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區三樓「蝶變」

2020-12-07 東南網南平頻道

「這三年,我們村的原生態大米價格一年比一年好,村民種田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了。」10日,延平區茫蕩鎮三樓村曹貞興說。在他身後的稻田裡,好幾位村民戴著鬥笠在水稻已長膝高的稻田裡用手來薅草,汗流浹背。

2016年,有「福建十大梯田之一」美譽的三樓村,村財收入為零,且負債200多萬元,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5戶,被列為省級貧困村。

近幾年,通過喚醒沉睡的資源價值,農民變股東,產品變品牌,三樓村農業和農產品的經濟附加值提高了。2019年,三樓村村財收入近15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17312元比2016年增加近70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摘掉了省級貧困村的帽子。同年,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三樓村的變化,與福建醫科大學派駐延平區茫蕩鎮三樓村第一書記林春密切相關。

2017年底,林春經過深入調研村情民意後,決心從制約三樓村發展的痛點、難點下手除「病灶」。

三樓村因梯田而美,梯田因水稻而美——受益於海拔高、氣候溫潤、晝夜溫差大等因素,十分適合有機水稻種植,三樓村只產高山單季稻,生長周期達160天到180天,村民栽培過程中,不施農藥,採取生物防治病蟲害,鋤草實施人工耘田拔草,種出的大米「米粒光潔度好,味道清香,有彈性」。

「村裡的拋荒田越來越多,再多下去,我怕梯田都沒了。」2017年底,曹貞興向林春反映說,現在村裡種田的都是像他這樣六七十歲的老年人,如果他們再不種就沒有人種了。

「這就是三樓村發展的痛點!」林春說。他與村兩委、黨員幹部經過多次討論後達成共識:酒香也怕巷子深。必須提高外界對三樓村、對三樓村大米等特產的認知度。於是,三樓村一方面改變農村髒亂差現象,一方面挖掘三樓的歷史文化資源。村莊乾淨了,遊客留宿了,願意消費了,村民將自家產的筍乾、蜂蜜、山草藥等農產品拿出來擺攤銷售,增加了自身的經濟收入,初步嘗到了旅遊業的甜頭。

接著,「三樓村精準扶貧插秧節」「三樓村農耕文化節」等活動陸續開展,帶動了村民和遊客面對面「認領一丘梯田」活動。與此同時,村黨支部引導貧困戶和其他農戶探索 「精準扶貧戶+種田能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對本村生態米生產實行「統一育種,統一耕種,統一包裝」三個統一管理,並打出了「茫蕩三樓高山生態稻」商標品牌,成功上線了「三樓食寨」淘寶店,以新的銷售平臺擴大知名度,進行線上線下統一推介、銷售。

林春介紹,三樓村目前在耕作的稻田100多畝,年產原生態大米近40噸。現在,每年都會有近300名遊客認領梯田,直接高價訂購了近五分之一的大米。另外的大米,在線上一斤賣到12.8元,線下團購價一斤賣10元左右,比原來翻了二三番。

大米價格漲了,梯田裡的田螺也跟著升值。據了解,三樓村的梯田每畝可產田螺30到50斤,每斤可賣到35元。「我種水稻近6畝,賣大米收入1萬多元,賣田螺收入7000多元。」村民葉元生說。

因為山高路遠,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相對滯後,造成遊客上山難農產品出山難,產業發展難,這是三樓村的癥結所在。「要想富,先修路。」林春通過「跑部門,請政策」,積極對接和爭取相關項目,進行了村內道路硬化、停車場、旅遊公廁、民俗活動場所等建設,改善了鄉村旅遊的基礎設施,破除了農產品銷售運輸道路瓶頸。

路通暢了,遊客多起來了,村民的農產品好賣了。通過線上平臺和線下零售相結合的模式,2019年9月以來,三樓村已銷售大米20餘噸,筍燕、烤筍、野生小筍和竹耳菌等各類筍近1500禮盒,銷售總額超50萬元,為實現整村脫貧開闢了一條新路。

在這基礎上,去年3月,村黨支部書記曹接發新辦了筍廠,有力解決了賣筍難問題。截至目前,三樓村筍廠已經收購村民竹筍50多萬斤,村民從鮮筍和白筍乾獲得收入200多萬元,毛竹成了名副其實的「搖錢樹」。

「三樓的發展局面初步打開後,我們現在打算大力發展鄉村遊,目標是既要將三樓村打造成休閒康養的『氧吧』,又要打造成攝影觀光的勝地。」林春說。

入夏以來,前來三樓村避暑休閒的遊客絡繹不絕,尤其是周末常常爆滿,住宿要提前兩周預訂。全村幹部致力於鄉村振興、全面奔小康的信心倍增。(詹國兵 盧越 李韌筠)


