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海參崴是在國慶期間。到達時是當地的清晨,我乘坐了當日第一班從機場到市區的express train,路過了樹林、草地、鄉村房屋和海邊。在秋日的明媚陽光下,植被蒙上了層次不同的暖色調,窗外移動的景色成為了心中最心儀的風景。
小城依山傍水,不繁華卻很漂亮,文化獨立而完整。與西邊接壤的哈爾濱有完全不同的出行體驗。雖在遠東地區,卻可以讓人有去達歐洲國家的新鮮感。
海參崴很適合臨時起意的出行,是少有的秒出籤證的旅行地。通常來說,北京飛單程價格只需要三位數。
海參崴曾是中國領土,清朝時期割讓給俄羅斯,俄羅斯將其命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意為「徵服東方」。海參崴臨近俄中朝三國交界之處,三面臨海,擁有優良的天然港灣、不凍港,地理位置優越,是俄羅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海參崴的歷史、美食、美景構成了它的獨特魅力。
海參崴,中文名為盛產海參的港灣。在俄語中,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符拉迪沃斯託克,意為統治東方,它無疑是個瘋狂彰顯歷史上沙皇俄國陰謀野心的名字。
海參崴被一連串曲折迴環的海灣環繞,海灣取名金角海灣,這個名字是不是讓你想起了伊斯坦堡?沒錯,這個海灣就是因為跟伊斯坦堡的金角海灣相像而得名的。從市中心的最高點鷹巢山頂可以俯瞰到金角海灣的曲折灣流。日落時分,看著陽光一點點的將海灣染成金色,華燈初上,貫穿離島和市區的大橋上車流不息,時而強勁時而文雅的海風從臉上拂過,你可以體味到這座海濱城市獨有的颯爽風情。
海參崴的市中心廣場緊鄰海灣,偌大的廣場平日裡充斥著嘈雜的中日韓團隊遊客,周末卻又搖身一變為更為忙碌的當地集市。廣場裡矗立著一組極具蘇維埃風情的紀念雕像,歌頌了布爾什維克軍隊在遠東取得的偉大勝利。
納入蘇維埃版圖的海參崴,所有的外國人都遭到驅逐,甚至一度處於封閉狀態,直到蘇聯垮臺之後才重新回歸東亞遊客的視線之中。如今,漫步在這座充滿沙俄建築風情的城市中,當地人清一色的金髮碧眼白皮膚面孔讓你恍若置身於歐洲。在這些色彩斑斕的建築之中,彰顯了當地人虔誠信仰的東正教堂無疑最為亮眼。東正教是基督教的三大流派之一,因襲了拜佔庭帝國的古老傳統。高聳的聖母代禱大教堂位於綠意盎然的波克羅夫斯基公園邊,是海參崴最大的東正教堂,五座獨具羅斯風情的洋蔥頭式尖頂高聳,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另一座主教堂聖尼古拉斯大教堂在外觀上也許沒有那麼亮眼,但內部裝飾卻更為輝煌,可以品味到教堂裝飾中獨特的拜佔庭羅斯藝術。
當然,除了這兩座教堂之外,分布於海參崴大街小巷的大小教堂也是你品讀宗教藝術的絕佳窗口。聖母代禱大教堂旁的(喀琅施塔得)聖約翰教堂就充滿了拜佔庭式的古風古韻,其內部還有精細的古風式溼壁畫。
海參崴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終點站,這裡距離莫斯科有9288公裡遠,火車站仿照莫斯科的雅羅斯拉夫爾站而建,緊鄰碼頭,一排排高聳的機械臂正在從貨運列車上裝卸商品。
從火車站碼頭可以遠眺金角灣大橋,大橋下是修長的S-56潛艇博物館,為紀念二戰中犧牲的潛艇官兵,戰後S-56潛艇被分割成數段運送至此,並被組合焊接復原。作為一個海濱城市,海參崴也是親暱海洋的好地方。最耀眼的明星莫過於出現於電影《七月與安生》鏡頭裡的託卡列夫斯基燈塔了,它位於半島的最南端。
