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都沒想到,人數最多的穆斯林國家不在中東,而是東南亞的印尼!對這國家的了解,我們還不如對它的一個景點「峇里島」來得多。
放眼東南亞各國,哪一個國家土地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答案都是:印尼!
沒到雅加達之前,想像中的這個穆斯林國家,總會浮現幾分嚴肅的樣子,比如單調的傳統服飾、嚴格的清規戒律等等,但實際看到的是,雖然也身穿傳統服飾,但顏色五彩繽紛、還搭配著涼鞋、高跟鞋,處處透著熱帶國家專屬的豔麗和活力。
當你問路或者需要幫助時,也可以感受到親切友善,很多時候,裹著頭巾的她們更像一群樂天派。
前高盛投資公司首席經濟顧問吉姆.奧尼爾,在繼創造了「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這個詞後,又提出了「薄荷四國」的概念,這四個國家分別是墨西哥(Mexico)、印尼(Indonesia)、尼日尼亞(Nigeria)、土耳其(Turkey),當然不是因為都種薄荷,而是因為四國的英文首字母和英文「薄荷」(MINT)類似,所以得名。也讓印尼這個人口紅利大國再次被世界資本所關注。
雖然近年來印尼的GDP成長很快,但另一方面也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印尼是個步調很慢的國家,甚至在首都雅加達的出行高峰時刻,街上的汽車經常塞得一動不動,1公裡不到的路程車要挪半個小時左右,名副其實的「擁擠之都」。
因而當地還出現了「遲到文化」,就是日常上班、開會遲到1個小時大家都覺得很正常,但這樣的狀況應該會隨著地鐵開通而慢慢緩解。
雅加達整個城市都在大興土木,修了地鐵和高鐵,高樓一棟一棟還在蓋,購物中心也不少,整個城市很有活力,國際化程度也不低,在街上看到的外國人比例也很高,據說也是因為外派人士多的緣故。
儘管雅加達是一座國際性的大城市,但是它也有著自己的「特色」那一面,就是你必須留意它是個穆斯林比例相當高的地方。
印尼的穆斯林人數佔比高達86%,人口超兩億,是全世界最多的國家,比阿拉伯半島的任何國家都多。
但是相對來說,他們卻顯得很溫和、開放,或許跟伊斯蘭教主要是通過貿易與通婚傳入,又在佛教與印度教夾縫中成長,仍保留很大的彈性與地域性有關吧。
印尼政府並未強制規定民眾必須信奉伊斯蘭教,但因為穆斯林人口佔多數,所以日常生活和飲食習慣深受伊斯蘭教義影響,其中最特別的,就是多數食品均需申請「清真認證」。
所謂「清真認證」就是必須證明產品的生產過程、原料來源或是牲畜屠宰方式符合伊斯蘭教法,讓穆斯林消費者安心使用。
清真認證在當地有多重要呢?舉個例子來說吧,世界咖啡巨頭星巴克在進入印尼之初,曾經收到過當地穆斯林消費者的投訴,事件引起了相當大的反彈,讓星巴克遭到當地人抵制。原因是星巴克誤將含有豬肉成分的麵包賣給了當地穆斯林,導致其「破戒」。
而在事件之後,星巴克在意識到了問題嚴重性的同時,也看到了商機,在印尼首先推出了「清真認證」的咖啡店,成為了咖啡界首家認證的領軍企業,而後來,想要在穆斯林世界中分一杯羹的各大企業也紛紛跟進。
比如臺灣的「小食之光」鼎泰豐,為了立足這個龐大的另類市場,2005年進入印尼後,也不惜將賣了幾十年的豬肉小籠包換成了雞,也特地進行了認證,讓當地人吃得放心。
幾乎全球每4個人中,就有一位穆斯林,這將近18億的人口,因為信仰的關係,非常注重飲食內容,除了不吃豬肉,更是滴酒不沾。而他們的「偏食」習慣,對一些跨國企業來說,就是廣大的商機,而這18億中,就有2億在印尼這個國家,所以才被如此看重。
可能看到這麼高的穆斯林人口比例,有人也擔心去旅行的話,飲食方面會否不方便和單調呢,其實也可說是不必要的。
雖然在雅加達來說,基本能吃到豬肉的地方並不普遍,通常要在華人餐廳、夜市小販才能看到豬肉沙嗲、豬肉湯等,價格也比較高,味道一般,選擇有限。但印尼的牛羊肉料理非常值得一試,畢是的重點食材,做法多樣,香料異常豐富,口味贏過隔壁的菲律賓。
印尼有34個省,島嶼眾多,橫跨亞洲及大洋洲,除了有印尼本土民族美食外,許多菜都有中國客家、廣東、潮州、福建菜的影子,並融入印度、阿拉伯、葡萄牙、荷蘭的料理元素,只有你有足夠的時間體驗,說吃遍半個世界也毫不誇張。
爪哇島是印尼首都雅加達所在地,這裡匯聚印尼各省的美食佳餚,本地的巴達維料理也非常受歡迎,如著名的巴達維梭多雞湯。
嗜辣的人還可以一試蘇門答臘的巴東菜,那濃烈辛辣的口味一定會讓你大呼過癮。
另外,很多到印尼的遊客會前往峇里島,而在那裡,有全印尼少見的豬肉菜式,你可大快朵頤。因為峇里島的居民主要信仰的是印度教,穆斯林極少,這裡的傳統美食,比如沙嗲豬肉、超多香料的花生滷豬肉、還有烤乳豬哦。
在印尼,所到之處皆可見清真寺,各個時段都可聽見擴音器誦經的聲音,起初都會有些不習慣,這是她的異國文化,她是全球最大的穆斯林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