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波羅熱之戰:二戰蘇軍規模最大的夜間進攻戰役!

2020-12-21 指縫間的歷史

文/滅霸他爸

1943年8月,德軍在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中失利,名將曼施坦因無力回天,命令各部轉入防禦,在第聶伯河一線構築工事,建立起名為「東方壁壘」的防線,以阻擋蘇軍的反擊,著名的第聶伯河戰役拉開帷幕。

第聶伯河戰役並非一次戰役,而是由梅利託波爾戰役、扎波羅熱戰役、頓巴斯戰役、茲納緬卡攻勢等多個戰役組成,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扎波羅熱戰役,這是蘇軍在二戰期間實施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夜間進攻戰役。

扎波羅熱地理位置

扎波羅熱位於烏克蘭中東部,第聶伯河左岸,人口大約數十萬,是德軍防線中一處重要據點。

德軍在防線外圍構築了一條深3.5米、寬6米的反坦克壕,並且在壕中灌注了近1米深的水,在蘇軍可能主攻的方向上,德軍還埋設了大量反坦克地雷,以阻擋蘇軍裝甲部隊。

為了守住這裡,曼施坦因在扎波羅熱布置的守軍有不滿員的5個步兵師,1個摩託化師、1個獨立坦克營、2個自行火炮營,共計35000人,其中,有裝備了14輛「費迪南德」式坦克殲擊車的第653坦克殲擊營,和裝備了45輛「虎」式重型坦克的第506重型坦克營。

「費迪南德」式坦克殲擊車

德軍緊鑼密鼓部署之際,蘇軍西南方面軍司令馬利諾夫斯基大將,已經率領大軍逼近。

馬利諾夫斯基依仗兵力和裝備的數量優勢,對德國守軍根本不屑一顧,認為只要自己一聲令下,即可輕易奪取扎波羅熱。

但現實是殘酷的,馬利諾夫斯基將為自己傲慢付出慘重的代價!

9月22日,他出動第12集團軍一部和第3近衛集團軍,在第23坦克軍。第1機械化軍配合下,大舉進攻,企圖一舉攻佔扎波羅熱。

虎式坦克

德軍地雷和反坦克壕給蘇軍坦克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但真正讓蘇軍膽戰心驚的還是「費迪南德」式坦克殲擊車和「虎」式重型坦克,這些體重數十噸的鋼鐵巨獸,給蘇軍坦克造成了巨大損失。

由於連續作戰,部隊損失慘重,且彈藥供應中斷,馬利諾夫斯基大將不得不下令停止進攻。

吃了大虧的馬利諾夫斯基,請求增援,統帥部將第8近衛集團軍調給他指揮。

第8近衛集團軍司令為出任過駐中國大使館武官的崔可夫將軍,這支部隊當時轄有8個近衛步兵師,他們是:第27、39、50、74、78、82、88、79近衛步兵師,另有大量加強部隊,包括:第7、9突破炮兵師,第555坦克殲擊團,第4近衛迫擊炮師,第61 、62近衛迫擊炮團,第22高射炮師,第60高射炮營,第5、141、212坦克團,第3 1近衛坦克旅,強擊工兵第11旅(欠1個營)。

至此,馬利諾夫斯基用於進攻扎波羅熱的總兵力已經達到15萬人,大約是德國守軍的4倍多。

10月1日,蘇軍發動第二次進攻,最初取得一定勝利,但當德軍的「費迪南德」和「虎」反撲時,蘇軍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被摧毀,步兵扔下一地屍體後,退回出發點。

