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誤會顏回的故事,秒殺當今所有雞湯

2021-02-13 天問福德資訊

《呂氏春秋》裡有過這樣的記錄:

孔子周遊列國,因為兵荒馬亂,遊學的旅途很辛苦,每日的三餐都沒有著落,只好在荒郊野外摘野果,挖野菜充飢。

有一次,大家已七日沒吃下一粒米飯。

這一天,弟子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

心裡很高興,興衝衝的煮飯,大家都很高興,於是都沒有外出再尋找野果,挖野菜,都去休息了。

飯快煮熟時候,正在休息的孔子,微微睜開眼睛,看見顏回掀起鍋蓋,抓些白飯往嘴裡塞,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還是閉上雙眼,假裝沒有醒來,也不去責問。

可是,孔子的心裡酸溜溜的,心想:我平常對顏回最信任,你顏回怎麼偷偷的吃上呢?大家可都是幾天沒有吃東西啊!

飯煮好後,顏回恭恭敬敬走到孔子面前,請孔子進食;

孔子微睜雙眼,若有所思地說:「我剛才夢裡,祖先來教導我,我想把乾淨還沒人吃過的米飯,先拿來祭祖先吧!」

顏回臉紅的說道:「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問:為什麼?

顏回囁囁地說:「剛才我想大家快點吃上米飯,心急了,揭鍋的時候,不小心讓染灰落在鍋裡,我想染灰的白飯丟了太可惜,只好抓起來先吃了」。

聽完,孔子恍然大悟,內心責備自己竟然懷疑顏回,感到非常抱歉、慚愧,對弟子們說到:「平時,我最信任的就是顏回,可是今天見到他抓飯,我還是會懷疑他。你們要牢記這件事啊!」

韓愈云: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意思是,古代的聖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跟從老師而請教。

聖人之所以為聖人,不單單是指他的博學,更重要的是隨時反觀的思維模式,把人人事事都當做自己的老師。

孔子在眾弟子面前,坦然承認自己誤會了顏回,並告誡弟子,不要隨意用自己的看法去度量別人,有時候,即使是親眼看到,也未必是正確。

事實上,你看到的別人,往往是內心的自己。

蘇小妹聽完說,「因為自己是佛,看別人也會像佛;若自己是大便,看別人也會像大便。」孔聖人隨時借事煉心、反觀照己的人生態度,才是後人最值得學習的精髓之處。顏回,又叫顏淵、子淵,是孔門72賢之首,也有個聖的名號——復聖。顏回是孔子號稱的最得意的弟子,他一直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且言行一致。孔子逢人就誇顏回好,一萬字的《論語》中,光誇顏回的,就有十幾處之多。
孔老夫子教導學生,要「忠孝仁義禮智信」,人人都能知,卻不是人人能行。都說道在日用平常間,一次做飯,卻是聖賢一次道德的演繹。在大家都很辛苦的時候,主動擔當做飯的責任;飯做好後,先端給老師;老師提議祭拜祖先,顏回能坦誠表達事實。這樣的功夫,是日積月累融入骨子裡的道德品質。顏回心地很善良,為了給一位窮學友的母親治病,他勸說父親向別人借了碎銀子給他的窮學友。但這件事卻被幾個不懷好意的學生故意扭曲成:顏回偷了別人家的銀子送人情。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孔子覺得顏回不像是會偷東西的人,於是就想了一個方法測試顏回。第二天,顏回又是第一個先到私塾,一進門,就看見地上有一錠金子。顏回本來不想管它的,但看見上面寫著:「天賜顏回一錠金」,沒辦法,他就在金子上回了一句:「外財不發窮命人」,然後放回原處了。

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孔子和顏回,兩位聖人,一個故事,經典演繹,經典傳承。聖人的故事,您還讀到了什麼呢?歡迎留言,共同精進!

