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黃河情」黃河安瀾潤兩岸 書寫綠色發展新畫卷

2020-12-20 閃電新聞

水,是綠色之源,是生態文明建設發力的關鍵。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以「水」為筆繪就美麗生態畫卷,是當下中國正在經歷的巨變。九曲黃河孕育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進入新時代,在黃河文化蘊含的中華民族偉大創造、偉大奮鬥、偉大團結、偉大夢想精神的滋養下,沿黃省區走出了一條人水和諧之路,美了家園、活了資源、富了百姓。

近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圓滿收官。央視網記者赴河南、山西、山東等地採訪,實地感受習近平總書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一周年以來黃河流域各省區「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新舉措新成就。

「豫」見黃河之美 譜寫治水華章

黃河之險,險在河南。河南地處黃河「豆腐腰」段,河道寬淺散亂,河勢遊蕩多變,歷史上三分之二的決口發生在這裡。作為黃河下遊防洪工程體系的骨幹工程,小浪底水利樞紐根據幹支流洪水條件,及時採取蓄洪、削峰運用,有效緩解了黃河下遊洪水威脅,將黃河下遊防洪標準從60年一遇提高到1000年一遇。據悉,截至2019年10月底,小浪底水庫累計向下遊供水4970億立方米,平均每年供水248.5億立方米;其中通過水庫運用調節,累計向下遊補充供水1543億立方米,平均每年增加77億立方米,使黃河水資源在時空分布上更加均衡,黃河連續20年不斷流。

走進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滿目蒼松翠柏,讓人心曠神怡。這裡處於黃河中下遊分界線,是黃土高原的終點、華北大平原的起點,被譽為萬裡黃河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四十年前,邙嶺還是一片光禿禿的大土堆,渾濁的黃河從嶺下奔騰而去,一座大橋孤零零地屹立在河中。為解決城市工農業用水和市民生活用水,鄭州市政府在這裡建成了「引黃入鄭」工程——邙山提灌站,除解決了城市75%的用水外,該工程還擔負著沿途10萬畝農田的灌溉任務。現如今,經過幾十年的守護,荒山禿嶺換了新顏。景區成為鄭州市的「後花園」,同時也是阻擋風沙侵入城區的重要屏障。

無論是從「水患」向「水安全」的華麗轉身,還是從「水生態」向「水經濟」的持續邁進,書寫生態文明的「水樣本」,黃河流域河南段各地都在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走「晉」千年熱土 叩問大河文明

踏足三晉大地,大河文明的足跡不勝枚舉。「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西周叔虞之命、春秋晉文之伯、戰國法家之祖、西漢民族之魂、三國關羽之忠、盛唐詩詞之韻、宋元戲曲之章、明清晉商之通……」公開資料顯示,這裡定義了最早的「中國」,這裡寫就了中華文明的開篇。歷史因文化而常青,民族以文化而延續,這是黃河水給予三晉大地最好的饋贈。

為充分展現世界四大流域文明惟一遺存的、連續不斷的華夏大河文明,讓世人感知黃河之魂,山西正在按照全域旅遊布局打造四條黃河旅遊線路。這不僅是觀光路,更是一條條扶貧路、資源路、產業路。以記者所到的黃河一號旅遊公路芮城段為例,芮城縣在公路沿線設立了36個農副產品收購點,輻射沿線萬畝蓮藕、蘋果、桃、杏、蔬菜和花椒等,為群眾提供便捷銷售通道,形成一個個微型生態特色農產品貿易區。同時,大力發展「農家樂」「採摘園」「體驗園」等,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真正讓沿黃路成為轉型路和富民路。芮城黃河一號旅遊公路的建成,將惠及全縣7個鄉鎮24個行政村24餘萬人,對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全域旅遊產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9月22日,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主場活動首次走出北京,在山西運城舉辦。從刀耕火種的石器時代,到如今無人機、衛星定位等高科技技術應用下的現代農業,再到產業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大河文明傳承至今、歷久彌新。

