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姥姥語錄》:一本溫暖人心的書

2020-12-15 四夕清荷

這是擁有天籟之聲的一本書,活色生香的一本書,給人生活啟迪和智慧的一本書!充滿了真情與溫暖,看似樸實無華的文字,卻擁有著令人經常被感動得熱淚盈眶的力量。

這是一本姥姥與外孫女之間充滿了愛的故事。作者倪萍以淳樸真摯的文筆描述了99歲高齡的姥姥與「我」之間相處的點點滴滴。

很溫馨的一本書,一本溫暖人心的書,清澈質樸、真摯感人的文字,看過後使人身心沐浴溫暖,會讓我們心態變得平和,平淡的語言,細膩的愛,滿滿的人生哲理。沒有文採,沒有章法,更沒有布局,有的僅是真情,每一篇、每一個字都不是寫出來的,是說出來的。

姥姥是一位普通的姥姥,是一個家家都有的老人,她的事都是日常瑣事,讀起來卻尤為動人,仿佛自己的姥姥就在眼前。姥姥一生勤儉持家,善良敦厚,是一位傳統的偉大的中國女性。

姥姥叫劉鴻卿,活了99歲,懂人情,明事理,樸實又睿智,惜福且知足,受過窮苦也享盡了繁華,圓滿地走完一生。

姥姥一個不識大字圍著鍋臺轉了一輩子的小腳老太太用一輩子的糙話養育了子孫四代人。

姥姥是不喜歡麻煩人又愛乾淨的老太太,九十多歲了身體倍棒,自己洗澡。一生講究體面,人情練達,世事洞察,勤勞勇敢,寬容大度,高瞻遠矚,善良剛強,懂生活又會生活,平凡而又偉大的智慧知性,她影響了幾代人。

姥姥覺得自己是個大得不能再大的熱水袋,裡面裝滿了善良,誰需要都可以拿去暖和暖和。充滿了愛的人間煙火!

姥姥愛花,她說:「肚子能餓著,眼睛不能餓著,眼睛要是見不著好東西,慢慢的心就瞎了,心瞎了,人就沒用了。」姥姥院子裡各種花,養育著眼睛,養育著美,也養育著心靈。就算冬天沒有花時,姥姥也會把蠟燭熔化,做成花瓣,花心放幾粒小米,在乾枯的枝子上做幾朵梅花。

姥姥特別勤勞,她一生都在勞動,直到她百歲去世。 勤勞是世上最好的藥,也是幸福生活的保障。

但凡被姥姥寵過的,都有姥姥情節,那些縈繞耳畔的故事,質樸暖心的話語,含著姥姥一生的智慧,在姥姥反覆的念叨裡,像雨露般滴滴入泥,滋長了我們最初的根。

書裡的姥姥不識字,但擁有堪比哲學家的智慧。姥姥把自己的一方灶臺守好,一群孩子照顧好,身體上精神上都給她們最大的營養,日積月累,都會開花結果,這也是更大的成功和人生價值實現。

姥姥從容淡定,任何事在她眼裡都不是事兒,壞事她能給你化解成好事,積極樂觀,知足常樂,心態超級好。

每一位看似平凡的長者,他們的經歷,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語錄,都是他們留給這世界最好的禮物。

姥姥的話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深的哲理,卻又字字擲地有聲,句句耐人尋味。

姥姥說:「天黑了,誰能拉著太陽不讓它下山?你就得躺下。孩子,不怕,多黑的天到頭了也得亮。」姥姥說:人說話,一半兒用嘴說,一半兒用心說。用嘴說的話你倒著聽就行了,用心說的話才是真的。姥姥說:有一碗米給人家吃,自己餓著肚子,這叫幫人;一鍋米你吃不了,給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幫你。姥姥說:二十幾塊錢買個啥?買個吃得一會兒就吃完了,買本書吃一輩子。好的書下一輩子又接著吃,上算。姥姥說:「有了人便有了一切……多貴的東西都趕不上人貴。」姥姥說:「愛越分越多,愛是個銀行,不怕花錢,就怕不存錢。」

姥姥一輩子沒工作,卻珍惜時光,不怕吃苦,用心做事。她說:「啥事都是心做,你就成了神。」

書裡很多小事天天發生在我們的身上,不提煉也就是平淡如水、如空氣,但水和空氣不正是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命之源。