接下來幾天,不斷重複這一模式,蘇軍損失越來越大,最終,彈藥再次耗盡,停止了進攻。

10月10日,蘇軍發動第三次進攻,依然重蹈前兩次的覆轍,無功而返,但崔可夫將軍在這次戰鬥中,受到煙霧彈的啟發,產生了利用夜色掩護髮動進攻的想法。

當天夜裡,蘇軍開始夜間進攻,給沒有防備的德軍造成一定的損失,但身經百戰的德軍,迅速找到應對之策,蘇軍連續進攻幾夜,都已失敗告終。

崔可夫也調整戰術,在12日夜間的一次進攻,效果極佳,第二天,馬利諾夫斯基出動全部主力,按照崔可夫的戰術發動猛攻。

蘇軍以200餘輛坦克為前導,後面緊跟大批步兵,很快突破德軍防線,並於第二天凌晨逼近扎波羅熱郊外,德軍大勢已去,紛紛潰逃,當天下午,蘇軍佔領扎波羅熱。

由於德軍失利,使通往克裡沃羅格礦區的大門已經向蘇軍敞開,更嚴重的是,扎波羅熱南面的A集團軍群的補給通道被切斷,形勢惡化,很快將被蘇軍擊敗。

扎波羅熱之戰,持續了20多天,蘇軍在最後幾天的戰鬥中,就死亡3443人,負傷14265人,德軍的傷亡損失不詳。

參考資料:《二戰經典戰役》、《第聶伯河戰役》、《夜攻扎波羅熱》

相關焦點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算得上一個,這場殲滅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戰鬥,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成為二戰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戰役。首先,完殲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是蘇德戰爭的最大亮點。史達林格勒戰役對於蘇軍來說,有兩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德軍南方集團軍群最精銳的第6集團軍完全被蘇軍殲滅。自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蘇聯以來,只有德軍殲滅蘇軍整個集團軍的份,在西部特別軍區、在基輔包圍戰,蘇軍都遭到了空前的重大損失,西南方面軍差點全軍覆沒。即使是莫斯科戰役,蘇軍也沒有給德軍造成這麼大的損失,但史達林格勒戰役做到了。
  • 二戰最大規模包圍戰,蘇軍65萬人被俘,百萬大軍被包餃子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過很多經典戰役,例如閃擊波蘭、閃擊法國、芬蘭戰役、哈兒克夫反擊戰,這些戰役打的都非常精彩。蘇聯的衛國戰爭結局雖然是光榮的,但是過程卻比我們想像得還要狼狽。蘇聯無論是從軍隊規模還是武器裝備上,絲毫都不遜色於德軍。
  • 二戰斯摩稜斯克戰役,蘇軍頑強抵抗,是推遲莫斯科戰役的重要因素
    二戰蘇德戰爭,德軍在莫斯科戰役進攻受阻,一些人認為這是德軍統帥部沒有按巴巴羅薩計劃走,推遲進攻時間造成的。實際上,當時蘇軍在斯摩稜斯克也只有70萬剛組建的部隊,德軍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先打基輔呢?消滅了這70萬人,不就可以佔領莫斯科了嗎?
  • 二戰明斯克戰役,蘇德坦克之比2200VS1700,蘇軍為何被包了餃子?
    在二戰蘇德戰場上,蘇軍被德軍成功合圍的戰役一共有兩次,一次是德軍閃擊蘇聯開始時的明斯克戰役,一次是緊隨其後的基輔戰役。這兩次戰役,德軍的裝甲集群快速機動功不可沒。可是,如果說基輔戰役的失利是由史達林主觀不準撤退原因擔責的話,那第一次明斯克戰鬥中,蘇軍佔有2200輛坦克對德軍1700輛坦克的優勢,為何還是被德軍包了餃子呢?
  • 二戰斯摩稜斯克戰役,蘇軍激戰兩個月,逐漸適應閃擊戰法
    二戰蘇德戰爭,圍繞德軍推遲進攻莫斯科時間,轉而進攻基輔,是導致莫斯科戰役失利的重要原因問題,一直飽受人們質疑,認為這是德軍統帥部錯誤的決定。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發生於1941年7月到9月間的斯摩稜斯克戰役就會發現,德軍這個決定不僅上無奈之舉,而且也符合當時戰場需要。
