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後平價」時代:海上風電成「最後一座山峰」?

2021-01-11 東方財富網

「經過30年的努力,中國的風電發展做到了從0到1的跨越。」在2020年初的中國風能新春茶話會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以下簡稱「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曾如此總結風電行業所取得的成績。

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國風電累計裝機2.23億千瓦,穩居全球第一。其中陸上風電累計裝機2.16億千瓦、海上風電累計裝機750萬千瓦。

實際上,中國不僅總裝機規模達全球第一,每年新增裝機量同樣領跑世界,2019年,中國以26.2GW的新增風電裝機位列全球首位,同時在陸、海的單一領域均保持裝機領先。

然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風電市場,這樣的成績並未達到最終目標。在國家碳中和目標已經確立的背景下,清潔、可再生能源——風電的進一步布局正當其時。

2020年9月,中央高層公開表示,中國力爭二氧化碳排放量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12月12日,中央高層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進一步宣布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到2030年,國內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對於風電,秦海巖曾多次強調其經濟性:「實際上,我們現在使用風電不僅僅是因為清潔,更因為它便宜。」此前,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海上風電的平價是中國風電攀登的最後一座山峰,一旦登頂成功,中國風電發展在技術上一馬平川、再無障礙。

陸上風電具備平價條件

根據《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對於陸上風電項目,如2018年底之前核准但2020年底前未完成併網,或2019~2020年核准但2021年底前仍未完成併網,國家不再補貼;2021年1月1日及以後新核准的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

這就意味著,2021年,我國的陸上風電正式進入無補貼的平價時代。對此,市場大多對新能源「斷奶」之後的盈利能力存有疑慮,但實際上,我國的陸上風電已具備平價條件。

根據IRENA(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數據,2019年中國的平均陸上風電度電成本(LCOE)已經低至0.47美元/kWh,低於日本、法國、丹麥等國,過去10年,我國陸上風電度電成本下降了40%左右。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除了少部分地區因為自然條件不具備風電開發條件或其他經濟性考量外,從技術上來說,陸上風電實現平價並沒有什麼難度。」另一業內資深從業人員也表示:「從中東南地區到三北地區,明年基本上80%地區都會進入平價。」

近期,秦海巖撰文對河南某風電場進行測算:在當前的技術水平條件下,當地風電場單位千瓦造價約7500元,此時項目的度電電價可降至0.3元/千瓦時,低於河南省的標杆上網電價(0.3779元/千瓦時)。「考慮到河南省中等偏下的風能資源條件,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新建風電項目都可實現平價上網。」

田慶軍在第五屆全球海上風電大會上也表示,通過一系列技術及行業管理的創新,目前三北地區度電成本在0.2元/千瓦時左右,中東南部在0.3~0.35元/千瓦時左右,基本滿足開發商收益要求。

風能專委會委員李鵬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指出,對於可再生能源行業來說,平價時代的到來將徹底打開新能源行業的發展空間。過去由於可再生能源附加資金難以匹配新能源的發展速度,補貼拖欠造成的資金成本增加及現金流受限問題掣肘行業發展,「而平價時代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

著重效率提升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通過風機大型化、機組輕量化、後期運維智能化等方式,風電行業降本空間依然巨大。

金風科技產品與解決方案中心總經理助理王百方告訴記者,度電成本的下降主要依靠降低設備成本和提升發電效率兩種方式,但對於風電行業來說,提升發電量是更為直接、有效及長遠的降本路徑。「可能從短期看,發電量的提升與設備成本降低相比微不足道,但從20年的全生命周期來看,發電量提升的效果就非常顯著。」

「發電量提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塔筒的增高和葉輪的增大。因為更大的葉輪意味著更好的捕風能力,同時,葉片捕風效率及傳動系的效率也要不斷提升。」王百方表示。據了解,若風輪直徑增加到原來的2倍,同樣條件下風機的發電量將是原先的3倍左右。

在這樣的背景下,風電機組大型化趨勢明顯。根據風能專委會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2MW及以上機組在當年新增裝機中佔比從2009年的9%增長至96%,其中2018年,2MW機型在新增裝機容量中佔比50.6%,2~3MW(不含 3MW)機型佔比31.9%。

2019年,國內主流主機商大兆瓦機型出貨佔比繼續提升。從3MW以上機組出貨佔比來看,金風科技由2018年的0.92%增加至3.1%;運達股份由2018年的0%增加至2.03%;而明陽智能則從2018年的0.92%大幅提升至15.11%。

在海上風電領域,機型的容量競爭似乎更加激進。目前,東方電氣已經推出10MW機組,明陽智能也將其最大單機容量海上風機升至11MW。

龍源電力原總經理謝長軍曾向記者強調,5~6MW海上機組已基本成熟,但7MW及以上樣機仍須經過幾年的運行試驗才能確保其可靠性。

「最後一座山峰」

2019年,我國海上風電市場發展增速創新高,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數據,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2.4GW,同比增長44.71%,佔全球新增裝機比重近40%,穩居海上新增裝機全球第一。同時,隨著我國海上風電市場的高速發展,預計2020年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量將趕超英國和德國,位居全球第一。

