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市全力做好行蓄洪區群眾安全轉移安置側記

2020-12-10 安青網

明光市全力做好行蓄洪區群眾安全轉移安置側記

2020-07-28 18:50:53   來源:滁州網    

【摘要】

泊崗鄉援助潘村窪微信群出現新消息,組員李長金在群裡反映:「發現一戶群眾回家。」姜幫國看見後立即要求現場查看。他告訴記者,為了保證群眾安全撤離

浩浩淮河,奔流東去,滋養著兩岸肥沃的土地;洪水肆虐,桀驁不馴,威脅著人們美麗的家園。連日來,面臨嚴峻的防汛形勢,明光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7月20日起,根據省防指命令,開始做好花園湖、潘村窪兩個行蓄洪區群眾轉移安置工作。歷經36小時,明光市全部完成兩地6941戶、19569名群眾及重要財產轉移,奏響了一曲眾志成城保安瀾的感人樂章。

緊急馳援,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各位村民,淮河水位持續上漲,潘村窪淮河大堤隨時可能破圩,請迅速撤離……」7月20日開始,潘村鎮中淮村的大喇叭就循環播放著這樣一則廣播。隨著阜陽市王家壩開閘洩洪,明光市潘村窪和花園湖是淮河幹流最後的行蓄洪區,為了顧全大局,確保下遊安全,明光市將根據省防指命令,隨時準備爆破分洪。

汛情就是命令,險情就是戰鬥。7月20日上午,明光市迅速成立潘村窪、花園湖行蓄洪區行洪撤退安置指揮部並下設若干工作組,及時修訂潘村窪和花園湖行蓄洪區運用預案,建立12個鄉鎮街道包保柳巷村等12個涉及人員轉移安置村工作機制,迅速組織30家市直單位465名工作人員成立93個工作組,分赴花園湖、潘村窪行蓄洪區開展摸底登記、宣傳動員、轉移撤離、安置保障等工作。

時間緊、任務重、情況複雜……面對困難挑戰,明光市各級領導幹部深入一線、靠前指揮、蹲點督查,各級黨組織堅決扛起主體責任,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體現責任擔當。「7月20日中午,市裡開過動員會我們就進行部署,很多幹部聽說後主動要求前來參加防汛工作。鎮上一共來了20名幹部,比市裡要求的人數多一倍。因為前來潘村支援的人數多,夜裡,我們就住在潘村鎮上的澡堂裡,吃飯自己解決,絕不給行蓄洪區鄉鎮添麻煩。」明光市管店鎮黨委書記陳福祥告訴記者,管店鎮、張八嶺鎮還有4家市直單位負責中淮村14個村民組5364人的轉移安置工作,接到任務後,他們加班加點,連夜戰鬥,逐戶上門排查、登記人口財產、進行撤離勸導、防止人員返村,僅用兩天時間就完成了宣傳動員、人員登記、轉移安置工作。澗溪鎮黨委委員龍隆在完成臨時安置點設立、防汛物資儲備等工作後,主動向鎮黨委請纓,申請加入潘村窪行蓄洪區支援隊,與其他黨員幹部一起戰鬥在汛情最嚴重、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火速轉移,舍小家保大家

「不撤不行啊,我們愛小家,也得考慮大家呀。」村民畢如林說,由於洪水來勢兇猛,7月21日晚10點,他們連夜撤離到潘村中心小學安置點。來之前,畢如林還擔心安置點簡陋,來之後發現吃的、住的、洗澡間都安排好了,為了方便他們洗衣晾衣,政府還為他們安裝了大型晾衣架。由於這個安置點群眾都來自中淮村及附近村村民,彼此熟識,畢如林與鄰居們聊天、嘮家常,一點陌生感都沒有。畢如林說:「政府為我們考慮得非常周全,大家都很滿意。」

為了確保群眾有序轉移,明光市採取「投親靠友」為主、「鄉鎮包保」為輔、「集中安置」兜底的方式分流需轉移安置群眾。設置集中安置點17個,全面保障群眾日常食宿、水電網、口罩等正常供應。對自行安置的群眾,每人每日給予10元生活補助。截至7月27日,兩個行蓄洪區轉移人員均已得到妥善安置,其中集中安置164戶388人。