氣候
海參崴位於阿穆爾半島(Muravyov-Amursky Peninsula)的最南端,金角灣的北坡,南臨日本海,東依鄂霍次克海,是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首府,遠東地區最大城市。市區內的最高點是鷹巢山,海拔199米,可以俯瞰到海參崴的城市風光和金角灣全景。
海參崴屬於溫帶大陸性溼潤氣候,主要受東亞季風影響,特點是冬季寒冷而乾燥,夏季溫暖、潮溼、多雨。冬季由於受到西伯利亞高壓的影響,遠比同緯度的其他沿海城市要冷得多,1月的平均氣溫只有?12.3 ℃。夏季由於受到海洋的影響比冬季更為明顯,因此並沒有同緯度的其他城市那麼炎熱。冬季,海參崴的最低氣溫可低至-20℃,但冬季白天溫暖的時日氣溫也偶爾會突破冰點。冬季的降水主要是雪,12月到次年3月的總降水量為74毫米,單次的降雪量一般不會很大,積雪也很難超過5釐米,冬季的大多數時間都能見到懶洋洋的太陽掛在半空之中。夏季,海參崴受到東亞季風的影響,溫暖、潮溼、多雨,最溫暖的月份是8月,平均氣溫有19.8℃。海參崴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半年,大多數夏日均有降水出現,雲量也較多。由於頻繁的降水影響,夏季溼度較大,6到8月的平均溼度達到90%左右。海參崴的年平均氣溫為4.9℃,跟亞歐大陸最西端的同緯度海灣法國裡維埃拉相比,要低差不多10℃,而冬季更是要低20℃以上。海參崴的年降水量為840毫米,但是年際變化較大。最旱的年份是1943年,年降水只有418毫米,最澇的年份是1974年,年降水多達1272毫米。從12月到次年3月的冬季通常降水稀少,有時候幾乎沒有錄到過雨雪。海參崴1931年1月曾觀測到-31.4℃的極端低溫,1939年7月錄到過33.6℃的極端高溫。對於中國旅行者來說,冬季需要面臨嚴寒的考驗(東北的可忽略),夏季則要提防雨水的侵擾,而國慶期間剛好的彩林變色初期,如果沒有雨水天氣的影響,倒不失為一個品嘗海鮮美食的不錯休閒目的地。
籤證及保險
2017年8月份開始,俄羅斯對中國公民普通護照開放海參崴自由港電子籤證,申理網站為evisa.kdmid.ru(有中文版網頁)。電子籤證為免費籤發,辦理電子籤證不需要提交邀請函、賓館訂單、俄羅斯聯邦出行證明,提交申請4個自然日為電子籤證籤發日期(一般幾個小時就可以籤發下來,並收到電子版籤證)。電子籤證一次性往返,自籤發日期起有效期30天。持有電子籤證在俄羅斯聯邦停留時間不超過8天,從入境之日開始算起,電子籤證有效期和(或者)允許停留天數禁止延長。需要注意的是,電子籤證只可以通過海參崴自由港俄羅斯聯邦地區邊檢出入境俄羅斯聯邦:包括「海參崴(科涅維奇)」航空邊檢和「海參崴」海港邊檢。原則上不能去往海參崴自由港俄羅斯聯邦地區以外的其他地區,隨著政策的放鬆,今後可能會開放允許進入更多的遠東地區。申理電子籤證的流程非常簡單,只需要填寫申請人基本的信息即可,如姓名、出生日期、護照信息、工作信息和照片等,注意記住或者列印頁面右上角申請號,通過申請號後續可以繼續填寫或查詢籤證申理結果。此外,籤證申請頁面說明前往海參崴時需購買俄羅斯聯邦境內停留期間的醫療保險,我在國慶期間入境海關時實測沒有查驗保險,出入境卡也是由海關工作人員列印出電子版,再讓你籤名後隨身攜帶,出境時會返還這張出入境卡,所以記住不能搞丟了。當然,不管查不查驗,購買保險還是很有必要的,可選保險的種類五花八門,在這裡我就不過多介紹了。
