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爾禾魔鬼城,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上最知名的地方。圖/圖蟲·創意
一說到沙漠,你腦海中浮現出的應是怎樣一幅畫面?
是一望無際的沙海?是綿延起伏的沙丘?還是鋪天蓋地的沙塵暴?
但是,位於新疆準噶爾盆地南部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將會顛覆你對於沙漠的一切認知。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所處的亞洲腹地,就是一個盛產沙漠和戈壁的地方。除了天山、阿爾泰山幾座荒漠溼島外,大片的土地都深受乾旱的困擾。
天山以南的塔裡木盆地,孕育出中國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瑪幹,而天山以北的準噶爾盆地,其南部就被我們今天的主角——中國第二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所覆蓋著。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位置。圖/《多彩中國》
準噶爾盆地,雖然四周被高山環抱,但由於西側的山地有多處缺口,溼潤的西風氣流和北冰洋氣團得以長驅直入,為這裡帶來了絲絲水汽。相比起塔克拉瑪幹不足40毫米的年降水量,古爾班通古特100毫米左右的年降水量可謂奢侈。
水汽,將古爾班通古特塑造成一幅你從未見過的模樣:一道道帶有分枝的黃色條帶在褐色的沙漠上蔓延開來,它們有的高達幾十米,長度從幾十米到數千米不等,從空中望去,就像擎天巨樹生長在地下的根系,又如同大地蜿蜒的血脈,這幅景象,讓沙漠看起來仿佛「活」了一樣。
大地的「血脈」。圖/《多彩中國》
這些黃色的條帶,名為沙壠,它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最具代表性的特徵,4.88萬平方千米的大沙漠,50%以上的面積都是這種風格。在風的作用下,同一片區域的沙壠,都會指向同一個方向。
沙壠也是沙丘的一種,它的形成是苔蘚、地衣、藻類等生物的功勞。這些生物在沙漠上形成了一層結皮,覆蓋了除沙壠頂部外的所有區域,這讓沙壠看起來,就像是受到了擠壓,只能在結皮「脆弱」的地方「破土而出」。
落日下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圖/視覺中國
在沙壠不同的區域,結皮的種類也有所不同:沙壠周圍的褐色的壠間沙地,是主要由苔蘚植物構成的苔蘚結皮,這種地衣柔韌性強,也最厚;在沙壠的下部,則大多由地衣構成灰黑色的地衣結皮,這種地衣強度較高,但柔韌性差;在沙壠中部的西坡,是灰白色的、脆弱的藻結皮,而東坡則多是藻-地衣混合而成的灰黑色混合結皮。
土壤結皮上的苔蘚,此照片並非拍攝於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而是結皮的示意。圖/Wikipedia
沙漠上的結皮很薄,它們的厚度從1釐米不到到2釐米多不等,但你可不要小覷這薄薄的一層,人們曾做過實驗,在12級大風的衝擊下,結皮仍能將沙子牢牢地禁錮在地面上,不會發生揚沙,從這個角度來說,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又是一片「死」的沙漠。
雖然結皮的形成與水汽相關,但這絕不單單是水汽的功勞,否則同樣享有100多毫米年降水量的中國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上,為什麼就沒有沙壠呢?