臉龐曬得黝黑、聲音沙啞、兩眼充滿血絲、一臉疲憊神色……這是記者見到的潘村鎮中淮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黨總支書記鮑鐵柱的樣子。自明光市進入汛期以來,他已經在村裡連續忙了20多天。入戶宣傳、幫助撤離、轉移扶貧項目設備……沒有一刻停歇。鮑鐵柱家住滁城,與駐點中淮村距離130公裡,車程最快也需要兩個半小時。今年由於疫情及防汛影響,半年來他僅回家3次。「我自己倒無所謂,就是感覺有點愧對妻子,她一人不但要教書育人,還要照顧兩個孩子,真的很辛苦。」鮑鐵柱哽咽著說。

「儘管這次轉移有些突然,但接到轉移通知後,村民們都很配合,非常理解支持我們的工作。」泊崗鄉黨委副書記姜幫國深有感觸地說,他們鄉負責太平村1-5組的562戶2382名群眾,其中一戶叫王光星的群眾為了響應政府號召,提前將12頭牛低於市場價格賣了,就為了不給政府添麻煩。「還有部分群眾,走出村口又回家看了一次,當時我們心裡很感動。他們真是為了大家捨棄小家啊。」陳福祥感動地說。

堅守一線,洪水不退我們不退

7月22日,在防汛一線連續工作36小時的明光市公安局潘村派出所副教導員王慶勇,因過度勞累而暈倒。在進行簡單治療後,他不顧醫生、戰友的勸說,又重新返回到工作崗位。王慶勇說:「我是一名黨員,也是一名人民警察,群眾有困難之時,我絕不能離開我的崗位!」在防汛的關鍵時期,明光市廣大黨員幹部頭頂烈日,身擋激流;日鬥洪魔,夜守長堤,發揚連續作戰、敢打硬仗、從嚴從實的工作作風,在明光市抗洪搶險的各個大堤上,「洪水不退,我們不退!」錚錚誓言響徹上空。

7月22日晚,潘村鎮一農戶家有70多隻羊需要轉移到安置點,管店鎮黨員宋偉和甘利民主動請纓,幫助農戶趕羊。天空中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路也因為連續下雨而變得十分泥濘,而手機這時已經快要沒電了。這對原本就不熟悉潘村鎮的宋偉和甘利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他們只能用僅存的電量搜索安置點,並快速記下路線,朝安置點方向前進。從下午5點,他們徒步趕羊5個小時,終於將羊安全送達了安置點柳塘村,路上他們一口水沒喝。

澗溪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王慶元接到命令後,緊急馳援潘村窪,他連夜入村,動員村組幹部50多人,第二天一大早就一起趕到潘村鎮張臺村,挨家挨戶動員村民撤離。王慶元的妻子梁豔是潘村鎮黨委委員,負責潘村窪撤離人員潘村中學安置點工作,丈夫王慶元來潘村防汛時,雖近在咫尺,卻未來得及見上一面。

7月23日下午4點10分,泊崗鄉援助潘村窪微信群出現新消息,組員李長金在群裡反映:「發現一戶群眾回家。」姜幫國看見後立即要求現場查看。他告訴記者,為了保證群眾安全撤離,他們從泊崗帶了兩輛私家車,群眾轉移後,他們白天晚上不間斷巡邏,對返家的群眾及時登記勸離,確保群眾生命安全。「洪水不退,我們堅決不退。對於安置群眾我們會一包到底,直到他們重返家園,一切安頓好後,我們才會撤離。」姜幫國堅定地說。

