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隻燈泡,百米外就能偷聽你的對話!以色列發明全新竊聽技術

2021-01-10 騰訊網

以前也看過諜戰之類的新聞,但是沒有想到已經這麼厲害了,竟然在一個國家的大使館中安裝數不清的竊聽器,被逼無奈,只能重新建造!

新聞報導說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修建完成,中方大使高高興興的住了進去。但是很快,有關部門就在大使館內發現了竊聽器,之後就開始排查,竟然發現了數量驚人的竊聽器。有多少呢?難以計數,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它們把竊聽器直接就和混凝土澆築在了一起!

下圖為澆築在混凝土中的竊聽器

這是拆除竊聽器後的地面,像馬蜂窩一樣

這件事之後,中國以後所有的大使館,從施工到材料,全部直接讓國內相關公司負責,再也不讓外國人插手了。

但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竊聽方式已經出現了。科學家發明出一種全新的竊聽技術,只需要一個燈泡,不需要在房間內安裝任何設備,或者入侵任何系統,就可以在百米外的房間裡進行實時監聽。

近些年來,設計精巧的竊聽技術不斷升級:包括搭線竊聽、非法入侵手機竊聽、在牆上安裝竊聽器,別有用心的人甚至能通過建築物的玻璃反射光來獲取裡面的對話。而現在,又增加了一種新的竊聽方法:使用窗口看到的燈泡進行竊聽。

1

竊聽技術升級

最近,以色列本·古裡安大學和魏茨曼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新型遠程竊聽技術,他們稱之為「燈泡電話」(Lamphone)。他們表示,這種技術只需要兩樣東西就能實現:筆記本電腦和一臺不到1000美元的設備(這臺設備包括望遠鏡和價值400美元的光電傳感器)。

當你使用燈泡電話時,只需要觀察聲音在室內燈泡玻璃表面導致的微小振動,就可以實時監聽任何百米外的房間裡發出的聲音。研究人員表明,通過測量振動引起的燈泡光源輸出的微小變化,間諜能夠清晰地還原出聲音,聲音的清晰度足以辨別談話內容,甚至識別出一段音樂。

本·古裡安大學的安全研究員本·納西(Ben Nassi)說:「房間裡的任何聲音都可以從燈泡的光信號中復原,竊聽人員只需要通過遠程監測,不需要入侵任何系統或在目標房間內置入設備就能知道房間裡的聲音。」他與同事亞龍·皮魯京(Yaron Pirutin)和鮑裡斯·扎多夫(Boris Zadov)一起開發了這項技術,並計劃在8月份的黑帽安全大會(Black Hat security conference)上展示他們的新發現。

他說:「你只要能夠看到一個懸掛著的燈泡,就足以完成竊聽。」

實驗中,研究人員首先需要將一系列望遠鏡放置在距離目標辦公室燈泡約24米的地方,並將每個望遠鏡的目鏡放在電光傳感器前面。接著,他們會使用一個模數轉換器將傳感器內的電信號轉換成數字信息。當遠處的目標房間內播放音樂和語音的錄音時,他們將這些設備收集到的信息傳入筆記本電腦並進行接下來的數據分析。

「燈泡電話」的流程圖:被竊聽房間的聲音在懸掛的燈泡表面產生振動。竊聽處通過望遠鏡將光電傳感器(傳感器)對準懸掛的燈泡。光學信號經由類比數位轉換器從電光傳感器採樣,並使用算法處理得到復原的聲學信號。

研究人員發現,燈泡的微小振動是由聲波導致的,振動的幅度只有幾百微米。即使這樣,傳感器仍能通過每個望遠鏡接收到可測量的光線變化。在軟體過濾掉噪音後,房間內聲音的還原程度非常驚人:例如,他們能夠很好地還原川普的一段講話錄音片段,清晰度足以讓它被谷歌的音視頻轉錄程序轉錄。他們還播放了一段披頭四樂隊的歌曲「Let It Be」的錄音,經過光信號收集和聲音還原,歌曲應用程式Shazam立即識別出這首歌曲的名稱。

實驗裝置:望遠鏡指向LED燈泡(12瓦)。電光傳感器(由一個光電二極體組成,將光轉換成電壓)被安裝在望遠鏡上,其輸出的電壓通過採樣並在LabVIEW軟體中處理。所有的實驗都是在一個關著門的房間裡進行,以排除其他影響因素。