齊心「魯」力守護 造福兩岸人民

高青縣是山東省淄博市唯一的沿黃縣,位於常家鎮的常盛社區是高青縣第一個完成整建制搬遷的社區,常家鎮的開河村、五合莊村323戶1050名村民都搬到了這裡。為方便搬遷群眾生產生活,高青縣將灘區遷建工程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外遷安置社區向縣城或鎮政府駐地集中,五合莊村村民遷入的常盛社區住宅樓採取「6+1」模式,一層為車庫,便於群眾存放農機具等設施,2-7層為帶電梯住宅。同時,常盛社區選址在高青縣城規劃區以內,緊臨經濟開發區健康醫藥產業園,切實解決村民就業問題。社區東側就是學校,周邊醫、養配套服務完善。由此,五合莊村村民原來「上學難、就醫難」的問題如今「出家門」就能解決。常盛社區規劃既契合灘區村民對城鎮化生活的嚮往,又能最大限度增加搬遷群眾財產性收入,讓村民「遷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常家鎮位於山東省高青縣城北部,地處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腹地。近年來,常家鎮依託黃河旅遊資源,打造了黃河安瀾灣風景區、國際慢城、蓑衣樊村三大項目,著重發展種養、文化旅遊發展兩大主導產業。毗鄰黃河的天鵝湖溼地,原為一片黃河泥沙的沉沙之地。過去由於常年引水,溼地淤積嚴重。如今,昔日淤積沼澤地變得風景優美、空氣清新,被譽為「天然氧吧」,天鵝湖國際溫泉慢城也因勢而起。蓑衣樊村圍繞溼地休閒和鄉村度假主題,發展鄉村休閒觀光旅遊產業,村裡有近一半的農戶都參與到了鄉村旅遊產業中。2011年前後,該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過2000元,而現在人均可支配年收入達3萬元左右,「遊慢城、觀黃河、品美食」已成為一種新時尚。

奔騰河水向東流,氣象萬千滿目新。隨著沿黃省區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持續發力,「山河相依、人河相親、城河相融」的新局面逐步開啟,一幅幅岸綠景美惠民的幸福河新畫卷正在華夏大地上徐徐展開。

