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現代世界建築工程史上,有七個被公認為「現代建築工程七大奇蹟」的建築,它們分別是巴拿馬運河、艾菲爾鐵塔、帝國大廈、金門大橋、加拿大國家電視塔、伊泰普大壩以及英法海底隧道。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現代第二大奇蹟艾菲爾鐵塔,認識一下他的設計者——人稱「鋼鐵魔術師」的古斯塔夫艾菲爾。
亞歷山大·古斯塔夫·艾菲爾是一位著名的工程師,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神奇的格子狀巴黎鐵塔高達300米,它被稱之為現代建築工程史上的第二大奇蹟,艾菲爾也因此被後人稱之為「鋼鐵魔術師」。
早期生活與職業
艾菲爾1832年出生於法國吉昂,艾菲爾的母親擁有一家生意興隆的煤炭企業。他的兩個叔叔——讓-巴蒂斯特·莫勒拉特和米歇爾·佩雷特對艾菲爾產生了重大影響,他們總是喜歡和這個男孩天馬行空地討論各種話題。高中畢業後,艾菲爾被巴黎的一所頂尖學校——中央藝術學院錄取,艾菲爾在那裡學習化學,但是1855年畢業後,他卻在一家專門製造鐵路橋的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
艾菲爾腦子聰明,雖然他未從事與自己大學所學的化學相關的工作,但是到了1858年,他已經能夠指導橋梁建設。1866年他離開鐵路公司自己創業,1868年他成立了一家名為「艾菲爾」建築設計的公司,該公司的第一筆訂單是為葡萄牙波爾圖建造了一座主橋——多納瑪利亞橋,艾菲爾為該橋設計了525英尺高的鋼拱。
翻看艾菲爾的建築清單,你馬上就會對他刮目相看。他設計建造了法國的波爾多大橋、尼斯天文臺、秘魯的聖佩德羅·德·塔克納大教堂,以及其它一些知名的劇院、旅館和噴泉。
參與自由女神像的設計
在他的眾多偉大建築中,有一個項目在名聲和榮耀方面可以與艾菲爾鐵塔相媲美——為自由女神像設計內部框架。艾菲爾接受了雕塑家弗雷德裡克·奧古斯特·巴索爾德的設計邀請,並將自由女神像變為現實。他為自由女神像設計了內部框架,圍繞這個框架才得以雕刻出這座巨大的雕像,雕像內部的兩個螺旋樓梯也是艾菲爾設計的。
艾菲爾鐵塔
自由女神像於1886年完工並開放,第二年,艾菲爾的標誌性作品開始動工。1889年,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組委會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100周年而想要建造的一座鐵塔。於是,他們請來了在業界蜚聲海外的著名設計師艾菲爾,當然,艾菲爾也非常願意為自己的國家效力。
艾菲爾鐵塔的建造是一項令人驚嘆的工程壯舉,建造它花了兩年多的時間,但是,這一等待是值得的。當這座300米高的令人驚嘆的建築之後,參觀者蜂擁至,它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人造建築,因為這座鐵塔,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也成為了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贏利的博覽會之一。
艾菲爾之死和遺產
艾菲爾鐵塔原計劃在博覽會結束後拆除,但這個決定被法國民眾和政府否決,這個建築史上的奇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100多年以來,它和剛建成時一樣受歡迎,每天都吸引著大量的遊客。艾菲爾於1923年去世,享年91歲。
方圓視界看歷史/有話說:無可否認的是,艾菲爾是一個天才的建築設計師,他肯鑽研,敢革新,他最大的特點是敢於大膽地使用鋼材和混凝土,把土木建築從原始的「土」和「木」中解脫出來。為了設計這座艾菲爾鐵塔,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巨大的勞動,據說,僅設計圖紙就有5000多張。這些寶貴的設計資料,作為艾菲爾勞動的結晶,至今仍被人們妥善地保存在巴黎。而這座文明於世的鐵塔更像是他為自己樹立一座豐碑,每當人們看到艾菲爾鐵塔,就會聯想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