拔山區反而成為稀缺性資源,而這片人間勝景逐漸成為人們旅遊和度假的目的地。早在三十多年前,旅居馬來西亞的本土大洋鄉富豪鄒順達紳士投資建設大洋旅遊區,開通了通往五經富的便捷公路,興建了一百多棟度假村,建起了高山髙爾夫球場,從此以後,大洋知名度逐步傳開。加上大洋綠茶、蜂蜜、苦筍、蕃薯等土特產的暢銷附近各地,大洋鄉,旅遊經濟翻開了新的一頁
大洋鄉平均海拔800米,高山林木遍布,年平均氣溫19度,長年煙霧繚繞。山環水繞,萬畝茶園,塘湖碧水,雲景湖別墅,萬壽山風光,高山高爾夫球場,自然景觀與人工開發渾然天成,形成了獨特的視角魅力!境內村寨新房鱗次節比,石屋瓦房隨處可見,當代的與歷史的建築錯落有致,遙相呼應,置身其中,歷史與現實平實地交匯,仿佛時光倒流,回到另類的桃花源
開車從五經富鎮出發,山路崎嶇,蜿蜒曲折,一路上從低到高,探秘的路程也是享受美景,尋找驚險奇的過程。"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徜徉大洋,觀賞人間仙境,忘卻世間的煩惱和紛憂,給心靈驛站充電,為健康油站加油,清理更新大腦內存
本文是經作者授權揭西門戶網發表的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