儘管如此,這項技術還是存在一些局限性。在他們成功的測試中,研究人員使用的是懸掛式燈泡,但研究者還不清楚放在燈罩中的燈泡或者天花板頂燈是否也會產生足以被探測到的音頻震動信號。此外,他們在演示中將揚聲器調到了最大音量,使用的聲音和音樂錄音比正常對話聲音要大。但研究小組指出,他們研究中使用的是相對廉價的光電傳感器和模數轉換器,如果升級為更昂貴的傳感器,就可能還原音量更低的對話。

2

用途廣泛的竊聽手段

美國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家和密碼學家丹·博內(Dan Boneh)認為,儘管新研究有待完善,但在「旁道攻擊」技術中仍具有潛在的重要實用性,這是一種竊密技術,即利用意外洩露的信息竊取機密。

博內說:「這是旁道攻擊技術的絕妙應用。即使這需要懸掛式燈泡和高分貝的音量,它仍然超級有趣。況且這只是第一次嘗試,之後的『旁道』攻擊會更先進,未來相關研究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進。」

竊聽裝置(位於人行天橋上)與懸掛的LED燈泡(位於附近建築第三層的辦公室)之間的距離為25米。

展示燈泡竊聽技術的研究小組是由本·古裡安大學的尤瓦爾·葉洛維奇(Yuval Elovici)和RSA加密算法的提出者之一阿迪·沙米爾(Adi Shamir)共同成立的。除了他們,還有許多科學家發現了更多的竊聽方式。比如多年前,研究人員已經知道,從目標窗口反射的雷射可以讓間諜捕捉到裡面的聲音。另一組研究人員在2014年指出,當竊聽手機時,即使惡意軟體無法訪問其麥克風,也可以通過手機的陀螺儀提取聲音信息。

之前最接近「燈泡電話」的技術,是2014年被麻省理工學院、微軟公司和Adobe公司的研究人員稱為「可視麥克風」的技術:這種技術也需要望遠鏡觀測室內,但是不同的是,其只需要分析視頻中一些物體的振動,例如一袋薯片或一棵室內植物,就能使研究人員復原房間內的談話和音樂。

利用視頻中植物葉片的振動,同樣能還原聲音。

納西指出,雖然可視麥克風技術不需要一個可透過窗口觀察的燈泡,適用範圍相對更廣,但它需要先錄製視頻,然後對錄像進行後續處理,將觀察到的物體的細微振動轉換成聲音信息。相比之下,燈泡電話技術可以實現實時監視。由于振動物體本身就是一個光源,因此光電傳感器可以從更簡單的視覺數據中提取振動信息。

納西認為,這可能使燈泡電話在間諜活動中比以前的技術更加實用。「當你在現實中使用它時,你可以根據情況隨機應變,而不會因為技術問題錯失機會。」

儘管如此,納西表示,研究人員公布他們的研究結果並不是為了讓間諜或執法部門去使用竊聽技術,而是為了刷新監管人員的認知。他說:「我們不是在提供工具,而是希望提高人們對這種竊聽方式的認識。」

即使出現這種竊聽方式,以目前已知的技術水平還是很容易預防的。只需將任何懸掛的燈泡用燈罩遮蔽住,或者拉上窗簾就能防止竊聽。你甚至可以在窗戶上安裝防振裝置來防止雷射麥克風的竊聽,在家中排查竊聽器,從手機和電腦中移除麥克風。

