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價格搶落地訂單 2019年地圖廠商圈地自動駕駛

2020-12-16 網易財經

(原標題:拼價格、搶落地訂單 2019年地圖廠商「圈地」自動駕駛)

如果說六年前的百度和高德地圖大戰,爭奪的是移動時代的流量入口,那麼時至今日,一場關於自動駕駛的新戰役正在地圖領域打響,大數據背後的商業模式變革和超百億的市場空間,使得這場新戰役更激烈也更長久。

訂單密集落地

「自動駕駛未來五到十年會逐漸量產和商業化,這個方向已經形成了行業共識。」四維圖新CEO程鵬表示。作為老牌地圖廠商,四維圖新從2017年開始向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

程鵬告訴第一財經,起初做自動駕駛更多是為了驗證自動駕駛地圖是否可行,但在做系統的過程中發現,有很多東西需要完善,例如專業高精度的定位、產品的性價比等,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感知、決策和規劃等自動駕駛相關能力,所以最終拍板向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

從2019年半年報來看,在淨利潤下跌、傳統業務趨穩的背景下,四維圖新高級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業務增長強勁,實現營業收入4831.44萬元,同比增長140.83%,雖然業務體量還不足夠大,但市場空間可期。

對於廠商而言,伴隨L3級自動駕駛汽車逐步量產普及,前裝導航地圖由選配品轉變為供自動駕駛系統使用的標配品,長期滲透率存在數倍提升空間。而作為導航產業的核心,高精地圖更大的吸引力在於可以改變傳統圖商的商業模式。

「原來導航、軟體、地圖、晶片加起來,一輛車全生命周期也就付費幾百元,現在服務是動態實時的,變成了每年幾百元的概念。」程鵬舉例說道。四維圖新高級副總裁孟慶昕也曾告訴第一財經,在自動駕駛領域,地圖將不再是傳統導航地圖的一錘子數據買賣(License),後續更需要數據服務收費的模式(Service),單價+年費也讓高精地圖的價格保守預測將提升10~20倍不等。

同樣盯上這一市場的,除了擁有地圖業務優勢的高德和百度,其他車企、科技公司和創業新秀也開始入場。目前,全國擁有甲級測繪資質,即可以合法製作高精地圖的企業有19家,除了四維圖新、高德、百度外,還包括滴滴子公司滴圖科技、上汽子公司中海庭、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寬凳科技、Momenta等。

對於高精度地圖廠商來說,獲得甲級測繪資質是能否實現商業化的第一要素。但手握「船票」之後,搶先拿到落地訂單才是打開市場的關鍵。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分析認為,2019~2020年是高精度地圖落地關鍵時間窗口,訂單將持續釋放。

根據目前各大車企公布的自動駕駛規劃及產業調研,2021年或是L3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量產元年。按照車企提前兩年採購地圖的慣例,高精度地圖訂單將於2019~2020年落地,新訂單的持續釋放將成為高精度地圖廠商股價的催化劑。

今年初,四維圖新與寶馬在自動駕駛方向聯手,籤署了面向L3+自動駕駛系統的自動駕駛地圖訂單,據悉2021年配備四維圖新自動駕駛地圖的BMW iNEXT將正式問世。而百度系的長地萬方拿下與長城汽車的訂單,高德地圖則拿下與通用凱迪拉克和吉利汽車的訂單。無疑2019年成為高精度地圖訂單密集落地的一年。

量產背後的挑戰

市場前景的確誘人,但高精地圖的大規模商用仍面臨兩大挑戰。

首先是如何降低高精度地圖的量產成本。高精度地圖投入的高成本集中於前期製圖的設備購買和採集工作。現階段高精度地圖的製作還無法做到完全自動化水平,人工的數據標定依然佔據重要成分,導致量產成本高昂,而且生產成本隨著精度的上升而提升。

從技術路線來看,各家的打法也有所不同。百度更偏向於提供自動駕駛整套解決方案,在車輛上安裝雷射陀螺儀、定位設備、各種傳感器設備等,用傳感器探測技術來增加精度,但研發投入也比較高。

