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的「誇誇群」,據說你在群裡無論說什麼,別人都是一頓猛誇,在各大高校裡很是流行。你遲到了誇,你曠課了誇,你犯錯誤了也誇……除了誇,就沒有別的語言了。有人說這是現在孩子們缺乏鼓勵的緣故,是心靈的「慰藉器」,讓冷漠的世界有了一絲溫暖。更有傳言,說這已經成了一個「產業」,「生意」還非常火爆。
其實這樣的「誇誇群」,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在金庸先生筆下早就出現過。《天龍八部》裡的星宿派,這不就是典型的「誇誇群」?創始人丁春秋,是「白髪老翁,臉色紅潤,手持鵝毛扇,神情瀟灑,宛如神仙中人」。
星宿派第一次露面,是遊坦之見到他和丐幫相鬥。只聽得「西北方絲竹之聲隱隱響起」,遊坦之還以為是「娶新娘子」,接著幾人齊聲說道:「星宿老仙法駕降臨中原,丐幫弟子,快快上來跪接!」接著是「擂鼓三通,當的一下鑼聲」,遊坦之想到「這倒是像道士做法事。」
接著是二十餘人一字排開,有的拿著鑼鼓樂器,有的手執長幡錦旗。錦旗上繡著「星宿老仙」、「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威震天下」等等字樣。丁春秋每打倒一人,歌頌之聲便大作,各種肉麻的讚賞之聲不絕於耳,再和著各種樂器聲,簡直就是「讚賞聲一片」,聽得人心裡暖洋洋的。
即使丁春秋露出了敗相,這種讚賞聲仍然不會停止。包不同對星宿派的誇讚「功夫」有著精闢的總結,那就是「馬屁功」、「法螺功」和「厚顏功」。此功的秘訣就是八個大字,叫「抹殺良心,厚顏無恥」。
星宿派的「誇讚」功夫不僅僅適用於丁春秋,也適用於「大師姐」、「大師兄」。星宿派有一個奇葩的規定:同門中人,不論入門的早晚,只要誰的武功高,誰就是「大師姐」、「大師兄」。一個人一旦當上了「大師姐」或者「大師兄」,那誇讚之聲就如潮水一般湧來,摘星子、阿紫都受到過這種「待遇」。
星宿派的這種「誇讚」功夫還適用於門派之外的人,只要有人打敗了丁春秋,那「誇讚」之聲就立即轉向。這有點「識時務者為俊傑」的味道,也有點「以成敗論英雄」的「豪氣」。在他們看來,沒有師徒之情,沒有同門之誼,只有「抹殺良心,厚顏無恥」八個字。誇讚之聲那是層出不窮,誇讚方式無所不用其極。
「誇誇群」顯然有「模仿」星宿派之嫌,他們無所不誇,無所不贊。甚至有專門的「誇手」,要經過嚴格的「培訓」,做到誇得讓人舒服,誇得感覺自然,是「發自內心」的誇讚,而不是僅僅流於形式。
試想一下,我們處在這個「誇誇群」中,是不是跟在星宿派裡一樣?勝了誇,敗了誇,別人在罵也要誇,別人的嘲諷也要誇。在這樣的群裡,長時間呆下去,會不會跟星宿派一樣?誇的人做到了「抹殺良心,厚顏無恥」,被誇的人也做到了「抹殺良心,厚顏無恥」,這不就是「一團和氣」、「天下太平」了麼?
但是,這樣的誇讚有用麼?星宿派無疑早已給出了最好的答案。當丁春秋被虛竹製服之後,星宿派馬上轉向了虛竹的靈鷲宮一方。立即拿起鑼鼓,舉起長幡錦旗,開始了對虛竹和靈鷲宮的誇讚。誇讚得再多,也不能是人武功陡然增強,也不會使人本事突然增加。而在這種誇讚的「謊言」裡,很可能讓人失去了奮鬥的勇氣,讓人失去了克服困難的勇氣。歷史上很多人物,不都是在「誇讚」聲中跌倒了麼?
誇讚當然重要,但要「適可而止」,該誇的時候要誇,該批評的時候要批評。就像一棵樹,我們不能只是一味的上肥澆水,還得剪枝修整,這樣的樹才能結更多的果,才能成為「棟梁之才」。「誇誇群」,只能是一個玩笑而已,當不得真,更不能大肆宣揚,否則害人不淺。金庸先生筆下的星宿派、日月神教、神龍教,都是「誇誇群」最後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