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山東威海市榮成市的「成山頭風景區」的西北大海中,有一個形似一頭臥倒瘦驢的小島,所以叫海驢島。此島面積只有0.11平方公裡,是一個無人島。為何叫海驢島,除了島形像只驢外,還有一個傳說。二郎神奉玉帝之命,擔山填海,行至成山頭附近,忽聽有驢嚎、雞鳴,二郎神受驚擾,用力一跨,結果扁擔折斷,兩座大山墜入海中,變化為兩座海島,東為「海驢島」,西為「雞鳴島」。
當然,在海驢島上,並沒有一隻驢。整座海驢島,像一個彎月,那就是海驢的肚子。在「海驢島」和「雞鳴島」的後面,各有一根高數十丈的石柱,這就是二郎神折斷的扁擔。
而那些跟著二郎神後面玩的黑尾鷗,則與落海的山一起留下來,並世代守候著山。現在的海驢島,是「中國黑尾鷗之鄉」,數十萬隻黑尾鷗常年飛翔在海驢島附近及上空。這些海鷗一點也不怕人,每當遊艇快速而來,它們則緊緊跟在遊艇的後面。遊艇海上飛速前行,劃出美麗的弧線,海鷗空中起舞,一幅漫妙的畫面。
為什麼海鷗要緊跟著遊艇呢?原來是遊客手上的小海魚,它們跟著遊艇覓食呢。有些遊客用長長的夾子夾住小海魚,舉向天空,海鷗們則爭先恐後飛向遊客手中的小魚。
要想拍下海鷗將小魚叼入口中的鏡頭,那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海鷗的速度太快了,就在那一瞬間。這就要求攝影者預判準確,在海鷗叼食之前就按下快門,叼食之時正好拍下精彩的一瞬間。
海驢島上有這麼多海鷗繁衍生息,當然不是什麼為了守候海驢島了。只是因為島上的自然條件和位置非常好,這裡魚類豐富,島上巖縫多,而且遠離人類,非常適合海鷗繁衍。
海鷗在每年清明節後,大量的來到海驢島上,選好位置,築好巢穴,準備產卵。農曆穀雨這後便開始產卵,那時整個懸崖峭壁的縫隙裡都是鳥巢。雌鷗負責孵卵,雄鷗則負責覓食,一片繁忙。感覺像人類的「你挑水來我織布」。
這些美麗的黑尾鷗,有著纖細瘦長的身形,海鷗嘴、頸、腳都很長,這樣的體形是非常適合飛行的。黑尾鷗身體除了尾部有些黑,大部分是白色,飛在天空上,顯得特別飄逸,有一種高雅脫俗的氣質。
當你置身於海驢島上,看著漫山的海鷗或在頭頂上盤旋,或在追逐嬉戲,也只想變成一隻海鷗,和它們一起,自由地飛翔。海驢島,名不虛傳的海鷗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