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有多難做?明朝的這十二位太子一個比一個艱辛

2020-12-18 南宮尋歡

太子,是一個多麼高貴的存在,普天之下絕無僅有的「皇二代」,瞬間秒殺思聰、天一等這二代、那二代。

太子,即皇太子、皇儲,是我國封建王朝中皇位的不二繼承人。

他奪得帝王霸業君臨天下,他等到墳頭草立枯骨成沙。

在封建社會那些年,太子的地位僅次於皇帝。太子的東宮類似一個小朝廷,其官員配置完全仿照朝廷的制度,還擁有一支跟皇帝禁軍差不多的私人衛隊「太子諸率」(唐制)。

最有意思的,是皇太子的妻妾也如皇帝的妃嬪一樣,有正式的封號,如太子妃、良娣、孺人等。

歷史上皇太子和皇帝之間的關係極其矛盾與複雜。一方面,皇帝需要有繼承人;另一方面,繼承人的存在會對皇權構成一定威脅。

由於皇太子是公認的帝國未來掌舵人,機智的大臣貴族們都會極力的拉攏與下注。太子擁有非常大的權力,很容易和皇帝產生衝突,在權力面前亞軍往往都很悲催,所以太子是個高危職業,很容易被殺或被廢。

翻開我國歷史上下五千年,發現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就是被順利冊立並順利繼承皇位的太子微乎其微、少得可憐。

哪個朝代的太子都不容易,必須處理好和父皇之間的關係。不能太低調,以免父皇覺得自己太軟弱無能;不能太高調,以免父皇覺得自己已經威脅到了皇權。

古今中外最慘的太子,比如康熙的太子胤礽,做了幾十年太子還是兩立兩廢。再比如現在英國的王儲查爾斯,都70多歲了還在等,也不知熬不熬得過現任女王。

歷朝歷代太子都過得很艱難啊!作為國之儲君,未來的王朝掌舵者,太子歷來是有皇位繼承資格者的眾矢之的。

太子這一位置極其微妙,在皇帝面前是臣子,在百官甚至其他皇子面前又是君。如此不君不臣亦君亦臣的位置必然引起君主的猜疑和競爭者的妒忌。

況且君主又常以自己的喜好來判定繼任者是否合格,稍有不慎就可能和皇位失之交臂甚至身家性命難保。所以說歷朝歷代太子都不好做。

但如果非要選一個太子最不好做的朝代,我覺得非明朝莫屬。

在我的印象裡,明朝的底色一直比較灰暗,癲狂的皇帝、變態的太監、老辣的貪官…

明朝第一任太子朱標沒能活過太祖朱元璋,英年早逝,隱忍二十四年,都未能順利上位。活著的時候,這位太子也因為性格「過於仁弱」而屢次遭到朱元璋的訓斥。朱標一直活在父親朱元璋殘忍嗜殺的陰影下,隱忍久了,心態扭曲,抑鬱症重度,身體虛脫,38歲便撒手人寰。

第二任太子確切的說應該是太孫,自從當上皇儲就飽受爭議,朱元璋早期也有立兒子做儲君的想法,雖然還是立了孫子做繼承人,但卻要兒子手握重兵環聚四周,所以說朱允炆這個太子當的也是提心弔膽。於是,他一上位就開始對幾個王叔下手,結果反被四叔燕王朱棣給擼下來了。

第三任太子朱高熾,專愛研究美食,小胖子一枚,並不怎麼受成祖朱棣待見。相較而言,朱棣更喜歡他的二兒子朱高熙,幾度有廢長立幼的念頭,所以朱高熾這胖太子當的也是戰戰兢兢。

第四位太子朱瞻基,即使在回京奔喪和就職的時候,也險些遭遇叔叔的毒手,你說他這上位是有多驚險啊!但朱瞻基志趣高雅,特喜歡鬥蛐蛐,人稱「蟋蟀皇帝」。

第五位太子朱祁鎮,算是比較幸運,年僅九歲就被推上寶座,但國事全由太皇太后張氏把持。

第六位太子是朱祁鎮的兒子—明憲宗朱見深,這位太子更不容易,比起前幾位他更是多災多難。人家畢竟有老爸罩著,可他從小老爸就別人抓了俘虜,他的叔叔當了皇帝不久就把他的太子給廢了,他活的更是膽戰心驚。

