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九喻」瑜伽述義——王孺童

2020-12-25 佛教在線

《金剛經》自姚秦鳩摩羅什始譯已來,經唐六祖慧能禪師推重講說,遂大行於中土。該經又以「四句偈喻」,最為著名,影響深遠。然此「四句偈喻」,只列喻體,未明本體,致使後世歷代祖師各抒己意。如隋智顗於《金剛般若經疏》中,即判此「四句偈喻」為止觀之說;又如唐慧能於《金剛經解義》中,謂「夢者是妄身,幻者是妄念,泡者是煩惱」等雲。如此注說不一,世尊偈喻難明,故當溯本追源,以求真義。

一、源流略述

《金剛經》傳入中土以前,印度早有註疏行世。於今可考之最古者,為彌勒菩薩所說之「七十七偈」。此「七十七偈」乃彌勒菩薩於兜率天宮,為前來請益《金剛經》義之無著菩薩所講說。後無著菩薩轉授其弟天親菩薩,天親菩薩加歸敬二偈及結偈,以成「八十偈」。二人又本彌勒菩薩之偈,各自造論,以釋《金剛經》義。

唐義淨《略明般若末後一頌讚述》:「無著菩薩昔於睹史多天慈氏尊處,親受此八十頌,開般若要門,順瑜伽宗理,明唯識之義。遂令教流印度,若金烏之焰赫扶桑;義闡神州,等玉兔之光浮雪嶺。然而《能斷金剛》,西方乃有多釋。考其始也,此頌最先。即世親(即天親)大士躬為其釋。」

北魏菩提流支譯《金剛仙論》卷一〇:「彌勒世尊,愍此閻浮提人,作《金剛般若經義釋》並《地持論》,齎付無障礙(即無著)比丘,令其流通。然彌勒世尊但作長行釋,論主天親既從無障礙比丘邊學得,復尋此經論之意,更作偈論,廣興疑問,以釋此經,凡有八十偈,及作長行論釋,復以此論轉教金剛仙論師等。此金剛仙轉教無盡意,無盡意復轉教聖濟,聖濟轉教菩提留支,迭相傳授,以至於今,殆二百年許,未曾斷絕故。」

故知此瑜伽行派之《金剛經》注論,傳承有繼,無有間斷,直達中土。

彌勒菩薩之「七十七偈」,今見於天親菩薩所造論釋,其漢譯本有二:北魏菩提流支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唐義淨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後凡引二譯本者,皆註明「菩提流支譯本」與「義淨譯本」以作簡別。無著菩薩所造論釋,即隋達摩笈多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二、義賅二派

印度大乘佛教分為「中觀學派」與「瑜伽行派」兩大系統。《金剛經》最早之傳譯者鳩摩羅什,為著名之中觀學派譯經家。其所翻譯之《金剛經》,流傳最廣,影響最大,致使後世將《金剛經》誤判為專門宣揚「中觀」思想之經典。

世尊講說般若之經,其義圓融,賅攝二派,乃一真大乘宗也。印度始有龍樹、彌勒菩薩依之造論,中土方有鳩摩羅什、玄奘各譯其經。後世學人,不能貫通其義,明徹般若三昧,妄生論諍,割裂二派,以成水火。

唐義淨《略明般若末後一頌讚述》:「瑜伽則真有俗無,以三性為本;中觀乃真無俗有,寔二諦為先。般若大宗,含斯兩意,致使東夏則道分南北,西方乃義隔有空。既識介綱,理無和雜,各準聖旨,誠難乖競。」

這種因對大乘佛教教義的不同理解而產生的矛盾分歧,致使《金剛經》在印度就有多種梵本流傳。現存六種漢譯本中,除鳩摩羅什是依中觀學派誦本譯出外,其餘五譯皆是依瑜伽行派誦本譯出。

三、六九之辨

關於《金剛經》中「四句偈喻」,六譯本經文如下:

姚秦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北魏菩提流支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切有為法,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

南朝陳真諦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應觀有為法,如暗、翳、燈、幻、露、泡、夢、電、雲。」

隋達磨笈多譯《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見如是此有為者。」

唐玄奘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即《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七七〈能斷金剛分〉):「諸和合所為,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

唐義淨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切有為法,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

其中,只有中觀學派譯本為「六喻」,而另外五種瑜伽行派譯本均為「九喻」。那麼,到底哪一種翻譯更符合梵本呢?

