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永州市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召開。市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左雅婷發布了全市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脫貧後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和扶貧項目資產管理試點工作情況。會上,相關工作人員就分類管理、分色預警以及扶貧項目資產管理試點工作等方面答記者問。
為確保脫貧攻堅的質量和成色,永州始終堅持一手抓脫貧攻堅,一手抓脫貧成果的鞏固,把防止返貧擺在與脫貧攻堅同等重要的位置,採取超常規舉措,全市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進展和成就。
永州在今年2月份出臺了《永州市貧困監測預警機制具體實施辦法》,明確了返貧致貧監測預警的工作要求,重點突出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這兩類群體,普遍關注全市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覆蓋全市所有農村戶籍人口,同時監測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情況,以村支(社區)兩委作為貧困監測的第一責任主體,駐村工作隊協助,建立臺帳並規範管理,及時報送預警信息。此外,建立了村級監測網格,一旦出現預警信息,村兩委24小時內報送至鄉鎮(街道),鄉鎮(街道)12小時內報送至所在縣區,縣區8小時內報送至市級。
截止11月底,全市納入監測範圍的脫貧不穩定戶共1.52萬人,邊緣易致貧戶共1.03萬人。目前,通過針對性的重點幫扶,這兩類群體的致貧返貧風險已經消除。
探索推行了分類管理、分色預警鞏固脫貧成果的做法,按照試點先行、穩步推進原則,2018年在江華縣、寧遠縣、祁陽縣先行探索試點,2019年,在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全市穩步鋪開。
在全省率先啟動了扶貧項目資產管理試點工作,探索形成了以「產權歸屬、運營管理、收益分配、資產處置、資產監管」為重點,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經營高效、分配合理、監督到位」為目標的「351」扶貧項目資產管理模式。「3」即「三類管理」突出精準精細,「5」即「五權五化」實現保值增值,「1」即建立「一套機制」保障持續長效。2014年以來,全市共投入扶貧資金147.35億元,形成項目資產118162個、134.9億元。目前,已登記確權扶貧項目資產114958個、資產淨值131.68億元,累計帶動47萬餘名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中央、省委對下一步解決相對貧困、鞏固拓展脫貧成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的決策部署,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永州定下了初步計劃。
主要目標任務:通過精準幫扶,確保全市納入監測範圍的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不出現一戶返貧致貧;脫貧人口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於全省平均水平,持續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保持問題動態清零;特殊困難群體基本生活有保障。
圍繞這一目標任務,永州將突出落實七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是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四個不摘」要求,保持幫扶政策、幫扶資金、幫扶力量相對穩定。對邊緣易致貧人口,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重點在「兩不愁三保障」方面給予幫扶。結合鄉村振興,繼續開展駐村幫扶和結對幫扶,落實防貧對象結對幫扶責任,定期入戶走訪,跟蹤監測幫扶成效,幫助脫貧村、脫貧人口鞏固穩定脫貧成果,防止返貧致貧。
二是加強返貧致貧監測幫扶。健全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的機制,建立全市大數據監測比對平臺,對納入監測範圍的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這兩類人群的家庭收入、「兩不愁三保障」等指標開展常態化監測預警,持續跟蹤收入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定期核查,及時發現,及時幫扶,動態清零。
三是發展壯大扶貧產業。持續深化「四跟四走」,加大對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和種養大戶的扶持,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建立穩固的利益聯結機制,提升新型經營主體的帶貧能力和帶貧效益。加強扶貧產業基礎設施配套,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健全產業服務體系,打造特色優勢扶貧產業品牌,提升扶貧產業在鞏固脫貧成果中的貢獻度。深化消費扶貧,擴大扶貧產品認定覆蓋範圍,對扶貧產品進行分類篩選和產品質量認證,篩選出一批精品扶貧產品,打造扶貧產品品牌。進一步健全消費扶貧網絡,擴大消費扶貧的影響力,拓展扶貧產品銷售渠道。
四是紮實做好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加強脫貧勞動力的就業幫扶,深化勞務協作,提升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加大對園區企業、創業主體、扶貧車間的扶持力度,加大就業扶貧基地、就業扶貧車間等就業扶貧載體建設,促進脫貧勞動力就近就業,確保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願的脫貧勞動力充分就業、穩崗增收。
五是強化易地搬遷後續扶持。完善集中安置區公共服務和配套基礎設施,改善搬遷戶就學、就醫、購物、出行等條件明顯改善,因地制宜在集中安置區發展扶貧車間、園區企業、公益性崗位等後扶產業,落實搬遷戶兜底保障措施,健全完善黨建、文化、社區治理等社區管理體系,提升搬遷戶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幸福感,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六是健全「351」扶貧項目資產管理體系。全面推行「351」扶貧項目資產管理,著力盤活農村資產資源,實現扶貧項目保值增值,持續發揮效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
七是強化社保綜合保障兜底。對老弱病殘等缺乏勞動能力的脫貧人口,綜合運用社會救助等保障措施,實現應保盡保,確保兜住基本生活底線。以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為基礎,建立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分類幫扶機制和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困難群眾監測預警機制,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脫貧人口,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記者:歐宇馨
編輯:周豔
二審:於光林 三審:趙小兵
●重磅!湖南「十四五」規劃建議全文來了
●冷冷冷……永州寒潮即將「殺到」!出行請注意這些事!
●嚴華主持召開2020年第41次市委常委會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信息量巨大!
覺得不錯,請點讚和在看↓↓↓
【來源:永州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