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天下記者 羅磊
遊天下編輯 鄺白薇
羅磊:中秋、國慶假期前夕,一張「印象中國旅遊一卡通」擾動了旅遊業。這張卡8月剛剛上線,號稱138元可玩遍3800家旅遊景區的卡,被中國旅遊協會、同程、驢媽媽點名「劃清界限」。如此低的價格以及背後高額的返傭,讓此卡被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疑似傳銷」。
鄺白薇:這種138元的「旅遊一卡通」產品,就是利用了信息不對稱和遊客貪便宜的心理。由於購買這類旅遊卡的花費不多,所以消費者一旦上當,追償損失的積極性反而不高。
羅磊:為了解決景區門票貴的問題,今年國慶前夕,國內眾多景區紛紛降價,是旅遊惠民的重要一步。此外,國內很多省區市也都推出了當地的「旅遊一卡通」產品惠民。例如,京津冀旅遊一卡通已推出13年;武漢旅遊景區旅遊年卡也推出了多年;今年2月,廣州也推出過廣州城市旅遊卡,在國內率先實現公交地鐵日通票功能和旅遊資源優惠功能的一卡整合。
鄺白薇:「旅遊一卡通」有利也有弊。「旅遊一卡通」雖說涵蓋的景區數量很多,但是實際上在限定的時間內,遊客真正參觀完所有景區的概率極低。與此同時,不少景區和商家也願意以低價門票換取流量,再通過入場遊客的二次消費來贏利。
羅磊: 一方面,低價「旅遊一卡通」會對有些景區門票價格造成衝擊;另一方面,還有可能會形成價格歧視。例如,很多地方發行旅遊年卡只適用於本地居民,並不能將優惠給予外地遊客。另外,除了旅遊業機構之外,教育培訓以及親子機構也紛紛推出類似的旅遊年卡等,導致市場發卡主體越來越多。
鄺白薇:對於「旅遊一卡通」發卡主體的資質,各地需要規範和明確,並在全國範圍內實現信息共享才能破解類似問題。與此同時,「旅遊一卡通」必須與交通、快消等消費場景結合,才能有生命力。特別要防止一些不法個人和機構藉助移動網際網路等微商渠道來銷售低價「旅遊一卡通」,對此必須及時制止,完善追責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