語言
當地居民大多不會說英語,因此準備好翻譯App很重要,Google Translate或有道翻譯官均可。如果你能在出發前了解一些西裡爾字母,那看到一些簡單的俄語單詞或許就能猜到意思了。另外,手機上可以提前調出俄語鍵盤,查單詞,查地名都很需要。我在等公交的時候就用手機翻譯和當地的爺爺尬聊了很久。當地人雖然不苟言笑,但還是會很熱心的幫助你的。
圖為在寒風中用翻譯卡片請賣熱狗的阿姨幫我加熱 :P
銀行卡
銀聯卡UnionPay在當地不太好用,只有少數商家支持刷銀聯,並且商場的ATM機就算標明了支持UnionPay,也存在取不出錢的情況。海參崴機場的ATM是可以用銀聯的,所以最好在機場就取好現金。以防萬一請提前備好Visa/Master。我出發前兌換了1萬左右盧布,大概3天的開銷,國內的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可以取盧布。
貨幣
俄羅斯的流通貨幣為盧布(Rouble),俄文寫作「рубль」,縮寫成「py」或「p」(貨幣代碼為RUB)。1盧布兌換100戈比,戈比都是硬幣,面值有1、5、10、50。盧布也有1、2、5、10面值的硬幣,紙幣的面值有10、50、100、500、1000、5000。
可以提前在國內的中國銀行或工商銀行等金融機構換取盧布,當然也不需要一次性換太多,中國的銀聯卡在俄羅斯的ATM基本能使用取現(注意選擇在境外異地取現不收手續費的銀行卡,並尋找帶有БАНКОМАТ標誌的ATM取款機),各大商場、餐廳或酒店也可以刷卡。
機場交通
海參崴機場位於城區以北43公裡處的Artyom,機場快線火車往返於機場和市中心的火車總站,每天五班從機場出發前往市區:07:57、08:50、10:30、13:10、17:30,每天五班從市區出發前往機場:07:21、09:05、11:40、16:00、18:00,運行時間約為50分鐘,二等座票價R240,一等座票價R360。到達機場出發大廳後,從右側過安全通道可以前往機場快線火車站。機場到達區有一個計程車站,乘計程車去往市中心要價R1500,但可以講價到R1000,走高速公路的話最快40分鐘可到達市區,不走高速公路可能需要90分鐘。計程車公司的叫車電話為:(423) 244-44-44; 292-25-55;(908) 992-25-55。107路公共汽車往返於機場和市中心的火車總站,發車時間為08:25、09:40、 10:45、 12:07、13:00、14:00、15:50、 16:50、17:45、20:00。也可以乘坐7路公共汽車前往Artyom的汽車站,然後從那裡乘坐車次更為頻繁的106路車到海參崴市中心火車站,行程約1.5小時。
機場快軌時刻表
在海參崴市區沒有地鐵,最方便公共運輸就是公交,每人21盧布,下車時交給司機,司機可以找零。公交車運行時段通常是從早上7點到晚上9點。早上9點和晚上6點左右是上下班高峰期,能避開最好。需要注意的是,公交車的時間間隔可能很長,所以提前了解每路公交的發車間隔會很有幫助。一些小型公交車可能不會報站,需要盯著點地圖別坐過站了。在海參崴需要用到的地圖App:
1. 首先是Google Map。
2. 2GIS是一款離線地圖App,它提供的信息更本地化更加詳細,商店的地址,電話,樓層信息都會有。我也經常用它來查詢線路。
3. Yandex.Maps同樣非常好用。Yandex家的UI風格我很喜歡。相比2GIS,它還能實時顯示公交車位置,每輛公交行駛到哪裡一目了然。覺得它提供的公交線路更佳準確。
