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開海嶽》帶你走近港珠澳大橋

2020-12-21 騰訊網

11月19日上午,人民文學出版社《天開海嶽——走近港珠澳大橋》新書首發式暨研討會在京舉行。會議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中國作家協會共同主辦,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李巖、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魯敏、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何向陽、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以及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文崗等港珠澳大橋建設方代表,白燁、黃傳會、範詠戈、何向陽、李朝全、王山、楊曉升、劉瓊等專家學者出席本次活動。

現場特別邀請到了《天開海嶽——走近港珠澳大橋》一書中的重要人物,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作為大橋管理局的「總當家」,他把控著整個工程的進展、質量、安全、預算和其他一切龐雜的事務。幾乎從不接受採訪的朱永靈,獨家透露了粵、港、澳三地協調群策群力以及大橋甲乙雙方通力合作中遇到的難題、解決的過程,更將視野擴大到區域一體化、建設與環保、國際互動的高度。

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不僅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的裡程碑項目,更是改革開放40年成果的有力見證。人民文學出版社於2018年9月推出作家長江的長篇紀實作品《天開海嶽——走近港珠澳大橋》,該書以表現英雄的中國人、傑出的建橋者為核心,深入港珠澳大橋工程內部,從多方訪談和作家親身體驗出發,搜集第一手材料,獨家紀錄大橋建造始末,聚焦新時代建設英雄的使命擔當。

以「人」為本,關注「過程」

關於《天開海嶽》的寫作,長江說:「兩次深入採訪,我聽到無數喝彩與掌聲,而我更想做的,是透過成功的喜悅去記錄大橋建設者們背後的拼搏、艱辛、擔當與堅守。『過程』充滿魅力,詮釋尊嚴,更緊緊抓住了我的心!」《天開海嶽》一書在內容上緊緊抓住兩個重點,即「人」和「過程」,它要達到的首要目標就是「真實」。

為撰寫此書,長江趕赴珠海展開專訪,連續數月與橋梁建設者們共同堅守在一線,親眼見證了以朱永靈、林鳴為代表的建設者們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以及他們所代表的時代精神。這中間有拍桌子的爭論,有集體婚禮的溫馨,更有對每一位普通工作者的尊重和關懷,都通過具體的細節反映在文字中。同時,作品不避諱挫折,真實地記述大橋建設者們攻堅克難的過程,其中最大的壓力是「最終接頭」冒險精調,最大的考驗是能否堅持「半剛性」創新,最大的挑戰是首截沉管長達96小時的安裝,最大的困難是E15的兩次回拖三次重來……

如此真實的記述成就了《天開海嶽》,成就了優秀的紀實文學。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說:「感謝本書為我們也為歷史做了客觀的記錄,回首往事,那麼多創新都能『夢想成真』,真是不可思議!」

突出現場感,文學性講述

《天開海嶽》全書的記述,建立在對一線建設者的訪談和作者親身的觀察、感受基礎上。作品中包含大量採訪片段,保留建設者自身的語言,還原建設和訪談現場,同時加入了作者真實的反應、想法、態度和情感,使全書的文字表述極具現場感,生動靈活。

本書以建設者所回顧的一次次驚心動魄的歷史時刻為架構,將建設者創造的輝煌和承擔的壓力有效地轉化為文學敘述,情節跌宕起伏,故事性和可讀性強。作品從2017年5月2日「最終接頭」的沉放、安裝寫起,帶領讀者重溫大橋合龍那個決定成敗的時刻,從意外偏差到專家論證,再到林鳴帶領團隊冒險精調,直至完全勝利,開篇便懸念叢生、驚心動魄。

閱讀這本書,讀者仿佛身臨其境,面對面地聆聽林鳴、朱永靈、餘烈、蘇權科、張勁文、劉曉東、嶽遠徵、莫日雄、蔡俊福、孟凡超、餘立志等傑出建設者不同角度的傾情講解,在他們的帶領下,走近港珠澳大橋,將人們的心與「國之重器」緊密相連。