儘管如此,相比可實現平價的陸上風電,我國海上風電的降本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記者了解到,《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和《關於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已經確認了我國海上風電行業的退補時間點:2021年為海上風電搶裝的最後一年,2021年之後,海上風電的國補將退出。

但事實上,2021年之後,我國的海上風電距離平價尚有距離。謝長軍指出,我國海上風電要在近期實現平價上網並不現實,需要五年以內的過渡期。

據了解,相比陸上風電,我國的海上風電好比剛學步不久的「幼兒」,雖然步子大,但不算穩當。

「跟海上風電發展比較成熟的歐洲相比,我國在海風資源方面就存在差距,再加上複雜的海況因素影響,開發成本進一步升高,因此,中國的海上風電的平價不會一蹴而就,需要逐步實現。」田慶軍表示,「2021年以後,中央財政將取消海上風電補貼,地方政府是否補貼海上風電尚未明確。實事求是講,如果全部取消,短期內挑戰巨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行業呼籲相關部門儘快落實海上風電電價政策,允許地方補貼接替國家補貼,逐步實施補貼退坡機制。

伍德麥肯茲中國風電市場資深研究顧問李小楊表示,2021年後,地方補貼對於市場發展至關重要,根據伍德麥肯茲方面的預測,強有力的地方政策或將支持2020年~2029年新增容量提升133%。

「海上風電平價是中國風電發展的『珠穆朗瑪峰』,一旦登頂成功,中國風電發展在技術上一馬平川、再無障礙。」田慶軍如是表示。

(文章來源:貝果財經)