唐慧立撰、彥悰箋《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七:「帝又問:『《金剛般若經》,一切諸佛之所從生,聞而不謗,功逾身命之施,非恆沙珍寶所及,加以理微言約,故賢達君子多愛受持。未知先代所翻文義具不?』法師對曰:『此經功德,實如聖旨。西方之人,鹹同愛敬。今觀舊經,亦微有遺漏。據梵本具雲《能斷金剛般若》,舊經直雲《金剛般若》。欲明菩薩以分別為煩惱,而分別之惑堅類金剛,唯此經所詮無分別慧乃能除斷,故曰《能斷金剛般若》,故知舊經失上二字。又如下文,三問闕一,二頌闕一,九喻闕三。如是等,什法師所翻舍衛國也,留支所翻婆伽婆者少可。』帝曰:『師既有梵本,可更委翻,使眾生聞之具足。然經本貴理,不必須飾文而乖義也。』故今新翻《能斷金剛般若》委依梵本,奏之,帝甚悅。」

依玄奘「九喻闕三」之說,當知梵本實為「九喻」,而鳩摩羅什「六喻」之譯,乃失譯三喻也。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

相關焦點

  • 王孺童《佛學啟蒙》08:六道輪迴
    【主講】王孺童,著名學者,佛教居士,現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中國佛教協會居士事務委員會委員、民建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全國青聯委員、全國青聯宗教界別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 王孺童《佛學啟蒙》02:佛陀十大弟子
    佛陀十大弟子(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王孺童,著名學者主要佛學著作:《高僧傳(選譯)》《壇經釋義》《百喻經譯註》《正信錄釋義》《維摩詰經釋義》《金剛經·心經釋義》《佛學啟蒙》《佛學綱目》《佛學經義》《比丘尼傳校注》《智顗淨土思想之研究》《王孺童佛學論著集》《釋迦佛出世圖註譯》《金剛般若經科疏》《壇經贊五重玄要》《瑜伽師地論釋宗本疏》《雪峰義存法嗣行錄匯考》。
  • 王孺童《佛學啟蒙》06:五戒與十善
    五戒十善(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王孺童,著名學者,佛教居士主要佛學著作:《高僧傳(選譯)》《壇經釋義》《百喻經譯註》《正信錄釋義》《維摩詰經釋義》《金剛經·心經釋義》《佛學啟蒙》《佛學綱目》《佛學經義》《比丘尼傳校注》《智顗淨土思想之研究》《王孺童佛學論著集》《釋迦佛出世圖註譯》《金剛般若經科疏》《壇經贊五重玄要》《瑜伽師地論釋宗本疏》《雪峰義存法嗣行錄匯考》。
  • 王孺童著《中論講記》出版發行
    佛教在線訊 近日,著名學者、佛教居士王孺童先生之新著《中論講記》,已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發行。《中論》,又稱《中觀論》或《正觀論》,撰成時間約相當於三國魏明帝時,題為龍樹著,後秦鳩摩羅什譯,四卷。本書是王孺童先生對《中論》的詮釋解讀之作,據《大正藏》所收鳩摩羅什譯本,逐偈講解,疏通文意,闡明義理,並對一些關鍵性的佛教術語做了重點闡釋,為研讀這一大乘經典開便捷之門徑。
  • 王孺童《佛學啟蒙》09:三乘聖人
    菩薩(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羅漢(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王孺童主要佛學著作:《高僧傳(選譯)》《壇經釋義》《百喻經譯註》《正信錄釋義》《維摩詰經釋義》《金剛經·心經釋義》《佛學啟蒙》《佛學綱目》《佛學經義》《比丘尼傳校注》《智顗淨土思想之研究》《王孺童佛學論著集》《釋迦佛出世圖註譯》《金剛般若經科疏》《壇經贊五重玄要》《瑜伽師地論釋宗本疏》《雪峰義存法嗣行錄匯考》。
  • 王孺童 一位學者的藏書經
    本刊記者 陳晰王孺童先生雖然剛逾不惑之年,但是他著述頗豐,用「著作等身」來形容毫不為過。在中華書局出版的《國民閱讀經典》系列叢書中,王孺童一人就有《百喻經譯註》《金剛經·心經釋義》《壇經釋義》《道德經講義》四部著作。
  • 本色|王孺童 立言八百萬 「無功」四十年
    這首詩是學者王孺童先生於2017年底寫給自己40歲生日的,其中「立言八百萬」指的便是近日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的《王孺童集》。該集共18卷,收錄了王孺童親自選定的從1988年至今所撰寫的文章。由此,王孺童下決心要攻克重要的佛學典籍。多年來,他堅持每天研讀,對每部書都一字一句研讀,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也是在反覆精讀一本本佛教典籍的過程中,他寫了大量的考證、釋義,形成他的佛學著作雛形。在王孺童看來,優秀的佛學著作要傳達真知,不能模稜兩可。
  • 王孺童《佛學啟蒙》:四無量心盡顯佛法魅力
    王孺童,著名學者,佛教居士,現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中國佛教協會居士事務委員會委員、民建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全國青聯委員、全國青聯宗教界別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 王孺童《佛學啟蒙》:四弘誓願彰顯佛門恢弘氣度
    王孺童,著名學者,佛教居士,現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中國佛教協會居士事務委員會委員、民建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全國青聯委員、全國青聯宗教界別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 王孺童《佛學啟蒙》:學佛遵循四條原則可以區別正邪