同步主題出版,紀實文學的使命

今年10月24日,堪稱世紀創舉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23日舉行了隆重的通車儀式,令萬眾矚目。《天開海嶽》一書在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以及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之際推出,及時而全面地書寫最重大、最鮮活的時代主題,突出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既是主題出版的追求,也是紀實文學及其作家的責任與歷史使命。

《天開海嶽》的作者長江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重要作者和老朋友。她的代表性作品《礦難如麻》首發《當代》2003年04期;《晚來香港一百年》在《當代》2006年至2007年分四期連載,單行本2007年6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此次《天開海嶽》作品上篇首發《當代》2018年03期,被讀者評選為「《當代》文學拉力賽」2018年第三站冠軍。單行本的出版,入選2018年度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項目,列入2018年度中國出版集團主題出版項目,更是人文社的重點作品。

此次新書首發式暨新作研討會上,各方領導、港珠澳大橋建設者代表及專家學者們都對《天開海嶽》一書給予非常高的評價,並寄予厚望。特別是以文崗、朱永靈為代表的建設方,包括因工作安排遺憾未能到場的林鳴總工程師,在動情地講述大橋精神、建設故事的同時,對此書提出了更高的期望,願它能切實肩負歷史使命,引領廣大讀者「走近港珠澳大橋」。

作品簡介:

全長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不僅是中國交通建設史上的裡程碑項目,更是改革開放40年成果的有力見證。作家搜集第一手材料,記錄大橋建造始末,聚焦新時代建設英雄使命擔當。

作品從2017年5月2日「最終接頭」的沉放、安裝寫起,帶領讀者重溫大橋合龍那個決定成敗的時刻,從意外偏差到專家論證,再到林鳴帶領團隊冒險精調,直至完全勝利,開篇便懸念叢生、驚心動魄。林鳴作為島隧工程總經理、總工程師,擔當著港珠澳大橋最艱難、最關鍵的工段,而大橋管理局的「總當家」局長朱永靈,把控著整個工程的進展、質量、安全、預算和其他一切龐雜的事務。

在作品下篇,幾乎從不接受採訪的朱永靈,獨家透露了粵、港、澳三地協調群策群力以及大橋甲乙雙方通力合作中遇到的難題、解決的過程,更將視野擴大到區域一體化、建設與環保、國際互動的高度。這中間有拍桌子的爭論,也有集體婚禮的溫馨,還有對每一位普通工作者的尊重和關懷。

在林鳴、朱永靈、餘烈、蘇權科、張勁文、劉曉東、嶽遠徵、莫日雄、蔡俊福、孟凡超、餘立志等傑出建設者不同角度的傾情講解中,在作者長江翔實生動的記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正是那一次次創新、一滴滴汗水,鑄就了「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港珠澳大橋,承諾著大橋120年的使用壽命,更接續著中華民族天開海嶽的偉大徵程。

作者簡介:

長江,女,蒙古族,中央電視臺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學博士。獲獎及主要作品有:《天歌》《走出古老的寓言》《汽車o中國》《礦難如麻》《山野斯人》《對面坐著馬向東》《瘋了龍年》《晚來香港一百年》等。