相關焦點

  • 平價時代漸行漸近 海上風電該如何前行?
    風從海上來。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海上風電實現了規模化發展。但隨著風電進入平價上網時代,發展海上風電面臨去補貼的考驗。海上風電如何應對去補貼,實現降本增效?  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研究院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衛東在日前舉行的2020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上表示,海上風電發展只有堅持以創新為動力,共建創新鏈、共享價值鏈、共制產業鏈,才能在平價上網時代找到發展的新路徑。
  • 提升海上風電回報的三個轉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在合理利用小時數僅為年均2600小時、十四五後新增項目將不再享有國家層面補貼後,海上風電項目風險調整後回報顯著下降,業主搶裝熱情備受打擊,未來發展方向並不像陸上風光那樣一馬平川。
  • 明陽的「海上風電時代」
    企業篇本報記者 李曉紅風從海上來,海洋正在成為風電產業新的「角鬥場」。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增長迅速,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累計核准的海上風電裝機總容量超過了6000萬千瓦,成為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增長最快的國家。
  • 今年風電光伏平價上網規模指標超預期 新能源迎平價「大考」
    這也意味著,新能源將迎來全面平價前的最後一次「大考」。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2020年風電、光伏平價上網通知》,其中,風電平價上網項目裝機規模為1139.67萬千瓦、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裝機規模為3305.06萬千瓦。
  • 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風電平價時代來臨 公司已明確未來一系列...
    近期發布的《風能北京宣言》提出,保證「十四五」期間風電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另一方面,2020年底陸地風電將實現平價上網,相關部門將不再提供風力發電貼補款項,這些引來了市場的高度關注。那麼,作為風電行業中的龍頭企業之一,明陽智能如何看待「十四五」期間風電產業的發展趨勢?公司未來的發力點在哪裡?
  • 中國海裝助力風電後市場及海上風電運維創新引領、提質增效
    8月20-21日,第七屆中國風電後市場交流合作大會暨2020中國海上風電運維專題論壇在江蘇無錫召開。本屆大會由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主辦,德力佳傳動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承辦,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裝」)參與協辦。
  • 平價趨勢下風電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機遇與策略
    從後期的開發潛力看,今年10月剛剛籤署並發布的《風能北京宣言》倡議「十四五」期間,保證風電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增速將遠大於前期發展水平。同時伴隨著紅六省[1]的逐步放開、海上風電技術的進一步突破,風電市場大規模開發的價值也將逐步顯現。
  • 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巨無霸定樁臺灣 海上風電競爭加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繼上周推出目前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機組SG 14-222DD後,西門子歌美颯5月26日正式宣布該14兆瓦巨無霸機型首先用於中國臺灣即將建設的300兆瓦海龍2號項目。同時,西門子歌美颯宣布美國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CVOW將安裝該最新款機型,有條件合同總計2640MW。
  • 優化電纜技術,海上風電投資將下降400~500元/kW
    《2050年歐洲海上風電發展願景》顯示,2025年~2030年,歐洲每年海上風電裝機規模新增7GW,2030年後每年將新增20GW以上。到2050年,歐洲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將達到450GW,其中英國將貢獻80GW的裝機規模。趙生校指出,我國海上風電併網規模即將在2021年底居全球第一位。截止2020年9月底,我國海上風電累計併網規模為7.5GW,預計2020年底累計併網規模為8GW~9GW,2021年底累計併網規模將達到12GW以上。不論是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還是累計併網規模,均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 世界性浮式海上風電組織成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隨著日本能源巨頭JERA、法國風能行業協會FEE、挪威海工企業Aker Solutions的加入,WFO(世界海上風電論壇)下屬的浮式海上風電委員會已完成最後一批招募,將正式開展工作。
  • 菲律賓首批海上風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近日,一家由歐洲和當地企業組成的聯合投資開發主體宣布正在推進菲律賓首批海上風電項目開發,規劃裝機1.2GW。他們正在菲律賓開發500MW規模的陸上風電,最早會在2022年併網首批項目。本次,他們對外宣布獲得了國家能源部門頒布的兩座海上風場「獨家調查和開發權」,這兩座風場分別為位於北部海域的Aparri Bay 和位於中部海域的Guimaras Strait。
  • 甘肅酒泉持續破解新能源產業發展困境 探風電規模化平價上網
    (資料圖)酒泉市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蘭州12月8日電 (馮志軍 楊雪龍)甘肅酒泉市委宣傳部8日發布消息稱,截至今年12月,位於當地的全國首個併網發電風電平價示範項目—中核玉門黑崖子5萬千瓦風電平價上網示範項目,已累計完成發電5010萬千瓦時,提前30天完成全年發電計劃,實現收入1500多萬元。
  • 菲律賓海上風電潛力巨大 將開闢固定式海上風電市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菲律賓將開發本國首批 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商表示,這些項目的面積和規模超過了最初的計劃。從長期來看,菲律賓海上風電潛力巨大。「在調查結束後,我們根據自己的意願宣布項目的商業性情況和繼續推進項目開發的計劃。據我們所知,雖然有很多企業對菲律賓海上風電市場表示出興趣,但我們是唯一一家在項目上到達這一階段公司。但我認為,其他企業也遲早會認真審視其他風電場的選址。」Triconti是瑞士投資和服務公司Stream投資控股的子公司。
  • 大加那利群島:浮式海上風電的天堂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提起歐洲浮式海上風電,人們首先想到的應該是蘇格蘭東海岸的30MW Hywind和在建的50MW Kincardine。在群島上大規模開發陸上風電是不可行的,因此海上風電就成了首選。但由於在地質上屬於火山群島,大陸架以一定的速度下降,因此不能使用固定式基礎,所以漂浮式基礎就成了為數不多的選擇。這裡以超高的風速、適合的水深吸引了眾多歐洲開發商、設計公司、整機商等來此試驗新型浮式海上風機甚至大規模開發浮式風場。
  • 海上風電優勢有哪些?
    海上風電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具有不可持續性且對環境造成了日益嚴重的影響。出於對化石能源枯竭的擔憂,以及降低化石能源的依賴,各國和地區紛紛把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作為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 光伏VS風電,未來誰更有機會
    陸上風電雖已實現平價上網,不過未來降本空間低於光伏,海上風電目前還依賴補貼,這也制約了其未來發展。光伏板塊今年的行情大家有目共睹,上市公司動輒翻倍,隆基股份上漲了2倍,通威股份上漲150%,上機數控上漲了5倍多,陽光電源上漲4倍多,金澳科技上漲2倍多,捷佳偉創上漲2倍……光伏上漲的邏輯比較清晰,效率的提升導致光伏電價大幅下降,提前進入平價時代。
  • 重磅|華能、明陽搞事情,將推千萬千瓦海上風電資源合作!
    來源:華夏能源網在「進一步交換深化合作意見」3個月後,華能集團與明陽智能的「強強聯手」終於落定。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獲悉,11月20日,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華能集團)與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簡稱:明陽智能,SH:601615)在廣東中山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啟動協議中首個明陽陽江青洲四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
  • 三航局獲「海上風電白海豚獎」
    12月18日,「中廣核陽江南鵬島400兆瓦海上風電場投產」總結表彰大會在廣東省陽江市召開,三航局榮獲「海上風電白海豚獎」。中廣核陽江南鵬島400兆瓦海上風電項目作為國內首個單體大容量在運海上風電項目、廣東省首個「雙十」海上風電項目,是全國首次在深水複雜海域採用四樁導管架基礎的海上風電項目。
  • 明陽智能董事長:風電平價時代已來臨 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證券時報e公司訊,明陽智能董事長張傳衛今日做客e公司微訪談時表示,資本市場對風電企業的關注度明顯提升,第一,風電平價時代已經來臨,行業業態初步成熟競爭力提升,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投資價值逐漸得到市場認可。
  • 上海電氣分拆電氣風電申請科創板上市 海上風電龍頭企業
    6月19日晚間,上海電氣發布公告稱,上交所對公司所屬控股子公司電氣風電報送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報告進行了核對,認為該項申請文件齊備,符合法定形式,決定予以受理並依法進行審核。  海上風電龍頭企業  根據招股書,上海電氣的主營業務主要涉及三大板塊:能源裝備板塊、工業裝備板塊以及集成服務板塊。電氣風電的主營業務為風力發電設備設計、研發、製造和銷售以及後市場配套服務。  電氣風電錶示,公司是國家清潔能源骨幹企業,是中國領先的風電整機製造商與服務商,也是中國最大的海上風電整機製造商與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