姥姥這一生活得明白,看得通透,她用著自己最質樸的方式裹挾著這個大家庭用其道理影響著子孫後代。給生產隊剝花生種的時候,聰明的人家常把自己家的癟花生偷偷地換給生產隊,留下公家的好花生。姥姥從不做這種「聰明」事。姥姥說:「大花生、小花生吃到肚子裡都得嚼碎了,種在地裡可就不一樣了。好種子結好花生,孬種子結小花生。孩子也是這樣,你們都在跟前看著。我要是做那『聰明』事兒,你們長大了就不聰明了。種下什麼種子就長出什麼果。」

姥姥崇尚人間一切美好的人和事。姥姥心裡記得所有幫助過她的人,她心裡的感動都是特別小的事。她不敢忘卻別人的恩情,腦子裡記著的都是美好的東西。讓我們學會用美好抵禦邪惡,不斷修正人性的弱點。

姥姥是家家都有的老太太,卻也是家家都沒有的老太太。像這樣的老人現在不多了,時代造就一個人,確實是無法規避的,我們需要這樣的精神。

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陪伴成長的奶奶或者姥姥,都曾在童年時代潛移默化教會我們很多東西,給予我們很多關愛,她們沒有出口成章的表達能力,卻能用莊稼人或者農村人那種接地氣的用詞給你闡述的明明白白。

個人小記:

