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早已辨出易牙等佞臣,為何只讓齊桓公驅逐,而不徹底除掉?

2020-12-18 歷史小沙漏

春秋時期,齊桓公是五霸之一,擁有一時的輝煌,這與管仲的輔佐密不可分。但是,這樣一位英雄人物,竟然是被佞臣餓死的,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管仲臨終前就曾經提醒要求齊桓公將朝廷中的三個奸佞小人驅逐出去,齊桓公也照辦了,可後來又召回了。

(齊桓公和管仲的雕塑)

慧眼識人的管仲既然早已看出易牙、開方、豎刁三個人是奸佞之臣,為何不讓齊桓公將它們全部殺掉,或者提前除掉,而是僅僅讓齊桓公流放,留下了禍根,也毀了齊國的興盛之路呢?這其實也有古代難言的為官之道。

我們先來說一下這三個小人是如何到了齊桓公身邊。當初,管仲輔佐齊桓公,並非因為這個人是個完美的人,而是因為齊桓公能給他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平臺。或許說,齊桓公對他絕對的放權,管仲想怎麼改革,怎麼管理,齊桓公完全支持。這一點上,對於有才能的管仲來說,齊桓公是一個好老闆。但是,這個老闆的品行卻不怎麼樣。

(齊桓公)

齊桓公這個人喜歡美食、貪戀美色、愛好打獵、愛聽美言。這些按照常理來說,也不是絕對的缺點,但是卻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齊桓公的這些愛好,飛揚跋扈。這幾個人就是易牙、豎刁和開方。

易牙是廚師界的鼻祖,如果不是奸佞之臣,安心做一個廚師,後世會留下更多的美名。當然,就是現在的廚師行業,有些拜祖師爺的,就拜的是易牙。易牙非常擅長烹飪,發明了燜蒸等多種食物製作方法,同時,他也是食療的開創者。相傳,齊桓公的一位夫人生病,不想吃藥,就是易牙給的藥膳給治好了。

(易牙)

但是,易牙也是個為了討好齊桓公而不擇手段的人。齊桓公嘗遍各種美味後,有一天,隨口說了句,現在自己什麼美味都嘗過了,就是還沒有嘗過人肉。易牙就回家後把自己的兒子殺害了,做成了人肉羹端給齊桓公,齊桓公吃完問,這是什麼肉湯,如此鮮美?易牙流淚道出實情,將齊桓公感動得也流淚了。齊桓公認為,能夠為自己連兒子都殺的人,一定是忠於自己的人。

(齊桓公劇照)

若說易牙是殺子,對親人狠,那麼豎刁就是對自己狠。為了能夠呆在齊桓公身邊,得到齊桓公重用,豎刁選擇了自宮,齊桓公又是非常感動,決定永遠將豎刁留在自己身邊。而開方,本是衛國的公子,但是衛國是小國,他看上了齊國的強大,就甘心去齊桓公身邊做個侍衛,陪齊桓公打獵。為了表示衷心,連父親死了他都不曾回家奔喪探望。

(開方)

這三個人在齊桓公身邊紮根穩固,也就引出了為何管仲不除掉這三個奸佞之人。齊桓公將易牙烹子、豎刁自宮、開方放棄自己身份視作是忠心,可是管仲看得明白,知道這些連自己和親人都不愛的人,又怎麼會忠於君王,他們忠於的只是利益。

管仲雖然看出這層,卻無法除掉這三個人。因為齊桓公離不開這三個人。這個也不難理解,做君王的人,工作壓力大,難免生活上能夠放鬆一些。而這三個人,能夠琢磨透齊桓公的心思,讓齊桓公天天都覺得十分快樂,自然也討齊桓公喜歡。

就好比清朝時期的乾隆與和珅,和珅的所作所為,聰明的乾隆又怎會不知。但是,身邊的大臣只有和珅最懂他的心思,他想玩的時候,和珅都會將事情辦得妥妥的,也就是這種私心,讓乾隆一直不殺和珅,直到去世,將殺和珅的任務留給了兒子。

