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由網際網路數據研究機構 We Are Social 和 Hootsuite 共同發布的「數字 2018」網際網路研究報告。)
天哪!最新數據,全世界的網民總數已經超過了 40 億(約為 40.21 億)。
意味著全世界一半的人都在上網了!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便增長了近 2.5 億。這一年,非洲網民火速應援,增長最快。
數據來源:
GlobalWebIndex | GSMAIntelligence | Statista | Locowise | SimilarWeb
一、我們消耗了1,000,000,000年
2017年網際網路增加的不僅僅是上網人數;網蟲們過去12個月裡上網的時間也有所增加。GlobalWebIndex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網民上網每天大約花6小時。如果把全世界網民消耗的時間相加——那是驚人的10億年!
恐怖吧?
說,你是不是天天玩手機?
二、網際網路普及率越來越高
從圖中可以看到,歐洲地區網際網路發展比較成熟,北歐的網際網路普及率最高,高達 94%,西歐地區也達到了 90%;而在網際網路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的中非,普及率僅為 12%,大熱的發展中、南亞地區也僅達到了 36%。
越落後的地方相對增速越快。
過去一年,非洲地區的網民增長率超過了 20%。這離不開當地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改善,以及包括 Google、Facebook、阿里巴巴、騰訊等跨國網際網路公司近幾年在此的深耕。嗯哼,要不是中國智慧型手機品牌發力,普及率可沒那麼快!
新興網際網路業態深深地影響到了全球用戶的體驗,如谷歌、facebook、阿里巴巴和騰訊等公司開發了多種多樣的全球化產品,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這些業態變化將對網際網路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三、智慧型手機大量普及
當然,網際網路發展這個數據中,智慧型手機功不可沒。手機等智能設備越來越便宜而且好用(咦?這不是變相的誇中國品牌嗎?),超過 2 億人口在 2017 年擁有了他們人生中第一臺行動裝置。
至此,佔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現在都擁有手機了,而這其中又有一半以上是智慧型手機,人們無論在哪裡都能享受豐富的網際網路體驗。
隨之而來的是社交媒體的暴漲。過去一年裡,世界各地超過30億的人們每月都使用社交媒體,既使用行動裝置又使用社交媒體的普及率達到了68%。
智慧型手機是世界網民上網首選,它消耗了大部分網絡流量。
以上是各種設備消耗的網絡流量狀況。
此外,受部分APP未能公開數據的影響,這些數據只統計於web應用。有些地區,網民每天使用移動APP的時間更長,因此行動網路的份額甚至比上面的數字還要高。
facebook最新數據表明,只有5%的全球用戶通過非行動裝置訪問網際網路。
四、社交媒體成了大贏家
過去12個月裡,全球使用社交媒體的人數增長了13%,中東和南亞地區的增長最快(沙特和印度分別增加32%和31%)。
作為這種增長的一部分,我們看到更多的老年用戶也加入社交媒體。僅在facebook上,過去12個月裡65歲以上的用戶人數就增加了近20%人。
使用facebook的青少年人數也有所增加,但從2017年1月起,13至17歲的青少年人數僅增加了5%人。
為啥木有我大天朝的數據涅?哈哈哈哈!
雖然網民增速很高,但在整個中非、中東和南亞地區,女性比例仍然顯著偏低,但性別比例仍然是一個令人關注的問題。
五、菲律賓人網癮最大
國民平均上網時間排名上看,菲律賓人在社交媒體上花費了最多的時間,全國平均每天花費將近4個小時/人,他們保持其王冠已經連續三年(注意,這和前面的6小時/天/人並不矛盾,這裡指的是社交媒體耗時),巴西人居次席,印尼和泰國人正迎頭趕上。
對全球的幾大社交網絡巨頭而言,這樣的趨勢無疑是可喜的。Facebook 就憑藉 15% 的年用戶增長率以及 21.7 億的活躍用戶(帳戶),坐穩全球第一大社交網絡平臺的寶座;WhatsApp 則成為全球影響範圍最廣的社交軟體,服務覆蓋了超過 128 個國家。
六、Facebook仍然佔據主導地位
2017對於馬克·扎克伯格和團隊來說,這是另一個好年景,Facebook公司的所有平臺在2017期間都有驚人的增長。他們的核心平臺仍然佔據著全球社交媒體格局的主導地位,用戶總數同比增長15%,在2018年初達到近21.7億。
儘管Whatsapp和Facebook Messenger都增長了兩倍,與核心facebook平臺相比增長了兩倍,每年使用每個messenger應用程式的人數都增加了30%。
whatsapp佔據128個國家和地區的即時通訊應用榜首,而Facebook Messenger則佔據了72個國家和地區的榜首。
此外,這張圖中你會發現來自中國的微信、QQ、微博的版圖擴展也越來越快。
網際網路的數據一定繞不開中國,與之匹配的是中國的科技創新也越來越牛!
七、網速提高,越來越快
與此同時,移動網際網路的連接速度也在不斷提升。根據 GSMA Intelligence 的報告,目前全球超過 60% 的行動網路都可以被視為「寬頻」網絡(Broadband)。
然而,各國之間移動連接速度存在著顯著差異。挪威移動用戶平均下載速度超過60 mbps,幾乎是全球平均下載速度的三倍。
荷蘭、新加坡等國平均網速都超過50 mbps。在18個不發達地區,如印度和印尼,用戶依然要忍受10 mbps以下的平均網速。
(上圖為網速最快和最慢的十個國家)
好消息是,各地區網速的提升速度還是非常快的,這個漲幅在去年達到了 30%。這可是急性子們的福音,研究表明:視頻僅僅是延遲幾秒鐘緩衝,人就會很焦慮。
雖然各地的網絡資費標準不盡相同,但可以看到的是,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興盛,人們每月消耗的移動流量越來越多。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是 2.9 GB/月,比前一年翻了一番。速度快消耗得當然就越多,動不動卡死誰願意看小視頻啊?
八、電子商務跳躍增長
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興盛、當屬電商。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Statista 旗下 Digital Market Outlook 的數據,2017 年全球電子商務市場消費品的總銷售額已接近 1.5 萬億美元,同比增長 16%。
其中,在去年全年,全球範圍內通過電商渠道購買了消費品的總人數達到了 17.7 億,佔據了網民總數的約 44%。他們最喜歡購買的品類主要包括:時尚類產品、食品、數碼電子產品以及玩具,平均每人的年消費額也差不多達到了 833 美元。
全世界有近17.7億人使用過網絡購物,人數同比增加了8%,佔全部網民的44%,各國之間的普及率差別非常大。
單人網購金額也在不斷增長,每個用戶的平均消費支出(ARPU)達到833美元。
英國網民則是最厲害的買買買買家,人均消費達2000美元。
值得強調的是,這些只是消費品的數字;如果我們增加其他類別的開支,比如旅行、數字內容和移動應用,全球電子商務價值可能接近二萬億美元。
當我們埋頭工作,自在生活的時候很少去思考這個世界遙遠的另一端,他們會幹些什麼,而通過數據,我們會看到全世界的人也和我們一樣,喜歡快捷的生活方式、喜歡刷手機、網購。不分人種、宗教和信仰。
世界是平的,而在這波網際網路熱潮中,中國不僅沒有掉隊,而且有引領科技潮流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