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滅霸他爸
1943年8月,德軍在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中失利,名將曼施坦因無力回天,命令各部轉入防禦,在第聶伯河一線構築工事,建立起名為「東方壁壘」的防線,以阻擋蘇軍的反擊,著名的第聶伯河戰役拉開帷幕。
第聶伯河戰役並非一次戰役,而是由梅利託波爾戰役、扎波羅熱戰役、頓巴斯戰役、茲納緬卡攻勢等多個戰役組成,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扎波羅熱戰役,這是蘇軍在二戰期間實施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夜間進攻戰役。
扎波羅熱位於烏克蘭中東部,第聶伯河左岸,人口大約數十萬,是德軍防線中一處重要據點。
德軍在防線外圍構築了一條深3.5米、寬6米的反坦克壕,並且在壕中灌注了近1米深的水,在蘇軍可能主攻的方向上,德軍還埋設了大量反坦克地雷,以阻擋蘇軍裝甲部隊。
為了守住這裡,曼施坦因在扎波羅熱布置的守軍有不滿員的5個步兵師,1個摩託化師、1個獨立坦克營、2個自行火炮營,共計35000人,其中,有裝備了14輛「費迪南德」式坦克殲擊車的第653坦克殲擊營,和裝備了45輛「虎」式重型坦克的第506重型坦克營。
德軍緊鑼密鼓部署之際,蘇軍西南方面軍司令馬利諾夫斯基大將,已經率領大軍逼近。
馬利諾夫斯基依仗兵力和裝備的數量優勢,對德國守軍根本不屑一顧,認為只要自己一聲令下,即可輕易奪取扎波羅熱。
但現實是殘酷的,馬利諾夫斯基將為自己傲慢付出慘重的代價!
9月22日,他出動第12集團軍一部和第3近衛集團軍,在第23坦克軍。第1機械化軍配合下,大舉進攻,企圖一舉攻佔扎波羅熱。
德軍地雷和反坦克壕給蘇軍坦克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但真正讓蘇軍膽戰心驚的還是「費迪南德」式坦克殲擊車和「虎」式重型坦克,這些體重數十噸的鋼鐵巨獸,給蘇軍坦克造成了巨大損失。
由於連續作戰,部隊損失慘重,且彈藥供應中斷,馬利諾夫斯基大將不得不下令停止進攻。
吃了大虧的馬利諾夫斯基,請求增援,統帥部將第8近衛集團軍調給他指揮。
第8近衛集團軍司令為出任過駐中國大使館武官的崔可夫將軍,這支部隊當時轄有8個近衛步兵師,他們是:第27、39、50、74、78、82、88、79近衛步兵師,另有大量加強部隊,包括:第7、9突破炮兵師,第555坦克殲擊團,第4近衛迫擊炮師,第61 、62近衛迫擊炮團,第22高射炮師,第60高射炮營,第5、141、212坦克團,第3 1近衛坦克旅,強擊工兵第11旅(欠1個營)。
至此,馬利諾夫斯基用於進攻扎波羅熱的總兵力已經達到15萬人,大約是德國守軍的4倍多。
10月1日,蘇軍發動第二次進攻,最初取得一定勝利,但當德軍的「費迪南德」和「虎」反撲時,蘇軍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被摧毀,步兵扔下一地屍體後,退回出發點。
接下來幾天,不斷重複這一模式,蘇軍損失越來越大,最終,彈藥再次耗盡,停止了進攻。
10月10日,蘇軍發動第三次進攻,依然重蹈前兩次的覆轍,無功而返,但崔可夫將軍在這次戰鬥中,受到煙霧彈的啟發,產生了利用夜色掩護髮動進攻的想法。
當天夜裡,蘇軍開始夜間進攻,給沒有防備的德軍造成一定的損失,但身經百戰的德軍,迅速找到應對之策,蘇軍連續進攻幾夜,都已失敗告終。
崔可夫也調整戰術,在12日夜間的一次進攻,效果極佳,第二天,馬利諾夫斯基出動全部主力,按照崔可夫的戰術發動猛攻。
蘇軍以200餘輛坦克為前導,後面緊跟大批步兵,很快突破德軍防線,並於第二天凌晨逼近扎波羅熱郊外,德軍大勢已去,紛紛潰逃,當天下午,蘇軍佔領扎波羅熱。
由於德軍失利,使通往克裡沃羅格礦區的大門已經向蘇軍敞開,更嚴重的是,扎波羅熱南面的A集團軍群的補給通道被切斷,形勢惡化,很快將被蘇軍擊敗。
扎波羅熱之戰,持續了20多天,蘇軍在最後幾天的戰鬥中,就死亡3443人,負傷14265人,德軍的傷亡損失不詳。
參考資料:《二戰經典戰役》、《第聶伯河戰役》、《夜攻扎波羅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