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斯聖十字教堂|義大利榮耀的殿堂(上)

2021-03-02 東遊西蕩慢行散記

      落日餘暉下,當你站在米開朗基羅廣場眺望一眼千年的翡冷翠時,除了聖母百花教堂的大圓頂和韋奇奧宮的塔樓,是否也曾注意到聖十字教堂那直刺天際的鐘樓和富於韻律的山牆呢?

聖十字教堂

      聖十字教堂始建於13世紀,到14世紀時主體建設方才完工,是世界上最大的方濟各會教堂。

     教堂主體是典型的託斯卡納哥特風格,設計者阿諾爾福·迪·坎比奧(約1240~1310),是中世紀晚期最著名的建築師,也是聖母百花大教堂和韋奇奧宮的設計者,如今佛羅倫斯天際線上最醒目的三處地標都出自這同一人之手。

      正門左前方的但丁像是雕塑家亨利·帕茲1865年的作品,雕像底座兩邊各有一隻手持百合徽章盾牌、象徵佛羅倫斯共和精神的石獅子。  

教堂正立面  

      新哥特風格的主立面修建於1853到1856年間,從建材材質和配色上都與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斯宗教建築風貌(如洗禮堂、喬託鐘樓、新聖母教堂等)保持了一致。設計師尼科洛·馬塔斯是猶太人,所以只能安息在教堂外的正門前。

尼科洛·馬塔斯(1798~1872)之墓

      北側入口處是教堂唯一留存至今的一扇14世紀的青銅古門,雕刻著哥特風格的藻飾。

14世紀的北門

      內部平面呈T字形布局,屋頂採用木龍骨構造,四周裝飾著彩繪玻璃花窗,地面上為數眾多的地磚墓大多修建於14到15世紀,沿牆兩側的祭壇是喬爾喬·瓦薩裡(1511~1574)在16世紀中期時增建的。

教堂內景

      主立面上方的彩繪圓花窗是雕塑大師洛倫佐·吉貝爾蒂(1378~1455)設計製作的,描繪了下十字架的場景。

彩繪花窗(Lorenzo Ghiberti)

      自15世紀以來,將聲名卓著的政治家、藝術家、科學家和文學家安葬在這裡已成為佛羅倫斯的傳統,作為米開朗基羅、馬基雅維利、伽利略等一眾偉大人物的最後安息地,這座教堂與他們相互榮耀,這裡就是義大利的先賢祠。

但丁衣冠冢(Stefano Ricci,1829年)

      佛羅倫斯最偉大的詩人但丁,因敗於政治鬥爭被驅逐出他的家鄉,為能夠榮歸故裡而創作了《神曲》,卻又因堅守風骨而不得返鄉,最終埋骨於晚年的棲息之所拉文納。兩百年後,當佛羅倫斯終於意識到這位詩人的偉大後,在1519年,通過美第奇家族教皇利奧十世施壓向拉文納索要但丁遺骨,拉文納當地修士遂將遺骨偷藏他處,找不到遺骨,佛羅倫斯就只好在聖十字教堂裡建立了這座衣冠冢,但丁手捧神曲思緒悠遠,左側擬人化的義大利女神正自豪的將詩人介紹給世界,而右側的詩歌女神則為佛羅倫斯痛失驕子而悲愴不已。

拉文納但丁(1265~1321)陵墓

      1865年,但丁遺骨在原先所葬石棺的附近被發現並安葬到拉文納為其建於1780年的墓室中。佛羅倫斯只得通過常年給拉文納的但丁墓室提供由託斯卡納橄欖油製作的長明燈油來紀念詩人,精誠所至,1999年,佛羅倫斯終於迎回了但丁的部分遺骨,現供奉在聖十字教堂旁的國家圖書館中。

      可能是經歷但丁遺骨大戰後吸取了教訓,在老米的首席迷弟瓦薩裡的密切關注下,米開朗基羅1564年於羅馬逝世後,佛羅倫斯迅速派出老米的侄子將已經下葬於羅馬使徒教堂的老米遺體藏在一捆羊毛裡偽裝成貨物偷運回了佛羅倫斯。在大公科西莫一世的支持下,由瓦薩裡統籌,佛羅倫斯在聖洛倫佐教堂為米開朗基羅舉行了盛大的葬禮,當時的著名藝術家為葬禮儀式製作了大量裝飾雕塑和繪畫,文學家則紛紛以詩歌讚頌或哀悼這位天才。     

