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知識:名、字和號有什麼區別?

2020-12-21 小愚人兒

  郡望和姓氏有什麼關係

  郡望,是古人用來表明自己出身名門望族的一種文化習俗。

  秦漢以後,有的家族由於世居某地而人才輩出,有的家族由於戰功顯赫而世代高官,這些都可能在當地形成巨大的影響。而這些家族在當地所具有的政治、經濟或文化方面的巨大的威望,就會使自身成為當地人所仰望的對象,從而成為一地之望族。當地人常以有此望族而感到驕傲,後人也常常會借用古代同姓者的這個地望來為自己增光,這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少見。

  北宋的祖無擇是上蔡人,但他在題碑時卻自署範陽人,借用的就是晉代名人祖約和祖逖的地望。

  韓愈是河內河陽人,但也自稱祖籍昌黎,這是因為昌黎的韓氏在唐代是望族,所以,韓愈就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亦稱之為韓昌黎。其實昌黎的韓氏和韓愈的家族之間未必存有某種親族關係。

  因為古人總喜歡把自己和歷史上曾產生過影響的人物聯繫起來,希望能和名人的血緣掛上鉤,希望自己的地望能叫得響,希望能讓別人明白自己的出身和來歷是非同一般的,等等。於是就有了太原王、汝南周、天水趙、穎川陳和隴西李、南陽張等以地名相標榜的姓氏,從而使姓氏和地域產生了某種固定的聯繫。

  而姓氏一旦和地域聯繫起來,就有了高低貴賤之分,就有了所謂的"國姓"、"郡姓"、"州姓"和"縣姓"的等級差異。中古時代的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當時的北方就有所謂的四大望族,即範陽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

  名、字和號有什麼區別

  古人的"名",是社會上一個人的特稱。古代早期的人名一般都很樸素,後來,隨著語言文字和文化觀點的發展,人名才變得越來越複雜。

  "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相表裡的,故又稱"表字"。周代貴族男子年二十行冠禮,即結髮加冠,以示成年,也就是說,"字"是男女成年後才加取的,這表示他們已經開始受到人們的尊重了。

  "號"是別人的稱號,即人的別稱。封建社會中的士大夫,特別是文人往往有自己的別號,如唐代李白,號青蓮居士,宋代以後,別號之風尤盛。

  一般來說,名、字、號其實都是人的名稱,只是在取用的時候,才顯示出其間的不同。通常名、字多由父母長輩所取,其中多體現了長輩對子女的期望與想法。別號則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並不受家族、行輩的制約,可以更自由地寄託或標榜自己的某種情操。

  "行輩"能看出一個人的長幼次序

  "行輩"是中國特有的表示家族縱橫關係的方式。行,指排行,是一個人在家族中的長幼次序。表示行輩的方法主要是用字,即以字入名,通過用字區分輩分、排行。

  這些字因時代不同而各有特色,在先秦時期,最常見的行輩用字是:孟、伯、仲、叔、季,如伯禽、仲山、叔向、季路等,排行長幼一目了然。

  之後的排行如長、次、幼、少、元等也很常見。長、元表示排行第一,如司馬長卿;次,是次子,指排行第二,如祭肜,字次孫;幼、稚,表示排行最末,如東吳孫堅的弟弟孫靜,字幼臺,東晉葛洪,字稚川;少,指弟弟,如東漢時人許荊上有兄長,字少張。

  民間的普通百姓還常以數字為名表示排行。魏晉以後,表示行輩的字逐漸從字轉向名,這就是現在的家譜中一般的行輩字派了。如唐代杜甫的兩個兒子分別叫宗文、宗武,顏真卿、顏杲卿、顏春卿三兄弟則同屬顏家的"卿字輩"。

  一些大家族通常規定出若干代的輩字,這樣,同一家族即使歷經數代,分散各地,從名字上也能分辨出輩分關係來。行輩字快要用完的時候,就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族長再次續字延長。

