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結婚,我隨禮500元,6個月後我結婚,她隨禮200元!
Q:你們大家怎麼看?
網友一:我們這也有這樣的,他家孩子生結婚時朋友隨了600元,可他朋友孩子結婚的時候他去隨了200元,兩年之後他第二個孩子結婚,他又給這朋友下請帖,讓這朋友罵了,說你真好意思呀,我給你隨禮600元,我就一個孩子你來給我隨200,現在第二個孩子你又給我請帖,太沒數了。
網友二:我家姑子姐就是這樣的人,他兒子結婚我送兩千,她老公做六十我送一千二,她婆婆做八十我送八百,她媳婦生孩子我送六百,我家孩子結婚沒有請客,我搬新家她一分錢都不送,她家在成都西門有五六套房子。
網友三:這樣的我家也有,真好笑,我大女兒,佰佰女兒生老二,他在醫院生時,我女兒給他買了,江淨400元的東西,後來他又接說什麼滿月酒,我女兒孩子病了,在醫院看病沒時間去,他還打電話要錢,我女兒只一個小孩,又不欠他人情,現在這樣不要走才行。
網友四:大家是朋友,有人生活條件好些,有人生活條件差一點,能多回禮金就多回些,畢竟是朋友感情,如果沒回那麼多,當事人也沒啥計較的,要麼這朋友感情就分文不值了,互相還認識做什麼呢,給自己和對方添堵呀,特別有些是曾經一段時間的同事,就按著社會的大體標準跟著隨禮就好了,這個是禮節和交往、生存的成本,跳槽離職了,難道還要一定收回來。
網友五:我的理解,假如別人有三次喜事擺酒席,我每次隨禮200共600元,假如我有喜事擺酒,別人沒義務要送我600元,只要不少於200元就不算失禮,如果對方想得周到,送300元最為妥當,那麼對方再有喜事,我也得送300元才好了啊!也就是說雙方關係在什麼層次,送禮在什麼檔次,就維持在這個檔次,不能斤斤計較算「總帳」!
網友六:記得八年前我叔伯姨侄考上大學我家隨禮三百。第二年我兒子上大學他家隨二百。他們還是拿工資的人。我記在心裡等他女兒出嫁那天親戚都出五百。我就是不許我老婆出五百。我也出二百。教他們怎麼做人。後面就不打算交往了。
網友七:那樣的人很多,我就遇到他家兩個孩子結婚我都是每個人500元錢的禮金,那還是七八年前的事情,我就一個兒子去年結婚人家給我還禮金300元錢,難道我問人家去要多隨禮的700元錢啊?所以說,那是人的素質問題。
~~~THE END~~~
你怎麼看,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