米開朗基羅(1475~1564)之墓

      葬禮結束後,米開朗基羅被安葬在聖十字教堂,一方面是因為這裡有安葬名人的傳統,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米開朗基羅就生長在這個教區,他的家族墓地本就在此處。米開朗基羅的墓碑由瓦薩裡設計,頭像下方的三個人物從左到右分別代表繪畫、雕塑和建築,喻示米開朗基羅在這三個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頭像兩側相互嵌套的三頂桂冠是米開朗基羅本人的徽記,其寓意是繪畫、雕塑、建築三門藝術相互促進不可分割,其實桂冠本來應是三個圓環,但是佛羅倫斯的藝術界人士一致認為他在這三個領域都達到了完美境界,所以就把圓環改成了王冠。墓碑頂端的溼壁畫內容是米開朗基羅最喜歡刻畫的主題「聖殤」。

      教堂中與米開朗基羅比鄰而居的是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歷史學家馬基雅維利,在美第奇家族被薩沃納羅拉推翻後的共和時期,他曾擔任共和政府執政委員會秘書,在利奧十世重奪佛羅倫斯政權後受到迫害,只得隱居鄉間別墅,在此撰寫出著名的《君主論》和《論李維羅馬史》,到克萊門特七世上臺後又重新啟用他編寫了《佛羅倫斯史》。

馬基雅維利(1469~1527)之墓

      由於他的《君主論》從世俗和實用的角度分析歷史與政治,被天主教廷列為禁書,直到18世紀晚期政治逐漸開明後,馬基雅維利才得以安葬在聖十字教堂中。墓碑上是擬人化的政治女神手扶他的肖像,下方銘文意為:任何讚揚都不足形容如此偉名。

馬基雅維利別墅前風光

      馬基雅維利寫作《君主論》的家鄉別墅就位於託斯卡納山區,正是基安蒂紅酒的產區,現在他的後人在故居原址經營一間酒莊,站在故居門前,你會發現原來從這裡可以清晰的眺望佛羅倫斯,大穹頂仿佛近在眼前,可以想見,這位當時的政治家雖然已被排除出權利中心,但寫作時的心情一定不是平靜祥和的,那必應是將自己的滿腔抱負訴諸於筆端了。

伽利略紀念小堂

      佛羅倫斯偉大的天文和物理學家伽利略也安葬在這裡,他因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而被教堂視為異端迫害並抑鬱而終,最初只能被葬在教堂邊緣美第奇禮拜堂旁邊的角落裡,直到1737年才被解禁榮葬於大殿中。

伽利略(1564~1642)之墓

      伽利略的墓碑上,他正手持望遠鏡仰望星空,左右兩邊是擬人化的天文和幾何女神。他的學生和女兒也合葬於此處。

      有義大利悲劇教父之稱的詩人維託裡奧·阿爾菲瑞,他本是皮埃蒙特詩人,但和他的情人比利時公主私奔到了佛羅倫斯並在這裡過世,而他並非教友,是因拿破崙政府的命令才使聖十字教堂打破傳統允許世俗人士葬在教堂裡。我本完全不知這位兄臺何許人也,但他的墓碑卻是我最喜歡的新古典主義雕塑家卡諾瓦於1810年設計製作的,也就不得不聽一聽他的故事,還蠻有趣兒。

維託裡奧·阿爾菲瑞(1749~1803)之墓

      卡諾瓦手下優雅的義大利女神在為詩人憂傷飲泣,淺浮雕刻畫了代表古希臘詩人的月桂冠和裡拉琴,石棺四角是古希臘羅馬時期經典的代表戲劇的面具形象,咧嘴皺眉的果然是悲劇。石棺下方基座的花環雕刻也是典型的古羅馬風格。

      劇作家喬凡巴蒂斯塔·尼克裡尼的墓碑雕塑出自雕塑家皮歐·費迪之手,作於1883年,這尊自由女神像據說就是美國那座的靈感來源,確實很相像。

喬凡巴蒂斯塔·尼克裡尼之墓

      著名作曲家羅西尼逝世於法國,直到1900年遺體才遷回義大利安葬在這裡,現在巴黎留下的是衣冠冢。他的墓碑上是音樂女神在啜泣。

羅西尼(1792~1868)之墓

      教堂中也為達文西和拉斐爾的樹立了紀念碑,分列於大殿左側的一個祭壇兩側。

達文西紀念碑(左)、拉斐爾紀念碑(右)

