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假如你春節要去雪鄉,除了同樣上千的住宿費以外,你需要面臨的門票還包括:雪鄉大門票、雪鄉夢幻家園門票、羊草山門票、冰雪畫廊門票等等….想玩開心估計沒個千八百下不來。
另外,在北海道你也不會擔心被宰客,計程車司機不會繞路,景區附近的餐廳也不會亂加價,沒人賣假的旅遊商品,沒有騙子騙你,沒人坑你。雖然我前面吐槽了北海道很多不夠完善的服務,但他們至少,很有職業道德,很講素質,這是基礎,也是基本,但就這點基礎,正是國內旅遊業缺乏的良知。
三、宣傳做的好
無論是電影還是音樂還是文學著作,北海道都被太多的提及。
文學作品諸如渡邊淳一的《流冰之戀》《魂斷阿寒湖》,順便說一下渡邊本人就是北海道人,《魂斷阿寒湖》就是他本人的初戀故事
最火的電影當屬以小樽為背景的電影《情書》,這部電影讓小樽火的不行。
其他以北海道為背景的有影響力的電影如《遠山的呼喚》、《非誠勿擾》
除此之外,北海道的對外旅遊形象宣傳也做得很到位。
而中國東三省的冰雪旅遊宣傳卻做的遠遠不夠。(當然最不夠的是口口相傳)
雖然哈爾濱的冰雪大世界真的比札幌大通公園的冰雪祭好出無數個檔次。
但去過東三省的驢友這麼評價東北:
除了景區好看,隨便拐進一條巷子就是髒亂的垃圾和隨處小便的人
吸引遊客的只有低俗的二人轉和脫衣舞
服務一團糟,隨時隨地宰客。
在哈爾濱生活了6年的我,記憶中大雪下的索菲亞教堂,熱熱鬧鬧的中央大街,美麗大氣的冰雪大世界·······但又的確感受不到,一個優質旅遊城市的服務、品位和氣度。
差距在哪兒?
從北海道回來,我一直都在反思,我們差在哪兒。
差在產品定位?還是差在人文素養?
為什麼人們願意花那麼貴的機票去北海道泡溫泉
卻沒人想去哈爾濱看冰燈
明明北海道也有那麼多不完善的地方,旅遊接待能力也很有限,讓遊客排隊挨凍真是氣死人。
但我們可以提供的旅遊產品,又有什麼優勢呢?
我們擁有亞布力這樣優質的滑雪場,但有錢人還是飛去北海道和瑞士滑雪
我們擁有漠河這樣的最北點,又能玩雪又能冬捕運氣好還能看極光的地方。但大家還是飛去北歐和冰島看雪看極光,嗯,冰島幾片麵包和草都能賣你150人民幣的地方。
到底差在產品定位?還是差在人文素養。
還是差在,佔山為王,我家地盤我做主?
北海道是個地廣人稀的地方,美景是大家的,沒人圈地收錢,但名氣大了,規劃好了,開發商多了,開發出了好的溫泉酒店,遊客多了,當地人的小店生意自然也好了。
東北也是個地廣人稀的地方,但,我家地盤我做主,美景與美景之間,全是利益的爭搶。規劃一團亂,看到的都是眼前的蠅頭小利。林業局和居民,森工集團和開發商,全是利益分配問題。亞布力度假村董事長毛振華實名控訴亞布力管委會的欺負愚弄,非法侵佔土地的事件後來也撲朔迷離,不了了之。
這,大概才是我們差的地方。
所以我們寧可忍受異國他鄉的各種貴,服務中的不完美,也不敢只身前往東北挨宰。
作為旅遊管理系畢業的學生,抱著對這行深深地喜愛,我從北海道回來後就一直在想,我們能不能做出中國的「北海道」,我要不要去試著做做中國的高端旅遊,我們明明可以做的比他們更好更完善啊,中國現在那麼多高端民宿網紅店,不也很火嘛?
然而,如果沒有一個好的人文環境,就產品談產品,就服務談服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一個網紅餐廳的生命周期也就兩三年,頭半年做口碑,之後就做流量了。
有朋友在大理的民宿做火了,下一個租期房東就會肆意加價,直到做不下去。
就像那位驢友說的,你旅遊區建得再漂亮,人文環境不好,這樣的地方,誰又愛一次一次去呢?
這些年,我們發展的很快,生活便利了很多。可是離一個大國的人文素養和文化引領,離成為國際範兒的旅遊目的地,還有很遠的距離啊。
但樂觀的我還是會向前看。
願我們越來越國際範兒,願全世界的遊客都愛來華旅遊,願東北早日成為北海道的替代旅行目的地,這樣我們才有底氣吐槽別人:
憑什麼10點退房3點入住啊,人家隔壁China的黑龍江可是2點退房12點入住哦,你不按規矩來我們就去隔壁兒了,又不是非來你這兒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