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馬越編輯 | 牙韓翔1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讓不少人的出國旅行成為了奢望。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剛剛在7月28日表示,由於疫情對航空運輸業產生的影響,全球客運量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這比之前預測的時間晚了一年。
隨著全球不少國家地區感染人數的不斷增長,旅行禁令的持續,以及許多人不可避免地因為經濟大環境影響而錢包縮水,對於全球的旅行愛好者來說,沒有了異國風情的陽光沙灘,這個或許會是最為慘澹的一個夏天。
不過去不了「浪漫的土耳其,還有東京和巴黎」,宜家打算給你一點安慰。
最近杜拜宜家推出一系列讓你「假裝在度假」的大禮包,在廣告公司奧美的策劃下,每個禮包以不同旅遊地為主題,比如巴黎、土耳其、馬爾地夫和東京,包含了宜家的精選產品枕頭、餐具、蠟燭和藝術品。仿佛在告訴消費者:出不了門?好吧,用這些假裝的「特產」冒充一下。
宜家:假裝在土耳其
宜家:假裝在東京「我們的假期就在盒子裡,人們很容易就能體驗一頓法式燭光晚餐,或者跪在墊子上喝杯綠茶,靈感來自東京。」阿聯宜家營銷、傳播和室內設計總經理Carla Klumpenaar說。
讓人「假裝在旅行」的創意邏輯,在於洞察了用戶渴望旅行的心理,但無法立刻出行的情境,同時給他們製造一些旅行的場景來促進消費。在過去,也有旅行相關的品牌做出類似的創意,比如在2017年,達美航空公司曾經在紐約布魯克林街頭製造了幾幅巨大的彩繪塗鴉,包含了檀香山、巴黎、洛杉磯、比薩、倫敦、墨西哥城、阿姆斯特丹、莫斯科、蘇黎世等旅遊勝地的標誌性建築,鼓勵那些沒辦法親自飛去旅行的年輕人,也能和背景牆合照,把「旅行照片」發到社交網絡上。
紐約街頭的塗鴉在國內,螞蜂窩也在2017年將全球知名的「網紅牆」們搬到了三裡屯,用景觀牆的方式吸引年輕人拍照打卡。
但不同於旅行相關品牌實際上是在吸引人們進行旅遊消費,宜家的「假裝在旅行」安慰顯得慘澹許多,畢竟它的邏輯是鼓勵你繼續待在家裡。
很顯然宜家這組產品的目的也不是賣貨,而是一次洞察了消費者情緒狀態的品牌營銷。
事實上,在疫情深刻影響各行業的大背景之下,品牌轉而用這種社交化的、更強調居家場景的方式和消費者溝通,利用自己的產品特性和品牌文化製造話題。
譬如宜家曾經5月份在俄羅斯推出了一款特殊的家居指南,指導消費者如何在家搭建「兒童堡壘」——小時候用沙發墊、床單之類玩過家家遊戲的人應該對它不陌生,而對於宜家的消費者來說,按照說明書組裝家具應該是家常便飯了。這款兒童堡壘家居指南用的也都是常見的宜家產品,比如沙發、床單、被子、抱枕、窗簾、架子、方桌等等。目的則是讓人們能安心宅在家消磨時光。
俄羅斯宜家的兒童堡壘