相關焦點

  • 《天開海嶽》帶你走近港珠澳大橋
    會議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中國作家協會共同主辦,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李巖、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魯敏、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何向陽、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以及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文崗等港珠澳大橋建設方代表,白燁、黃傳會、範詠戈、何向陽、李朝全、王山、楊曉升、劉瓊等專家學者出席本次活動。現場特別邀請到了《天開海嶽——走近港珠澳大橋》一書中的重要人物,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
  • 帶你走近港珠澳大橋的守護者
    來源:解放軍報記者部·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張樂「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10月23日,習主席鄭重宣布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這座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的跨海大橋,受到全世界的讚嘆與關注。「喜悅」兩個字,已經不足以形容他們的心情,港珠澳大橋儼然成為他們心中的一座豐碑。「只要發展有需要,打起背包就出發!」隨著2009年12月港珠澳大橋開工儀式的舉行,緊靠珠海拱北口岸的武警廣東總隊執勤第二支隊(原廣東公安邊防總隊第五支隊)「紅色前哨連」營房用地被劃入港珠澳大橋建設區域。
  • 港珠澳大橋鋼筋_2020年港珠澳大橋鋼筋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項目主體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立即下載 怕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漏水,香港毒舌「橋王」:要不帶雨傘雨鞋?
  •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 為港珠澳大橋「痴狂」15年
    孟凡超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從2004年介入港珠澳大橋可行性研究至今,長達15年的耕耘與澆築,是參與到港珠澳大橋時間最長的設計者之一。
  • 關於港珠澳大橋,這10件事你必須知道!
    這10件事你要知道籌備6年,建設9年,港珠澳大橋歷時足足15年。但它的意義遠不止如此,關於它,還有很多事情你要知道!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示意圖港珠澳大橋工程包括三項內容:一是海中橋隧主體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門三地連接線。
  • 訴說港珠澳大橋背後的故事
    【看點】天開海嶽,一橋飛架;精工傳世,鑄就輝煌。壯乎哉,港珠澳大橋!這座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創造了建橋史上的諸多奇蹟。但你可知道,在這奇蹟背後曾有過多少驚心動魂的時刻?一群建設者又是怎樣默默承受了無數的艱辛?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座宏偉大橋和它的建設者們。  【推薦理由】這是一部關於港珠澳大橋的長篇紀實文學。
  • [分享]港珠澳大橋合同管理資料下載
    今天,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被譽為「21世紀第八大奇蹟」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用最燦爛的姿態連接起香港、珠海、澳門三地,自此3小時的車程縮短至30分鐘。 400多項新專利,7項世界之最,整體設計和關鍵技術全部自主研發……8年時間,港珠澳大橋圓了幾代人的橋梁夢,讓滴水不漏、120年使用壽命的中國標準驚豔了全世界。 籌備6年,建設9年,港珠澳大橋歷時足足15年。
  • 港珠澳大橋全程長度是多少? 帶你看港珠澳大橋有多牛
    港珠澳大橋全程長度是多少? 帶你看港珠澳大橋有多牛時間:2018-10-25 14:47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港珠澳大橋全程長度是多少? 帶你看港珠澳大橋有多牛 港珠澳大橋是基建橋、交通橋,但更是同心橋。
  • 高考地理熱點|聚焦港珠澳大橋
    1.港珠澳大橋簡介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於中國廣東省伶仃洋區域內,為珠江三角洲地區環線高速公路南環段。港珠澳大橋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建設;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完成驗收,於同年9月28日起進行粵港澳三地聯合試運。
  • 港珠澳大橋兩地車牌如何申請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大的跨海大橋,歷時8年時間,預計11月份將迎來全線竣工,年底將正式開通車輛。港珠澳大橋粵港兩地車牌的申辦事宜從2017年9月1日正式開始啟動。港珠澳大橋兩地車牌辦理條件首先說下申辦港珠澳大橋車牌的商務車輛要求是私家車,車輛的規格:車長不能超過6米,車上的座位不能超過8座,往來粵港兩地的商務車輛不能從事運營工作。港珠澳大橋兩地車牌的辦理條件是經粵港兩地政府部門基於很多因素考量確定的。
