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的腳步
」一直向前,從不退縮。走出去,是為了更好的走回來。」
曲迦仁波切
原本,尼泊爾與不丹的遊記已經寫完,又不愛寫遊記為什麼又再寫一篇呢?原因是,實在有很多的感動想與大家分享。
因為此行去不丹的前後,都必須要在加逗留德滿都逗留,而行程當中根本沒有事先安排要去見仁波切,也就是在到達加德滿都的第二天,突然想起曲迦仁波切就在加德滿都,我思忖著應該帶我的團友們去親近一下善知識,一聯絡,仁波切說:我剛剛從印度回來,你們先過來吧,
早在2014年的時候,曲迦仁波切到深圳辦禪修課程,那是第一次認識仁波切。當時的印象是,他的眼睛像孩子般的清澈明亮,笑容像媽媽般的溫暖慈軟。所有第一次見到他的人無不是被的慈悲和溫暖的氣場所打動。當時聽說這位仁波切在全世界各地講法,為了到中國弘法,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學會了中文。而且可以說的那麼好。印象最深的是當仁波切用天籟般唱出《綠度姆心咒》, 《文殊心咒》《藥師心咒》時,那慈悲又溫暖的咒語唱誦使在場的很多人感動落淚。
仁波切發願,在未來的日子裡他將繼續完成108個心咒的唱誦專輯。
曲迦仁波切(Chogyal Rinpoche )於1985年出生在尼泊爾。在他剛滿一歲時,他和父親有幸在印度覲見了當今薩迦法王(HH Sakya Trizin)。薩迦法王對他大加讚賞,認為他是一位特殊的孩子,將會在未來為世界做出不同尋常的貢獻,並吩咐他的父親要好好撫養他,保護他。曲迦仁波切很早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興趣和極大的悲憫心,他總是饒有興致地幫助身邊的人,並誓言這將是他今生最重要的事情。
五歲時,他如願進入十六世大法寶王噶瑪巴創建的隆德寺(RumtekMonastery)開始了僧侶生涯。在往後的十年裡,仁波切在隆德寺和如爾滿寺(Zurmang)如饑似渴地學習佛教 知識,認真專注地研習各種禪修方法,他不僅記誦數百 藏傳佛教的經典法冊,還熟悉和掌握了各種儀式的禮儀禮規,包括沙壇城的準備、寺廟不同法器的彈奏和神聖的金剛舞儀式的演習。2000年,仁波切開始到宗薩佛學院(Dzongsar BuddhistInstitute)和夏瑪仁波切所創立的Shri Divakar佛學院繼續學習佛教哲學,修習瑜伽和冥想課程。2010年2月,仁波切畢業於Diwakar Buddhist Academy,獲得佛教哲學堪布的學位。
此後,仁波切廣泛遊歷了20多個國家以學習伊斯蘭教、基督教、印度教和錫克教等不同宗教,尋求對不同宗教的更好理解;他也潛心探索心理科學,專門到蘇黎世的大學心理學專業深造,積極研究用宗教與科學相結合的方法來幫助現代人突破心理困境。
不斷的學習與修行增強了仁波切幫助眾生的實踐熱情,他在尼泊爾、瑞士、德國、中國、印度、泰國、馬來西亞等數十個國家的很多地方教授佛教哲學和冥想,與大家分享他25年的修行經驗。
曲迦仁波切的座佑銘:幫助他人,生命是美麗的。
曲迦仁波切創辦的BIA(Bodhisattvas in Action)菩薩在行動早在2002年,仁波切就在父親的幫助下創立了舍尚孤兒院(Sertshang Orphanage Home),從此開始了致力於非營利組織,幫助窮困民眾的行動。今天,這個位於加德滿都的孤兒院已經成為63個孩子的家。2007年,他在印度的噶倫堡為貧困孩子創建My Peace音樂學院,至今已有33個無法付出昂貴學費的孩子開啟了他們的音樂夢想。2011年,他在中國的地震災區玉樹建立了醫學研究所,支持了23位貧困兒童學習藏醫。2013年,他為尼泊爾一個照顧著27位愛滋病孤兒的孤兒院提供了幫助;2014年,他接管西藏地區的一個閉關中心,支持7位瑜伽行者進行了3年零3個月的冥想修行。