2020.12.6讀完倪萍的《姥姥語錄》,歷時6小時08分鐘。2020年度讀完的第400本書,總第456本讀完的書。

相關焦點

  • 倪萍《姥姥語錄》:一本溫暖人心的書
    這是擁有天籟之聲的一本書,活色生香的一本書,給人生活啟迪和智慧的一本書!充滿了真情與溫暖,看似樸實無華的文字,卻擁有著令人經常被感動得熱淚盈眶的力量。這是一本姥姥與外孫女之間充滿了愛的故事。作者倪萍以淳樸真摯的文筆描述了99歲高齡的姥姥與「我」之間相處的點點滴滴。
  • 倪萍《姥姥語錄》增訂本發布 白巖松、董卿、趙忠祥、敬一丹出席捧場
    2017年,長江新世紀推出《姥姥語錄》增訂本,溫暖收錄10篇全新文章及倪萍最新畫作。姥姥去世兩年後,倪萍寫了本《姥姥語錄》,讓大家認識到了一個善良、平凡、智慧、可愛的老太太,一個鬼精鬼精的姥姥。在《朗讀者》節目中倪萍深情朗讀其中的內容,情感炙熱,動人心靈,引得無數觀眾為之啜泣共鳴。
  • 《姥姥語錄》:倪萍姥姥的大智慧,道理都在生活中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看了倪萍寫的這本《姥姥語錄》,一直想寫關於外婆的故事,卻不知道從何說起,生活中看似瑣碎的事情,其實才是最感人的。看了倪萍寫的這本書後,才發現自己的姥姥居然和倪萍的姥姥很像吧,她們雖然沒讀過書,但她們對待生活的智慧,卻比我們讀過書的人都懂。
  • 倪萍出《姥姥語錄》增訂本:八年魂牽夢縈中
    4月初,倪萍的《姥姥語錄》出版增訂本,新收10篇文章及倪萍最新畫作。《姥姥語錄》《姥姥語錄》是倪萍在姥姥去世兩年後寫作的,倪萍在書中回憶了姥姥與自己的溫馨點滴,通過她的描述,一個善良平凡而智慧可愛的老人的形象躍然紙上。不久前,倪萍參加《朗讀者》亦深情朗讀了《姥姥語錄》中的選段,不少讀者聽之潸然。
  • 《倪萍:姥姥語錄》⑩ | 讀書多了,比別人多活幾輩子
    倪萍的舅舅外出工作掙錢後,讓人捎回一籠香蕉。姥姥挨家挨戶地分送,那時候,村裡誰都沒見識過這種水果,有些人連皮都吃了進去。很多年過去,提及此事,大家仍報以溫暖的微笑。倪萍的媽媽年輕時候是會計,她找朋友幫忙,將一大卡車煤塊拉進院子,使姥姥家成為村裡最先燒煤的大戶。姥姥不願獨享,又像份蘋果一樣,把煤塊分給了左鄰右舍。
  • 一本好書 照亮生活–讀《姥姥語錄》有感
    通訊員王俠《姥姥語錄》是著名主持人倪萍寫的,她用她真摯感人的文字,描述了她99歲的姥姥看似平凡卻又不平凡的一生。倪萍帶領讀者走進了她的姥姥的平凡生活,追憶她與姥姥一起走過的有淚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
  • 倪萍《姥姥語錄》增訂版首發 發布會現場董卿等大咖齊聚
    不久前,倪萍在《朗讀者》節目中含淚讀《姥姥語錄》一書,這本充滿溫情的回憶錄再次感動了眾多讀者和電視機前的觀眾。近日,北京長江新世紀隆重推出倪萍經典圖書《姥姥語錄》的全新增訂版。此書是繼《姥姥語錄》出版6年後的全新再版,收錄10篇全新文章及倪萍最新畫作。 4月6日,《姥姥語錄》全新增訂版在京舉行首發,倪萍多年好友趙忠祥、敬一丹、白巖松、董卿到場祝賀。
  • 倪萍《姥姥語錄》增訂版首發 央視眾名嘴集體捧場
    2011年,姥姥去世兩年後,倪萍寫了本《姥姥語錄》來紀念這位善良、平凡、智慧、可愛的老太太,文中濃濃的親情也打動了無數人的心。不久前,倪萍在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節目中深情朗誦了書中部分內容,情感炙熱,感人肺腑,再次引得眾多觀眾為之啜泣共鳴。     昨天,《姥姥語錄》增訂版首發式在京舉行,本書增補收錄了倪萍近年寫作的10篇全新文章和一些最新畫作。趙忠祥、白巖松、敬一丹、董卿這4位央視名嘴也難得地齊聚一堂來為倪萍捧場。大家一起暢談了有關親情及如何尊老養老的感悟。
  • 《倪萍:姥姥語錄》⑨ | 姥姥從莊稼活上悟出的生活哲理
    關於快樂,倪萍的姥姥又留下哪些語錄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共讀吧。快樂別嫌小蘇軾詩言:「無事此靜坐,一日當兩日。」在倪萍的姥姥那裡,秋天的日子,也可以一天當做兩天。因為莊家豐收,秋天是姥姥最忙碌的季節。在倪萍記憶中,那些日子,幾乎不見姥姥睡覺。
  • 倪萍稱流淚寫完《姥姥語錄》 能引起共鳴很欣慰
    她就是倪萍。  由倪萍主持的全新一季《等著我》將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除此之外,4月初倪萍的《姥姥語錄》出版增訂本,新收10篇文章及倪萍最新畫作。  藉此機會,《法制晚報》記者再次採訪倪萍,聊一聊近況。  《姥姥語錄》是倪萍在姥姥去世兩年後寫作的。倪萍在書中回憶了姥姥與自己的溫馨點滴。通過她的描述,一個善良平凡而智慧可愛的老人的形象躍然紙上。