本網記者喻 松 李邦軍 通訊員季曉佳

責任編輯:劉鳴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安徽明光市:做好兩大行蓄洪區轉移群眾有序返回
    結合當前防汛形勢,明光市於8月11日下午2時起,啟動花園湖、潘村窪兩大行蓄洪區轉移群眾的有序返回工作。現已有序返回群眾5681戶16281人,佔總戶數的89.8%。  基本生活保障到位。全面恢復行蓄洪區的供電供水。
  • 明光市花園湖、潘村窪行蓄洪區群眾需轉移撤退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明光市防洪抗旱指揮部獲悉,根據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揮部關於《關於做好壽西湖、湯魚湖、荊山湖、城東湖、城西湖、瓦埠湖、花園湖、潘村窪行蓄洪區運用準備工作的緊急通知》(皖防指明電【2020】44號)要求和明光市雨情、水情、汛情實際,按照行蓄洪區調度運用有關規定,
  • 安徽鳳陽安置點——「十有標準」讓安置群眾吃住安心
    根據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要求,7月21日,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下發《關於做好花園湖行蓄洪區運用準備工作的緊急通知》,行蓄洪區所涉及的鄉鎮、村社立即啟動行蓄洪區人員轉移安置工作。截至7月23日22時,鳳陽縣花園湖行蓄洪區內大溪河、小溪河、板橋、黃灣、棗巷5個鄉鎮4619戶14393人全部安全轉移,其中,集中安置1535人。
  • 戰汛情 保安全 江岸區應急人連夜轉移安置群眾近400人
    9日上午,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召開諶家磯地區行洪安全會商會,隨後進行了實地調研踏勘工作落實情況。當日上午,諶家磯街道辦事處迅速行動,組織街道幹部、社區志願者和工作人員70餘人分頭行動,進入相關社區動員群眾疏散轉移至安全居所;緊急聯繫宜尚酒店、城市便捷新榮店等多家酒店預備安置群眾,疫情防控和消防安全檢查;落實群眾入住的後勤保障供應。
  • 雅安雨城區:全力排查搜尋轉移受洪水威脅群眾 認真做好安置人員...
    面對此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災,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要根據職責分工,按照《雅安市城市超標洪水防禦預案》中100年一遇超標洪水劃定轉移區域組織群眾轉移,做好防汛搶險救災各項工作。全區上下要沉著應對、科學調度,持續做好防大汛救大災各項工作,齊心協力捍衛家園,堅決打贏應急搶險這場硬仗。
  • 淮河大水 | 安置洪水前先安置人
    這一天,安徽共啟用了7個蓄洪區。這樣的反應速度對於以往動輒轉移十幾萬人口才能啟用蓄洪區來說,是難以想像的。自1983年以來,安徽省開工建設了14項治淮骨幹工程,其中包括行蓄洪區安全建設。近四十年來,人口安置工作持續進行,從最初的莊臺建設,到2018年後的保莊圩建設、人口遷出計劃,再次啟動蓄洪區時,人們居住的莊臺和保莊圩地勢高,不會被洪水淹沒,使蓄洪區裡的長久安居變為可能。
  • 李濤在鍾祥檢查防汛工作時要求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原標題:李濤在鍾祥檢查防汛工作時要求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6月28日上午,市委副書記、市委政法委書記李濤帶領市水利和湖泊局負責人到鍾祥市石牌鎮檢查防汛工作。進入梅雨期後,全市降雨增多,特別是6月27日至28日,全市範圍內迎來強降水。
  • 記者探訪,蕪湖這些群眾轉移安置點裡溫情滿滿!
    7月11日上午,長江荻港段水位全面抬升接近保證水位,為確保圩內群眾生命安全,荻港鎮立即啟動防汛預案,於當晚緊急轉移疏散慶大圩內631名群眾至安全區域,並選定荻港中學作為慶大村避險群眾集中安置點,用於安置那些一時無法投親靠友的老弱病殘群眾和子女遠在外地的留守老人。"目前我們荻港中學安置點入住轉移群眾39人,大多是『空巢』、孤寡老人。
  • 齊扎拉: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原標題: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林芝加拉村雅魯藏布江堰塞湖應急搶險工作。災情發生後,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傑等領導立即作出批示。17日,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齊扎拉主持召開會議,安排應急搶險各項工作。