高德則發起價格戰,宣布將以「成本價」提供標準化高精地圖,每輛車每年使用費用不超過100元,其技術路徑主要是依靠稍微低精度的傳感器+高精度的地圖與定位。

四維圖新與高德地圖路徑相似,採取「高精地圖+AI」的方式來降低成本。今年6月,四維圖新以搭載4個16線雷射雷達、2個長距毫米波雷達和1個自主研發視覺感知算法的單目攝像頭的低成本、輕量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拿到北京市自動駕駛路測T3級牌照。據透露,這一解決方案成本大約是友商的二分之一。

程鵬認為,目前各家的自動駕駛技術路線都不一樣,有些重度依賴雷射雷達、有些重度依賴視覺,現階段多傳感器和多種技術路徑互為冗餘,可以減少誤差,但也要考慮成本問題,十萬的車花一百萬裝傳感器,是消化不了的,所以一定有一個逐漸從高端到中低端量產的路徑。

「傳統產品可以說AI提高了效率,提高了用戶體驗,但在自動駕駛領域裡,沒有AI根本不行。」程鵬表示。他認為,如今自動駕駛的傳感器包括雷射、雷達、攝像頭、毫米波等,以往一個季度才發一個版本,有三個月的時間調整傳感器,現在變成了毫秒,沒有AI的地圖精度出不來、更新頻率上不來、公路安全級別就達不到。

高精地圖大規模商用另一大挑戰在於如何保證地圖的鮮活度。高精地圖包含靜態和動態兩層數據,靜態數據包含車道中心線、車道邊界線、參考點、虛擬連接線等,而動態數據包括天氣、地理環境、道路交通、自車狀態等需要動態更新的數據。在業界看來,動態數據才是未來高精地圖競爭的關鍵。

程鵬表示,四維圖新目前在L4上面臨更大的壓力,例如地面道路如何維護還沒有非常完美的解決方案。「面對中國900萬公裡的道路,如何保證每一條路實時發現它的變化,實時變成一個資料庫、地圖,實時發布到每一輛車、每一部手機、每一個IOT設備,這是未來十年面臨的重大難題。」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郭晨琦_NBJ9931