  • 《姥姥語錄》|一聲姥姥,送給倪萍最牽掛的人
    《姥姥語錄》出版之前,姥姥是倪萍老師一個人的姥姥。《姥姥語錄》出版之後,姥姥成為了全部讀者心目中最感佩的姥姥。如果用哪個人來比喻倪萍筆下的姥姥,我想,是《紅樓夢》中的劉姥姥和賈母的合體了。或許有人會說,不要把劉姥姥的粗鄙與鄉野之氣放在智慧的姥姥身上,其實我並不這麼看。
  • 《倪萍:姥姥語錄》① | 如果有來生,我盼著姥姥只愛自己
    有一期《朗讀者》中,倪萍讀到這裡,話語哽咽,臺下觀眾報以掌聲,還有人在默默抹淚。倪萍的姥姥去世後,她寫了一本書,通過姥姥通俗易懂卻富有人生哲理的話語,記錄下一位善良、勤勞、智慧而又平凡的老太太的一生,回憶了她與姥姥之間關於愛的點滴往事。字裡行間,無不流露出作者對姥姥的深切懷念。
  • 《姥姥語錄》增訂版首發 倪萍和名嘴朋友聊「姥姥」
    趙忠祥:   我現在掙錢的   目的就是給我孫子花   六年前,倪萍寫的《姥姥語錄》,讓大家認識到了一個善良、平凡、智慧、可愛的老太太,一個鬼精鬼精的姥姥。在《朗讀者》節目中倪萍深情朗讀其中的內容,情感炙熱,動人心靈,引得無數觀眾為之啜泣共鳴。這次長江新世紀推出的《姥姥語錄》增訂本,增收了10篇新文章及倪萍最新畫作。   對於生活中的苦難,她說:「人生下來就得受苦,別埋怨。」倪萍誇姥姥和尼採的高度一樣,尼採也說人生就是一場苦難。姥姥卻說:「這個姓『倪』的就說對了一半兒,那一半兒甜他還沒說呢。」
  • 《姥姥語錄》再出增訂版 倪萍:她一句話就能找到平衡
    上月初,倪萍登上央視《朗讀者》,分享了她的書作《姥姥語錄》裡的一段文字,引發螢屏內外一片感動。 《姥姥語錄》談人生 由北京長江新世紀推出的《姥姥語錄》,是時隔老版圖書出版六年後的全新增訂版,收錄了十篇全新文章及倪萍的最新畫作。「家裡人多她說興旺,人少她說清靜。問她這麼多孩子裡最喜歡誰,誰缺喜歡就喜歡誰。」在《姥姥語錄》中,倪萍的姥姥時刻充滿著人性的智慧,各種平淡的話語中都有著透徹的人生感悟。
  • 《倪萍:姥姥語錄》② | 蘊藏在姥姥的花草背後的人間真情
    滿載而歸的倪萍,是姥姥翹首期盼的小貨郎。三裡路其實不算長,但是對於一個滿身背挎包袱的六歲孩童來說,卻又顯得冗長。然而這個「小貨郎」走得步履輕盈,倍感幸福。每次,背著包走到鎮口,倪萍總會放慢腳步,她想見一見一個叫彪春子的流浪女。彪春子是鎮上的名人,沒有人不認識她,誰家的孩子哭鬧,大人會提出這個名字進行嚇唬。
  • 倪萍《姥姥語錄》:從百歲老人的質樸生活裡,洞悉生命本質的意義
    文/張小暖《姥姥語錄》這本書是倪萍用回憶的視角,將自己與姥姥一起度過的漫長歲月裡,所發生的稀鬆平常的事情,一件件、一樁樁所做的記錄,質樸卻不失溫暖,平凡卻不失偉大,沒有尋常人所說的轟轟烈烈,卻有著不可言表的細膩溫情。
  • 《倪萍:姥姥語錄》⑦ | 對待人生苦難的辯證法
    回憶那段「趕集」歲月,倪萍又想起姥姥的教誨。窮日子,好日子,不論什麼日子,到了姥姥那裡,都是摻和著過,橫向比較一番,既懂了做人的知足,也明白了歲月面前的無奈。這是姥姥樸素的辯證法,她用它直面命運坎坷,抵擋洪水猛獸。關於持家管事,姥姥有一套方法,那也是她的行事準則:一碗水端平,一把鹽撒勻。
  • 《倪萍:姥姥語錄》⑤ | 97歲的姥姥,有了第一份工作
    那一刻,倪萍不得不承認——姥姥老了。老了的姥姥常常覺得悶,坐在床上說著話就能睡著,有時一睡就是一天。這讓倪萍感到心疼,也覺得害怕,她怕姥姥就這麼睡過去,再也不會醒。那些日子,倪萍家到處都是瓜子皮,姥姥整天除了吃飯都在剝瓜子。看著一瓶瓶顆粒飽滿的瓜子仁,倪萍依然覺得心酸。回想一路走來,姥姥的點撥讓她在困境中豁然開朗,姥姥的善良寬容修正她的錯誤行為,姥姥的智慧光亮照亮她前行的方向。如今,眼看著姥姥一天天老去,倪萍想法設法延遲姥姥的老去,卻清楚地知道,任何人對時光流逝都無能力為。
  • 倪萍趙忠祥董卿白巖松重聚 全因為這本催淚的書
    隨著時間流逝,倪萍與她的「黃金搭檔」趙忠祥一樣,漸漸淡出春晚舞臺。  今天,因為新版《姥姥語錄》,倪萍與好友趙忠祥、董卿、白巖松、敬一丹等主持人大咖相聚在一起。倪萍依然開著老友趙忠祥的玩笑:趙老師吃過我姥姥包的包子,吃了7個,姥姥以為他是臺長,說你們這個臺長真能吃。  《姥姥語錄》裡寫了很多與倪萍姥姥有關的故事。一些小細節,也讓白巖松差點「看哭了」。
  • 《倪萍:姥姥語錄》⑥ | 沒叫過爸爸,是她一生的遺憾
    除了這些,倪萍與姥姥之間還有哪些溫暖往事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共讀吧。喊不出口的「爸爸」倪萍十歲那年,父母離異,從此她便生活在單親家庭。因為這件事,姥姥對倪萍格外疼愛。有時,看到別家的父母牽著孩子的手在院子裡走動,向來拮据的姥姥會帶倪萍去買冰棍吃,或者給她幾分錢去看小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