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酷暑去,仲秋清風到。滿山盡染赤金色,正是紅葉俏。
一過中秋,京城就進入數日賞紅季。大家數日數到十月中,這金秋的火候就差不多了。北京有賞紅葉的習俗,那是因為有一座香山公園。香山公園的紅葉是它的招牌,過去只有北京人秋來秋去登香山,現在各地出發的秋季遊京團也都把香山加入行程。還有在京居留的全國各族人民一到秋季也都跟著去香山,既可度過「天涼好個秋」的一天;又可在紅葉叢中享用自帶的乾糧和涼白開。過去逛香山賞紅葉都是叉開兩腿在小路上慢慢搖過去,現在不行了,你必須麻溜地把山頭山腳跑一遍。否則的話,各處的紅葉就都被人摘去當書籤了,不知道有沒有卷回家泡藥酒喝的。
現如今,遊香山看紅葉的客人太多,去香山的路上人擠車停的十好幾裡地都不止,站在鬼見愁都看不見山下路上堵車的隊尾。我不和他們爭,我往郊外遠處走,遠處也有山,遠山裡肯定也有紅葉。
我爬到山頂往下一看,嘿,山裡真是秋色好,莫言君行早。
一扭腰,見山腳下還有一座沒有炊煙的村莊,遠望村子裡也很秋。
「一去二三裡,小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我下山去村裡看看。村裡有七級浮屠,那肯定是大善人捐的吧?
遙看野寺伴山僧,磬鼓不聞煙不飄。
再回頭,山頂上是我剛剛翻過的牆。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
到了村口,還要翻過一道牆。
翻過這道牆就會遇見一條河。
沒關係,城門樓子前面有橋。
一進村,那景色就秋得不行。
李清照一到秋天就會淺吟「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村口沒有老榆樹,所以沒有地方掛那口著名的鐘。村裡開會就會在這樣的一個廣場。
綠樹微微黃,小樓披紅裝。
北方村裡多有槐樹,秋槐就是這樣的。
柳葉隨風飄,槐花蹤跡杳。山階漸次高,灰瓦抵樹梢。
村民沿著河邊蓋房子住。
重山深處曲水流,兩岸低簷曬衣裘。紅透黃徹秋風過,彩練織絹鋪錦繡。
範仲淹曾嘆「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河邊蓋滿了就往山坡上蓋房子住。山民腿腳好,踴躍上高坡。坡上望得遠,滿屋西北風。
看看小房子的封閉山花,不是掛著懸魚,而是雕刻的。
再看看它的屋脊,兩端沒有脊吻,而是翹上去的,這個叫「卷殺」,南方多見,北方少見。
既然有彎彎的小河,那肯定利於行舟。
「紅蓼花香夾岸稠,綠波春水向東流。小船輕舫好追遊」。
大戶人家的大宅。高屋高牆高臺階,紅藤紅窗紅羅衫。
雖然村裡有河道,但還是要有街道的。
空街門半開,招幌自搖。酒香魚肉靚,無人理睬。
街道兩邊當然有店鋪,賣些雞零狗碎。
還要有街燈。
民以食為天,這裡的村民也在家門口曬著食。
大街兩邊也有小胡同,裡面住著蘇東坡說的「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芹燒筍餉春餅」。
村裡居然還有一座教堂。
這座小教堂很特別,雖然很像外國教堂,可上面掛著的卻是純正的中式銅鐘。而且門外還有一個穆斯林清真寺才有的洗手池。門口有一些人正在往裡走,他們看上去不像是本地村民,倒像是和我一樣的遊客。我跟著他們進去,想看看裡面供的到底是哪路菩薩,結果這教堂裡面並沒有洋佛像,佛龕上是空的。
我出來洗洗手吧。
水濺珠斷如青絲,洗去汙垢脫泥胎。
這裡的秋季正是紅葉紛紛赤藤滾滾時分,「萬裡飛霜,千林落木,寒豔不招春妒」。
簷下一枝藤,霜來染秋紅。不似春花嬌,光影成赤城。
黃葉小巷深,丹練牆外抻。
紅葉掛牆頭,秀女立牆根。不讓秋色空逝去,不拍白不拍。
逮哪兒爬哪兒秀紅顏,此藤賽小強。
沖天一怒為紅顏,紅葉笑開顏。
紅衣巷,披紅衣,灰瓦木門石樓梯。
先撥商弦奏紅調,再彈宮絲唱金腔。玉女知向誰人笑,人面黃花爭姣俏。
九月楓葉紅似火,路上行人皆目鎖。
綠樹遇霜穿皺衣,高樓出土披紅袍。
沿河看柳?順水推舟?非也!冉冉秋色留不住,滿街紅葉暮。
滿園秋色關不住,一枝紅藤吊下來。
紅葉簷下淌,美女嗅芬芳。
一枝紅葉檻上坐,無人上前擅推扉。
滿牆朱紅露路牌,大隱隱於市。
此牆一拐彎,便是朱佳角。
山村秋風後,無處不飄紅。
好大一棵樹,掛滿黃金葉。枝上不見白果現,只有燦一片。
日西下,紅漸隱,西溪小橋遍樹影。
日落,山頂上修整後的長城被燈照。
城牆上的雉堞全失,夜晚的敵樓免登,人都站在遠處的城牆上張望。那些人裡面沒有我,我在操作照相機。
站在這裡還可以看見山下的紅葉小村。
張望夠了之後,還要順著城牆邊上山的小路下去。
回到村裡去看紅夜。看看紅葉之門。
「黃昏院落,悽悽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這還是李清照的斷腸調。
看看這門,戶門之外加一扇半高柵欄門,只有南方才會這樣。而且,這樣的柵欄門不是在院門外,應該是在臨小街的戶門外。無論如何,這門它是那麼個意思。
再看看紅葉之窗。
小院閒窗紅簾卷,西風吹弄影沉沉。一枝燭光燈影閃,二扇窗欞掩秋痕。
燈火映寶塔,寶塔盡珠暉。
暗夜裡的街燈。年年破巷,夜夜孤燈。
街燈下有曲水流觴。泉水引來自然曲,羽觴流醉不可辭。
街燈下也有窄窄的小巷。蕭條一徑微,搖曳燈影悲。
為了不悲,小巷裡要有行人。暗夜人何在,小巷燈下行。
南陽宋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之,鬼言:「我是鬼。」鬼問:「汝復誰?」定伯誑之,言:「我亦鬼。」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
走到小巷深處,就可以坐下來吃一碗麵條。因為沒有店小二在門外吶喊,所以這不是嗟來之食,可以安心地吃。
小巷走到頭,卻有山寨門。隔河觀那亭,上下冒金光。
河上有拱橋,橋下有燈光,水上無漁火,燈光由電生。
門上掛魚燈,定是海鮮店。
果然,店裡有魚。
天黑後,鏢局掛出了「足道」旗,甭管誰來,都先踹三腳再說。
村裡都愛唱大戲,紅葉小村唱的什麼戲?當然是《赤桑鎮》。
戲畢,街空。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裡」。
連店裡的模特都困得直閉眼。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回家睡覺去!
笙歌散,人歸去。秋風過後翠碧盡,賞紅嘆霜伴杜康。夢中露成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