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裡有過這樣的記錄:
孔子周遊列國,因為兵荒馬亂,遊學的旅途很辛苦,每日的三餐都沒有著落,只好在荒郊野外摘野果,挖野菜充飢。
有一次,大家已七日沒吃下一粒米飯。
這一天,弟子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
心裡很高興,興衝衝的煮飯,大家都很高興,於是都沒有外出再尋找野果,挖野菜,都去休息了。
飯快煮熟時候,正在休息的孔子,微微睜開眼睛,看見顏回掀起鍋蓋,抓些白飯往嘴裡塞,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還是閉上雙眼,假裝沒有醒來,也不去責問。
可是,孔子的心裡酸溜溜的,心想:我平常對顏回最信任,你顏回怎麼偷偷的吃上呢?大家可都是幾天沒有吃東西啊!
飯煮好後,顏回恭恭敬敬走到孔子面前,請孔子進食;
孔子微睜雙眼,若有所思地說:「我剛才夢裡,祖先來教導我,我想把乾淨還沒人吃過的米飯,先拿來祭祖先吧!」
顏回臉紅的說道:「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問:為什麼?
顏回囁囁地說:「剛才我想大家快點吃上米飯,心急了,揭鍋的時候,不小心讓染灰落在鍋裡,我想染灰的白飯丟了太可惜,只好抓起來先吃了」。
聽完,孔子恍然大悟,內心責備自己竟然懷疑顏回,感到非常抱歉、慚愧,對弟子們說到:「平時,我最信任的就是顏回,可是今天見到他抓飯,我還是會懷疑他。你們要牢記這件事啊!」
韓愈云: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意思是,古代的聖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跟從老師而請教。
聖人之所以為聖人,不單單是指他的博學,更重要的是隨時反觀的思維模式,把人人事事都當做自己的老師。
孔子在眾弟子面前,坦然承認自己誤會了顏回,並告誡弟子,不要隨意用自己的看法去度量別人,有時候,即使是親眼看到,也未必是正確。
事實上,你看到的別人,往往是內心的自己。
蘇小妹聽完說,「因為自己是佛,看別人也會像佛;若自己是大便,看別人也會像大便。」孔聖人隨時借事煉心、反觀照己的人生態度,才是後人最值得學習的精髓之處。顏回,又叫顏淵、子淵,是孔門72賢之首,也有個聖的名號——復聖。顏回是孔子號稱的最得意的弟子,他一直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且言行一致。孔子逢人就誇顏回好,一萬字的《論語》中,光誇顏回的,就有十幾處之多。掃碼關注
有趣的靈魂在等你
Tel:4001333591
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