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旅遊業迅猛發展,旅遊學科得以初步構建,結合當前旅遊發展實際,我國正處於旅遊大國邁向旅遊強國的轉型時期,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競爭激烈。人們的消費觀發生較大變化,昭示著一個全新的旅遊時代的到來。新出現的現象,已經不能用以前的理論詮釋和指導,而是迫切需要我們從學科的高度、從縱深的裂變和橫向的整合來提升。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旅遊傳播存在不同的性質、特點和功能,具備巨大的研究空間和發展前景。本文試從旅遊傳播的性質、特點及功能方面對旅遊產業的發展做出新興學科理論的指導。
關鍵詞:旅遊;信息;旅遊傳播
一、引 言
近年來,旅遊業迅猛發展,旅遊學科得以初步構建,結合當前旅遊發展實際,我國正處於旅遊大國邁向旅遊強國的轉型時期,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競爭激烈。人們的消費觀轉型變化較大:由傳統的被動式接受轉變為主動追求心神寧靜、人與自然和諧、健康快樂休閒、體驗地域特色的民俗風土人情等。昭示著一個全新的旅遊時代的到來,新出現的現象,已經不能用以前的理論詮釋和指導,而是迫切需要我們從學科的高度、從縱深的裂變和橫向的整合來提升。
旅遊傳播是一種特殊的傳播方式。從形式上來說,旅遊及旅遊活動是文化信息的傳播,是人們為了修養、娛樂等目的離開常居住地進行短暫的異地活動。古謂之「觀光」:「觀」是觀察參考,「光」是旅遊地的風光、景致、風俗和文化。旅遊主體在旅遊活動中,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傳播者。傳播的雙向性特徵體現在:在旅遊目的地接觸新的文化、新的語言、新的信息和新的知識;傳播客源地文化信息,影響旅遊地發展。所以,旅遊活動本身是傳播的過程,是信息傳播活動。
可以說,旅遊產業的發展迫切需要新興學科理論的指導,尤其是需要運用傳播學的相關原理促進旅遊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在旅遊產業中進行傳播活動,而傳隨著播活動的不斷發展和創新,也需要向旅遊領域深化和拓展。旅遊傳播學研究旅遊信息及其發展規律,需要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積累,將旅遊學和傳播學的基本原理相結合,融合為旅遊學和傳播學的學科體系。旅遊傳播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存在不同的性質、特點和功能,具備巨大的研究空間和發展前景。
旅遊信息包括旅遊文化、旅遊目的地形象、旅遊事件和旅遊政策等信息,其傳播方式首先以文字、圖像、聲音、數字等形式傳遞給媒介(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手機、以及社會團體與個人等),媒介再將信息傳遞給受眾,達到信息交流與共享的目的。
二、旅遊傳播的構成要素
為了進一步掌握旅遊傳播的構成要素,需掌握以下概念。
傳播者(信源):指的是旅遊者(個人或組織機構),在旅遊活動過程中,通過自身的行為表現,無形中製作並提供旅遊信息給旅遊目的地系統內的受眾。
內容(信息):指的是旅遊信息,是旅遊活動過程中相互傳遞的內容,來自於客源地的各種信息。
媒介(渠道):指的是傳播的媒介渠道,主要由旅遊主體承擔,旅遊主體既是傳播者又是接受者,此外,旅遊有關部門(如旅行社、旅遊景點的宣傳、旅遊交通設施等)也會在旅遊活動中間接成為媒介傳播的渠道。
受眾:旅遊傳播過程中,提供旅遊信息給受眾的旅遊目的地中的個人或組織機構(政府、媒體、企業)。
反饋:信息受傳者向信息傳播者(旅遊者)返回信息、消息、反映的過程。
在了解以上相關概念的基礎上,可以從旅遊傳播的特徵及其功能來對旅遊傳播的內涵做更好的闡釋。
三、旅遊傳播的特徵
在旅遊傳播活動的特徵較多,筆者試從社會性、目的性、互動性和體驗性四個方面加以陳述,並指出,旅遊傳播特徵的核心在於直接體驗,也是旅遊傳播的最重要特徵。
旅遊傳播具有社會性。人類的傳播活動是人和人之間進行的社會活動。旅遊傳播的主體活動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旅遊傳播客觀存在於某一具體的社會形態中,推動社會發展,受到社會約束和控制。正因如此,旅遊傳播是一種社會現象,旅遊傳播學隸屬於社會科學。
旅遊傳播具有目的性。人類在傳播活動開始之前,就會制定出活動的計劃,旅遊傳播也是如此,具有明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如某旅行社為某次旅行活動印發宣傳手冊,這是一種典型的旅遊傳播活動,在活動開始之前,必須制定周密的計劃和詳細的程序設計,以確保宣傳手冊的發放活動順利進行,並最後取得宣傳效果,吸引人群參加旅行活動。
旅遊傳播活動中存在互動性。近些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和旅遊機構競爭加劇,旅遊信息的傳播者和受傳者兩大要素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增加和變化,在實際的傳播過程中,越來越講究傳播者和受傳者的互動性,傳播者和受傳者的角色不斷互換,在反饋過程中,傳播者變為受傳者,受傳者變成了傳播者。換句話說,傳播者既是傳播的單項進行的兩端,又是雙向溝通的回歸。
雙向流動的過程說明了傳播活動是互動性和動態性,傳播者和受傳者在互動中進行溝通和交流、信息共享的活動,失去互動性,傳播的意義便不存在。
旅遊傳播具有體驗性,「體驗」是旅遊傳播最重要的特徵。《現代漢語詞典》將「體驗」歸為兩種解釋:一指親身經歷;二指在實踐活動中或實踐活動之後認識周圍事物。此處為第一種釋義,旅遊傳播活動中有經歷、經驗、感受、感覺的含義。體驗與感覺直接相關,有感官上的體驗,便會萌發出心靈的感悟,心靈的感悟也是一種體驗方式。著名的英國學者羅素認為,年紀大的人經歷了各種事件的體驗之後,體驗了他所做過的事情後,死亡也就沒有什麼可怕了。因為——能體驗的都體驗過了。
沒有直接體驗,旅遊幾乎就不存在,直接體驗是旅遊傳播最重要的特徵。大眾傳播活動中,報紙、廣播、雜誌、影視等符碼傳播不能帶來真實的感受,旅遊卻能夠,因為旅遊活動存在直接體驗。一切的深層溝通和理解不能僅依靠文字、圖像、聲音資料,而必須建立在腳步、目光、耳朵乃至整個血肉之軀全身心地投入才顯效。
傳統的旅遊活動,旅遊團隊不會給遊客過多的時間停留體驗,甚至直接將旅遊體驗的時間縮減到旅遊購物消費上,正是由於傳統的旅遊無法滿足現代旅遊的需求,現代旅遊者必須要選擇滿足體驗的旅遊方式。阿爾卑斯山脈的上山公路上立著提示牌:「慢慢走,請你欣賞」,一語切中旅遊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