  • 二戰列寧格勒戰役,蘇軍為何在同一戰場犯同樣錯誤,缺乏創新打法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戰爭爆發後走了很多彎路,尤其是在1941年到1942年間,因為不適應閃擊戰快速進攻和德軍慣用的鉗形攻勢,吃了不少虧。在北線列寧格勒戰場,有這麼一支隊伍,蘇軍第2突擊集團軍,就兩次犯同樣的錯誤,兩次都差點全軍覆沒。這是什麼原因呢?
  • 二戰蘇德納爾瓦戰役:蘇軍解放愛沙尼亞的關鍵
    二戰蘇德納爾瓦戰役:蘇軍解放愛沙尼亞的關鍵 蘇軍展開的全線反攻勢頭隨著暑熱而不斷升溫,然而,北方戰場的納爾瓦之戰一直呈膠著之勢,蘇德兩軍的拉鋸已歷時半年有餘。蘇軍旨在解放愛沙尼亞全境的戰役,在開始階段贏得了成功,但隨後因遭到德軍強勢反擊而陷入停頓。到了夏天,雙方對峙在德軍所謂的「坦能堡防線」上,而這裡便成為蘇軍打破戰役拉鋸的關鍵。
  • 二戰莫斯科戰役勝利後,蘇軍為何不發起列寧格勒反攻?因勢而謀
    二戰蘇德戰爭,有4個戰役焦點,第一是列寧格勒保衛戰,牽制了德軍北方集團軍群872天最終解圍;第二是莫斯科戰役,蘇軍打破了德軍閃擊戰不可戰勝的神話;第三是史達林格勒戰役,使蘇德雙方形成戰略相持局面;第4是庫爾斯克戰役,促使蘇軍從戰略防禦向戰略進攻的大反轉。在這4場大的戰役中,唯有列寧格勒戰役在莫斯科保衛戰勝利後,蘇軍有反攻的時機,可史達林為何沒有利用呢?
  • 二戰蘇德戰爭,刻赤半島和哈爾科夫之戰,為史達林格勒戰役打基礎
    01莫斯科戰役後的蘇德戰場形勢1941年9月底,德軍在取得基輔包圍戰的重大勝利以後,即著手發動已經推遲4周的莫斯科戰役。可是,讓德軍統帥部沒有想到的是,這場他們認為十拿九穩的閃擊戰役卻被蘇軍打敗了,到1942年初,戰場主動權第一次從德軍手裡轉移到了蘇軍手中。
  •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明斯克戰役首戰失利,雞蛋裝在了一個籃子裡
    發生於1941年6月22日到7月9日的明斯克戰役,是二戰蘇德戰爭爆發以後,蘇軍防禦德軍閃電進攻的首次大規模作戰。但這場戰鬥蘇軍並沒打好,不僅西方面軍30多萬主力被吃掉,還使莫斯科西面門戶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陷落。那麼,作為戰前史達林和蘇軍抱以重望的西方重兵集團,為何短短的8天時間內,近50萬人慘遭圍殲呢?
  •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明斯克戰役首戰失利,雞蛋裝在了一個籃子裡
    發生於1941年6月22日到7月9日的明斯克戰役,是二戰蘇德戰爭爆發以後,蘇軍防禦德軍閃電進攻的首次大規模作戰。但這場戰鬥蘇軍並沒打好,不僅西方面軍30多萬主力被吃掉,還使莫斯科西面門戶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陷落。那麼,作為戰前史達林和蘇軍抱以重望的西方重兵集團,為何短短的8天時間內,近50萬人慘遭圍殲呢?
  • 二戰明斯克戰役,蘇軍把防守打成進攻,築壘地區梯次防禦成為擺設
    二戰蘇德戰爭中,明斯克戰役一共有兩次,第一次是德軍在1941年6月22日閃擊蘇聯,中央集團軍群兩支裝甲大軍包圍蘇軍4個集團軍,並於27日佔領明斯克;第二次是1944年6月29日,蘇軍發動明斯克反擊戰,三個方面軍圍殲德軍第4集團軍,並於7月3日收復明斯克。同樣是進攻戰鬥,但蘇軍在第一次明斯克戰役中卻遭遇了滑鐵盧,原因就是把防禦戰打成了進攻戰鬥。
  • 回首二戰:歷數最艱苦卓絕的戰役
    二戰中規模較大的戰役很多,如諾曼第登陸,盟軍投入近三百萬人,德軍一百多萬人抵抗;柏林會戰中,蘇軍二百五十萬人圍攻,德軍近百萬人守城。但最大、最艱苦卓絕的戰鬥還是史達林格勒戰役,此外,我們也不應忘記中國的淞滬會戰和武漢會戰。