4. 當你等不到公交的時候,可以用Yandex.Taxi打車。半小時以內的車程大概200-300盧布。
5. 我用的最多的打車App還是Maxim,會比Yandex.Taxi稍微便宜一些。
玩
Discover Vladivostok. Tourist guide 這裡幾乎可以找到關於海參崴的一切,收錄了遊覽,美食,住宿,購物等各方面的信息。國內的攻略常提到的景點不外乎火車站,燈塔,С-56,但海參崴的魅力遠不止在這些。建議參考網站中為遊客定製的不同主題的遊覽路線,你能找到當地居民愛去的餐廳,博物館,歌劇院。如果是八九月份出行的話,還能參與當地一年一度的音樂節,馬拉松等活動。
我住的是Airbnb,房子在居民區,好處是可以體驗到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房東是Airbnb金牌房東,經常在各地旅行英語很好,非常貼心的準備了地圖信息,很關注我們的旅行體驗,臨走時還送給我小禮品。
Airbnb房東提供的遊覽地圖
其他
市區內如果要寄存行李,最方便的是在火車站。可以詢問火車站工作人員。
商場一般晚上9點就關門了,晚上街道上人很少,車開得很快,要注意安全。
耳鳴嚴重的如果乘坐俄羅斯航空,最好帶好航空耳塞,從上飛機就開始嚼東西。
秋季到冬季時天氣變化很快,第一日還陽光滿滿,後來突然的降溫讓小城籠罩在冬日的凜冽寒風中,沒有帽子羽絨服會很艱難。
這是一篇沒什麼乾貨的斯裡蘭卡遊記
在對斯裡蘭卡幾乎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買了張往返科倫坡的機票。當我開始著手做功課的時候,發現這是個自然資源和人文歷史都很豐富的國家。但是受限於時間和獨自出行的條件,我放棄了旅遊攻略裡推薦西南環線,給自己列了一個很簡單的計劃,包括了一處世界遺產、一種當地特有的體驗、一本書和一位建築師。
一處世界遺產——錫吉裡耶
下了飛機後我就一頭扎進了中部地區,先是坐了4個小時沒有門窗的長途公交車到聖城康提,稍做休息後繼續往北再換乘兩趟車。終於滿臉塵土的到達錫吉裡耶時已經是第三天。
到錫吉裡耶的人都是奔著獅子巖來的,關於這塊大石頭,有個頗為精彩的歷史故事:大約1600年前達都舍那王朝的王子弒父篡位,為了躲避兄弟復仇,在高達200米高巖石上的建造了這座空中宮殿。它的壁畫也因其非宗教性質和獨樹一幟的畫風聞名於世。它是斯裡蘭卡的8項世界遺產之一,被當地人自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1月的斯裡蘭卡依然酷熱,正午絕不是爬石頭的好時候,所以正確的參觀順序是先在博物館裡蹭到三點,在太陽往下落的時候開始攀登,正好可以在石頂欣賞日落。
在博物館閒逛的時候遇到了幾個當地年輕人,問我是不是來自日本,並指了牆上的照片和我說日本學者曾在這裡幫助他們研究臨摹壁畫。在我回答是中國人後他們又帶我去看了另一張照片,照片裡有周恩來,「中國和斯裡蘭卡有非常深厚的友誼」他說。當時我對年輕的斯裡蘭卡小夥還有些警惕,但後來我發現這種主動攀談和打招呼是全民性的,並且大部分都包含了愉快和善意。
走走停停爬了一個多小時以後,我坐在了獅子巖頂的遺址上,面前是一望無際的廣闊平原。雖然在出發前已經看過很多介紹文字和圖片,但真的身處在那個地點完全是另一種感受。如果跋山涉水旅行是為了探索空間上的廣度,那站在世界遺產上的瞬間又似乎加上了對時間的感知。
一種當地特有的體驗——坐海上火車