  • [分享]港珠澳大橋非通航段資料下載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實踐與體會》的報告。 外國曾斷言,「中國人不行」來源:建築管理   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 23日上午在廣東珠海舉行 習近平出席儀式 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 習近平宣布: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  港珠澳大橋 這10件事你要知道 籌備6年,建設9年,港珠澳大橋歷時足足15年。 它的建成與通車,讓粵港澳三地之間的往來更加方便了。但它的意義遠不止如此,關於它,還有很多事情你要知道!
  • 為世人所不知的港珠澳大橋「密碼」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序曲三幕」,掀起大橋神秘的面紗一角……之一「Y」形大橋的核心密碼如果是外人看55公裡長的港珠澳大橋,可以知道幾個有意思的密碼:比如它是世界第一長跨海大橋;比如它與眾不同,我們通常看到的大橋一般都是「I」形的,而港珠澳大橋是「Y」形的,它一頭連著香港,一頭連著珠海,再一頭連著澳門。
  • 港珠澳大橋背後的小故事,你知道嗎?
    自順利通車以來,經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客流量屢創新高。據港特區政府出入境和運輸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僅周末兩天的客流量已超過18.8萬人次。當眾人驚嘆這個被譽為世界超級工程的項目時,鮮有人知,這個技術標準收首屈一指的橋隧組合項目在建設當初,無論建設條件、環保要求、管理協調,還是運營後的服務保障,均對該項目提出巨大考驗:作為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設計壽命長達120年,僅橋梁鋼箱梁部分總用鋼量就達到42萬噸,港珠澳大橋口岸位於珠澳口岸人工島,處於高溼度、高鹽霧的腐蝕環境,因此,防腐、防風、防震是必須要解決的三大技術難點
  • 港珠澳大橋體驗遊 正式啟航
    港珠澳大橋體驗遊 正式啟航 遊客準備出發,近距離感受港珠澳大橋  1月16日,「港珠澳大橋體驗遊啟航儀式」於港珠澳大橋珠海
  • 港珠澳大橋背後的戰略意義何在
    圖片來源網絡港珠澳大橋是一條連接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和廣東省珠海市的大型跨海通道,作為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項目,港珠澳大橋自2009年開工以來就備受關注。這個計劃中長達29公裡的大橋估計耗資20億美元,約127.3億人民幣,建成後將成為僅次於龐恰特雷恩湖橋和寧波杭州灣大橋、膠州灣大橋的世界第四長橋。建成通車後,預計從香港到珠海的時間將由3個多小時大大縮減為半個多小時。
  • 港珠澳大橋詳細資料(開通時間+有何意義+科技含量)
    籌備6年,建設9年,歷時足足15年的港珠澳大橋10月24日即將正式通車!  它的建成與通車,讓粵港澳三地之間的往來更加方便了。但它的意義遠不止如此,關於它,還有很多事情你要知道!於是,這就構成了港珠澳大橋的橋島隧相結合的建設方式。  4、港珠澳大橋的科技含量有多高?  「超級工程」背後有「超級創新」。港珠澳大橋建設難度極大,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層出不窮,僅專利就達400項之多,在多個領域填補了空白,造出了世界上最難、最長、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
  • 港珠澳大橋數萬噸「鋼筋鐵骨」湘鋼製造
    紅網時刻湘潭10月25日訊(湘潭分站通訊員 王班勇 記者 凌雨晴)10月24日,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在這個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超級工程中,不僅有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是「湘潭伢子」等湘潭元素,主橋使用的2.4萬噸關鍵鋼板也是由湘潭企業——華菱湘鋼製造。
  • 大橋"辣媽"煉成記:夫妻隔海相伴共同建設港珠澳大橋
    這位1989年出生的「辣媽」叫唐丹,和丈夫都是大橋建設者,但由於人工島主體工程結束,丈夫在2016年就調到了武漢,而她的工作還沒完,帶著1歲多的女兒一直留在港珠澳大橋島隧項目營地,媽媽從老家來幫她帶孩子,三人原本擠在營地裡的板房內,今年板房不能住了,她們要搬到一公裡外的監理區工房裡住。丈夫不在身邊,搬家的活,主要靠她一個人幹。
  • 港珠澳大橋一日遊攻略
    港珠澳大橋,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被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全程55公裡的港珠澳大橋,擁有全世界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長達6.7公裡,由33節每節重達8萬噸的沉管對接而成,是迄今世界上埋入海底最深、技術難度最高的沉管隧道,是公認的「當今世界上最具挑戰性的工程」。
  • 揭秘港珠澳大橋施工過程:沉管安裝 三戰伶仃洋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揭秘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施工:沉管安裝 三戰伶仃洋  來源:央視新聞   目前港珠澳大橋33節沉管已經成功安裝了28節,這個過程可以說是困難重重。據介紹,在安裝E15節沉管時,就因為回淤的問題,遭遇了三次浮運,兩次返航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