畢竟,在一個燈泡都能告密的時代,想杜絕被竊聽,有太多可做的了。

相關焦點

  • 外賣軟體被曝竊聽用戶日常對話
    3月18日,美團和餓了麼這兩款常用的外賣軟體被曝竊聽用戶日常對話。在《IT時報》記者長達3個月的測驗下,他們發現:不管是安卓還是蘋果手機,不管是美團還是餓了麼,只要你在對話中無意識地提到某款食品,這些最常用的外賣軟體總能即時地將對應的商家推送到你的首頁,出現相關推薦的概率高達60%-70%。那麼,是否有人在暗中偷聽我們的對話?用戶被偷聽了?
  • 竊聽技術進化史:從收音機到雷射和網絡
    初級竊聽裝置早在一戰時就已經出現,並在二戰期間才開始逐漸成為間諜們獲取情報的選擇之一,但它真正成為間諜情報領域的常備工具,還是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隨著電晶體和微電子技術的突飛猛進才開始。目前,除有線、無線竊聽技術外,一些最新技術,如微波、紅外、雷射、網絡等也都在竊聽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燈泡究竟是不是愛迪生發明的?
    燈泡是誰發明的?這個問題也許還沒上小學的孩子都可以一臉嫌棄地看著你,然後理所應當地說:當然是發明大王愛迪生啦!首先,這個說法的有個錯誤的地方,愛迪生一開始發明燈泡時並不是用的鎢絲,而是碳化棉絲作為燈絲。然後,燈泡的發明歷史大約是這樣的:在1810年,英國人戴維發明了電弧燈。電弧燈是靠著兩個碳棒之間的電弧發光照明的。這玩意開啟了用電照明的先河,大家紛紛開始進行研究。但是,這肯定不是燈泡。
  • 外賣軟體會「偷聽」?記者親測結果嚇壞了所有人
    點我呀點我呀 天啦嚕 好巧噢,剛好想吃壽司呢 各部門請注意了 很有可能你是被竊聽了
  • 提到愛迪生就想到燈泡,其實留聲機才是他發明的,而燈泡不是
    小學課本裡,愛迪生的畫像總是和燈泡在一起,老師也一再告訴我們,如果不是他,或許我們現在還在用著蠟燭呢。那時候我就一直在想,小學沒畢業的愛迪生,怎麼就知道電流能讓導體發光呢?事實的真相就是電燈並不是愛迪生發明的。
  • 飛機座椅上裝有攝像頭,你隨時都被駭客,你知道嗎?手機偷聽、偷窺、洩密 「讀你」千遍不厭倦
    當時媒體報導指稱,設備製造商完全沒有考慮隱私問題,有些公司還認為旅客會輕易同意交出自己的影像,就像接受海關採用臉部識別技術那樣。但現在,這些公司正面臨小型倡議團體的有力反擊,質疑這種攝影系統根本不應存在。雖然航空公司紛紛強調沒有打算使用這些攝影機頭,但已有旅客要求航空公司用貼紙封住鏡頭。有人說,要是加上麥克風,這等於是在飛機上對乘客進行「駭客任務」。
  • 如果外賣APP想竊聽我,有幾個騷操作?
    在知乎上搜索「APP竊聽」關鍵詞,會出現一大批相似問題。圖片來源:知乎看起來這種「竊聽」已經無孔不入,APP真的變成耳朵,在收集用戶聲音進行推銷嗎?竊聽風雲讓我們看向「竊聽」技術。所以「竊聽」只能發生在用戶前臺運行某個獲取授權的APP,並在隨後切換的另一個平臺,出現相關推薦。(那些錯覺沒有打開任何APP就能被監聽對話的戲精網友可以歇一歇了)這種推薦類似你在訪問安裝了某廣告插件的A網站時,進行了搜索點擊操作,再去訪問B網站時,可能發現廣告欄是根據剛剛的瀏覽行為優化過的推薦廣告。
  • 「竊聽」鳥兒們的聊天,小松鼠更容易放鬆心情
    含有[論文連結]、[聽力原文]、[參考譯文]、[重難點詞彙和短語] 的完整套餐,戳下方 「竊聽」使松鼠更容易放輕鬆> 似乎每次你看到一隻小松鼠,它總是忙忙碌碌:或奔向某個地方,或搜尋好吃的。
  • 拜登聲稱燈泡是黑人發明,是選情謊言,還是確有其事?
    託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是燈泡發明人,是一種錯誤。這是因為從孩提時代,教科書上愛迪生的故事就深深印在了全世界幾乎每一個人心中。事實上,燈泡真的不是愛迪生首創,在他之前很早,就有了燈泡的發明和運用。1879年,他用碳絲造燈泡,只能維持13小時;1880年,它造出碳化竹絲燈泡可以維持1200小時。但這種技術似乎侵犯了英國專利,被英國真空碳絲燈泡發明人斯旺告上了法庭,愛迪生敗訴,不得不讓斯旺成為其電燈公司的合伙人。後來經過多年的官司抗爭,愛迪生最終終於在美國專利局取得了碳絲白熾燈的專利權。而愛迪生最大的發現是使用鎢絲代替碳絲。
  • 只需10元就能窺探別人臥室?多平臺竊聽竊照設備售賣火爆
    只需10元就能窺探別人臥室今年6月18日,浙江寧波軌道警方通報稱,抓獲一名在軌道交通區對女性進行隱蔽拍攝、侵犯他人隱私的男子。涉事男子稱,該微型攝像頭在網上購買。7月18日,山西太原一名女租客報案稱,室友在租住的房屋內發現兩個攝像頭,內存卡中視頻已超4000條。
  • 技術宅打造極品「燈泡」 藝術宅展現燈泡世界