去網上搜一下斯裡蘭卡的照片,十有八九會看到那種落後的紅色鐵皮火車。我在路上碰到一個人說他就是為了坐一次這種火車決定來斯裡蘭卡旅行。這種行駛緩慢的火車依然是今天斯裡蘭卡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其中風景最好、遊客最多的兩條線路,一條是通往中部高山茶園的森林火車,另一條則是沿西部海岸線的海上火車。
我從獅子巖回來以後就是坐著這趟火車去了海邊城市加勒。
火車並不是對號入座,需要搶座,一個遲疑就可能從座票變成了站票。車次也沒有準確的時間表,我發現網上查到的時間和當地人告訴我的時間並不一致,而且晚點也是經常發生的事。和公交車一樣,這裡的公共運輸系統給剛到這個國家的人感覺非常不靠譜。
但事實上我很享受坐當地的公共運輸。
前提是你真的不趕時間。
從科倫坡到加勒大約3個小時,有很長一段路可以看見印度洋在身邊拍打,風捎著海水的味道從敞開的門窗灌進來,轟轟的聲音把耳朵也填滿,感官充實到讓我想不起來要掏出手機刷微信。
很多人索性就坐在火車門口,把腳懸在火車外面,或者把身體探出去。「掛火車」是斯裡蘭卡特色之一。但竟然就在我乘坐的那趟火車上發生了意外,有人掉下了火車,火車因此停了半個小時左右。
順便再說幾個 tips:搭乘公共運輸最好是背包而不是帶行李箱;火車也是當地人的通勤工具,所以避開上下班高峰或者在周末搭乘人會少很多;搶座位前先想好哪一邊是海。
非常不負責任的配圖,來自 Google 搜索
一本書——安尼爾的鬼魂
林達在去巴黎的時候帶著一本《九三年》,我去斯裡蘭卡之前遇到了這本《安尼爾的鬼魂》。從一本書可能不夠了解這個國家,但卻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安尼爾的鬼魂
這是一篇是以斯裡蘭卡內戰為背景的小說,「關於戰爭,關於愛,關於親情,關於身份,關於未知的敵人,也關於對塵封過往的探索」。戰爭裡沒有好人和壞人,只有瘋狂的人和清醒的人。斯裡蘭卡的內戰結束距離今天不到10年時間(2009年結束)。內戰的消耗應該還影響著這一代人,他們眼中的過去和未來是怎麼樣的呢。
出發前我把書翻了兩遍,最後因為精簡行李沒有把它放進背包。但是書裡的地名、潮溼的空氣、託蒂酒和咖喱的味道、斯裡蘭卡人黝黑的膚色,這些想像伴隨著我逐漸認識這個遙遠的國家。
一位建築師——傑弗裡·巴瓦
離開科倫坡喧鬧的主幹道,拐進一條幽靜的小路,又拐一個彎,問了一個當地人以後,我才在小巷盡頭找到建築師傑弗裡·巴瓦 Geoffrey Bawa 的私宅。
雖然不是建築師,但在旅行中能拜訪一些有趣的建築作品我也覺得很有意思。傑弗裡·巴瓦是斯裡蘭卡乃至亞洲地區最有影響力的當代建築師之一,設計了不少奢華酒店,被安縵設計師 Kerry Hill 等奉為老師。他的作品大多落地在斯裡蘭卡本土,有著獨特的南亞風格。你可以在加勒等地方住進巴瓦設計的酒店,但更吸引我的是他居住了40年的私宅。
巴瓦在幾十年的時間裡對這套房子進行多次合併和改建,不斷變化、生長的形態賦予了建築生命力。家具擺設有的來自巴瓦的藝術家朋友,有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收藏,都以和諧的姿態融入這個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參觀巴瓦私宅要網上預約或者在指定時間拜訪。在規定的參觀時間裡按下門鈴,就有管家出來招呼,參觀費1000盧比,先有幾分鐘的視頻講解,接著由與巴瓦生前工作過的一位女士帶領參觀講解。這篇文章 迷宮花園——傑弗裡·巴瓦自宅參觀記 把建築背景和參觀過程介紹的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