      作為佛羅倫斯的名人堂,自然也不能缺少航海家亞美利哥·韋斯普奇的紀念碑。

亞美利哥·韋斯普奇紀念碑

      義大利小說家和詩人烏戈·福斯科洛逝於倫敦,1871年被迎回聖十字教堂榮葬,他的墓碑是1939年設計建造的,立像下方的浮雕是美惠三女神。就是他在生前參觀聖十字教堂時,盛讚這裡是「另一種羅馬萬神殿,是義大利榮耀的廟堂」,並撰寫了著名詩歌《墓地哀思》。他認為陵墓是人類整體社會記憶的象徵,尤其是歷史上有傑出貢獻人士的陵墓,可以視為聯結過去與未來樞紐,深以為然特記之。

烏戈·福斯科洛(1778~1827)之墓

       聖十字教堂之被稱為另一種羅馬萬神殿、義大利榮耀的廟堂,絕非僅因上述安葬在這裡的寥寥數人,還有太多長眠於此的歷史名人無法一一記述,另外,教堂裡文藝復興時期大名鼎鼎的藝術大師如喬託、布魯內萊斯基、多納泰羅等人精彩的建築、壁畫和雕塑作品比比皆是,我參觀時在這個教堂裡從早到晚整整逛了一天才堪堪看完,如今文字記錄也嫌太長,只得分為兩部分了,那麼就先暫停於此,下次再寫那些輝煌的藝術珍品吧。

——行攝於2019年11月28日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查看佛羅倫斯其他小眾景點解讀

