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那個神經病也許是世上唯一一個懂鳥語的人

2020-12-18 文字攻主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大家都默認了「成長必先經歷苦痛」這句話,所以那些青春期時候的磨難都顯得理所當然,誠如王朔說過:人擋著我,我就給人跪下;我不慣著自己。回想自己的青春期,還真的沒有慣著自己,然而苦痛背後的成長,是否真的能讓我們長成理想的模樣?

看《狗十三》的時候,我想起了年幼時候曾養過的一隻貓,幼年天真,有一隻貓就像是擁有整個世界,當我在它身上傾注全部的愛時,它卻被送人了,小小年紀的我卻在那一刻覺得世界崩塌了,那些大人都覺得不足掛齒的事情,在那時候卻讓我內心點點盈著豐碩的絕望。

眾人青山綠水,哪懂你山河破碎

如果青春有劇本,那麼每個人都安排得明明白白。電影裡李玩的成績不錯,尤其是物理,但是英語是她的軟肋,為了總分她只能放棄喜歡的物理和天文,去學習英語,中國式教育,便是以成績的斷言,讓所有人都信以為真

大多數人的成長曆程都是這樣,被分數規矩的沒了自我,青春並沒有錯,但這個世界也不會認錯。

李玩站在演講臺上,用英語說出她對於自己眼中的平行世界,她相信另外一個世界的自己擁有她的缺失,青春時候的少年,力量太小,有時候我們不足以改變世界,就希冀寄托在別地,而那個平行世界大概就是她的「青山碧水」。

在那兒父母不曾感情破裂,愛因斯坦不曾走丟,爺爺奶奶健康平安……但是所有的美好幻想都在父親進入演講廳裡戛然而止。主持人問她是否要繼續演講,她移步輕顫走下臺去,她的山河破碎了一地。

大人讀不懂的是後青春期的詩

有時候真的覺得人如浮遊,掙扎也顯得輕飄飄的,歲月那麼悠長,信念都會消亡,沒有什麼是巋然不滅。

如果此生註定要顛沛,為什麼不能讓坦然面對窗外風景?大人是什麼樣子的,早就過了十八歲的我也說不清楚,當我們到了能拿著身份證走進網吧的年紀,當我們再也不需要被叫家長的年紀,我們手腳雙全卻被迫的上了刑場。

所謂成長,大概就是表面上的雲淡風輕,內心裡的滄海桑田,李玩的父親給她倒了一杯牛奶,她不能喝,隨即又給她倒了一杯酒,用大人的思維方式去規矩一個青春期孩子實在是不合常理。

他們的天文展覽終究沒有看成,一場看似無關緊要的約會夭折,卻讓李玩重新開始審視何為「大人」。曾經我們以為大人無所不能,以為大人無所畏懼,後來等我們長成了大人模樣,才發現 大人讀不懂的是青春期的詩。

你是否認識世上唯一懂鳥語的人

成人的世界好虛偽,李玩不懂。當愛因斯坦走丟時候,她不懂一家人就坐在客廳了的理所當然,不懂為什麼後媽給她買了一隻一模一樣的狗,卻非要說那就是愛因斯坦,更不懂為什麼大人總覺得欺騙和哄就能粉飾太平

大人總是自負的,以為都是從那個年紀過來,覺得小孩子就那麼點事,所有的心思都瞭然於心。可是世間根本就沒有什麼感同身受,如果某日你們都將成為父母,請別用你突然的自我,對孩子造成傷害。

電影有一個鏡頭很神奇,夜晚閃爍的燈光,窗外的大脖子樹、年久失修的鐵窗以及樓上學鳥叫的人。

某日。李玩回家正好看到那人被綁著抬進了救護車,他掙扎著,叫喚者,那聲音為受傷鳥兒的嗚鳴,可是他沒有翅膀,飛不出這四方天地,那時候我便在想,這個神經病人或許是世上唯一一個懂鳥語的人吧?

