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新聞】我區羅子國遺址考古發掘工作有序進行

2020-12-24 騰訊網

我區羅子國遺址考古發掘工作有序進行

8月21日,區文旅廣局相關負責人一行到我區羅子國遺址發掘現場查看發掘工作進展情況。

羅子國城址整體略呈長方形,南面略向內凹。城址東南長約590米,西北寬400米,總面積約23.6萬平方米。目前,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負責的羅子國遺址考古發掘工作正有序開展。

記者在發掘現場看到,工作人員正在有序開展發掘。羅子國遺址考古發掘工作於今年6月1日正式啟動,計劃發掘面積2500平方米,目前,現場共開挖出10*10探方18個,探方的縱剖面上可以清晰分辨出現代耕種層、近代平田整地堆積層、歷史時期文化層、早期文化層的土質劃分。目前,考古人員已經清理出一批羅子國時期的灰坑、水井等遺蹟,並收集了大量陶片以及兩個完整的陶鬲(註明:中國古代陶製炊器,是古人做飯燒湯的一種炊具),基本可以判斷此處遺蹟為春秋中晚期古人生活區。

據在現場的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介紹,通過此次考古發掘出土的相關文物,可進一步了解和認識羅子國遺址,並為羅子國文化的相關研究提供新的資料。(區融媒體中心 李健)