  除了以字入名外,以偏旁作規定也是標明行輩的主要形式,如宋代"三蘇"中的蘇軾、蘇轍兄弟,偏旁都為"車"。

  因為行輩有其特定的意義,因此,到了宋元以後,宗譜在中層以上的家族中十分盛行,甚至影響到了皇族。

  古人如何確定座次位置

  古時官場座次尊卑有別,十分嚴格。官高者居上位,位卑者處下位。秦漢以前,人們以右為尊,"左遷"即表示貶官。古代建築通常是堂室結構,前堂後室。在堂上舉行的禮節活動是南向為尊。

  皇帝聚會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稱王稱帝叫做"南面",稱臣叫做"北面"。室東西長而南北窄,因此,室內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東,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東面西。

  集群宴會中座次的排列,也是很有講究的。兩漢以前,人們習慣"席地而坐","上坐",乃宴席的"尊位所在",亦即"席端"。"席南向北向,以西方為上",即以面朝東坐為上。在"室"內設宴,座次"以東向為尊"。而在位於宮室主要建築物前部中央坐北朝南的"堂"上,則是以南向為最尊,次為西向,再次為東向。

  隋唐以後,開始了由坐床向垂足高坐起居方式的轉變,方形、矩形、圓形諸形制桌椅的出現,讓座次利益也有了新的改變。

  以圓桌為例,它是應聚宴人多和席面大的要求而產生的,其最初讓用慣了方桌的人很不適應。清中葉以後,圓桌成為酒樓流行的餐檯式樣,座次一般是依室的方位和裝飾設計風格而定,或取向門、採光,或依廳室設計風格所體現出的重心與突出位置設首位。通常侍者會用餐巾摺疊成花、鳥等造型擺臺,由於十分醒目,首位一望便知。

  總而言之,上下前後左右的尊卑古今一樣。尊位既定,那麼,排座次的傳統規矩往往以官場中級別的高低為序,分就主次位。在民間,多以輩分長幼為序,長輩、長者坐尊位;在師門,則以進門的先後為序。

  結髮禮有什麼講究

  自古以來,人們習慣將原配夫妻稱為結髮夫妻。為什麼要這樣稱呼呢?要弄清這個問題首先得弄明白"結髮"的含義。

  結髮是中國古代婚禮中的一個重要儀式。上古社會的結髮婚儀已不可考。據《曲禮》云:"女子許嫁,纓。""纓"是一種絲繩。女子許配人家以後,便用它來束髮,以此表示她已有了對象。即"示有從人之端也。"直到她成婚時,那條絲繩才由新郎親手從她的頭髮上解下,這就是《儀禮·士婚禮》中說的"主人(婿)入,親脫婦之纓。"

  可見,"纓"確是夫妻間的信物。漢、唐詩歌中,多有"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漢·蘇武詩)、"與君初婚時,結髮恩義重"(曹植《種葛篇》)、"結髮為君妻,席不暖君床"(杜甫《新婚別》)之類的詩句,說的就是這種結髮婚儀。

  到了唐代中、後期,"結髮"由婚前系纓、成婚時脫纓,演變成新婚夫婦在喝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綹頭髮,綰在一起表示夫妻同心。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記載:"凡娶婦,男女對拜畢,就床,男左女右,留少頭髮,二家出匹緞、釵子、木梳、頭須之類,謂之合髻。"文中寫的就是這種婚儀。後來,人們就習慣將結髮夫妻作為原配夫妻的代名詞了。