正如萬曉利歌中唱到的那般:他是世上唯一能動鳥語的人,他心中有個願望,在死後能夠變成一隻鳥……

印象中宋東野也有一首歌:世上唯一懂鳥語的人死在了2006。

現實主義的電影,不是非要關注民生疾苦,更不是一味的去批判當下,而是將生活的本質剖析,青春期的苦難永遠不會消失,只是時間久了,我們選擇去遺忘,或許遺忘也是平行世界的一個你和另一個你博弈,內心全是戲碼,心上阡陌交錯,所有的情緒,憑誰深刻?

《狗十三》就是青春期的秉性難移,但是生活偏偏就是愚公。

曹保平導演的戲,這一次少了大開大合的衝突劇情,而是用一種涼薄的語調去訴說一場有血有淚的成長史。

相關焦點

  • 《狗十三》讓人細思極恐 據說看不懂電影的人是幸福的
    ­  電影《狗十三》上映之後,很多人看完以後都會覺得無比沉重,成長的代價,就是學會面對謊言,帶上虛偽的面具融入所謂的成人世界。­  看完《狗十三》以後,任素汐說:嚎啕大哭一場。求求你們都去看看《狗13》。看看我們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  我覺得任素汐說的很對啊。「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這不就是最普通的人的生活嗎?
  • 一個懂鳥語的秦始皇的祖先,幫舜帝馴服鳥獸,助大禹治水成功
    在舜帝時代,有一個堪稱奇能異士的人物,他懂鳥語,能馴服鳥獸,大禹治水時,他與大禹並肩奮戰,主要負責焚燒山林,驅逐野獸,佐禹平治水土等。大禹治水成功後,曾說他是出了大力幫了大忙的功臣。據《史記》記載:「大費,與禹平水土。已成,帝錫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
  • 《狗十三》沒有大喜大悲大善大惡,但足夠讓人唏噓不已
    電影《狗十三》中沒有大喜大悲大善大惡,中國人成長過程中普遍到不能再普遍的矛盾和衝突,足夠讓人唏噓不已,我見過很多幼稚的大人,很多成熟的小孩,卻很少看到平和的溝通。這些國民性的矛盾讓每一個受罪的人找不到罪魁禍首,只能無奈又絕望地加入這個社會去運行,你責怪不了這個世界,因為從來就沒有人說過這個世界是好的。李玩喜歡的不是狗,而是愛因斯坦,那個獨一無二的愛因斯坦,但成長逼她妥協,逼她把別的狗當作愛因斯坦,逼她吃狗肉,逼她違背自己的心願不去與愛因斯坦相認,大人說這叫懂事。
  • 在麗江開客棧的人,不是神經病就是瘋子
    麗江是一座讓人又愛又恨的城市,愛它的人有一萬種理由,恨它的人只需要一個藉口。  我相信很多來過麗江的人,都曾萌生過想留在麗江的想法,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又寥寥無幾。莎士比亞說詩人和瘋子, 都不屬紅塵十丈的人間。哲學家與瘋子的區別就在於:一個只是在想,一個真的去做了。
  • 等不到懂我們的人,不妨做一個懂自己的人
    懂很美好,卻只需一點。恍如「濃綠萬枝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不需要太多人懂,人生有一人懂我們亦足矣。 可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緣碰到一個懂我們的人。 碰不到懂我們的人,孤單無助時,我們總是一個人默默承受,傷痛苦澀時,我們總是一個人默默流淚,迷茫絕望時,我們總是一個人在跌跌撞撞中前行。 遇到一個懂自己的人,不容易,今生遇不到,也不必強求,不必難過,就讓自己做最懂自己的那個人吧。
  • 傳說孔子女婿公冶長懂鳥語 因此獲罪入獄(圖)
