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8 18:50:53 來源:滁州網
泊崗鄉援助潘村窪微信群出現新消息,組員李長金在群裡反映:「發現一戶群眾回家。」姜幫國看見後立即要求現場查看。他告訴記者,為了保證群眾安全撤離
浩浩淮河,奔流東去,滋養著兩岸肥沃的土地;洪水肆虐,桀驁不馴,威脅著人們美麗的家園。連日來,面臨嚴峻的防汛形勢,明光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7月20日起,根據省防指命令,開始做好花園湖、潘村窪兩個行蓄洪區群眾轉移安置工作。歷經36小時,明光市全部完成兩地6941戶、19569名群眾及重要財產轉移,奏響了一曲眾志成城保安瀾的感人樂章。
緊急馳援,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各位村民,淮河水位持續上漲,潘村窪淮河大堤隨時可能破圩,請迅速撤離……」7月20日開始,潘村鎮中淮村的大喇叭就循環播放著這樣一則廣播。隨著阜陽市王家壩開閘洩洪,明光市潘村窪和花園湖是淮河幹流最後的行蓄洪區,為了顧全大局,確保下遊安全,明光市將根據省防指命令,隨時準備爆破分洪。
汛情就是命令,險情就是戰鬥。7月20日上午,明光市迅速成立潘村窪、花園湖行蓄洪區行洪撤退安置指揮部並下設若干工作組,及時修訂潘村窪和花園湖行蓄洪區運用預案,建立12個鄉鎮街道包保柳巷村等12個涉及人員轉移安置村工作機制,迅速組織30家市直單位465名工作人員成立93個工作組,分赴花園湖、潘村窪行蓄洪區開展摸底登記、宣傳動員、轉移撤離、安置保障等工作。
時間緊、任務重、情況複雜……面對困難挑戰,明光市各級領導幹部深入一線、靠前指揮、蹲點督查,各級黨組織堅決扛起主體責任,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體現責任擔當。「7月20日中午,市裡開過動員會我們就進行部署,很多幹部聽說後主動要求前來參加防汛工作。鎮上一共來了20名幹部,比市裡要求的人數多一倍。因為前來潘村支援的人數多,夜裡,我們就住在潘村鎮上的澡堂裡,吃飯自己解決,絕不給行蓄洪區鄉鎮添麻煩。」明光市管店鎮黨委書記陳福祥告訴記者,管店鎮、張八嶺鎮還有4家市直單位負責中淮村14個村民組5364人的轉移安置工作,接到任務後,他們加班加點,連夜戰鬥,逐戶上門排查、登記人口財產、進行撤離勸導、防止人員返村,僅用兩天時間就完成了宣傳動員、人員登記、轉移安置工作。澗溪鎮黨委委員龍隆在完成臨時安置點設立、防汛物資儲備等工作後,主動向鎮黨委請纓,申請加入潘村窪行蓄洪區支援隊,與其他黨員幹部一起戰鬥在汛情最嚴重、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火速轉移,舍小家保大家
「不撤不行啊,我們愛小家,也得考慮大家呀。」村民畢如林說,由於洪水來勢兇猛,7月21日晚10點,他們連夜撤離到潘村中心小學安置點。來之前,畢如林還擔心安置點簡陋,來之後發現吃的、住的、洗澡間都安排好了,為了方便他們洗衣晾衣,政府還為他們安裝了大型晾衣架。由於這個安置點群眾都來自中淮村及附近村村民,彼此熟識,畢如林與鄰居們聊天、嘮家常,一點陌生感都沒有。畢如林說:「政府為我們考慮得非常周全,大家都很滿意。」
為了確保群眾有序轉移,明光市採取「投親靠友」為主、「鄉鎮包保」為輔、「集中安置」兜底的方式分流需轉移安置群眾。設置集中安置點17個,全面保障群眾日常食宿、水電網、口罩等正常供應。對自行安置的群眾,每人每日給予10元生活補助。截至7月27日,兩個行蓄洪區轉移人員均已得到妥善安置,其中集中安置164戶388人。
臉龐曬得黝黑、聲音沙啞、兩眼充滿血絲、一臉疲憊神色……這是記者見到的潘村鎮中淮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黨總支書記鮑鐵柱的樣子。自明光市進入汛期以來,他已經在村裡連續忙了20多天。入戶宣傳、幫助撤離、轉移扶貧項目設備……沒有一刻停歇。鮑鐵柱家住滁城,與駐點中淮村距離130公裡,車程最快也需要兩個半小時。今年由於疫情及防汛影響,半年來他僅回家3次。「我自己倒無所謂,就是感覺有點愧對妻子,她一人不但要教書育人,還要照顧兩個孩子,真的很辛苦。」鮑鐵柱哽咽著說。
「儘管這次轉移有些突然,但接到轉移通知後,村民們都很配合,非常理解支持我們的工作。」泊崗鄉黨委副書記姜幫國深有感觸地說,他們鄉負責太平村1-5組的562戶2382名群眾,其中一戶叫王光星的群眾為了響應政府號召,提前將12頭牛低於市場價格賣了,就為了不給政府添麻煩。「還有部分群眾,走出村口又回家看了一次,當時我們心裡很感動。他們真是為了大家捨棄小家啊。」陳福祥感動地說。
堅守一線,洪水不退我們不退
7月22日,在防汛一線連續工作36小時的明光市公安局潘村派出所副教導員王慶勇,因過度勞累而暈倒。在進行簡單治療後,他不顧醫生、戰友的勸說,又重新返回到工作崗位。王慶勇說:「我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人民警察,群眾有困難之時,我絕不能離開我的崗位!」在防汛的關鍵時期,明光市廣大黨員幹部頭頂烈日,身擋激流;日鬥洪魔,夜守長堤,發揚連續作戰、敢打硬仗、從嚴從實的工作作風,在明光市抗洪搶險的各個大堤上,「洪水不退,我們不退!」錚錚誓言響徹上空。
7月22日晚,潘村鎮一農戶家有70多隻羊需要轉移到安置點,管店鎮黨員宋偉和甘利民主動請纓,幫助農戶趕羊。天空中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路也因為連續下雨而變得十分泥濘,而手機這時已經快要沒電了。這對原本就不熟悉潘村鎮的宋偉和甘利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他們只能用僅存的電量搜索安置點,並快速記下路線,朝安置點方向前進。從下午5點,他們徒步趕羊5個小時,終於將羊安全送達了安置點柳塘村,路上他們一口水沒喝。
澗溪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王慶元接到命令後,緊急馳援潘村窪,他連夜入村,動員村組幹部50多人,第二天一大早就一起趕到潘村鎮張臺村,挨家挨戶動員村民撤離。王慶元的妻子梁豔是潘村鎮黨委委員,負責潘村窪撤離人員潘村中學安置點工作,丈夫王慶元來潘村防汛時,雖近在咫尺,卻未來得及見上一面。
7月23日下午4點10分,泊崗鄉援助潘村窪微信群出現新消息,組員李長金在群裡反映:「發現一戶群眾回家。」姜幫國看見後立即要求現場查看。他告訴記者,為了保證群眾安全撤離,他們從泊崗帶了兩輛私家車,群眾轉移後,他們白天晚上不間斷巡邏,對返家的群眾及時登記勸離,確保群眾生命安全。「洪水不退,我們堅決不退。對於安置群眾我們會一包到底,直到他們重返家園,一切安頓好後,我們才會撤離。」姜幫國堅定地說。
本網記者喻 松 李邦軍 通訊員季曉佳
責任編輯:劉鳴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