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11月28日電(徐銀 卜雅寧)暌違一年,由XINTIANDI新天地品牌打造的第六屆「光影上海」2020燈光藝術節如約而至。本屆藝術節以 「希望(hope)」為主題向全球藝術圈公開徵集,最終收穫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10件投稿作品,其中包含多件亞洲首展、中國首展、特別巡展作品,並於11月16日起在上海新天地、虹橋天地、瑞虹天地、11月27日於創智天地展出來自多個國家及地區的20餘件光影藝術作品。
作為「光影上海」重要的一站,創智天地此次展出的是來自中國藝術家朱金樂的《LAILELAILE》以及三郎設計研究室的《魚勵》。這兩件作品在充分展現本土藝術家旺盛原創力的同時,又與創智天地「創新、創業、樂活」的品牌理念高度契合,讓參觀者切身感受到藝術源於生活又融入生活,忠於現實又超越現實的獨特魅力。
五角場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胡星先生、創智天地總經理陳麗丹女士、新天地品牌副總經理葉雯女士、創智天地副總經理王瑩女士、以及三郎設計總監交互空間設計師孫毅先生、藝術家朱金樂先生,共同參與和見證了本次活動,正式開啟《LAILELAILE》與《魚勵》在創智天地長達兩個月的公開展出,在冬夜,用藝術的光芒帶給大眾愉悅與溫暖,用藝術的生命力帶給新一年希望與祝福。
【創智天地副總經理王瑩女士、新天地品牌副總經理葉雯女士、創智天地總經理陳麗丹女士、五角場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胡星先生、三郎設計總監交互空間設計師孫毅先生以及藝術家朱金樂先生共同啟動2020光影上海創智天地站】
借藝術互動、聯結,喚醒大眾本真美好的共鳴
光影藝術的想像力與感染力有多大?在創智天地就能發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答案。
坐落於江灣體育場正門的《LAILELAILE》,出自新銳藝術家朱金樂之手。作品延續了他天馬行空、風格多樣,色彩鮮明的創作風格,借三隻可愛的動物——羊、鴨與青蛙之間「來了咩?來了哇。來了呀!」的對話,與大眾分享一種積極主動、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不論外界是怎麼的狀況、不論我們從事什麼工作、研究什麼領域、面對怎麼的人生際遇,至少在那個說』來了』的瞬間,是充滿快樂與積極主動的。」
【藝術家朱金樂作品《LAILELAILE》】
以創智天地繽紛廣場為源頭,覆蓋整個大學路的大型光影裝置《魚勵》,更像是一首送給創新創業者的勵志小詩。創作方——三郎設計研究室(Saburo Design Lab)由一群富有理想的青年藝術家組成,致力於通過多媒體藝術裝置、策展陳列、空間營造等多種表現方式,喚醒大眾內心本真美好的共鳴。在藝術家眼中,「魚群象徵著生命、吉祥與團結。在2020這個特殊的年份裡,我們眾志成城書寫著偉大奇蹟,正如魚群彼此協力,乘風破浪。」在新一年即將到來的時候,「魚群」從創智天地出發,順延街巷砥礪而行,繼續播撒光芒、點亮希望的旅程。
【三郎設計研究室作品《魚勵》】
【「魚群」從「魚塘」出發,點亮大學路】
與不少人印象中高冷的藝術作品與晦澀的創作理念截然不同,《LAILELAILE》與《魚勵》表達出與真實世界互動,與大眾情感聯結,因此獲得了蓬勃的生命力與強大的感染力。而這種對於藝術性、公共性、社交互動性、社會公益性多重維度的探索與實踐,也是「中國創藝 Created in China」理念一貫推崇與推動的。
【三郎設計研究室作品《魚勵》】
【藝術家朱金樂作品《LAILELAILE》】
社交先導、多元融入,構建社群共鳴感、歸屬感
優秀的藝術作品都是具有文化社交屬性的,作為城市發展重要的軟實力,它是連接人與城市並使之產生更加多元與互動關係的焦點。
在創智天地,已有的兩件永久藝術品正發揮著這樣的作用,並因此成為品牌熠熠生輝的文化名片。其中,坐落於大學路•下壹站8號口的《OBJECT #MS-15》是亞洲目前最大的互動數字雕塑作品,藉助最先進的計算機編程,這座由12480個三角面組成的莫比烏斯曲面體雕塑,能夠通過燈光變化與周圍環境產生即時互動。
【藝術家張周捷作品《OBJECT #MS-15》】
還有位於創智天地廣場區域的光影作品《蝴蝶Papillon》,以藝術結合科技的手段,喚起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此次,隨著《LAILELAILE》與《魚勵》的入駐與展出,創智天地的社交基因也將得以進一步的展現與強化。
【《蝴蝶Papillon》】
打破固有程式,用光影揭開城市之美
「光影上海」作為國內知名的公共藝術IP,自2015年起共展出近百件藝術作品,每年吸引超過1000萬人前來參觀,成為每至歲末、萬眾期待的光影藝術盛宴。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第六屆「光影上海」非但沒有缺席,更力圖打破固有程式,為公眾帶來更多維度的精彩光影體驗。
初冬的夜晚,從新天地到虹橋天地、創智天地,走在上海各處均能感受「光影上海」發散出的「希望」光芒。作為後疫情時期的首個光影盛會,2020「光影上海」用公共藝術激發城市和商業的活力與想像力,幫助公眾重拾對夜經濟的關注與參與,重振城市夜間商業活力與魅力。(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徐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