    王孺童,著名學者,佛教居士,現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中國佛教協會居士事務委員會委員、民建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全國青聯委員、全國青聯宗教界別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 王孺童《佛學啟蒙》:第一位比丘尼與八敬法
    主講:王孺童,著名學者,佛教居士,現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中國佛教協會居士事務委員會委員、民建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全國青聯委員、全國青聯宗教界別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 王孺童《佛學啟蒙》:一切菩薩都應精通五類學問
    主講:王孺童,著名學者,佛教居士,現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中國佛教協會居士事務委員會委員、民建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全國青聯委員、全國青聯宗教界別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 王孺童《佛學啟蒙》:佛門弟子可分為七大類
    主講:王孺童,著名學者,佛教居士,現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中國佛教協會居士事務委員會委員、民建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全國青聯委員、全國青聯宗教界別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 王孺童《佛學啟蒙》:三藏十二部涵蓋大乘佛教經典
    王孺童,著名學者,佛教居士,現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中國佛教協會居士事務委員會委員、民建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全國青聯委員、全國青聯宗教界別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 王孺童《佛學啟蒙》:釋迦牟尼和他之前的六尊佛
    主講:王孺童,著名學者,佛教居士,現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中國佛教協會居士事務委員會委員、民建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全國青聯委員、全國青聯宗教界別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 為何古今中外推崇《金剛經》?
    吉藏的三論學說體系與《金剛經》的般若思想有明顯的理論淵源關係。他所著的《金剛經義疏》六卷為諸多注釋中最詳明懇切的一種。天台宗重《金剛經》在於該宗的義理多以般若為基礎。天台創始人隋代智顗著有《金剛經疏》,文雖簡略,但天台與《金剛經》之瓜葛於中昭然若揭。明代天台宗僧人智旭曾撰《金剛經破空論》、《金剛經觀心釋》,直接以天台宗義解釋《金剛經》。
  • 王孺童新作《高僧傳》,共享珍貴佛學史料
    王孺童新作《高僧傳》 >王孺童新作《高僧傳》,共享珍貴佛學史料近日,由盛大文學華文天下選題策劃,著名青年學者王孺童先生推出最新力作《高僧傳》。作為「網絡佛學普及第一人」,王孺童在權威之餘,更了解大眾讀者的需求,其著作被季羨林生前稱為「最通俗的佛學普及讀物」。智慧尋根,道以人弘《高僧傳》具有很高的學術、史學價值,書中記載的大德名僧(尼),有的是皇親貴胄,有的是志士才人,他們不僅精通佛法,而且深諳世俗之道。
  • 王孺童《佛學啟蒙》:漢文大藏經各種版本及特色
    …… 主講:王孺童,著名學者,佛教居士,現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中國佛教協會居士事務委員會委員、民建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全國青聯委員、全國青聯宗教界別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 王孺童《佛學綱目》第二講:佛的名字都有特殊含義
    五方佛(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主講:王孺童,著名學者,佛教居士,現為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中國佛教協會居士事務委員會委員、民建中央文化委員會委員、全國青聯委員、全國青聯宗教界別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主要佛學著作:《高僧傳(選譯)》《壇經釋義》《百喻經譯註》《正信錄釋義》《維摩詰經釋義》《金剛經·心經釋義》《佛學啟蒙》《佛學綱目》《佛學經義》《比丘尼傳校注》《智顗淨土思想之研究》《王孺童佛學論著集》《釋迦佛出世圖註譯》《金剛般若經科疏》《壇經贊五重玄要》《瑜伽師地論釋宗本疏》《雪峰義存法嗣行錄匯考》。
  • 王孺童新著《中論講記》出版發行
    近日,著名學者、佛教大居士王孺童先生之新著《中論講記》,已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發行。《中論》,又稱《中觀論》或《正觀論》,撰成時間約相當於三國魏明帝時,題為龍樹著,後秦鳩摩羅什譯,四卷。本書是王孺童先生對《中論》的詮釋解讀之作,據《大正藏》所收鳩摩羅什譯本,逐偈講解,疏通文意,闡明義理,並對一些關鍵性的佛教術語做了重點闡釋,為研讀這一大乘經典開便捷之門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