掃碼關注

有趣的靈魂在等你

Tel:4001333591

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相關焦點

  • 孔子的故事:顏回、子路之死
    孔子的故事—仲由、顏回之死、寫在前面,近日,濟南導遊協會組織活動,派發門票,為廣大導遊提供了觀看話劇《孔子》,讓廣大導遊深入了解了孔老夫子的一生
  • 一篇千古奇文《命運賦》,秒殺當今所有雞湯
    一篇千古奇文《命運賦》,秒殺當今所有雞湯文章蓋世,孔子厄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釣於渭水。顏淵命短,殊非兇惡之徒;盜蹠年長,豈是善良之輩。孔子的文章寫得超過世人卻被圍困於陳國。擁有文韜武略的姜子牙也曾在渭水垂釣等待機會。孔子的學生顏回雖然早亡,但絕非兇惡的人。盜蹠雖然活得長,卻不是善良人。堯、舜雖然英明,卻生下不肖的兒子。舜的父親瞽叟頑固愚蠢,反而生下舜這樣的大孝子。張良原來只是普通百姓,蕭何也只是縣吏。晏子的身高不到五尺,卻被封為齊國宰相。孔明居住在茅草屋裡,卻能擔當蜀國的軍師。
  • 孔子與顏回的小故事
    在《呂氏春秋·審分覽·任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孔子周遊列國時,有一次在陳國和蔡國之間的地方斷了糧草,連野菜湯都沒得喝,七天沒吃上米飯了,餓得白天都睡在那兒。一天,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飯,飯快煮熟時,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些白飯往嘴裡塞,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也不去責問。
  • 孔子為什麼偏愛顏回 ? 孔子與顏回的關係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孔子為什麼偏愛顏回 ? 孔子與顏回的關係 從論語和其他有關材料可知,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顏回。從所見到的材料看,孔子對顏回從未有絲毫的批評。之所以如此,我看有下面幾個原因。一是顏回特別虛心,學習領悟孔子思想最到位。
  • 孔子與顏回的故事
    於是顏回說,三八就是二十四。買布人急了要與顏回打賭,並且要讓孔子評判,如果自己輸了願意輸自己的人頭,顏回說要是自己輸了就輸自己的帽子。兩個人找孔子評理,孔子卻出乎顏回意料的說,三八就是二十三啊。顏回於是輸了自己的帽子,顏回聽了老師的話,將自己的帽子乖乖的送給了買布人。但是顏回卻覺得孔子老糊塗了,於是決定不再跟隨孔子學習。
  • 品讀 | 孔子與顏回的小故事
    顏回十四歲拜孔子為師,終生師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孔子對顏回稱讚最多,贊其好學、仁人。今天為大家準備的是孔子與顏回的小故事,希望能滿足大家的閱讀需求。篇一:孔子與顏回的小故事  顏回是孔子的弟子,他家裡很窮,常常連買筆墨紙硯的錢都沒有。就這樣,顏回還是堅持用功讀書,從不懈怠。
  • 為什麼說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孔子一生都在遵循誨人不倦的教育原則,從事教育事業長達數十年,弟子達三千多人。其中,賢人七十二人,哲人十人。那麼,為什麼說顏回是孔子最為得意的弟子呢?首先,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有一次,顏回到街上買東西,看到一家布店前站滿了人。顏回上前詢問得知,原來是買賣雙方發生了矛盾。
  • 孔子誤會顏回偷吃,「內涵」他不敬老,結果打臉了
    顏回的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作為孔子最得意的門生,是非常符合儒家標準的一代大賢。孔子當年真的非常喜愛顏回,在《論語》中也多次表達了這一點。孔子的弟子有很多,為什麼偏偏如此看重顏回呢?一方面是因為顏回聰明好學,學習能力很強,孔子教導的理論很快就弄懂了,都沒有因為疑惑而提問過。另一方面就是顏回的道德品質非常好,讓孔子這樣非常重視禮樂教化的人也深感佩服。
  • 山東曲阜的「陋巷」,顏回住在這裡,他是孔子最得意門生
    被稱為「東方聖城」的曲阜,因是孔子的誕生地及儒學的發源地而名揚天下,今天要介紹的是孔子得意門生顏回的故事。記得一檔綜藝節目《大叔小館》中,這哥幾個在夜談,孟非說自己祖籍山東,大家群起而攻之,你明明是重慶人,怎麼又跑到山東去了?
  • 難怪孔子喜歡顏回,週遊被圍7晝夜絕望時,顏回一句話夫子釋然
    孔子聽完欣然。被圍困於荒野是危險的,誰也無法預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孔子和他的弟子們,應該都有一些絕望情緒的,孔子讓他們發表意見,或許就是想讓弟子們給出一個他想要的答案罷了。而顏回的回答,顯然讓孔子的內心釋然了。他並不怕死,否則他就不會離開能讓他高官厚祿的魯國了。