相關焦點

  • 幸福像花兒一樣綻放 福建南平延平區百合花產業蝶變
    2008年,延平區59戶花農種植百合花860畝,創產值4300萬元。百合花生產表現搶眼,其身後潛藏的巨大市場更是讓人心動。而彼時的延平百合花生產以分散經營、小農經濟為主,生產設施和技術水平落後,檔低價廉,開拓市場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差強人意。為此,延平區於2009年確立百合花產業的主導地位,並在王臺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百合花基地。
  • 延平區移民開發局為庫區發展、移民增收廣開門路
    延平區現有水口、沙溪口、峽陽、照口等四個大中型水電站庫區及省外自主遷入移民54700人,分布在樟湖、太平、爐下、夏道、西芹、南山、大橫、茫蕩、來舟、王臺、峽陽11個鎮和水東、水南、黃墩3個街道辦事處。延平區移民開發局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移民後扶政策實施為抓手,以助力鄉村振興,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作為主攻方向,以持續改善庫區民生、不斷增強移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目標,多措並舉推進各地發展優勢產業,為廣大移民增收致富廣開門路。
  • 延平區著力打造海絲明珠茶洋窯品牌
    近年來,延平區藉助文博會、旅發會等各種平臺,宣傳推介茶洋窯非遺文化,著力打造海絲明珠茶洋窯品牌。在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上,延平區首次獨立設置一個茶洋窯展區,組織茶洋窯非遺傳承人張建忠、胡勇、劉國華、林涵等,帶來了前幾個月剛燒制出來的黃被、黑釉、灰被天目等最新的作品參展。
  • 延平區——「中國百合之鄉」
    延平區——「中國百合之鄉」 2018-05-11 14:54:01 近年來,延平區百合發展迅猛,被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授予「中國百合之鄉」。至目前,全區百合種植面積已達8000餘畝,產值逾4億,成為全國第三大百合鮮切花產區。圖為花農在整理打包百合花。
  • 南平市延平區爐下鎮斜溪村「愛心超市」開業
    6月17日,延平區爐下鎮斜溪村「愛心超市」開業。在超市門口,村民魏開居和王崇光聊開了。「你看,這是我剛用積分從『愛心超市』裡換的杯子。」 魏開居喜滋滋地向王崇光展示著。「真能換購呀?聽說,裡邊的東西不賣,只有誰家環境衛生做得好才能獲得積分,進行兌換。」
  •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賀新春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賀新春   回眸2011年,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主動融入福建省和南平市發展大局,解放思想,拓寬視野,提升發展思路
  • 南平市延平區主要的四座火車站一覽
    延平區(古屬延平府南平縣)位於福建省中部偏北,建溪、西溪匯合處。位於中國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是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南平車務段管轄的三等站,建於1991年。 該站是峰福鐵路和外南鐵路的接軌站。延平西站2013年12月10日,南龍鐵路全線開工建設,在南平市延平區規劃建設南平西站; 2017年,南平西站開工建設;2018年7月,南平西站更名為延平西站;2018年12月29日,延平西站投入運營。
  • 延平區評選茶洋窯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
    收錄於話題12月11日,由延平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組織開展的茶洋窯製作技藝區級非遺傳承人評選活動在南平市博物館舉行,28名茶洋窯工匠報名參評。「現場拉胚考核,重點考察這些工匠對器型、尺寸、茶洋窯特色等理解程度,讓作品展示出延平區茶洋窯的魅力和特點。」福建省非遺專家庫專家、市博物館館長王世亮介紹。
  • 福建南平實業集團公司開展延平區後谷社區防火疏散應急演練
    福建南平實業集團公司開展延平區後谷社區防火疏散應急演練    慧聰消防網訊    2019年(第十二屆)消防行業品牌盛會報名通道 CFIC消防安全產業大會參會報名         6月17日上午,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後谷社區
  • 延平區王臺鎮:花香瀰漫致富路
    連日來,延平區王臺鎮井窠村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在新天地花木合作社,含苞待放的百合花被收割下來,經過綑紮、打包,統一冠以「延平百合」的地理商標裝箱,發往全國各地。技術品牌雙成熟在延平區來舟鎮延平百合物流中心,叉車來回穿梭搬運。每到旺季,一天就有六七百件百合花包裹從這裡發出,運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這是延平百合鮮切花產業的一個縮影。延平區發展百合花產業已有30多年歷史。