第七位太子朱見深的第三子—明孝宗朱祐樘,他的太子當的比他老爸更窩囊,從小長在深宮吃百家飯長大的,剛一降生母親就被萬貴妃給謀害了,有個皇帝爸爸還不敢認。

第八位太子朱厚照,他作為明孝宗唯一的兒子,算是最幸運的明朝太子。但他荒淫不羈,三十歲就精盡人亡了,死後還無子嗣,讓遠在湖北的堂弟朱厚熜撿了大便宜。順便說一句,現在很多人說西門慶的人物原型就是朱厚照,也不無道理。

第九位太子是嘉靖帝朱厚熜的三子朱載垕,這位太子雖然沒有競爭對手,但他老爸嘉靖帝整天修仙,根本就不怎麼理會他,還以二龍不相見為由拒絕他的問安。最要命的是朱厚熜智商奇高,還特意扶持嚴嵩一黨制裁太子朱載垕一黨,朱載垕如履薄冰的到了三十歲才登基。

第十位明神宗朱翊鈞,這個太子是他老爸朱載垕和宮女所生,到了五歲才有名字。由於明穆宗皇后沒有子嗣,他撿了個漏,他的太子還算舒服,小小年紀就上了位。

朱翊鈞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當了快五十年的皇帝,年輕時順風順水還比較勤勉,但不到三十歲就想退休了,罷工三十年不上朝,人稱罷工皇帝。

但朱翊鈞的兒子明光宗朱常洛就沒他老爸這麼幸運了。

朱常洛是萬曆帝朱翊鈞的兒子,由於萬曆帝更喜歡他的三兒子福王朱常洵,朱常洛這個儲君隨時可能變成前任。因此,朱常洛雖貴為太子,但經常被宮女、太監,還有其他人欺負。煎煎熬熬、忍忍耐耐好不容易當了皇帝,苦日子到頭了,結果卻吃了一把紅丸,拉了一夜的肚子,拉死了,讓人無語的很。

當了三十年的太子只做了三十天的皇帝,當太子時候也是如臨深淵,還差點被刺客給做了。朱常洛在位才33天,因此又被成為「一月天子」,人稱「倒黴皇帝」。

明朝最後兩個儲君一個是明熹宗朱由校,一個是明思宗朱由檢。他們兩個前者就像明英宗朱祁鎮的翻版,寵信宦官無所作為,後者志大才疏,做皇儲時擔心哥哥猜忌害怕宦官害他,每天裝傻充愣謹小慎微。