  • 不計代價的背後,是樸實的奉獻——安徽淮河行蓄洪區見聞
    7月20日,淮河王家壩閘時隔13年後再次開閘,滔滔淮水如脫韁之馬翻滾著湧入蒙窪蓄洪區。新華網王雷攝  受近期強降雨影響,淮河幹流王家壩站水位快速上漲,7月19日晚7時許,安徽省阜南縣接到指令,蒙窪蓄洪區內四個鄉鎮非安全區的681戶2017人需要在20日凌晨3點全部轉移,確保行蓄洪區能夠隨時運用。在不到8小時內,這2000多名蒙窪人民義無反顧牽牛趕羊,完成了轉移。  7月23日13時,王家壩閘在經歷三天的洩洪後關閉。
  • 洪水牽動萬人心 永新縣300餘被困群眾安全轉移(多圖)
    永新縣委書記肖兵冒著大雨巡查指導抗洪搶險工作(圖片來源於網絡)將積水地段的窨井蓋打開,加快街道排水(圖片來源於網絡)警用摩託車護送高考生平安趕考(圖片來源於網絡)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曾慶揚報導:6月8日凌晨30分,永新縣高橋樓鎮杉溪村的300餘名被困群眾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
  • 揭陽連降暴雨,普寧轉移群眾8718人
    普寧水浸情況發生後,揭陽市委書記李水華、市長葉牛平作出批示,要求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全力做好受強降雨影響群眾安全轉移和防洪抗澇等工作。災情發生後,普寧全市緊急行動,於30日11時30分起,將防禦暴雨洪水IV級應急響應提升為III級應急響應,各套班子領導全部奔赴鄉鎮檢查督導相關工作,三防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各鄉鎮場街道按照三防責任制全面落實工作,同時組建轉移群眾工作隊236支、約7100人,出動普寧市所有衝鋒舟,緊急轉移危險區群眾。
  • 江西共青城:單退圩堤有序進洪 提前妥善安置群眾
    航拍,漿潭聯圩開閘行洪(央廣網發 李潯、桂波 攝)航拍,漿潭聯圩開閘行洪(央廣網發 李潯、桂波 攝)共青城市漿潭聯圩屬鄱陽湖流域圩堤,澤泉鄉塗山圩、杭州圩屬鄱陽湖區支流圩堤。根據省防指統一安排,這3座單退圩堤有序進洪。
  • 《中國紀錄》探訪黃梅轉移群眾集中安置點:歡聲笑語「新家園」
    7月21日,黃梅縣最新統計顯示,7月8日以來,全縣轉移安置了6.3萬餘名群眾,在投親靠友分散安置之外,還有一部分群眾由政府統一安置到了集中安置點。群眾在集中安置點生活得怎麼樣?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為此進行了一番探訪。防疫防汛兩手抓風雨過後,黃廣大堤之上,天藍雲潔。
  • 向水而行 築牢「青春堤壩」——安徽農墾團員青年防汛抗洪、搶險...
    在今年的防汛抗洪、搶險救災鬥爭中,安徽農墾集團公司團委及時向墾區團員青年發出「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當好防汛搶險急先鋒」的倡議書,基層團組織成立19支青年突擊隊,209名團員青年衝鋒陷陣,向水而行,築起牢固「青春堤壩」,用「後浪」擔當作為,向黨組織和職工群眾交上一份青春答卷。
  • 明光市應急管理局2020年前11個月工作總結
    指導、督促各地、各單位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全力做好安全防範工作。」為輔、「集中安置」兜底的方式分流轉移、靈活安置提前選定行洪撤離臨時安置點23個,使用7個,其中集中安置
  • 平武縣委書記李治平強調:做好應急準備 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截止11日凌晨3時,全縣共安全轉移安置群眾677戶2048人,未出現人員傷亡,災情還在進一步統計之中。李治平在會上指出,當前全縣已進入防汛減災的高峰期,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當前防汛減災工作,及時分析研判全縣汛情發展趨勢,切實做好各項應急準備工作。各職能部門要全力搶通、保通九環線道路和通訊信號。
  • 平武縣平通鎮民警轉移安置群眾達到2000人
    平武縣平通鎮轄區林家壩交警中隊的王磊等民警從廢墟中爬了出來,首先衝到綿角小學搶救、轉移學校師生,並迅速組織沿街群眾轉移。  待500名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後,交警中隊中隊長王磊大喊:「共產黨員站出來!從現在起,我們在這裡成立臨時黨小組,我任組長,所有黨員同志聽我指揮!」  這時,一名林家壩的工作人員驚恐地說道:「上面山體滑坡把河道堵住了,我們分頭逃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