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連錯車都費勁的小胡同,還怎麼進行留白增綠?天壇東門不遠處的文章胡同另闢蹊徑,幾易設計方案,將200多平方米的綠化全部「上牆」。國慶前,一段延續150米長的絕美立體花牆在胡同亮相,讓胡同百姓眼前一亮。
文章胡同是條只有300多米長的小胡同。2017年,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對胡同進行環境整治提升,在對牆體進行修復加固後,施工人員用灰色塗料,將院牆外立面進行了簡單粉刷。一堵毫無美感的灰牆,就這樣立在了文章胡同東口的109中學小學實驗部對面。
文章胡同最窄的地方才4米寬,連錯車都費勁,除了路邊種植了幾十年的大楊樹外,胡同裡見不到一絲綠意。看著別的胡同裡擺上了花箱、砌起了花池、建起了口袋花園,文章胡同的老百姓眼饞起來:我們胡同什麼時候也能見見綠啊!
面對胡同百姓的訴求,街道辦事處請來了設計師,反覆勘察,很快,設計師提出了好點子——能不能在學校對面這堵光禿禿的牆上做點文章呢?
一個接一個設計方案出爐了。「第一版方案是在牆根種爬牆虎等爬藤類植物。」體育館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陳四清介紹,反覆論證後,大家覺得種植爬牆虎有些單調,還可能破壞牆體。
第二版方案是靠著牆根兒砌一溜兒花池,種植低矮小灌木或是地栽花卉。方案一出來,大家立刻發現了問題,花池寬度足有1.5米,幾乎侵佔了胡同內所有的步行空間。美是美了,可居民走道兒的地方都沒了。
何不建造一堵立體花牆?這樣既不影響牆體安全,又不侵佔胡同空間,還能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立體花牆的設計方案立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去年年底,立體花牆開始規劃設計,今年8月,一堵驚豔的立體花牆正式亮相。
文章胡同東口,倚靠原有的院牆,又額外增加了一層30釐米厚的立體花牆。花牆上交錯點綴著一個個凸出的水泥槽,每個槽內正好可以塞進一盆鮮花。開著紅花的海棠、伸展出羽狀葉片的蕨類植物、低垂的金邊吊蘭……一盆盆鮮花和綠植,在花牆上組成美麗的幾何圖案,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每個季節都可以配上不同組合的鮮花,哪一盆蔫了可以立刻更換。到了冬天,可以將鮮花撤下放入溫室大棚養護,更換上絹花或是仿真花進行美化。」陳四清介紹說,立體花牆實現了「一牆多用」。
「家門口這麼美的環境,誰也不捨得破壞。居民們還把家門口的環境變化寫成了百姓宣講材料,到處巡迴宣講呢。」陳四清表示,這是體育館路地區第一處立體花牆,未來可能複製到更多地區。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張楠
流程編輯:王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