值得一說的是,朱由校是個天分頗高的木匠,而且痴迷玩木頭,發明了一大批的木製家具和玩物,人稱「木匠皇帝」。

朱由檢是朱由校的弟弟,即崇禎帝,他做了皇帝雖然宵衣旰食忙於政務,卻還是沒有逃脫亡國之君的命運,最終披髮覆面自縊於煤山。

可以說有明一代,太子做的容易的沒有幾個,即使有也是飽受罵名,如:朱祁鎮,朱翊鈞,朱厚照,朱由校。

誰的眉眼念了誰的笑靨如花,誰的容顏亂了誰的家國天下,誰允了誰江河萬裡山川如畫,誰棄了誰陌路紅塵一丈天涯。

相關焦點

  • 沒太子的東晉南宋只有一個政權,有太子的南明為何有多個政權
    南明政權沒有堅挺下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當時的皇族各自佔山為王,出現了很多政權,這樣也就造成了南明力量的消耗與分散,無法抵抗政權統一的清政府的各個擊破。如果南明政權能夠做到政權統一,當時滿清未必能夠絞殺南明,統一全國。歷史上是有例子的。晉朝皇族南下以後,因為只有司馬睿一個政權,因此東晉延續了下來。
  • 明朝最悲慘的皇帝,做了十九年太子,一個月的皇帝,死因卻成了謎
    我們都知道,皇帝立太子首先就要考慮嫡庶之分,這是規矩。其次就是考慮能不堪當重任,最後就是皇帝自己喜不喜歡。但是歷史總會有那麼一兩個例外,明朝皇帝,泰昌皇帝朱常洛就是這樣一位例外。當了19年的太子,卻不是父親萬曆皇帝心目中的合適人選。
  • 「太子洗馬」?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職務呢?
    讀音的誤導其實「洗」這個詞還有一個讀音,讀作xian,應該讀作太子洗(xian)馬,在《國語》中記載:勾踐為夫差先馬。這是第一次記載有關於先馬之詞。很多人都說明明是洗馬,為什麼這記載的是先馬?在明朝時期,「洗馬」一職位經常會被笑話為洗馬官,因為此時洗(xi)這個詞已經和現在洗有相同之意了,就連明朝大文學家劉定之在這個職位時,都被朝中大臣笑話其「今天洗幾匹馬了」。下面我就帶大家來看一下太子洗馬的這個職務。
  • 明朝的最後一個太子,去向很神秘?其實被親外公、多爾袞和洪承疇給...
    文/小冷1644年3月,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在萬歲山一棵老槐樹上上吊自殺,從此,朱元璋一手創建的大明王朝宣告滅亡。崇禎皇帝劇照明朝滅亡以後,李自成和關外的清廷開始了鬥爭,後來,李自成失敗,敗離了北京城。
  • 因為一個魔咒 明朝皇帝一生不立太子 不教皇子
    明朝的隆慶皇帝朱載垕[hòu]是嘉靖帝朱厚熜的第三子,出生後被封為裕王。嘉靖帝的長子是朱載基,立為太子沒幾天就夭折了。方士陶仲文陪同嘉靖帝祭祀先帝,車馬行走到河南衛輝的時候,陶仲文掐指一算,預測說今日必有火光之災。
  • 轟動朝野的明朝真假太子案
    清軍進北京後,打著為崇禎皇帝復仇旗號的多爾袞也開始了尋找太子的進程,史書上轟轟烈烈的清初明朝北太子案也拉開了序幕,之所以稱之為北太子案是因為數年之後在南方又上演了一個新版本的崇禎太子案,稱作南太子案,那出戲更精彩,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它,在北太子案中牽連了數不清的太監、宮女、王室成員、更有明末官場的主力—儒家士大夫群體,這其中出現了形形色色的醜惡嘴臉,像一出現形記
  • 明朝滅亡後,太子朱慈烺去了哪裡?
    但,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卻不一樣。說起來,崇禎其實是個非常能幹的皇帝,無奈他接過手的明朝江山,早已是千瘡百孔的病態,任他如何努力,都無力回天。 然而,在北京城破之前,崇禎皇帝做了最後一件事,那就是囑咐太子朱慈烺逃離北京,保全性命,以圖他日東山再起。由於當時北京城極度混亂,太子逃出皇宮後,不知所蹤,去向成迷。
  • 崇禎皇帝自殺後,明朝太子去哪了?
    在金庸的著名小說《鹿鼎記》當中曾這樣記載,有一位絕頂的高手獨臂神尼。相信聽到這裡,大家就知道這是一位少了一條胳膊的尼姑,傳說這位斷了一個手臂的尼姑,是明朝滅亡知君崇禎皇帝的長公主。於是很多人們便表示疑惑,居然是公主為什麼淪落到如此地步?崇禎當年因為看到大勢已去,最終決定自殺。
  • 萬曆皇帝兒子,熬了20年太子,做皇帝一個月就累死在宮女身上
    哈嘍大家好,歡迎關注老譚愛歷史,我們都知道明朝萬曆皇帝是明朝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最讓人驚奇的是萬曆皇帝在位48年間居然有30年都沒有上過朝堂,國力不但沒有減弱,還增強了不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蹟,但是他的兒子就沒有這麼好運了。
  • 明朝滅亡留下的虛幻人物「朱三太子,」為何康熙帝也懼怕?
    他成為了康熙皇帝心中最大的心魔,這個人也成為大清最具威脅的隱患,他就是傳說中的明朝滅亡僥倖逃脫的朱家後代「朱三太子」。後來康熙繼位後,朝中開始漸漸的遺忘了朱三太子的存在。不過隨著平定三藩的時候,清軍抓獲了一個自稱朱三太子的人物,後來經過調查,這個人只是吳三桂用來提升漢人對自己好感的傀儡,他並不是朱三太子,而只是朱家的一個遠房旁系。
  • 為何有的皇帝沒有太子,依然給大臣封太子太保,或者追封太子太傅