稿件審核

一審:朱海波

二審:姜靜

三審:周江

編輯丨朱海波

監製丨周江

總監製丨宋政軍

天氣預報

相關焦點

  • 【屈原新聞】中國作協採風團來我區探尋羅子國城遺址
    中國作協採風團來我區探尋 羅子國城遺址12月12日,中國一級作家,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海南省文聯名譽主席韓少功率領的中國作家協會採風團赴我區羅子國城遺址採風調研。
  • 【屈原新聞】國家級文物專家實地探訪羅子國城遺址
    、劉蘭華、曲雲華一行來我區實地探訪羅子國城遺址。 專家們一行實地考察了羅子國城遺址的東城牆、北城牆、東城門、水門、道路等,深入了解遺址的歷史、價值、總體規劃和目前工作進展情況,專家們充分肯定了羅子國城遺址考古發掘成果的價值和內涵
  • 【屈原新聞】羅子國城歷史價值如何,請看中央省市媒體怎麼說
    > 1月9日,由省文物局、省考古研究所牽頭的羅子國城遺址考古發掘發布會在屈原管理區舉行,來自全國20多位春秋戰國文化、湖湘文化研究的考古專家和30多位中央省市級新聞媒體記者,齊聚屈原揭開羅子國城遺址驚人的文化價值。
  • 在羅城遺址,探尋屈原人生的最後時光
    長久以來,當地人稱呼它們為「屈原十二疑冢」。近年來的考古勘探證實,這些山包是一批戰國時期高等級楚國大墓。「考慮到當時楚國都城郢已被秦人佔領,不能排除其中存在屈原墓的可能性。」1月9日,站在其中一座疑冢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羅城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盛偉說。屈原人生的最後時光在哪裡度過?盛偉的目光投向西邊,汨羅江的對岸。那裡有一座城——羅城。
  • 古城疑雲:羅城考古揭開戰爭移民遷徙地與「屈原疑冢」之謎
    長期以來,人們依據古代文獻,認為「楚文王徙羅子自枝江居此」(《漢書·地理志》)裡所說的羅子國遷徙地,就是現在的古羅城村羅子國遺址。而2020年以來因羅子國城遺址保護利用設施項目建設,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羅城遺址外的小洲羅地點進行的考古發掘工作成果,則重新認識了這一歷史問題。
  • 汨羅江畔羅子國城遺址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報北京6月8日電 據新華社記者黃興華報導,國務院近日核定並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汨羅江的羅子國城遺址名列其中。  羅子國又稱羅國,與荊楚同祖,是夏商時代羋部落穴熊的一個分支。春秋初期為楚所滅,將其遺民遷於枝江,後又被南遷至湖南汨羅。
  • 羅城遺址:楚文化入湘最早的切入點之一
    三湘都市報1月9日訊(文/圖記者 吳岱霞)9日羅子國遺址(羅城遺址)考古發掘及專家現場會在嶽陽市屈原管理區河市鎮舉行。根據考古發掘成果,來自武漢大學、鄭州大學、廈門大學、安徽大學,湖北、河南、江西、安徽、浙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所)的專家認為:羅城遺址是目前所知典型楚文化進入湖南最早的地點之一。(羅城遺址。)
  • 對五龍宮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如今人們即將揭開它神秘的面紗9月8日上午武當山五龍宮遺址考古發掘開工儀式在五龍宮景區舉行據了解,本次考古發掘由湖北省文物考古所負責,十堰市博物館、武當山文物宗教局協助。根據國家文物局意見,計劃2020年對五龍宮中宮南廂房以及南宮內東院進行試發掘。發掘區所在的東院內有南廂房、日月池、大殿等建築。
  • 遼國首都遼上京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新華網呼和浩特7月28日專電(記者 勿日汗)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考古發掘隊,近日開始對千年前的契丹古國 遼國的皇城進行考古發掘。
  • 江西考古|江西高安上湖舊石器遺址發掘進展與收穫
    但是,在舊石器時代考古方面,由於長期以來專業力量薄弱,導致工作進展緩慢,舊石器遺址的發現和研究程度都比較有限,尚未充分發揮舊石器考古研究的學術意義及其服務社會的作用和價值。從2019年開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緊密合作,在江西開展了深入、系統的舊石器時代遺址聯合調查、發掘與研究工作。
  • 「天府旅遊名縣」三星堆遺址祭祀區考古發掘啟動
    本報訊 (駐四川記者 王雪娟)9月6日,「古蜀文明保護傳承工程——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2020)啟動儀式」在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考古發掘大棚內舉行。2019年10月22日至今年8月8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在三星堆遺址開展了系統、全面的考古勘探與考古發掘,在1986年發掘的「1、2號祭祀坑」附近新發現6個「祭祀坑」,基本摸清了「1、2號祭祀坑」周邊祭祀區域的範圍,以及各類遺存的年代序列和空間格局。
  • 羅城遺址新發現:楚文化入湘可追溯至春秋中期
    新華社長沙1月10日電(記者崔俊傑、李紫薇)羅子國城遺址(羅城遺址)考古發掘及專家現場會9日在湖南岳陽市屈原管理區舉行。與會專家認為,羅城遺址北部小洲羅地點出土大量春秋中期甚至更早的遺存,屬於湖南地區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一批典型楚文化遺存。
  • 老司城遺址考古發掘報告
    老司城遺址考古發掘報告 (2013-2014) 2017年08月14日 13:38 來源:中國考古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本書是對老司城遺址2013
  • 武當山五龍宮遺址考古發掘開工,系該地首次大規模發掘
    武當山五龍宮遺址考古發掘開工,系該地首次大規模發掘 武當山五龍宮遺址考古發掘舉行開工儀式  本文圖片均來自中新網新華社武漢9月8日消息,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五龍宮遺址考古發掘當日開工,這是對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築群進行的首次大規模發掘。
  • 壽縣鬥雞臺遺址考古發掘啟動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日前,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安徽大學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壽縣鬥雞臺遺址進行發掘。發掘區位於遺址東南部,初步擬定發掘面積為400平方米。目前,發掘工作正在穩步開展。  據了解,鬥雞臺遺址位於壽縣城西南15公裡、壽(縣)正(陽)公路北側、邸家小郢西60米處,相傳為楚王鬥雞的地方,1956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河北:崇禮太子城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全部完成
    中國網11月27日訊 據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5日消息,今年以來,雄安新區文物考古工作進展順利,進一步廓清雄安新區南陽遺址的性質、範圍及其文化內涵。同時,崇禮太子城遺址考古發掘工作已全部完成。
  • 北京故宮慈寧宮花園對明代宮殿建築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10月10日,北京故宮慈寧宮花園,故宮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在明代宮殿建築遺址上進行考古發掘。故宮博物院於2013年成立了故宮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並於2014年獲得國家文物局認可的團體考古發掘資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2-85757799,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
  • 崇禮太子城遺址考古發掘「路線圖」明晰
    本報訊  日前,河北崇禮太子城遺址考古發掘與遺址保護專家諮詢會在北京召開。  崇禮太子城遺址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四臺嘴鄉,距北京市區140公裡,現為河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位於2022年北京冬奧會奧運村內,考古發掘和遺址保護意義重大。為做好遺址保護工作,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張家口市文物研究所、崇禮區文廣新局等單位自2017年5月起,對太子城遺址開展了全面的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證實太子城遺址為一座長方形城址,總面積約14萬平方米。遺址出土了各類泥質灰陶磚瓦、鴟吻、嬪伽、鳳鳥、脊獸等建築構件以及戳印「內」「宮」「官」字青磚和刻「尚食局」款定窯瓷器。
  • 泰安市西城村遺址考古發掘工程圓滿結束
    西城村遺址考古發掘區全景圖通訊員 邢向前為配合泰山國際頤養城工程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10月至12月,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聯合泰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日照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西城村遺址進行考古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