▲ 巴丹吉林沙漠,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完全是兩個模樣。圖/《多彩中國》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冬季的降水豐富,降雪量可高達300毫米(降雪與降水量的換算為12-15:1),同時,這裡的冬季又足夠寒冷,在沙丘窪地可以形成穩定的積雪,既能保溫,又能保水。
到了4-6月的雨季,這些積雪和雨水共同滋養大地,對植物、藻類、地衣等生物的生長頗為有利,這才塑造出這片罕有的以沙壠為主的「死」沙漠。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雨季,也是這裡的「風季」,此時,參與禁錮沙粒的不僅有結皮,還有獨特的短命植物。
短命植物這個名字,來自於它們的「短命」。2個月,就是短命植物完成生長、發育、成熟的全部時間,在沙漠短短的雨季中,每一刻都是它們的生死時速。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上的短命植物頂冰花。圖/Wikipedia
每年4月雨季一開始,短命植物就爭先恐後地萌發出土,去吮吸大自然饋贈的水分。到了5月中旬,這些短命植物往往已經長到了20釐米之高。此時,沙壠地帶有40%以上的面積都被它們所覆蓋,而同時期的喬灌木和長營養期的草本植物覆蓋率還不足10%,遠遠望去,「黃」沙漠仿佛一夜之間變為了「綠」沙漠。
「黃」沙漠?「綠」沙漠?圖/《多彩中國》
短命植物不僅可以禁錮沙粒,還能保護結皮和大地免受大風侵蝕,避免「風土流失」。研究表明,30%的植被覆蓋,就可以大幅減弱風蝕,而40%以上的植被覆蓋就可以完全避免風蝕。
6月,短命植物開始走向旅程的終點,它們有的把種子留下,自行枯萎,有的放棄了地上的枝葉,把有限的營養都儲存在地下器官中,進入休眠等待來年再戰(這種植物被稱為類短命植物)。
除了短命植物外,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上的多年生植物其實也很多。圖/圖蟲·創意
進入7月後,短命植物相繼消失殆盡,沙漠再次換上「黃」裝,只留下梭梭、白梭梭、紅柳、胡楊等樹木散落壠間,一切都仿佛從未發生過一樣。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獨特的氣候,不僅造就出沙壠和特有的綠色奇觀,還塑造了雅丹:在沙漠西部,狂風如同一把把刻刀,在大地上雕刻出陡峭的土崗丘,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魔鬼城」。
烏爾禾魔鬼城,典型的雅丹地貌。圖/圖蟲·創意
要形成雅丹地貌,有三個因素必不可少。
第一個因素是乾旱的盆地或谷地,準噶爾的確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第二個因素是湖相沉積地層,這種地層由細小的泥沙、細礫、沉積黃土組成,比較鬆軟,厚度也較大。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下方是一塊古老的陸臺,核心巖層距今已有6億年的歷史,上方則是淺海與河湖多年的沉積,是風蝕的絕佳材料。
烏爾禾魔鬼城的風光。圖/《多彩中國》
第三個因素,是要有強風和流水的侵蝕。這裡流水沒有,強風倒是常年不斷。乾旱的氣候、強烈的日照、晝夜的大溫差,讓沉積地層變得脆弱,風颳走沙粒、碎屑,吹出溝壑,留下大大小小的崗丘,雅丹就誕生了。
20世紀中葉,一個叫烏爾禾的地方的照片開始在國內流傳:在沒有生機的荒涼原野上,一座座形狀怪異的崗丘透露出陣陣肅殺之氣,讓人心生敬畏,這片地方是維吾爾人口中的「沙依坦克爾西」,也就是魔鬼城,在他們的心裡,這裡是魔鬼居住的地方。
大美魔鬼城。圖/《多彩中國》
大約從那時起,雅丹地貌才逐漸被世人知曉,後來甚至被加入了地理教科書中,烏爾禾魔鬼城也因此成為了最為知名的雅丹(當然也是最典型的)。這座風的傑作,就坐落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西邊。
烏爾禾魔鬼城看上去冷漠粗獷,但它其實也有「天使」的一面:這裡石油、天然瀝青的儲量驚人。
魔鬼城外,全是「磕頭機」。圖/多彩中國
烏爾禾,擁有中國重要的天然瀝青礦,這裡有7條瀝青脈,寬度在1米左右,深10米到數十米,質地十分純淨。
距離魔鬼城不到100千米的地方,就是赫赫有名的克拉瑪依大油田,就在幾年前,這裡還新發現了世界最大的礫巖油田瑪湖油田,儲量超過10億噸。其實不光是魔鬼城,整個準噶爾盆地就是個大油田,這裡潛在的石油儲量,預計要接近百億噸。
克拉瑪依的鑽油井。圖/圖蟲·創意
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上,荒涼與富饒就是這樣,無聲無息地並存著。
參考文獻:
《古爾班通古特 樹枝狀的沙漠》 陳廣庭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短命植物分布及其沙面穩定意義》 王雪芹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結皮對地表風蝕作用影響的風洞實驗》 王雪芹
- END -
文丨張雨晨
封圖來源丨《多彩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