管仲並非不想殺這三個人,而是不能殺。一方面,要殺這三個人需要一個十分強硬的理由。因為這三個人表面為了齊桓公,不是自殘就是殺了親人,或者是放棄身份遠離母國,在齊桓公看來都是十分忠心的人,管仲若是對他們下殺手,齊桓公絕對不會輕易同意;

(選自齊桓公劇照)

另一方面,君王也需要適當的減壓,管仲懂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也知道齊桓公身上有貪戀美色和貪玩的缺點,但是只要心中裝著霸業,能夠讓自己放手去幹,這些小缺點是可以忽略不計的。而且,管仲認為,這三個人再奸詐,也是不及自己的智慧,有自己看著,翻不起什麼大浪,所以,在管仲生前,就沒有殺這三個人的必要了。

那麼,臨終時,為何管仲不讓齊桓公殺了他們,而是放逐呢?在生前,管仲除掉這三個人怕引起齊桓公的傷心,讓齊桓公的趣味生活無法寄託。臨終前,管仲也將三個人的奸佞品性給齊桓公解說了一番,齊桓公因為尊重管仲,也同意將三個人驅逐出去。如果這時,管仲讓齊桓公下殺手,可能就會適得其反了。畢竟,在齊桓公的心中,這三個人是忠於自己的,這種思想認識已經根深蒂固。

(管仲雕塑)

管仲的對三人殺子、自宮,不愛自己和親人就不會忠於君王的解說,在齊桓公看來就是推測,用這種推測去殺三個信任的人,齊桓公一定不會答應。所以,管仲只能退而求其次,讓齊桓公將三個人驅逐出去,永遠不能回到都城。看到齊桓公答應了,管仲才安心。只是,他沒有料到,最終齊桓公耐不住寂寞,又想念美食,將這三個人又召回來了。

(齊桓公在動漫中的形象)

齊桓公召回三人,失信於臨終管仲的囑託,最終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管仲去世,齊桓公漸漸老了,兒子搶奪王位,最終齊桓公被三個佞臣軟禁,活活餓死。