    在2500多年前的諸城大地上,就有一位奇特的人物 ,傳說他能夠聽懂鳥語,並因此而獲罪入獄 ,同樣因為懂鳥語而被無罪釋放甚至為國家立功,他就是公冶長。他深受老師孔子的賞識,並最終娶了孔子的女兒為妻。  路見不平偶得神技  關於公冶長,最為神奇的傳說就是他懂鳥語。那麼他是如何懂得鳥語呢?這裡面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 山中聽鳥語
    滿目蔥綠,滿耳鳥語。各種鳥兒遠遠近近、高高低低地隱沒在山林間,我看不到它們的身影,只聽到它們在說的說,唱的唱,熱熱鬧鬧的。一時我不知聽誰的好,也聽不清楚,更聽不明白。我閉上眼睛,細細辨聽,慢慢捕捉。大黑狗不知什麼時候蹲在了我的身邊,好像聽得懂鳥語似的,不時地點頭,抬腿,眨眼睛,豎耳朵,並輔以各種表情,還不時地叫一聲,回應山間,或是看我一眼,衝我一笑,討一個獎賞。山間傳來急促的「布穀—布穀—」聲,黑狗倏地起身,一聲叫喚,朝山裡離弦之箭一樣地奔跑而去。
  • 《狗十三》含淚打5星,有種愛叫做:我都是為你好
    看完《狗十三》後,我仿佛看到了那個幼時的自己,敏感脆弱,不敢逾越雷池半步,和影片的中的李玩莫名的重合。影片講述了一個13歲少女的成長陣痛,陪伴他走向成人世界的是兩隻叫「愛因斯坦」的狗。李玩父母離異,爸爸組建新家庭,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 父親,是這世上最孤獨的人,尤其是父愛你真的懂嗎
    父親,是這世上最孤獨的人,尤其是父愛你真的懂嗎?父愛如山,它與母愛同樣偉大,但就是表達方式不同。父愛多了份凝重與責任,負I應是沉默的,你若是感覺得到,那並不是父愛了。所以很多人都說父親是這世上最孤獨的人,還有人說父親也是這世上最難懂的人,他一邊鞭策你,教育你不要鋪張浪費,要勤儉節約,可背地裡還是會偷偷的再給你零花錢。當你犯了錯他狠心的責罰你過後,事後又會主動的來安慰你,他從不會當面誇獎你有多厲害,可背後他會使勁的向親朋好友吹噓自己的孩子有多棒,他的內心早已為你驕傲到爆。
  • 《狗十三》李玩是一個玩世不恭的孩子,同時也是一個欠揍的女孩子
    非常高興今天能夠由小編帶大家了解一部電影,名字叫做《狗十三》這是一部非常青春非常勵志的電影,對於影片中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不同的人,都是象徵著這個社會上不同種生活。面對這樣的生活,很多人都是一副不同的姿態去對待。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當中,都會或多或少地經歷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 《狗十三》別再把孩子當狗養了
    這是最近院線熱播的電影《狗十三》裡的劇情。女兒李玩13歲,正處於青春叛逆期,大半夜外出尋找丟失了的寵物狗,導致家中老人在外迷了路。老人找回了,父親也氣個半死,忍不住對女兒打了也罵了。養孩子就像養一條寵物狗,在日復一日的訓罵和限制中,孩子逐漸失去了張牙舞爪的勇氣,被馴化成見人低頭,遇事無措的樣子。但這樣的「聽話」,你又怎麼知道不是害怕、沉默和妥協呢?電影《狗十三》給我們中國家長拋出一個話題:我們是在養孩子呢,還是在養狗?
  • 專訪| 曹保平:《狗十三》是一部「合家歡」,一點也不殘酷
    現實主義:因為真實所以殘酷《狗十三》通篇都沒有一個鮮明的惡人,但到故事最後李玩就是改變了,仿佛經歷了一場蛻皮。她找到了愛因斯坦卻不願意跟它相認,她看著已經剝蝕一半的尋狗啟示,也看著自己的影子,在想什麼?
