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寫了北京北二環到三環之間的四個公園,最大的遺憾,就是這天氣還沒「熟透」。樹木剛剛吐綠,鮮花尚未綻放,就顯得有點冷落。所以特意挑了個不錯的天氣,去地壇公園拍點片子。
地壇公園離我上班地點很近,就相當於我日常散步的後花園。疲勞的時候,不要趴桌子上睡覺,只要來地壇走一圈,聽聽音樂,疲勞頓時緩解。地壇的門票是2元,月票5元,非常便宜。只不過是我平時忙,出差多,真的辦了月票,反倒很少來,所以每次都是買門票進去。
地壇其實是「名勝古蹟」,北京「六壇」之一。不過「地壇」本身圈起來另收費,疫情期間也沒有開放。所以對於周邊市民來講,完全就是散步的公園。著名作家史鐵生曾經寫有《我與地壇》一文,不但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中國最著名的散文之一,飽含人生感悟。這篇文章,給地壇帶來一絲文化勝地的色彩。不過也可以看出,地壇本身就特別適合散步。
地壇內部可以稱作中軸線的一條路,就是從方澤壇以北,直通北門,兩旁種的是銀杏樹,一到秋天,來這拍片的人絡繹不絕。尤其是紗巾大媽們,也有不少十八線網紅。本來落英繽紛的美景,就變成了人頭攢動的撿樹葉活動。除了這條路之外,繞著方澤壇的一圈小路,旁邊也是古木參天,非常幽靜。在公園的東北角,修建了以中醫藥養生為主題的園區,這裡按照不同的經脈,通過展板介紹一些中醫常識。而且這個區域修建為古典園林形式,亭、廊、假山、花叢、樹林,曲曲折折。還有一片圓形的下沉小廣場,可以組織點活動。這個區域是整個公園的亮點。
地壇的學名就是「方澤壇」,建於1530年(明朝嘉靖九年),這個「壇」是方形,代表著天圓地方,是皇帝祭祀"皇地袛神"的場所,每逢夏至來此祭祀。地壇中的主要宮殿建築就是皇祇室,在方澤壇的南邊,是供奉皇地祇神,五嶽、五鎮、四海、四瀆、五陵山神位之所。地壇東西南北四門,進出很方便,西門算是正門,門口有高大的牌樓,不過是後來重建的。我記得我初中的時候,第一次來地壇,是因為那裡邊有個蠟像館,具體在公園的什麼位置已經不記得了。想來那時候的蠟像很粗糙,但也是我頭一次看見蠟像。現在主要走南門, 門口就是雍和宮橋,交通便利。
其實地壇最知名的,還是廟會。每年春節的地壇廟會,可以說是北京廟會中最知名,最有代表性的,這也說明公園的管理部門挺早就有市場眼光。一直有新聞傳出,說地壇廟會的一個羊肉串攤位能掙多少錢之類。實際上,廟會就是瞎湊熱鬧,吃的又貴,也不好,交通更是不便。因為地壇離雍和宮不遠,春節期間,上香的人多,加上廟會,成了春節時北京最堵車的地方。地鐵雍和宮站封站,周邊園區的停車場也全都得用上,這不就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嗎。不過今年春節,由於疫情,廟會宣布取消,估計商家都損失不小。
除了廟會之外,地壇的書市也相當知名,記得我原來買書,特別喜歡地壇和勞動人民文化宮的書市,每次收穫不小。現在這種書市,也淪為假書和搓堆兒賣的成套書的集散地,恨不得論斤吆了。現在,地壇偶爾還搞點土特產展銷,其實仔細一看,跟淘寶相比,是毫無競爭力的。
疫情之下,心情不會太好,著急生計,著急工作。來地壇走一圈,拍一拍撩人的春色,於身心也是大有幫助的。
北二環護城河邊現在整修的不錯
正是飛絮時,雍和宮附近,河道上飄滿了柳絮
每天都經過這裡上下班,看到好的風景,心情也會好,特別是明月初升時,最漂亮
地壇南門前的龍爪槐
走進地壇南門,眼前就是皇袛室
皇袛室的歇山式屋頂,黃色琉璃瓦,象徵「天青地黃」
方澤壇的西門
方澤壇周邊是矮牆,這邊陰涼而且幽靜
皇袛室的屋脊
管子裡噴出的水在陽光照射下成為一道小彩虹
圖中背坐的女士在學習二胡,老有所學
再過20年,我是不是就這樣?但是估計還得戴著耳機
神馬殿,這地方原來是皇帝來祭祀時,養馬的地方。不過在網絡語境下,這名字就有點意思。
鐘樓
公園北門
從北門到方澤壇的道路,秋天銀杏葉飄落,最美
公園裡攝影的人真不少
有追求的人也很多
這片園區,以中醫藥養生為主題
抖空竹的老人
為了拍牡丹花,翻進花園不太好吧,給小朋友打個馬賽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