參考資料:《史記》

相關焦點

  • 齊桓公為何死後悽涼無人收屍?只因不聽管仲肺腑遺言,錯信三人
    齊桓公在位時,對內任用管仲為相,推行土地賦稅改革,還發展鹽業以增加稅收;對外則是「尊王攘夷」,幫助周王室平內亂、阻止戎、狄等部落侵擾中原。齊桓公和管仲君臣同心,齊國也越來越強盛,這種強盛不僅是軍事和經濟上的,「尊王攘夷」的口號贏得了周天子和各諸侯國的讚許,齊國因此成為了「仁義之國」。
  • 管仲臨終時告誡齊桓公:不徇私情,何以忠君?易牙之輩不可重用
    管仲就認為,不徇私情,何以忠君?管仲是春秋時齊國重要的謀臣,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管仲病重之時,齊桓公前往看望。眼看管仲將不久於人世,齊桓公希望能夠從他那裡得到一些指點。齊桓公道:「仲父何以教寡人?」管仲答道:「希望大王能夠遠離易牙、豎刁、常之巫、衛公子啟方。」這些都是齊桓公身邊的親信佞臣。管仲認為如果繼續任用他們只會葬送了齊國。
  • 易牙殺子做成肉羹獻給齊桓公或另有隱情?他後來的結局如何?
    《管子·小稱》中記載,管仲病了,齊桓公前去探望。在談話中,管仲勸告齊桓公要遠離易牙、豎刁、堂巫、公子開方四人,因為在管仲眼裡,這四個人都不是什麼好東西。管仲分析說:「易牙以廚藝事奉國君,有一次,國君說自己天下什麼肉都吃過了,只有人肉還沒有吃過,我想國君您說這句話的時候未必是認真的吧?」
  • 管仲病重指出三人不能重用,齊桓公沒聽,結果悲劇了
    他因為齊國的強大開始變得有些驕傲自大起來,完全的齊桓公他追求享樂,用人也開始有問題,他周圍經常有一群小人極力的奉承和討好他,還好有管仲這一班賢臣在輔佐他,這些小人還不能完全得逞。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管仲生病了,而且很重很重。管仲這一病就臥床不起,齊桓公去看他,看到自己的宰相骨瘦如柴,看來這人是活不長了,不有的悲從中來。
  • 高考作文裡齊桓公與管仲真的是千古君臣佳話嗎?
    鮑叔牙堅決辭掉相國之位,並指出管仲之才遠勝於己,勸說齊桓公不計前嫌,用管仲為相。鮑叔牙高風亮節齊桓公四十一年(前645),管仲重病,桓公問他:「群臣中誰可以代你為相?」管仲說:「了解臣下沒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說:「易牙如何?」
  • 春秋一代霸主齊桓公,為何被4個小人困死,在床上停屍67天?
    齊桓公齊桓公也是呀,作為春秋時期首代霸主,還上了現在的歷史教科書裡,他跟管仲一起治理齊國,齊國在他兩的治理下國富兵強,一路高歌猛進。不過教科書中只介紹了他的功績,對於他的結局等等,並沒有交代。齊桓公倒是不以為然,他已經被這四個人伺候的舒舒服服,怎麼可能離開這些人呢,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他陷入舒適圈中,不肯走出來。後來幾年,管仲的病越來越重,臨死之前,齊桓公擔心他的病情,特意來看了看他,於是這兩個君臣就展開了歷史上的經典對話。齊桓公問管仲:「您的病寡人很關心,現在您也是大限將至,有沒有什麼話要對寡人來說呢?」
  • 一箭差點射死齊桓公的管仲,緣何奇蹟般的魚躍龍門,變成他的宰相
    「管仲射小白」是一個經典的故事,公元前685年,齊襄公的兩個弟弟公子糾與姜小白,怕被哥哥殺害分別逃往魯國和莒國避難,齊襄公死後為搶奪王位時發生的事。為了阻止小白趕回齊都臨淄繼位,公子糾的幕僚管仲帶兵堵截,並乘眾人不注意突射冷箭,命中小白胸部。
  • 齊桓公為何選擇重用管仲?要知道管仲曾經傷害過齊桓公
    齊桓公為何選擇重用管仲?也不枉費他萬人之上的地位和尊嚴。可他卻沒有這麼做,他選擇了放下內心的憤恨去與那人好好的相處,甚至重用了他。這位內心開明的君主就是齊桓公,而這個曾經傷害過齊桓公的人就是管仲。大家一定很好奇吧!
  • 春秋霸主齊桓公餓死宮中無人收屍,他究竟做了什麼落得如此下場?
    歷史上的齊桓公是一位知人善任的開明君主,雖然他曾向管仲坦言說自己喜歡田獵,又愛好美色,但是管仲勸誡他:「不知道什麼人是賢良,危害霸業;知道什麼是賢良而不任用,危害霸業;任用了賢良而不放手使用,危害霸業;放手使用又聽信小人的攻擊,危害霸業。」
  • 齊國怪事多,廚師殺子獻糜,齊桓公被活活餓死!