  • 心裡很不是滋味的心情說說,句句扎心,寫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一、被特別在乎的人忽略,會很難過,而更難過的是你還要裝作你不在乎。二、這個世界上你認識那麼多的人,那麼多人和你有關,你再怎麼改變也不能讓每個人都喜歡你,所以還不如做一個自己想做的人。三、有些事情,時間久了就忘了就過去了。而有些事情,很久很久也不會過去。
  • 汽車銷售人員會鳥語幹什麼
    作者:池墨瀋陽西部汽配城的鈴順汽配公司門前貼著一張招聘啟事,上面寫道:本公司由於業務需求擴大,需要面對不同語種的客戶,需招聘營業員兩名,要求年齡18~25歲,未婚女性,五官端正,膚白貌美,身高170cm以上;必須懂普通話、四川話、貴州話、雲南話及鳥語。
  • 《魔道祖師》世家公子,一個比一個優秀,有沒有你命定的那個人呢
    雖然與兄長有著別無二致的容貌,修為又高,但冷淡的性子卻讓許多人不敢靠近,大約這也是排在兄長之下的原因吧。不愛笑,不善交流,大概只有羨羨才會不嫌棄二哥哥了吧,也只有在羨羨面前二哥哥才會褪去冰冷的外表。端方雅正的含光君還有一個逢亂必出的美名,可世人皆知含光君問靈十三載,可問的是何人名?等的又是何人?世人皆知魏無羨是含光君唯一的命脈,只有羨羨自己不知道。
  • 《一念無明》:我是神經病,你們也是
    曾經最好的好友的婚禮,卻並未邀請他,而他不請而去,甚至於「大鬧」婚禮,被好友嫌棄,被臺下所有人嫌棄。千方百計找回當年的差點結婚的女友,女友在眾人面前訴說經歷的種種不易,而阿東則是他最恨的人。遭受打擊的他衝進超市大吃巧克力,來平復自己的心情,卻被眾人圍觀,掏出那討厭的手機錄像拍照。他是個「神經病」,成了路人皆知的事情。
  • 旦聞鳥語
    我醒了,耳邊是兒子微起的鼾聲與窗外婉轉的鳥語。這些鳥是夠早的。這個時候就已唧唧復唧唧地聊個不停。抑或這些鳥一夜無眠,聊了個通宵?可睡前未聞鳥語啊!不過,在這喧囂的都市似乎也只有凌晨才可能聽聞鳥語。平時,這些雖婉轉但並不高昂的鳥語如何敵得過都市的高分貝。住處窗外的一條河。
  • 《一起同過窗》畢十三林洛雪:原來那個一廂情願的人,是你啊
    每個人或許都有過愛而不得的經歷吧。就像是小時候喜歡的布娃娃,母親不給買,你哭著走了。就像是中學時暗戀的女生,因為自己的膽怯和對未來的惶恐,你默默放下了。就像是此後遇見了曾經生命裡唯一的光明,可他卻不記得你了。林雪小時候曾經故意砸傷自己的眼睛住院,她以為這樣爸爸媽媽便會注意到她,至少暫時放下弟弟,來醫院陪陪她。可她錯了,她被送到醫院,住了整整一個多月,父母都沒有來看過她,最後還是她自己辦的出院手續,走回家的。
  • 《一起同過窗》之那個叫畢十三的少年
    我叫畢十三,男,學習認真,腦迴路清奇,喜歡講《狼來了》系列故事室友:路橋川、肖海洋、餘浩幼時好友/喜歡他的人:林洛雪喜歡的人:顧一心(大二轉去美國留學)社員:安潔(眼鏡今天是我第一天上大學「是攝影班開班會嗎」這是我走進教室說的第一句話一個戴著眼鏡的傻乎乎的人說:是,師傅,就是這臺開不開機了。
  • 如果你看《那人那山那狗》沒有哭,那恭喜,你是一個幸福的小孩
    如果你出生在一個歡聲笑語的家庭,父母自幼便一直陪在你的身旁。那恭喜,你是一個幸福的小孩。但這個世界上,有太多「不幸」的孩子,父母為了生計,在他的童年歲月中屢屢缺失。《那人那山那狗》中劉燁飾演的兒子,就是這樣一個「不幸」的孩子。父親是一名鄉郵遞員,為了送信常年不在家,對於兒子的童年缺失的從來都不是一天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