    愛迪生發明的燈泡已經不再是滿足人們生活的必需品,由於社會的進步它也衍變成了藝術品:社會在進步人類在發展燈泡可以玩出翔如果這些你都不知道你真的out了燈泡做的魚缸有沒有很精緻
  • 以色列各方認為亞洲文明對話有助於各國人民交朋友
    以色列國際民間舞蹈節主任施洛米。(孫伶俐 攝)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孫伶俐):2019年5月,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將在北京隆重舉行。以色列國際民間舞蹈節主任施洛米計劃赴北京參加本次盛會。他表示,亞洲文明對話有助於各國繼承發揚傳統文化,並有助於各國人民廣交朋友。在特拉維夫的中國文化中心,記者採訪了多年來致力於中以民間藝術交流的施洛米先生。他說自己是葉門猶太人的後裔,非常希望把葉門的傳統舞蹈藝術推廣到世界各地,同時也非常希望中國的文化藝術能更多地走進以色列。作為以色列國際民間舞蹈節主任,他一直致力於以色列和世界各國之間在民間藝術方面的交流互訪。
  • 無需WiFi 點盞LED燈就能上網
    原標題:無需WiFi 點盞LED燈就能上網  無需WiFi信號,點一盞LED燈就能上網。昨天,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傳出好消息,一種利用屋內可見光傳輸網絡信號的國際前沿通訊技術在實驗室成功實現。  可見光通訊被稱為Lifi  一直以來,在一個人的頭頂上畫一個閃亮的燈泡,被用來象徵一個發明家的靈光乍現,但是德國物理學家哈拉爾德·哈斯由燈泡本身「點亮」了奇思妙想:依賴一盞小小的燈,將看不見的網絡信號,變成「看得見」的網絡信號。
  • 美團、餓了麼在「偷聽」我們...
    「智慧型手機真好,都知道我在想什麼」可是,手機怎麼知道你剛剛說了什麼呢?你就不擔心有些App在「偷聽」你的生活嗎?@阿珠:要用只裝了外賣類App的新機做實驗才有信服力呀,萬一是別的軟體監聽呢?餓了麼相關人士表示,所謂「監聽用戶日常對話並做信息分析」,是一種無端猜測,餓了麼既沒有做類似的產品設置,也不具備相關技術條件,餓了麼嚴格保護用戶隱私,任何必要的信息採集都會在取得用戶事先同意的前提下進行,在合法合規的範圍內使用。
  • 復旦實驗室實現Lifi技術:亮燈即可上網—新聞—科學網
    可見光通訊被稱為Lifi 一直以來,在一個人的頭頂上畫一個閃亮的燈泡,被用來象徵一個發明家的靈光乍現,但是德國物理學家哈拉爾德·哈斯由燈泡本身「點亮」了奇思妙想:依賴一盞小小的燈,將看不見的網絡信號,變成「看得見」的網絡信號。
  • 科技:猶太人智慧,以色列到底有多牛
    Biop Medical 一個探頭就能實時檢測早期癌症告別傳統耗時過長的檢查方式,現在僅用一個探頭就能實時檢測出患癌症病人的可疑身體部位,並進行下一步診斷?以色列的Biop Medical公司帶來的宮頸癌早期診斷設備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 探尋燈塔的秘密:燈塔燈泡拇指粗卻能照到20海裡外
    聽完志願者的問題,燈塔組主任杜忠良拿出一隻備用燈泡。  志願者們愣了,這隻燈泡比大拇指大不了多少。更令人驚奇的是,燈塔裡每次只亮這麼一隻燈泡,發出的燈光,連20海裡外的船都能看到。  1海裡等於1.852千米,20海裡就是37.04千米,燈塔可謂名副其實的「光芒萬丈」(一丈約3.33米)。  這麼小的燈泡,真能發出這麼強的光嗎?
  • 電燈到底是誰發明的?一直以來都以為是愛迪生,其實並不是
    而進入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師發明了一種技術,他們在玻璃泡中充入了氮氣,以通電的碳杆發光,這相當於把戈培爾的技術再度提升了一步。如果不出所料,這兩位將是電燈泡的第一發明者,但很可惜,當時他們缺少了後續的經費,也就是沒有錢了,搞科研本身就是一件超級費錢的事情,從而他們在1875年的時候,將這項技術賣給了我們所熟知的愛迪生。愛迪生拿到了這項技術之後,開始研究電燈泡,但可惜的是,愛迪生的動作太慢了。
  • 動用「最新技術」 以色列摧毀加沙在建地道
    以色列軍方18日說,在兩場夜間軍事行動中分別摧毀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一處地下設施和一條加薩走廊通向以色列的在建地道。以方懷疑哈馬斯武裝人員試圖利用這條地道對以方發動襲擊。  以色列國防軍新聞發言人喬納森·康瑞克斯說,這條地道2014年遭以方封堵,但哈馬斯近期試圖修復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