相關焦點

  • 古代「姓」與「 氏 」的有什麼區別?「名」字「號」是什麼意思?
    「 姓 」與 「氏」到底有什麼區別?在古代其實是兩樣東西,一個是姓,一個是氏,最先有的是性,姓是一個部落群的族號,一般取之於地名,原始社會的人類都住在河邊,所以多用江河命名。比如說黃帝姓姬,因為住在姬水,炎帝姓姜,因為住在姜水。如果那個時候有松花江,肯定會有很多人姓「松花」了。
  • 古代的「名」和「字」有什麼關係,區別又在哪裡?
    名,是在古代社會中使用的個人的符號。自己稱呼用名,外面稱人用字。字常常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和「名」互為表裡的,所以它又叫「表字」。(1)古人「名」和「字」的關係有意義相同的,如:東漢張衡字平子、宋代詩人秦觀字少遊、陸遊字務觀,他們名、字中的「觀」和「遊」就是同一個意義。
  • 中國古代的姓、名、氏、字、號、諡號有什麼區別?
    姓氏,名,字,號是人人都有的,死去皇帝賜的叫諡號。姓氏,氏為族,姓為母。貴族都有氏,無名氏指的就是沒有身份的草民。姓是隨母親的,可以區分是誰所生,後父系社會代替母系,姓就是區分父親是誰的作用。如呂尚,是指呂氏家族,姓姜,證明他的母親姓姜。
  • 曹操為什麼字孟德?「名」和「字」到底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帶你漲漲...
    曹操為什麼字孟德?現代人說名字是一個詞,但是在古代名和字是兩個事物,名是名,字是字,比如諸葛亮名亮字孔明,劉備名備字玄德,嶽飛名飛字鵬舉,這就很奇怪了,古人為什麼那麼麻煩,要有名有字,而名和字又有什麼區別呢? 簡單來說,名是卑稱,字是尊稱,什麼意思呢?
  • 熱愛國學知識的小夥伴,「紅領巾國學達人」挑戰賽等你來戰!
    >歷史地理、文物古籍、法制、經濟、科技、醫學、農學……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你到底有多少了解呢?為了幫助少先隊員進一步學習了解國學知識感悟其中蘊涵的價值理念和精神力量以知促行,知行合一「紅領巾國學達人」挑戰賽又一次和你見面啦~這是全市三~九年級少先隊員
  • 房車小知識,房車租賃的「包車」和「租車」有什麼區別?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房車知識是: 房車包車 。搜房車頭條號文章配圖1房車租賃分租車和包車那麼租車和包車有什麼區別呢?兩者區別:1、租車含義:指不帶司機的用車服務,多使用在自駕遊及自駕公務上用途:可日租、短租、長租……2、包車含義:指帶司機租車,含房車和司機用途:企業活動、旅行、婚禮租車、長短途包車……
  • 合約機和裸機有什麼區別?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領取手機知識小百科資料在購買手機過程中,會看到有一些寫著合約機和裸機
  • 國學二字之解釋
    凡中國的固有文化,都不能出此國學二字之範圍外。「國學」之名,興起於民國初年。章太炎先生著《國故論衡》,又作過《國學概論》的講演,是關於國學的代表作,所謂國學即中國學術之意。所以,中國學術稱中華國學,是十分恰當的。 而西方人研究漢學,有些是把漢學當做骨董來研究的,和研究古埃及一樣。事實上,中國文化從周秦以來綿延不絕,至今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15世紀以後,與西方相比,中國落後了。時至今日,中國已與先進國家接近了。
  • 關於古人的名字,他們為什麼有姓、氏、名、字、號這麼多講究
    但是通過對歷史的了解,我們知道與我們如今簡單構成的姓名不同,古人的名字是有很多講究的,「姓」、「氏」、「名」、「字」、「號」一個都不能少,那麼它們究竟有什麼區別呢?「姓」:起源要說到母系社會的時候,那個時候是以女性為部族首領的,男性在部落之中並沒有地位,因此由這一個女性始祖誕生的後代都是以這個女性的姓為傳承,而上古的姓也大多是以女字旁為偏旁,比如「姬」、「姜」等,傳承的是血緣,目的是為了進行區別,「咱們倆是一個姓,咱倆就是一個媽」,這樣可以防止出現同一部族之間的近親通婚的現象。
  • 獨頭蒜和多瓣蒜有什麼區別,紫皮蒜和白皮蒜有什麼區別?漲知識了