    這時候易牙當然是為了齊桓公做出美味的食物,忙碌在自己的廚藝裡。齊桓公一直喜歡易牙做的菜,有一次,易牙做烹乳豬給齊桓公吃,齊桓公認為味道很好,便順口說了一句:「乳豬既然如此好吃,那麼嬰兒肉會是什麼味道呢?」正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這位易牙大廚就記在心間了。第二天,易牙就把自己的兒子殺了,烹飪給大王吃。齊桓公吃起來味道和其他肉大不一樣,便問易牙怎麼回事。
  • 堂堂春秋首霸齊桓公,為何被4個小人困死,在自己床上停屍67天?
    管仲說:「希望您疏遠易牙、豎刁、常之巫、衛公子啟方這幾個人。」易牙、豎刁、常之巫、衛公子啟方,在當時都是齊桓公手下的寵臣。聽到這話,齊桓公深感意外:「易牙是忠臣啊,為了彌補我在美食方面的遺憾,他把自己的親兒子烹了給我吃!」
  • 管仲、鮑叔牙、齊桓公三人是什麼關係?為何會成為高考作文?
    齊桓公畫像鮑叔牙舉賢,齊桓公不計一箭之仇公子小白即位後,是為齊桓公,他提拔一直輔佐自己的鮑叔牙為國相,根據《國語·齊語》記載,鮑叔牙是竭力推辭,並向齊桓公推薦管仲。齊桓公聽後,沒有計較管仲的一箭之仇,反而採納了鮑叔牙的建議,拜管仲為國相。管仲覺得齊桓公能夠不計前嫌重用他,也算是一代英主,而且管仲一直對齊國忠心耿耿,他也想為國效力,最終接受了齊桓公的委任。
  • 齊桓公稱未嘗過人肉,此人煮了一鍋肉湯,哭著說:這是我兒子
    此事發生於春秋時期,當時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而他當時有個廚師叫易牙,易牙因為很會做飯而頗受齊桓公賞識,而易牙也希望自己能夠藉此高升,走向一個好的仕途。有一天,齊桓公說:「寡人嘗盡了天下美味,卻唯獨沒有吃過人肉,真是遺憾。」易牙一聽,心裡震驚不已,人肉叫自己去哪裡弄?
  • 小白、管仲、鮑叔牙:高考作文題裡的恩怨
    楚國使者不肯輕易屈服,就說,不進貢品是我們國君的過錯,以後不敢不進貢,至於周昭王為何沒有北歸,請您自己到漢水之濱問吧。楚成王迫於聯軍強大的軍事壓力,只好認慫,派大夫屈完向齊桓公請求和解。齊、衛兩國相鄰,近在咫尺。此三人是齊桓公身邊的佞臣,只知道諂媚、鑽營,毫無治國之能。管仲在時,他們還不敢作妖,齊桓公卻把三個佞臣當做寶貝,還問管仲他們可否接任齊相。管仲將這三人一一批判,說: 「易牙殺了自己的兒子來取悅國君,還有比這更狠心的嗎?
  • 春秋第一霸齊桓公跟當代美國很像:帶人打群架不為領土而為霸權
    齊襄公在內亂中被殺,避難於魯的公子糾和避難於莒的公子小白爭位。公子糾是具備明顯優勢的。為了讓公子糾順利繼承君位,魯國不僅派兵沿途護送,而且還派出輔佐公子糾的管仲帶兵截殺公子小白。在即墨附近,早已埋伏在這裡的管仲張弓搭箭,朝著公子小白就是一箭。小白中箭大喊一聲,倒在車中。
  • 霸主春秋之齊桓公與管仲那點不得不說的故事
    喜歡美食,易牙把兒子殺了。從此目眩美色,舌嘗美食,日子過得那個舒坦,真當起甩手掌柜,有人心裡就不服了。誰?豎貂、易牙,他倆一起給齊桓公說:「聞『君出令,臣奉令』;今君一則仲父,二則仲父,齊國疑於無君矣!」
  • 齊桓公,生前政績顯赫,死後無人料理後事
    擊敗蔡國後,齊桓公率各諸侯軍隊,以楚國不向周王進貢祭把的包茅(因裹束著的青茅可以濾去酒中渣滓,故稱裹束著的青茅為包茅)和周昭王淹死在漢水兩事相責,進兵楚國。楚國見齊桓公人多勢眾,即派屈完去講和。齊桓公見楚國實力雄厚,難以用武力徵服,便答應議和。
  • 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牙,是什麼「神仙組合」?
    有雄厚國力作後盾,齊桓公開始逐夢。先拿哪只小蝦米試鋒刃呢?齊桓公想了想,憶起當年路過郯國,郯國國君無禮地對待自己。藉口有了!齊軍三下五除二就滅了郯國。接下來,齊軍這把出鞘的利劍,該指向誰了?齊桓公再次想了想,憶起當年在魯國長勺吃過敗仗,是時候雪恥了!齊軍浩浩蕩蕩地殺奔魯國。
  • 易牙烹殺親骨肉表忠心 齊桓公:比烤乳豬鮮嫩十倍
    易牙烹殺親骨肉表忠心 齊桓公:比烤乳豬鮮嫩十倍   人類的生活水準早已大幅度飆升,今日的美食絕非原始社會勤於狩獵的祖先可以想像得到。
  • 「名人歷史百科」五霸之首——齊桓公
    魯人害怕,殺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齊國,那麼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聽從他的建議,假裝要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