  • 延平區11月份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
    11月26日,省、市組織第四季度重大項目視頻連線集中開工,延平區同時舉行11月份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區委書記趙明正、區長葉文平在延平分會場參加活動,趙明正還向南平市11月份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主會場作項目情況匯報。
  • 延平區「爭創文明城 爭做文明人」文藝晚會節目單
    》………………………………亭亭玉立舞蹈培訓9、歌曲《軍人本色》……………………………十佳藝術團10、旗袍舞蹈《遇見旗袍》 ……………………旗之翼藝術團11、朗誦《我為祖國把歌唱》……………………小百合藝術中心12、歌舞《美麗中國》……………………………十佳藝術團主持人:張勇 黃陸馨主辦:延平區委文明辦 延平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
  • 延平區院公益訴訟快速檢測實驗室成長記
    今年年初,延平區檢察院秉承「邊探索、邊建設、邊使用」的原則,成立公益訴訟快速檢測實驗室,配備快速檢測勘驗箱、有害氣體、有害粉塵、噪音檢測、公益訴訟輿情系統等快檢設備和水質、食品、藥品精細檢測設備。為進一步提高辦理公益訴訟案件的工作效率,以檢察技術手段助推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行穩致遠,延平區檢察院新添置高精密度實驗室設備。開展檢測培訓
  •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一林業站長違規辦宴被查處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一林業站長違規辦宴被查處 書記鄉長赴宴隨禮被追究  本報訊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赤門鄉林業站站長陳正有近日因違規操辦宴席,收受管理和服務對象禮金受到行政記過處分,責令退還禮金。此外,該區多名領導幹部因參加其操辦宴席並送禮金同樣受到查處。
  • 以食為媒聚八方賓朋 延平區民俗美食文化節盛大開幕
    延平區歷史悠久、風景秀麗,旅遊資源豐富,素有「東南山國」的雅號,境內有被譽為「福建廬山」、「避暑勝地」的茫蕩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延平湖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4A級景區—溪源峽谷。依託優質的旅遊資源,延平區旅遊業蒸蒸日上、日漸紅火。
  • 立足鄉土特色 做活山水文章——福建南平延平區以示範帶引領鄉村...
    中國龍舟公開賽10周年龍舟精英邀請賽暨南平市第四屆運動會、南平市第四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近期相繼在南平市延平區舉行。做活山水大文章,正成為延平區鄉村振興的「解題方程式」。延平區委書記趙明正說:「近年來,延平區利用生態銀行、水美經濟、科技特派員等抓手,探索巨口鄉古厝生態銀行、王臺鎮科特派機制、爐下鎮水美鄉村等鄉村振興示範帶,以帶促面,打造具有延平特色的鄉村振興樣本。」不久前,第三屆中國延平鄉村藝術季在延平區巨口鄉開幕。
  • 南平延平區:保溫產業如何「保溫」?
    行業產值在80億元以上,帶動延平區夏道、爐下、太平等鄉鎮2萬多人創業,規上企業近200家,行業領軍企業30多家。  升級需要爬坡過坎  上世紀末,一度紅火的「夏道保溫」突遇寒冬。  延平區保溫信息交流協會會長李長華說,時過境遷,延平多數企業局限於主營管道防腐保溫安裝工程,建設部文件規定建築安裝企業資質要重新認定,大部分保溫企業資質低,處於二三包「打工仔」地位,因資質等級低、科技含量低、人工費用高企和融資成本高等因素難以盈利。  而且,延平區保溫行業員工多數依靠鄉鄰親朋好友傳幫帶,同質化競爭互相壓價,企業用工成本居高不下。
  • 延平區舉辦第十五屆延臺陳靖姑文化節
    5月13日,延平區樟湖鎮武陵宮舉辦第十五屆延臺陳靖姑文化節,臺灣桃園市中壢臨水聖元鳳儀宮宮主王億鳳率信眾40人來延參加祭拜活動。市臺辦副主任應金興,區委常委、統戰部長孫煒熔,南平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副調研員、樟湖鎮黨委書記陳家容,區民宗局、區臺辦、區道教及民間信仰活動場所負責人等參加了此次文化節。
  • 南平市延平區:做活山水文章
    東南網12月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趙錦飛 通訊員 詹國兵 李韌筠)11月20日,南平市第四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在延平區開幕,大型山水畫境實景演出《延平問海》驚豔亮相,中國龍舟公開賽10周年龍舟精英邀請賽暨南平市第四屆運動會在延平湖擂鼓開賽,為閩北大武夷旅遊格局「南水」添光溢彩。
  • 延平區寶珠村文化禮堂成鄉村遊線上美麗驛站
    (原標題:延平區寶珠村文化禮堂成鄉村遊線上美麗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