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羅非魚的基本情況。
據搜狗百科介紹:羅非魚,原指以莫三比克為模式產地的麗鯛屬一魚類物種,現為麗鯛科內一族魚類的通稱,英文裡統稱為Tilapia。又名非洲鯽魚、非鯽、越南魚、吳郭魚等。原分布於溫帶、印度熱帶和熱帶國家等。現在它是世界水產業的重點科研培養的淡水養殖魚類,且被譽為未來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原產於非洲,屬於慈鯛科之熱帶魚類,和鱸魚相似。通常生活於淡水中,也能生活於不同鹽份含量的鹹水中,可以存活於在湖,河,池塘的淺水中。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且對溶氧較少之水有極強之適應性。絕大部分羅非魚是雜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此魚在面積狹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裡能夠生長。
羅非魚食性廣泛,大多為植物性為主的雜食性,甚貪食,攝食量大;生長迅速,尤以幼魚期生長更快。羅飛魚生長與溫度有密切關係,生長溫度16~38℃,適溫22~35℃。
二、羅非魚的釣法
(1)羅非魚屬底層魚類,食性廣而雜,常用的釣餌有:蚯蚓、麵團、飯粒、紅蟲等。以紅蟲為是佳。
(2)釣具可根據個人習慣,可長杆短線也可臺釣,釣線以0.3毫米-0.35毫米魚線為宜,浮漂採用塑料立漂,魚鉤用6號以下的長柄鉤。釣線長約3. 2米-3.5米,以操作方便為準。垂釣時要求墜的下頭著地,上頭懸起,使魚鉤朝天
(3)常用釣法
一種是定點餵窩釣底或釣浮,竿線形式為齊竿線結構,線組以沉底墜或懸墜結構為宜,釣竿以3.6-5.4米中軟調竿為宜,釣草洞,草縫可選長竿短線結構,配以沉底墜或懸墜結構線組,釣流水宜選用跑漂釣或悶尖釣,配以沉底墜結構線組。
另一種釣法就是點窩釣法,也稱伏窩釣法,現將這種釣法介紹如下(釣羅非魚技巧):羅非魚繁殖前,雄魚要為雌魚建一個窩,所謂窩就是在水底建一個圓形鍋底坑,多餘的土堆積在坑邊,坑的直徑大小不一,大者七八十釐米,小者四五十釐米,魚大坑大,魚小坑小,坑深不過幾十釐米,築好窩後,羅非魚夫妻就在窩中生兒育女,雌魚排卵,雄魚排精,之後雌魚將受精卵小心地含在口中,慢慢孵化,半個月後幼魚成型,此時,雌魚偶爾會將幼魚從口中吐出,讓幼魚活動一下,見見世面,當然幼魚也不會離開窩,一旦遇到敵害,雌魚便會將幼魚收入口中,直到幼魚能夠獨立生存為止。雄魚也很盡職,在整個過程中始終陪伴在窩中。
所謂點窩釣羅非,其實就是一種尋找目標下鉤的巡蹤釣法。手持釣竿,在水邊投竿測試水深變化尋找魚窩,發現某一處水深較其四周為深時,十有八九就是魚窩了。
找到魚窩後,就可將鉤餌投入窩中,通常鉤餌人窩後就會有魚咬鉤,而且多半是雄魚咬鉤,雌魚一般不咬鉤,在一個窩中釣到一條雄魚後就應轉移目標,尋找下一個窩,由於羅非魚繁殖能力強,一年中至少要繁殖3~5次,甚至7~8次,所以點窩釣羅非是一種很實用很有效的釣魚技巧。
點窩釣羅非,竿線形式以齊竿線結構為宜,線組可選沉底墜結構或懸墜結構,釣竿以3.6-5.4米中軟調竿為宜。
羅非魚吃食憨傻果斷,狼吞虎咽毫無顧忌,輕易不會吐鉤,吞鉤時先將鉤餌含在嘴裡不動,品定可食後,就會一邊吞咽一邊遊走,因此吞鉤信號比較簡單而明顯,容易識別,只是往往有些小羅非鬧鉤比較煩人。羅非魚上吻部有一軟骨,個體越大,軟骨越硬,因此提竿時抖腕力度應適當加大些。另外,還需注意,羅非魚背鰭堅硬而鋒利,抓魚時要特別小心,最好採取一點保護措施,例如戴上手套或墊上毛巾之後再抓魚。
(漁樂匯整理編輯)
「漁樂匯」是釣魚人的掌上秘書
「漁樂匯」微信號是yulehui365
用微信掃描或者長按上面的二維碼可識別關注漁樂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