相關焦點

  • 佛羅倫斯聖十字聖殿——義大利的先賢祠
    佛羅倫斯聖十字聖殿(義大利語:Basilica di Santa Croce),也稱為聖十字大教堂,也叫聖十字教堂(Santa Croce),教堂的名字源於法王贈送的聖十字架的碎片。      它是聖方濟各教派最大的教堂,也是羅馬天主教的一座次級聖殿,坐落在主教座堂東南方大約800米的聖十字廣場。它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擁有16個小聖堂,其中許多小聖堂都裝飾著喬託及其學生創作的壁畫,以及墓穴和紀念碑。對於佛羅倫斯人而言,這座聖殿既是一個禮拜場所,也是捐贈對象。聖十字聖殿是世界上最大的方濟各會教堂,因而備受關注和親睞。
  • 佛羅倫斯最大的方濟各會教堂——聖十字教堂!
    矗立在聖十字教堂大門左側的但丁雕像用白色大理石鑄成,他眉頭深鎖、眼睛深陷,刀一樣銳利的眼神望向前方,把一生的坎坷濃縮在這無言的凝望中。聖十字教堂最早由阿莫爾福·迪坎比奧於1294年開始設計建造,到1443年初步完工啟用,但整個立面是1863年才增建的,1842年立加建教堂後面的哥德式鐘樓。聖十字教堂內有米開朗基羅、天文學家伽利略、政治家馬基維利、歌劇大師羅西尼等世界名人的紀念碑和陵墓。
  • 佛羅倫斯聖十字聖殿——義大利的先賢祠
    佛羅倫斯聖十字聖殿(義大利語:Basilica di Santa Croce),也稱為聖十字大教堂,也叫聖十字教堂(Santa Croce),教堂的名字源於法王贈送的聖十字架的碎片。      它是聖方濟各教派最大的教堂,也是羅馬天主教的一座次級聖殿,坐落在主教座堂東南方大約800米的聖十字廣場。它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擁有16個小聖堂,其中許多小聖堂都裝飾著喬託及其學生創作的壁畫,以及墓穴和紀念碑。對於佛羅倫斯人而言,這座聖殿既是一個禮拜場所,也是捐贈對象。聖十字聖殿是世界上最大的方濟各會教堂,因而備受關注和親睞。
  • 佛羅倫斯最大的方濟各會教堂——聖十字教堂!
    矗立在聖十字教堂大門左側的但丁雕像用白色大理石鑄成,他眉頭深鎖、眼睛深陷,刀一樣銳利的眼神望向前方,把一生的坎坷濃縮在這無言的凝望中。聖十字教堂最早由阿莫爾福·迪坎比奧於1294年開始設計建造,到1443年初步完工啟用,但整個立面是1863年才增建的,1842年立加建教堂後面的哥德式鐘樓。聖十字教堂內有米開朗基羅、天文學家伽利略、政治家馬基維利、歌劇大師羅西尼等世界名人的紀念碑和陵墓。
  • 這座城市曾是義大利首都,伽利略就葬在城市的聖十字教堂
    繼續義大利佛羅倫斯之行。話說已經走到了老城的聖十字廣場了。聖十字廣場上的一頭是聖十字教堂。這是聖十字教堂的大門上面的雕像。中間的浮雕一看就是耶穌背負著十字架啊。聖十字教堂始建於公元1294年,由設計師布魯內雷斯基設計,建築師阿莫爾福·迪坎比奧負責建造的一座教堂。屬於哥德式建築風格。教堂高大的大門,精美的浮雕。聖十字教堂建築歷時特別長,從1294年開建,到1443年才初步完工。
  • 這座城市曾是義大利首都,伽利略就葬在城市的聖十字教堂
    繼續義大利佛羅倫斯之行。話說已經走到了老城的聖十字廣場了。聖十字廣場上的一頭是聖十字教堂。這是聖十字教堂的大門上面的雕像。中間的浮雕一看就是耶穌背負著十字架啊。聖十字教堂始建於公元1294年,由設計師布魯內雷斯基設計,建築師阿莫爾福·迪坎比奧負責建造的一座教堂。屬於哥德式建築風格。教堂高大的大門,精美的浮雕。聖十字教堂建築歷時特別長,從1294年開建,到1443年才初步完工。
  • 聖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羅倫斯的標誌建築,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是天主教佛羅倫斯總教區的主教堂,是佛羅倫斯的標誌建築,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教堂,1982年大教堂作為佛羅倫斯歷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喬託鐘樓坐落於佛羅倫斯的大教堂廣場之上,緊挨著聖母百花教堂,毗鄰聖喬萬尼洗禮堂,建築風格與聖母百花教堂極為相似。
  • 聖母百花大教堂,是佛羅倫斯的標誌建築,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教堂
    聖母百花大教堂是天主教佛羅倫斯總教區的主教堂,是佛羅倫斯的標誌建築,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教堂,1982年大教堂作為佛羅倫斯歷史中心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喬託鐘樓坐落於佛羅倫斯的大教堂廣場之上,緊挨著聖母百花教堂,毗鄰聖喬萬尼洗禮堂,建築風格與聖母百花教堂極為相似。
  • 佛羅倫斯廣場,義大利最美麗的教堂之一,氣氛浪漫景色迷人
    佛羅倫斯聖十字廣場是個方形的大廣場,位於聖十字聖殿前。聖十字聖殿裡安葬著非常知名義大利人,例如米開朗基羅、伽利略和馬基雅維利。廣場自文藝復興以來就是舉行節慶、演出、比賽的地點。在聖十字神殿前面有一座大廣場,就是聖十字廣場,神殿裡面安葬著佛羅倫斯的很多名人,米開朗琪羅,伽利略,還有很多,廣場周圍有很多的商鋪。這裡有一個但丁像,廣場周圍也是餐廳,酒吧和皮製品店。佛羅倫斯最大的亮點就是廣場上都有摩拜單車,一歐元一小時而且免押。這個地區曾經是阿諾河的兩個分支形成的島嶼,13世紀初,方濟各會進入佛羅倫斯,選擇安扎在這一孤立的區域。
  • 聖十字教堂內的名人墓
    和大多數教堂一樣,佛羅倫斯的聖十字教堂的地面下、兩側牆壁上都分布著很多墓葬。