    獨頭蒜和多瓣蒜有什麼區別,為啥價格那麼貴?漲知識,不花冤枉錢!蔥姜蒜是平時做菜離不開的調味品,能增鮮提香,讓飯菜的味道變得更好吃。尤其是大蒜,更有「吃肉不吃蒜,香味少一半」的說法。這兩年關於大蒜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獨頭蒜」的價格越來越貴。以我這邊為例子,現在多瓣蒜一斤3塊多錢,而獨頭蒜則要12塊錢一斤,真是差距非常大。那麼這個獨頭蒜和多瓣蒜有什麼區別,為啥價格那麼貴?很多人不太清楚,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在我小時候,家裡挖大蒜的時候,遇到獨頭蒜,都會挑出來放起來。
  • 是什麼阻礙了我們國學研究與國學復興事業的道路?
    有人宣講易學,號稱包羅萬象,窮究天地,但從未見有一條有效的自然法則出自其中。倒是科學一有進步,就會有人站出來,說我們祖先早已說過。什麼二進位,量子論,據說《易經》裡都有,可就是說不出哪句經文講述了這些問題。《易經》不過是上古一部佔卜工具書,卻被學者們吹捧為形而上的哲學家原典,可問題是,從未見出自經文的精深哲學學說來支持這些觀點。
  • 《國學是什麼》:告訴你國人應該知道的
    》,知「什麼是國學」       國學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稱謂。中國知識精英高揚國學旗幟,是面對西方列強瓜分中國的一聲文化吶喊;是面對西方文化衝擊的一次本土文化捍衛。   國學到底是什麼?國學到底包涵什麼?在今天學國學的熱潮中,是不能不回答的問題。   廣義定義的國學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總和,就是鑄就中華民族性格的中華文化。
  • 桔子和橘子到底有什麼區別!
    許多人就會出現疑問,桔子和橘子到底有什麼區別?實際上,「橘」(jú)是現代漢語規範字,「桔」(jié)也是現代漢語規範字,當「桔」(jié)讀(jú)時,是「橘」(jú)的俗字,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手頭字。「桔」本只有一個讀音,(jié) 。「桔」和「橘」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桔」也不是「橘」的簡化字,所以將「橘」寫成「桔」是錯誤的。
  • 香港繁體字和臺灣繁體字有什麼區別?讓你意想不到
    玩微信的朋友,打開微信語言設置,都會發現有兩種繁體語言,一種是香港繁體,一種是臺灣繁體,那麼這兩種繁體字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香港繁體比臺灣繁體更古老一點,比如香港裡的「為」字,寫作為,而臺灣音樂裡的「為」字,寫作「為」。這兩個子本來沒有任何的區別,只是寫法不同,而它們寫法不同的原因是字源不同。
  • 小知識:IMAX和3D有什麼區別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小知識:IMAX和3D有什麼區別 2010-09-14 17:42 來源:滬江英語 作者:
  • 漲知識!什麼是防空識別區?和領空的區別在哪?
    漲知識!什麼是防空識別區?和領空的區別在哪? 2020-11-20 12: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蜀黍科普 | 護照和籤證有什麼區別~
    蜀黍科普 | 護照和籤證有什麼區別~ 2020-07-21 18: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和田玉和藍田玉有什麼區別?
    藍田玉,中國四大名玉之一 ,素有「玉種藍田」之美稱,是中國開發利用最早的玉種之一,早在萬年以前的石器時代,藍田玉就被先民們開採利用,春秋秦漢時藍田玉雕開始在貴族階層和上層社會流行,唐時達到鼎盛。著名的秦始皇傳國璽就是用藍田水蒼玉製成。
  • 國學應該「教什麼」,「怎麼教」?
    來源:正心正舉公眾號文丨月月近幾年來,「國學熱」不斷升溫。無論是高校或是幼兒園,許多學校都開設了所謂的「國學班」,中小學也開始要求學生學習《弟子規》、《三字經》這樣的古文經典。家長們趨之若鶩,有的花重金讓孩子參加國學夏令營,更有甚者,讓孩子從正常的學校退學,以讀經班取代體制教育。
  • 本體和知識圖譜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隨著語義應用程式成為業界越來越熱門的話題,客戶經常來EK詢問有關本體和知識圖譜的問題。具體來說,他們想知道兩者之間的區別。本體和知識圖譜是一回事嗎?它們有何不同?兩者之間是什麼關係?在這篇博客中,我將引導您了解本體和知識知識圖譜,講述它們之間的區別以及它們如何組織大量數據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