    在古裝歷史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人因為立了大功,被封了太子少保,比如戚繼光就被人稱呼是「戚少保」。或者是在某位大臣死後,皇帝追封他為太子太傅。有的時候當時的皇帝並沒有立太子,卻依然給一些大臣封「太子太傅」或者是「太子少保」,這是為什麼呢?
  • 明朝滅亡後,大明的太子去了哪裡?為什麼會一次又一次的被處死?
    畢竟,滿人是打著「靖難輔國」的旗號入主中原,倘若,不歸還明朝的江山,難免會陷入到輿論聲討之中。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朱太子」就站了出來,在清朝的早期統治中鬧出不少風波。在一個深夜裡,前朝國丈周奎家門前,一個僕人把一個來歷不明的年輕人趕了出去。那個年輕人站在大門前不住叫罵,周家主僕則隔著院牆與之對罵。
  • 南北兩「太子」,到底誰是真的明朝末代太子?
    這場由皇帝親自動手,規模不小的家庭式屠殺的犧牲品,僅限於女性,皇子並未包括在內。    崇禎有過7個兒子。其中二子、五子、六子、七子幼年早殤,到崇禎末年只剩長子(即太子)、三子和四子。  崇禎動手屠殺女性成員之前,曾將3個皇子召入宮,令他們改穿舊衣,並告誡說:「你們今天是皇子,但城破之時,就是平民百姓了,各自逃命吧。」
  • 多鐸在南京召見崇禎太子,對明朝降臣說:若說姓朱,早被你們殺了
    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禎皇帝在景山上吊自盡,留下了一個殘破的明朝,讓百姓們經歷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難,而他自己的三個兒子——太子朱慈烺、永王和定王也在戰亂中下落不明,成了南明初期的一樁疑案。弘光皇帝即位後不久,就從北方過來一個和崇禎太子年紀相仿的少年,自稱是崇禎皇帝的太子朱慈烺,這讓弘光帝和滿朝大臣陷入了兩難之中:如果少年真的是崇禎太子,那麼弘光帝就得讓位,否則合法性會遭到質疑;如果少年是假的,弘光帝也不敢將其殺掉,他害怕民間認為他是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而殺掉了真太子。總之,不管如何做都難以防住這悠悠之口,所以弘光帝只能將這個自稱崇禎太子的少年關入監獄之中。
  • 明朝最後為什麼不遷都南京,或者送太子去南京繼續維持政權?
    到了明朝最後,為什麼崇禎不遷都南京或者將太子送去南京,這個其實多方面的理由造成的。首先明朝是一個天子守國門的朝代,一向強硬,並不是說可以說走就走的,而且遷都並不是小事,當年遷都北京就是大麻煩,南京雖然以前都是首都,但真要遷都也不是說走就走的,而且當時的天下並不是這麼太平。
  • 明朝萬貞兒:從太子「保姆」逆襲到貴妃,死後葬禮規格同比皇后
    萬貞兒是明朝史上赫赫有名的貴妃,也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女人。她明明大了明憲宗十餘歲,卻還能使明憲宗終身獨寵她一人。萬貞兒的出身並不好,她的父親萬貴初為縣吏,宣德年間卻因犯法而被發配,萬貞兒可算是受到株連的後代,所以年僅4歲就被送到宮中為奴。
  • 明朝秘史:太子朱標,明太祖欽定的接班人
    明朝秘史:太子朱標,明太祖欽定的接班人朱元璋這個名字,想必大家一定有所耳聞。他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他推翻了元朝的殘暴統治,建立了明朝。而且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發展生產,結束了自元朝以來的亂世,可以說是居功至偉。
  • 太子標:朱元璋最愛的皇子,無奈英年早逝,不然明朝大不一樣
    明朝有個好太子,仁懷慈愛忠義天下,了不起的傳奇太子,竟然英年早逝,不然明朝大不一樣。這一年,朱元璋曾下令一切政事先交太子明察處理,然後奏聞即可。他有意讓太子「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朱元璋的放手,給了朱標將多年所學感悟,儒家道德與治國理念付諸實踐的機會,太子朱標懷仁天下,其執政風格與他的父皇完全不一樣,曾經,明朝存在一種不一樣的前途的可能性。
  • 一個妃子,謀害太子之後又將皇帝毒死,大明差點就此終結
    鄭貴妃一心想要當皇后,希望自己的兒子朱常洵能成為太子,但是萬曆皇帝卻在百般無奈之下立了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這對鄭貴妃來說,是個沉重打擊。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五傍晚,一個宮外的瘋漢子,手持棗木棍,悄悄地闖進了皇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打傷守門太監後,直衝到大殿前簷下才被內侍抓獲。這就是著名的明朝宮廷疑案---梃擊案。
  • 明「朱三太子」七十多歲被康熙凌遲處死,這位太子到底是真是假?
    由於長得像明太子,被南明鴻臚寺少卿高夢箕的奴僕穆虎等人利用並突擊培訓,出來冒充皇太子,南明朝廷迅速查辦,公布真相,甚至把審訊的記錄文字也頒布天下。然而,公眾對朝廷並不信任,普遍認為這是一個陰謀,更為嚴重的是,南京以外的各地軍政大臣都手握重兵,紛紛上疏,與廷議抗爭。屏藩幹城們旗幟鮮明的抗爭,使得事態複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