  • 二戰莫斯科和史達林格勒保衛戰,蘇軍把握戰場特點,最終反敗為勝
    二戰莫斯科會戰、史達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戰役,被稱為蘇德戰爭三大轉折點。莫斯科會戰使蘇軍打破了德軍閃擊戰不可戰勝的神話,史達林格勒戰役使戰場形勢發生逆轉,而庫爾斯克戰役更是蘇軍全面轉向大反攻的序幕。那麼,在莫斯科會戰和史達林格勒戰役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德軍都是先贏後輸,而且都離目標只差一步之遙,這是為什麼呢?
  • 二戰明斯克戰役,蘇軍把防守打成進攻,築壘地區梯次防禦成為擺設
    二戰蘇德戰爭中,明斯克戰役一共有兩次,第一次是德軍在1941年6月22日閃擊蘇聯,中央集團軍群兩支裝甲大軍包圍蘇軍4個集團軍,並於27日佔領明斯克;第二次是1944年6月29日,蘇軍發動明斯克反擊戰,三個方面軍圍殲德軍第4集團軍,並於7月3日收復明斯克。同樣是進攻戰鬥,但蘇軍在第一次明斯克戰役中卻遭遇了滑鐵盧,原因就是把防禦戰打成了進攻戰鬥。
  • 二戰巴格拉季昂行動,蘇軍的裝甲為何沒有作為主攻?沼澤太多
    1944年6月23日至8月29日,蘇德戰爭中蘇軍最大的一次戰略大反攻,在代號為「巴格拉季昂行動」中展開。02向心突擊加平行追擊,蘇軍兩大致勝法寶白俄羅斯戰役如果按分割戰役來算,中間又分出了9個大小規模不同的進攻戰鬥。其中從6月23日戰鬥打響到7月4日第一階段戰鬥結束,就進行了維捷布斯克-奧爾沙戰役、莫吉廖夫戰役、博布魯伊斯克戰役、波洛茨克戰役,這4場戰役的目的就是為了圍殲明斯克的德軍重兵集團。
  •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為何沒有殲滅庫爾蘭集團?留著扛木頭
    加上老勒布元帥又按部就班的指揮,致使北線進攻進度緩慢,德軍統帥不得不親臨前線督戰,但收效甚微,列寧格勒進攻戰役變成了長達900天的圍城戰役。從這時起,北方集團軍群的作用僅僅體現在牽制蘇軍北線兵力不能南下增援上。另一方面,北方集團軍群的意義就是刷存在感,德軍希望它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的作用。
  • 揭開庫爾斯克會戰真相,蘇軍贏了戰役,二戰勝利卻推遲一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為期6年,期間有許多深入人心的戰役,比如二戰轉折點史達林格勒,比如偉大的諾曼第登陸,比如納粹德國最後的反擊阿登森林戰役。但所有這些戰役都沒蘇德庫爾斯克戰役關鍵,因為這場戰役耗盡了納粹德國最後的進攻能力,也讓東線戰場態勢逆轉。今天我們再回看這場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役,因為距離今天實在太過久遠。
  • 從裝甲支隊到機械化軍:回顧蘇軍裝甲兵從戰術到戰役層面的演變史
    蘇聯作為最早建立裝甲坦克部隊的國家之一,在這一方面也是不斷地摸索中,從一開始小規模的裝甲戰術支隊到二戰前夕的機械化大兵團,蘇軍的裝甲兵發展之路走了整整20年,最終在二戰中成長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裝甲兵,連強大的納粹德國裝甲部隊也不能與之抗衡。
  • 庫頁島戰役,30萬日本平民滯留島上,二戰蘇聯收尾之戰
    蘇聯獲取的情報中顯示日本在南薩哈林島駐紮了兩萬日軍,1945年8月10日在二戰即將結束之時蘇聯佔領了南薩哈林島,蘇軍登陸薩哈林島之後沿著河谷向日軍發起進攻,但是因為地形的原因只有一條路向南延伸,這也讓蘇軍的行動收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且日軍在河谷中修建了堡壘,其中布置了大量的機槍火炮,日軍將最精銳的部隊安置在了這裡,這也是蘇軍前進道路上最難突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