  • 寧陽人顏回:孔子的「首席」大弟子
    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孔廟四配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顏回跟隨孔子周遊列國,過匡地遇亂及在陳、蔡間遇險時,子路等人對孔子的學說都產生了懷疑,而顏回始終不渝,並解釋道;「老師的理想很高,學問很深,所以才不被一般世人所理解、採用,這正是他們的恥辱。」孔子聽了很高興。顏回素以德行著稱。嚴格按照孔子關於「仁」「禮」的要求,「敏於事而慎於言」。
  • 儒家四聖,孔子、顏回、孟子、曾國藩
    先說孔子,貴族血統,家道沒落,從事儒這個職業。老夫子開創了私塾,普及教育。在今天的人眼中,就是一個私立學校的校長。老夫子弟子三千,72賢。有人說,孔子的教學水平不行,這是不了解歷史。孔子普及教育是成聖的基礎,當時的社會,等級森嚴,不是貴族,根本無法做官。普通人追隨孔子,就是做一個創一代。貴族子弟追隨孔子,就是為了社會理想。
  • 孔子最愛的學生——顏回
    孔子弟子中,顏回做得最好。這也是孔子最喜歡顏回的主要原因之一。《史記 - 孔子世家》中一段關於子路,子貢和顏回的故事,清清楚楚顯示了顏回修為之高。原文可以在這裡讀到: 史記•三十世家•孔子世家。顯然,孔子也不甚滿意,並回應道:「好的農夫也不一定保證總有好收成;能工巧匠做的東西也不一定讓所有人滿意。」孔子最後召顏回。顏回說:「老師的學問博大精深,因而難以被當時天下所容。雖然如此,老師還是努力推行正道,不被包容又怎麼樣呢?不被包容,才能顯現君子的偉大。如果我們不好好修研自己的學問,是我們的恥辱。
  • 孔門七十二賢之首,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回
    孔子有幾千名弟子,其中聲名顯赫的有72位,被稱為「孔門七十二賢」。孔子的72位賢徒中最受認可的是顏回,後人尊稱他為「復聖顏子」。《論語》中記載了孔子的語錄,在這些對話中孔子對各位弟子有褒有貶,唯獨對顏回都是讚揚的話。有人說,孔子厚待顏回,因為他們二人是老鄉,這樣的說法過於偏頗。
  • 子路豪爽,顏回低調,你可知道孔子的志向是什麼?
    文/孔子研究院:楊富榮提到孔子和他的弟子們,人們常說一句話: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這句話透漏了兩個信息,一是孔子的學生非常多,二是孔子的學生中,有名氣的非常多。我們隨口就可以說出來很多孔子弟子的名字,他們在當時及後世,都被人們所熟知,比如顏回,子貢、子路、閔子騫等等。
  • 孔子說顏回,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
    有多少人,因為自己的「親眼所見」,尤其是親密關係裡,從此耿耿於懷,甚至懷恨在心…… 《呂氏春秋》裡有一段,講孔子周遊列國,曾因兵荒馬亂,旅途困頓,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沒吃下一粒米飯。 一天,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飯。
  • 孔子的徒弟顏回十分貧困,卻被同學誤會去家中檢查
    顏回是孔子眾多弟子中的其中一個,他的家裡非常的窮,就連買筆買紙的錢都幾乎沒有。可是這樣的一個人,依舊堅持著讀書識字,越是這樣越是熱愛學習。後來的同學們丟東西都懷疑是他偷得,為什麼呢?因為他家太窮了,什麼都買不起的樣子,因為這些是還狀告過老師孔子。這孔子一聽,不能夠吧!
  • 孔子和顏回的故事:揭示2個人生的真理,避免走彎路!
    顏回是孔子最為得意的門生,孔子頗為欣賞顏回,經常誇讚顏回的德行。「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諸如此類的句子,在只有一萬餘字的《論語》之中,多達十多處。顏回在歷史上被稱為「復聖」,有「不二過」的德行。
  • 孔子弟子顏回的故事
    顏回,字子淵,魯國人,比孔子小三十歲。 孔子讚美顏回,吃著粗茶淡飯,住在窮街破巷裡,其他人都受不了這種艱苦的生活,顏回卻能安貧樂道。而且我的好徒弟,從來也不會把怒氣發到別人身上,也不會犯重複的錯誤。 顏回問孔子,什麼叫做「仁」?孔子說,「克己復禮」,即克制自己,言行符合禮儀。這樣的話,天下的人都會稱讚你。
  • 顏回的故事,境界堪比老師孔子了
    》微學習075顏回的故事,境界堪比老師孔子了本文授權摘自《孔子家語通解》作者:楊朝明  編輯導讀:文傳君【小編導讀】>在《孔子家語·辯物》篇中,故事說到孔子沒有作弊也沒有佔卜,卻把三件事都說準了,而在接下來的故事裡,顏回隨口就說出了東野畢的馬會逃逸,還能聽聲知事,他對天道人事規律的把握,能達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