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很多地方又下雪了,已經是19年第二波雪了。相比較初雪,相信大家的那些許小興奮已經過了,也應該嘗試更有創意的拍攝了。這裡便為大家總結了雪景的6種創意拍法,可以嘗試。
1、拍攝雪花飛舞的動感
落雪紛飛是很多人夢想中的畫面,但在實際拍攝中,就是拍不出這種效果,那麼如何才能拍出雪花飛舞的動感?
落雪有兩種比較經典的拍法,一個是使用比較慢的快門速度把雪花拍成線狀,用大約1/50秒甚至更慢的快門速度,就可以表現出雪下得很大的效果。選擇深色背景,把白色的落雪顯出來,才能看清楚落雪的感覺,如用背後有光禿禿樹的山或者深色的房子。
再者,由於雪花是結晶顆粒,因此可以藉助光線營造出夢幻的光影效果,逆光、側逆光無疑是很好的選擇。另外,選擇逆光或側逆光拍攝,既能表現冰雪的明暗層次和雪粒的透明質感,影調也富有變化。
而另一種方法是用長焦+大光圈+較快的快門速度把雪花拍成一點一點的效果,也是很夢幻的,也可以搭配閃光燈使用。
2、微距拍雪花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雪花」,而且雪花的形狀本身就很美。拍攝時,許多人總是習慣關注白雪茫茫,卻忽視了形成這銀裝素裹的一片片雪花,輕盈、微小,雖稍縱即逝,卻美到極致,惹人留戀。
根據微距通用的技巧,遵循微距成像特點,光圈一般設置在F11以上或更小光圈為好,小光圈能獲得足夠大的景深。而對於手機拍攝來說,就不要考慮這個問題,最需要考慮的是光線的問題,儘量選擇光線比較好的環境拍攝。
快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是由於雪花容易消融;二是手持拍攝微距,低於1/200 s,手持很難拍清楚。很多時候,需要使用F11以上或更小光圈,即使在光線良好的情況下,也請稍微提高一些高感以保證足夠的快門速度。
微距拍攝在通常情況下自動對焦很難準確對上,雪花自然也不例外,推薦採用手動對焦。或者打開相機的實時取景,放大對焦,確保對上焦再按下快門,建議選擇點測光。
TIPS:微距拍攝雪花,通常主體很小,佔很小部分篇幅,因為雪花本身透明,為了更加襯託出主體,選擇單一較暗的背景。
3、創造極簡主義
極簡需要對拍攝的畫面極致精煉,而雪景恰恰具有極簡的特質。一場雪可以把大地簡化,銀裝素裹就是極簡。對於大地,雪就是一個極簡大師。
拍攝時,注意負空間的使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留白。適當的留白,能夠加強畫面主體的表達,也有助於創造畫面的意境,更是激發人們無限的想像力。需要注意的是,畫面中一定需要有一個趣味點,而整個畫面就是靠著這個趣味點給觀者最為直觀的感受,其他的留白區域就是給觀者的想像了。
常規的水平視角固然會讓作品更 「真實」,但調整視角會獲得許多不一樣的效果,甚至可能讓原本不夠 「極簡」 的場景變得更極簡。
極簡攝影雖然不能出現過多的雜物,但是能使畫面更有視覺衝擊力的線條、紋理、光影等是例外,身邊的光影、臺階、建築等所形成的線條,都是很不錯的對象。
4、拍出雪的質感
雪軟軟的,松松的,在光線的照射下還閃閃發光。其實你可以試試近距離的特寫,把雪的質感拍出來。
拍攝這樣的近景特寫就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你能感受到雪的呼吸,用手去觸摸的感覺。當雪很厚時,拍這些起伏的小丘,畫面的光影效果加上雪的質感,很有感覺。
單純的黑白色看久了,容易讓人產生視覺疲勞,這個時候不妨可以考慮為畫面中加入一些跳躍的色彩,來烘託雪景,反而更能奪人眼球,比如在雪景中加入暖色系對比,會讓畫面更加生動。
5、拍出雪的意境
如何表達意境?很難說。不過,可以有一些方法和技巧去借鑑。
虛與實——營造出「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比如背景中若隱若現的紅亭與雪景,通過構圖來表現一種朦朧的感覺是不是更有意味?
冷與暖——冬天雪的「冷」要與陽光的溫暖來形成對比,這種對比效果可以強化畫面的獨特氛圍。
除了上面所介紹的方法外,藉助古建築、殘荷、寒梅等作為映襯,也是一個不錯的手法。
6、慢門拍雪
慢門使得這個白雪茫茫的時間變得更加的蒼白的朦朧,充滿著幻想和詩意。如果有機會去水邊,能把雪景和流水拍出來,這樣的場景可遇不可求。
而雪夜在霓虹燈的照射下,如夢如幻,宛如仙境,是很適合慢門的。
當積雪與星空相遇,一望無際仿佛要與天相交的雪地,美到令人窒息的無限星空,這樣的畫面更是唯美與夢幻。
除了營造寧靜美,也可以為畫面增添動態美,如城市車軌、光繪等,都是通過慢門記錄「用光作畫」的運動軌跡。
總結
以上幾點思路供大家參考,換一種方式和思路去拍雪景,相信會有新的收穫。不管是夜晚還是白天,都希望在今年的冬季,大家都可以拍到滿意的雪景作品,這樣才不辜負這番美景。最後,再次提醒大家,做好保暖和防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