來源:央視網消息記者 田雨棣

_

_

掃描下方二維碼

相關焦點

  • 【中國夢•黃河情】懸河安瀾繪新貌
    成片的綠色在山水間交相輝映,描繪著希望的畫卷。  這裡是河南省黃河小浪底工程,巍然聳立於豫西山地的最後一段峽谷,處在控制黃河中下遊水沙的關鍵部位。多年來,當地大力推進水沙治理工作,下遊的防洪標準從不足百年一遇陡然提高到千年一遇。  「水沙關係是治理黃河的關鍵要素。
  • 中國夢•黃河情|山東治黃70餘載:秋伏大汛歲歲安瀾,生命之河惠澤...
    2020/9/24 23:53:09   來源:中國山東網       今天上午,「中國夢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
    中國網9月22日訊(記者郜玉至)9月22日上午,「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沿黃九省(區)網信辦、中國網承辦。
  • 大河奔流擘畫綠色發展新畫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
    新華網北京10月9日電 題:大河奔流擘畫綠色發展新畫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調研記  新華網 李函林  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  奔騰河水向東流,氣象萬千滿目新。記者近日實地走訪甘肅、寧夏、河南三省區調研發現,隨著國家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持續發力,「山河相依、人河相親、城河相融」的新局面正在逐步開啟。  打造水清岸綠的生態河  金秋時節的黃河兩岸,稻穀飄香,從西向東,一幅幅五彩斑斕的生態發展畫卷鋪展開來。
  • 中國夢 黃河情丨閃電漫評:揚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編者按:為深入宣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中國網、山東省委網信辦承辦,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黃河河務局、濟南市委網信辦、淄博市委網信辦、東營市委網信辦等協辦的「中國夢黃河情
  • 「中國夢·黃河情」邂逅若爾蓋 觀黃河生態發展之變
    中國網訊(記者 佟明月 鄭亮)俗話說:不到黃河心不甘。站在若爾蓋的土地上,眺望那廣袤無垠的遠方,靜謐的母親河,似乎在訴說著歷史的壯歌。「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一行來到四川阿壩州若爾蓋縣,直擊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腳踩黃土,切身感知黃河兒女在黃河生態發展之路上的所思、所感、所為。
  • 中國夢·黃河情|武陟:在這裡感受黃河文化
    中國夢·黃河情|武陟:在這裡感受黃河文化- 新華網河南頻道中國夢·黃河情|武陟:在這裡感受黃河文化2020-09-17 11:47:06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鄭州9月17日電(倪莎)9月16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信息傳播局主辦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採訪團來到焦作市武陟縣,走進被譽為「萬裡黃河第一觀」的嘉應觀
  • 中國夢·黃河情丨來黃河的懷抱下,享受慢城與安瀾時光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3日訊 今天上午,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來到高青天鵝湖國際慢城。黃河,過境高青47公裡。九曲黃河在高青的臂彎之處,兩個依黃河而建的旅遊景區——安瀾灣景區和天鵝湖溫泉國際慢城,從高空俯瞰,甚是養眼。
  • 中國夢黃河情|瞰壯美東營黃河三角洲,美麗金秋生態畫卷徐徐展開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4日訊 9月24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媒體行走進壯美東營黃河三角洲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暖溫帶保存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位於山東省東營市東北部的黃河入海口處
  • 【中國夢·黃河情】探訪青銅峽黃河大峽谷
    9月22日上午,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沿黃九省(區)網信辦、中國網承辦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青銅峽黃河大峽谷。  青銅峽黃河大峽谷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地處賀蘭山下,黃河岸邊,是寧夏黃河金岸旅遊帶的核心區域,更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寧夏引黃古灌區的精華之地。青銅峽黃河大峽谷是由黃河中上遊最後一道峽谷及兩岸的人文景點構成。
  • 【中國夢·黃河情】對話河長才讓:保護黃河源頭生態是海南州義不容...
    中國網西寧9月24日訊(記者 宋柏霖)22日下午,「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告別美麗的四川阿壩一路向北來到青海。青海作為黃河的源頭省份、幹流省份、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經濟地帶,長期以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走出了一條具有青海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萬裡入胸懷!齊魯大地奏響幸福大河新樂章
    秋分時節,「中國夢 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山東,探尋新時代齊魯大地與黃河的故事。黃河,決定一座城市的氣韻因河而生,因水而興。在山東,黃河是經濟繁華之源,也是文化繁榮之基。在黃河流域區域發展大格局中,濟南區位優勢明顯。
  • 中國夢·黃河情
    中工網訊 9月16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採訪團來到了地處黃河「豆腐腰」最脆弱位置——著名的八朝古都開封。近年來,開封市一直致力於構建以黃河生態為屏障的大生態大水系格局,並精心規劃了黃河生態廊道示範工程、黃河懸河文化展示館、宋都古城等項目,抓住黃河生態保護和修復歷史文化兩條主線,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從美麗的開封西湖龍首出發,沿西乾渠生態廊道或騎行、或步行,一路向北,伴隨著滔滔水聲拾級而上就可到達黑崗口黃河觀景臺,觀景臺坐落在開封黃河黑崗口生態修復綠化景觀工程項目區。
  • 「中國夢·黃河情」講好「黃河故事」助推陝西沿黃城市文旅發展
    央廣網西安9月23日消息(記者舒隆煥)近日,「中國夢·黃河情——奔騰陝西譜新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渭南市韓城市、潼關縣。挖掘黃河文化、講好講好「黃河故事」,助推文旅發展,成為當地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 中國夢·黃河情①|總書記講話一周年以來,河南黃河沿岸發生了哪些...
    在「習近平總書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一周年之際,黃河沿省高質量發展實現得如何?黃河環境治理有哪些新進展?近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信息傳播局聯合沿黃九省區組織開展的「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在河南啟動。
  • 中國夢黃河情|北緯37度,黃河南岸,看高青常家鎮如何打造產旅小鎮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3日訊(記者 江學俊 通訊員 張雪 崔冬梅)9月23日,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淄博高青縣常家鎮。一百多年來,黃河的衝積,帶給了高青肥沃的土壤,也造就了水的眼睛——溼地。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新景觀 泉城新名片 「山、河、湖、泉、城」新...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9月22日訊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暨「黃河落天走東海」網絡主題活動第一站來到濟南華山溼地公園。記者來到公園現場時,有不少遊客或行走或乘船欣賞著華山湖的美景。
  • 「中國夢·黃河情」一條黃河風情線,激活蘭州「水動脈」
    作為黃河穿城而過的唯一省會城市,蘭州不但沒有被一條黃色巨龍分隔,反而是充分利用黃河資源,在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率先發力,讓黃河造福蘭州人民,成為一條幸福河。在蘭州的河畔,「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採訪團目睹了一條綠樹成蔭、遊人如織,走在生態治理前列的黃河風情線。
  • 「中國夢黃河情」生態治黃綠色先行 看小浪底工程如何讓流域人水和諧
    大河網訊 (記者 宋向樂)9月15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採訪團來到小浪底,探尋小浪底帶給黃河的巨大變化。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位於黃河中遊豫、晉兩省交界最後一段峽谷出口處,控制黃河流域面積92.3%、徑流量91.2%、輸沙量100%,是治理黃河的關鍵控制性工程,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河治理開發裡程碑式的特大型綜合利用水利樞紐工程。「小浪底的黃河水好清啊,不像其他地方那樣渾濁。」
  • 河南黃河法治文化帶 以法治護航黃河安瀾
    ,發揮了法治建設保駕護航黃河安瀾的有力作用。  2019年11月,「河南黃河法治文化帶」入選十大「全國普法依法治理創新案例」,被命名為第二批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是全國唯一以帶狀形式呈現的法治宣傳教育基地。  亮麗的黃河「法治風景線」  在黃河兩岸,如今增添了新的法治色彩,「河南黃河法治文化帶」提質增效、提檔升級、成效突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