  • 佛羅倫斯聖十字大教堂:米開朗琪羅、伽利略等名人之墓!
    灰衣修士的聖十字教堂是一座重要的教堂,首先它是聖方濟各教派最大的教堂,其次這座教堂是一座相當標準的次級主座教堂,因為之後大部分的歐洲天主教堂的內部結構均是在這個教堂的形式基礎上發展的。這座教堂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在這裡安葬了許多託斯卡納地區乃至義大利的名人,包括但丁、伽利略、米開朗基羅、馬基雅維利(Machiavelli)、馬可尼等等。聖十字教堂是佛羅倫斯最大的方濟各會教堂。教堂的名字源於法王贈送的聖十字架的碎片。和大多數教堂一樣,佛羅倫斯的聖十字教堂的地面下、兩側牆壁上都分布著很多墓葬。
  • 佛羅倫斯聖十字大教堂:米開朗琪羅、伽利略等名人之墓!
    灰衣修士的聖十字教堂是一座重要的教堂,首先它是聖方濟各教派最大的教堂,其次這座教堂是一座相當標準的次級主座教堂,因為之後大部分的歐洲天主教堂的內部結構均是在這個教堂的形式基礎上發展的。這座教堂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在這裡安葬了許多託斯卡納地區乃至義大利的名人,包括但丁、伽利略、米開朗基羅、馬基雅維利(Machiavelli)、馬可尼等等。聖十字教堂是佛羅倫斯最大的方濟各會教堂。教堂的名字源於法王贈送的聖十字架的碎片。和大多數教堂一樣,佛羅倫斯的聖十字教堂的地面下、兩側牆壁上都分布著很多墓葬。
  • 義大利遊記(上):在佛羅倫斯走馬觀花
    吃完早餐,正式開始了一天的行程。佛羅倫斯城市較小,而重要景點分布集中,完全可以用腳步丈量,我首先去的是酒店附近的新聖母聖殿(又譯為聖母瑪利亞教堂)。米開朗基羅廣場上的標誌性建築是大衛像,米開朗基羅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自1504年後的370年間,它一直矗立在這座廣場上,成為佛羅倫斯的象徵。
  • 與《國家地理》一起開啟義大利佛羅倫斯之行
    教堂廣場教堂廣場是佛羅倫斯市蹦跳的心臟。爬上鐘塔一睹風景全覽,穿過三扇滑動青銅門觀賞八角形的洗禮所,參觀普拉多博物館內滿地哥德式及文藝復興時代的雕塑,探訪佛羅倫斯最有標誌性建築——大教堂……您是否已經心動不已,迫不及待拎包啟程了呢?
  • 終於到了佛羅倫斯,米開朗基羅和伽利略居然葬在這座教堂
    第五天,今天的全天行程是上午參觀佛羅倫斯,主要是看看聖十字廣場和聖母百花大教堂。下午驅車去米蘭,看看聞名遐邇的米蘭大教堂。今天就是傳統歐洲行宮保雞丁裡面的教堂。我們的大巴車在貫穿佛羅倫斯城區的阿爾諾河邊上停車,我們從這裡出發,先到聖十字廣場,然後到聖母百花大教堂,再到西紐利亞廣場(Plazza della Signoria),最後再返回聖十字廣場回到出發點,大概在佛羅倫斯的老城內圈了個三角形。中國的城市動則數百萬人起步,一兩百萬人都是小城市了。
  • 義大利佛羅倫斯大教堂(雲遊系列之42)
  • 義大利一教堂石塊脫落致遊客死亡 各方檢討安全
    中新網10月23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義大利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10月19日,義大利佛羅倫斯聖十字聖殿大教堂牆體石塊脫落,砸中了一名正在教堂觀光的52歲西班牙遊客,致該遊客當場死亡。據報導,事件發生後,佛羅倫斯聖十字聖殿教堂管理機構、佛羅倫斯教區、佛羅倫斯市政府再次對聖十字聖殿教堂安全問題進行了檢討。聖十字聖殿教堂管理方奧貝拉(Opera)教會管理機構秘書長朱塞佩⋅德⋅米歇爾(Giuseppe De Michel)對遊客在教堂觀光不幸遇難表示哀悼,並對遇難者家屬表示慰問。米歇爾表示,聖十字聖殿教堂是人類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 終於到了佛羅倫斯,米開朗基羅和伽利略居然葬在這座教堂
    第五天,今天的全天行程是上午參觀佛羅倫斯,主要是看看聖十字廣場和聖母百花大教堂。下午驅車去米蘭,看看聞名遐邇的米蘭大教堂。今天就是傳統歐洲行宮保雞丁裡面的教堂。我們的大巴車在貫穿佛羅倫斯城區的阿爾諾河邊上停車,我們從這裡出發,先到聖十字廣場,然後到聖母百花大教堂,再到西紐利亞廣場(Plazza della Signoria),最後再返回聖十字廣場回到出發點,大概在佛羅倫斯的老城內圈了個三角形。中國的城市動則數百萬人起步,一兩百萬人都是小城市了。
  • 義大利佛羅倫斯之旅,尋覓但丁
    品名篇佳作,觀世間百態,享人文情懷圖文/李 剛【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轉載】佛羅倫斯是義大利中部的一座城市二月的佛羅倫斯,天氣晴朗。一日下午,導遊把我們帶到聖十字教堂廣場附近,讓大家去逛免稅商店。我沒有進店,來到教堂廣場。這是佛羅倫斯最古老的廣場,正面是聖十字教堂,兩側是修道院和帕茲家族禮拜堂。寬闊的廣場和哥德式建築、石柱、石雕大氣而古典。 聖十字教堂屬於哥德式的建築,教堂內有但丁、伽利略、哥白尼、米開朗基羅等276位名人的紀念碑和陵墓。
  • 世界知名教堂---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
    文字及圖片轉自李辛海的博客花之聖母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又名聖母百花大教堂,佛羅倫斯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佛羅倫斯在義大利語中意味花之都,大詩人徐志摩則把佛羅倫斯譯作「翡冷翠」,所以花之聖母大教堂似乎更貼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