相關焦點

  • 高精地圖廠商攪局自動駕駛
    投稿來源:劉曠隨著5G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自動駕駛日益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作為與之緊密相關的高精地圖技術,也越發受到重視。·在此背景下,傳統圖商、整車廠商、初創企業、高科技巨頭等眾多玩家,紛紛參與到整個行業的變革中來,這就使得行業內高精地圖的競賽愈發激烈。
  • 為何智慧交通、L2+自動駕駛搶著要高精度地圖?
    高精度地圖正在不斷拓寬落地邊界。作為自動駕駛機器語言,高精度地圖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L4自動駕駛的最佳拍檔。但在汽車智能化的風口下,越來越多車企試圖在更多場景下解放駕駛員的雙手雙腳。由此帶來一個轉變:高精度地圖有了向低階智能汽車逐步下探的趨勢,商業落地局面得以進一步打開。
  • 「自動駕駛」專題報告:高精度地圖-自動駕駛時代的基礎設施
    來源:格隆匯機構:廣證恒生【高精度地圖研發與維護是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重要環節,「強需求+無可 替代」推動高精度地圖產業蓬勃發展】 高精度地圖是服務於自動駕駛系統的專題地圖,蘊含更為豐富細緻的靜態信 息,並且包含動態信息,製作難度遠高於傳統地圖
  • 中國自動駕駛將亮相2022年北京冬奧,百度高精地圖技術全方位加持
    在 2018 年平昌冬奧會上,現代汽車就展示了自家的自動駕駛技術;而日本方面也有計劃將其自動駕駛車輛應用於 2020 年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競技場間的人員接送等工作,豐田將展示其 L4 級自動駕駛技術;在我們的近鄰日韓兩國都通過奧運會的舞臺秀自家的自動駕駛技術之時,中國也不甘沉默,特別是在這片全世界公認的自動駕駛熱土上,車企和自動駕駛技術企業們需要攜起手來……2022 年的北京冬奧會,便成為了我們向全世界展示中國自動駕駛技術實力的絕佳平臺
  • 寶馬牽手四維圖新、博世2020量產自動駕駛系統
    2019年7月已經過半,在這半個月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動作頻頻。寶馬牽手四維圖新布局自動駕駛;塔奧國際9億出售給AGG;博世2020年量產高速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軟銀投資通用旗下Cruise 22.5億美元等等,針對7月上半月汽車零部件廠商熱點事件,蓋世汽車進行了梳理回顧。
  • 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落地上海,而這些中國公司早已拿到美國自動駕駛...
    從目前運營的測試車來看,滴滴自動駕駛車輛是由沃爾沃XC60改造,該車指導價最低為36.29萬元,考慮到大批量採購以及廠商優惠 ,車輛基礎成本至少30萬元以上。更貴的,是加裝的自動駕駛設備。據滴滴介紹,給它安裝了近20個傳感器,其中包括1個64線雷射雷達、2個16線雷射雷達、7個攝像頭以及毫米波雷達和超聲波雷達。
  • 天時地利人和 滴滴自動駕駛再加速
    6月22日消息,從2016年開始在自動駕駛領域發力至今,滴滴終於在自動駕駛商業化的道路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目前在國內,滴滴自動駕駛公司僅與北汽一家車企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這一合作能讓滴滴有能力開始量產自動駕駛汽車,推動其自動駕駛計程車大規模落地。實際上,滴滴此前在自動駕駛商業化方面無疑是謹小慎微的。
  • 盤點2019自動駕駛,車企、網際網路科技、Tier1協作互補理性發展
    站在2019年末,AI在諸多細分領域有了重大技術突破,5G落實到應用也進入倒計時,自動駕駛依舊是年度最受關注的領域,不同的是,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這個行業的發展也逐漸趨於理性。nYz中文科技資訊  車企L2-L3自動駕駛爭相落地nYz中文科技資訊  近日,有外媒報導,大眾將於2022年在卡達首都多哈推出L4級自動駕駛電動車隊;無獨有偶,就在幾天前,戴姆勒在美國加州測試其奔馳自動駕駛計程車,並將在當地開展相關業務。
  • 東京奧運會,與日本自動駕駛的「早熟之夏」
    而在日系車企裡,走在自動駕駛最前端的,絕對要算上日產。雖然日產在2019年最出名的劇情,是與戈恩之間的「絕地大逃亡」。但在自動駕駛的發展軌跡裡,這一年的日產的動作絕對不容小覷。在2019年7月,日產發布新車型的同時,發布了ProPilot 2.0自動駕駛輔助系統。
  • 搶灘自動駕駛!日本加快開發高精地圖
    北京時間5月8日消息,日本媒體報導,日本計劃以2018年實現高精地圖投入實用為目標,將從今年秋季在公路上進行大規模實證試驗。各汽車廠商等設立的地圖公司也將於近期著手測量全國高速公路。現在的車載導航地圖與實際行車位置有時存在數米偏差,新地圖將大幅提高精度,將誤差控制在數釐米。實證試驗將通過在首都高速、東名和新東名高速等約300公裡區間的實際行駛,對彎道、合流地帶和堵車時等各種狀況進行驗證。另外將聽取廠商意見,對自動駕駛所需信息進行整理,提高地圖性能。