2014年9月,仁波切在加德滿都正式創立了BIA(Bodhisattvas in Action)組織。這個命名為菩薩在行動的組織致力於幫助相對貧困的人們提高生活水平,幫助希望探索人生真理的人們提升智慧,並基於三個支柱來實現其目標:慈悲心、禪修以及智慧。有很多不同國家的志願者受到了仁波切的鼓舞加入到了其中,幫助他人的動機和勇氣使他們在佛法修行的路上繼續前進。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災難性的地震後,BIA組建了來自不同國家志願者的救援團隊,運送分發救災物資,修建臨時避難所,提供衛生保健設施和藥物。此外,BIA救援隊在受影響的地區提供了兒童關照,專家們通過指導孩子們畫畫、談心等活動,幫助他們治癒心理創傷。
仁波切多才多藝,平時還用繪畫創作講來進述佛法。
傍晚時分,曲迦仁波切帶我們參觀因地震而重建中博達哈大佛塔,為我們講述博達哈大佛塔在藏傳佛教中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尼泊爾的博達哈大佛塔(Boudha)就沒有藏傳佛教。
我們參觀加德滿都BIA殘疾人中心與仁波切合影。
殘疾人中心,自己製作的天然藏香。
沒有雙手,用腳也可以畫出美麗的畫兒。
仁波切與他創辦的尼眾佛學院的,最早收進來的兩個小尼師。
孤兒院的孩子們給我們獻上純白的哈達。
孤兒院的孩子們能歌善舞,自由快樂,為我們表演了尼泊爾傳統舞蹈。
仁波切指導孩子們禪修。
來自北京的師兄,為孤兒院的孩子們感動落淚,孩子們沒有了父母的呵護是不幸的,但在仁波切的慈愛和保護中長大又是幸運的。
孩子們乖巧,懂事,惹人愛。
《菩薩在行動》--徐老師
「媽媽你不哭我就不哭。」在我5歲那年,父親就這樣撇我而去,至今我都毫無家庭還會有個爸爸的這一概念,「一個老寡婦和少寡婦又如何能養活這七個孩子呀,菩薩您在哪?」我奶奶自言自語。
6月初夏的太陽,在火熱中還夾雜著一絲清涼,在飛越珠峰抵達不丹國的途中,要在尼泊爾逗留,曲迦仁波切展開他熱烈而又祥和的雙臂,將我們一行6人抱在懷裡,掙扎一下,我仰望著他的臉,那孩子般的笑容,好像是我兒時的童伴,給我抹乾臉上的淚滴說:「今晚到我家吃飯。」;顫抖一下,他唱著《綠度姆心咒》,那天籟般聲音,好像半個世紀前,縣民政局的領導對我奶奶說:「政府給你家每月每個孩子補助8元,至到滿18歲。」
曲迦仁波切用他雙手從瓦礫中,挖出地震中的孩子,成立BIA(Budhisattva In Action菩薩在行動)孤兒園和女子佛學院,現在孩子們像魚兒一樣,根本沒有需要爸媽的想法,在他的光芒下歡樂成長,總統親自為他授於國家榮譽證書。他創辦的BIA殘疾人唐卡學校和手工藝學院,教會殘疾人一技之長,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殘疾人在BIA通過自己的勞動,找到了自信和價值,這乃是: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我們一行的童同學好奇地問:「仁波切也吃素?」在晚霞的陪伴下,古寺的上空迴蕩著仁波切寫的《問題:如何從食肉向食素過渡?》。童同學為此而開始吃素,併購買一百多本《救命飲食》贈送他人。
「菩薩您在哪?」我似乎又聽到我奶奶的呻吟聲,是我兒時的童伴,還是民政官員,應該是仁波切吧,抑或是童同學?聽!仁波切的座右銘:「幫助他人,生命是美麗的。」;看!菩薩在行動!
長按關注朝聖的腳步,一起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