  • 2019年高端裝備股權中期策略之:自動駕駛漸行漸近
    摘要 【2019年高端裝備股權中期策略之:自動駕駛漸行漸近】自動駕駛是必然趨勢,封閉環境下的低速載物無人車最易商業變現。2019年4月,特斯拉發布了完全自動駕駛計算機晶片,並表示在年底可以實現完全自動駕駛,這標誌著以特斯拉為首的自動駕駛企業將迎來新一輪技術革命浪潮。其他知名車廠也在加緊布局,2020年前後將迎來行業新一輪突破,實現L4級別。   然而,當前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汽車發展仍面臨一系列難題,在我國國內場景實現難,商業化為時較早。
  • ...穩增長丨自動駕駛從概念到實戰,無人配送車72小時落地北京順義
    食材需求、騎手空缺、感染風險,為了讓無人配送車在抗疫中發揮實際用途,北京商報記者獨家採訪獲悉,美團無人車團隊和美團買菜團隊聯合作戰,在72小時內就完成了從初步溝通到項目落地。更為重要的是,抗疫行動讓企業的自動駕駛技術從概念走向可見可用。無人配送車看起來身材小巧,但在車輛改造、精準導航、人車配合等多個環節挑戰不斷,也將在接下來的戰「疫」中繼續進化。
  • 加州車管所: 2019 年年度自動駕駛接管報告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
    從 DMV 的報告來看,曾經聲勢浩大的蘋果自動駕駛項目「泰坦計劃」在2019 年玩起了逆行。與 2018 年 52 臺測試車全年運行 79745 英裡相比,2019 年蘋果的 66 臺測試車總共才跑了 7544 英裡。
  • 日本東京開發3D地圖 計劃2020年普及自動駕駛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日本NHK電視臺報導,圍繞實現汽車高度自動駕駛這一話題,日本東京召開了國際研討會。日方代表在會上稱,為了在整個城市實現汽車自動駕駛,日本正在開發能把東京的3D全景與實時路況相結合的基礎技術。
  • 刺破自動駕駛泡沫,汽車產業鏈眼下究竟更看重什麼?| 2019全球智能...
    雷鋒網新智駕注意到,汽車產業鏈在自動駕駛技術單點突破、行業協作和具體量產落地上正在進入積極而務實的階段。當前,在歷經漸進式還是跳躍式發展、量產自動駕駛衡量標準、是否依賴高精地圖、域控制器安全冗餘難題、雷射雷達如何過車規等行業難題之後,自動駕駛徑直進入解決長尾問題的深水區。
  • 高精地圖成為自動駕駛爭奪關鍵,Apollo會成為最後贏家?
    不僅地圖廠商,連車企和科技公司都看到了高精地圖這塊潛力巨大的市場。2015年,寶馬、奧迪以及戴勒姆組成的汽車廠商聯盟以31億美元從諾基亞手中收購了Here地圖。要知道當年諾基亞手機業務和專利許可打包賣給微軟也才72億美元。
  • 日本欲搶自動駕駛車國際標準「方向盤」
    自動駕駛時,人無需監視交通狀況,可以進行其他活動;第四階段:完全自動化,即任何情況下都由人工智慧駕駛。  劉智星指出,在第一、二階段,駕駛責任由人承擔;而進入第三、四階段,則由系統設計者或生產廠商承擔。現在市場上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包括廣受關注並發生過交通事故的特斯拉,以及日產推出的「ProPILOT」,均為第二階段的技術;而谷歌的自動駕駛實驗車則處於第三階段。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汽車|大數據|自動駕駛|智能網...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該綱要提出要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研發,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產業鏈。同月,自然資源部、工信部、北京市經信局、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委員會將自動駕駛地圖應用列入試點工作,政策表明要分階段加快推動解決自動駕駛地圖資質、標準等關鍵問題,為車聯網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 行業丨高精度地圖如何解決自動駕駛的「痛」
    我們知道從上個世紀90年代,已經可以看到了一些自動駕駛系統作為科研項目運行在道路上。但是為什麼從2010年開始,自動駕駛的量產化被提升到日程,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算力和感知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目前來講,我們可以看到從2019年Waymo發布的自動駕駛整個系統來講,所有的控制規劃已經得到了收斂,但是感知方面仍然沒有得到收斂。
  • 小馬智行與博世就自動駕駛車隊合作
    自動駕駛第一案宣判!谷歌、Uber高管糾紛落地針對谷歌、Uber和它們的前自動駕駛技術高管Anthony Levandowski之間的訴訟糾紛,美國當地時間8月4日法院給出了最後審判。審判結果為Leavndowski因竊取商業機密的罪名,被法院判處入獄18個月。同時,被勒令支付9.5萬美元的罰款以及756499.22美元的賠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